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一切经典都是对时代问题的回答,要真正读懂经典至少需要把握两点:一是对作者所处的时代及其问题有相当的了解;二是能够批判地理解作者的思考对于当下的意义。

  • 标签: 思想理论教育 共产党 宣言 读法 作者
  • 简介:自1956年至2016年间,毛泽东在孙中山先生诞辰90周年时发表了重要文章;周恩来、彭真、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00周年、120周年、130周年、140周年、150周年纪念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些文章和讲话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孙中山先生的真诚敬仰、高度评价和对其伟大事业的继承与发展。了解和研究这一方面的情况,有助于我们为争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团结奋斗,接续前行。

  • 标签: 纪念 孙中山先生 诞辰 党和国家领导人 重要文章和讲话
  • 简介: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以对"主客二元"的知性形而上学讨伐为中心展开的西方哲学范式转换,被直接指认为整个现代哲学的"格式塔"话语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被"强行"放置到哲学转型"进步说"这一学术背景中之后,产生了"马克思哲学"与所谓"恩格斯肇始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两种对立的解读模式,同时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质点的"人类解放学说"遭到严重遮蔽与挑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型的五种解读"样态群"中,生存论是一个主轴。通过对列宁"反映论"与海德格尔"去蔽说"个案去深入阐释、反省范式转换的实质、合法性,可以透析出现代哲学超越近代哲学范式的转型是在认识论转向掩盖本体论回答的路径上呈现的,走向了超越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最高问题,而导致了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

  • 标签: 马克思哲学 范式转型 认识论 本体论
  • 简介:习近平提出的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这一新观点,指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对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深远意义,对学生一生成长的重大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学生一生成长的思想基础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基础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历史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导向;确立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掌握伟大的认识工具,为增长才干奠定思想基础。为了培养出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的学生,教师应该把'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好马克思主义作为努力方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理论教育 一生成长 思想基础
  • 简介: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传统和优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立足中国实际基础上,初步建构起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探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历程与主要经验,总结其重要现实启示,可为今天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哲学社会科学 基本历程 经验启示
  • 简介: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非常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认为它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促进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保证,是加强党的领导的恒久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有效举措。他就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树立榜样,指导和推动全面工作;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用自我教育或自我批评的方法。重温毛泽东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对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 简介:对120个学位点801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的分析表明,全部论文共15个一级主题,66个二级主题;词频高于10的关键词有8个;438篇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要求的论文选题大致分为思想理论类、学科建设类、历史进程类、实践问题类等,其中,163篇论文选题来自学科互涉部分,选题方式有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主体角度切入研究、比较研究、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分析其他学科问题、用其他学科理论与方法分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问题等;363篇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要求的论文选题大致分研究对象越位、研究旨趣背离、学科关联不紧、理论指导乏力、研究方法失当等情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存在问题意识不足、学科边界不清、协同创新困难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加强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创作指导,加强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规范化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和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论文选题 问题意识 学科边界 协同创新
  • 简介:近年来,有关中国哲学传统与创新的讨论十分热烈,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但是,如何在新时代传承中国哲学传统和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创新,仍是当前理论界所需要面对和回答的重大问题.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长江学者、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汪信砚教授,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视角,对中国哲学传统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问题进行了全新的理解与阐释,做出了一系列新的判断、新的论述和新的认识,实现了学术范式的变革与创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特色和优势,也突出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自信.汪教授对中国哲学传统与创新问题的深入思考,集中地反映在新近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与创新》(该著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列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2017年1月出版.为了行文简便,以下该著简称《传统与创新》)一著中.该著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传统与创新为主题,深入阐释了坚持和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研究现代中国哲学范式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发展的方法论等重大问题,这一研究不仅有力拓展了学界对现代中国哲学的认识,而且积极推动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实问题的研究.该著思想深刻、内容丰富、见解卓识、论述透彻、逻辑严密、语言精辟、体系严谨,是继《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与反思》(陶德麟、何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历史研究》(陶德麟、何萍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之后,学界又一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代表�

  • 标签:
  • 简介:根据中央及相关上级主管组织的要求,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多年来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思想政治育人主渠道作用,实行“一个先行(教师先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并行(管理和研究并行)、三个引擎(学科、团队、课程建设)、四轮驱动(案例、专题、研讨、实践四种教学形式)”的管理和教学模式,简称“一二三四教学管理模式”。

  • 标签: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教学管理模式 实践探索 师范学院 西学 思想政治教育
  • 简介:本文尝试站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认识高度,采思想史的理路,聚焦于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的评说尤其是原典引用进行考察,梳理和分析其认识历程、侧重、特点及其原因。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通过力倡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确立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围绕重新认识社会主义,高扬解放思想、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旗帜。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扬与时俱进、创新马克思主义的旗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与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认识论联系在一起;重视仍具时代意义的马克思主义重要观点和结论的应用和阐释。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在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或重大问题的理论阐释上努力寻找并系统概括马克思主义原典中的观点,努力挖掘源自马克思主义的直接性理论依据,其原典引用频率之高、篇幅之长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高点。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领导集体 正本清源 发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