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局部联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所收治的患耐多肺结核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而对照组则仅采用全身化疗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局部联合全身化疗后,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发热、呼吸困难)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联合全身化疗的治疗方式,对于耐多肺结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全身化疗 耐多药肺结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纤维支气管镜局部联合全身化疗对耐多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1-12月所收治的患耐多肺结核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结合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而对照组则仅采用全身化疗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纤维支气管镜局部联合全身化疗后,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咳嗽、发热、呼吸困难)消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局部联合全身化疗的治疗方式,对于耐多肺结核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值得将其进行临床推广。

  • 标签: 纤维支气管镜 全身化疗 耐多药肺结核 疗效
  • 简介:近年来随着时间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发展,释药方式符合人体昼夜节律变化的口服时间控制释系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口服时间控制释系统是以时辰药物治疗学为指导,以时辰药理学原理为设计依据,根据人体的生物节律变化,利用技术和辅料调节制剂的释药行为,是按照人体生理和治疗的需要而定时定量释的一种新型

  • 标签: 口服时间控制释药系统 释药方式 时辰药物治疗学 渗透泵 亲水凝胶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麻醉的应用剂量、使用时间与神经毒性的关系。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目前,经过大量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麻醉诱发的神经细胞死亡与麻醉的使用剂量和使用时间有关。相对于小型动物来说,麻醉诱发人类神经毒性所需的剂量更大,人类的氯胺酮需要量是小型动物的l0倍,丙泊酚是l00倍。尽管代动力学的差异性可以解释这种差异性,但是从临床药效学方面来看,作用靶点的高浓度也可诱发神经毒性作用。

  • 标签: 麻醉药 应用剂量 使用时间 神经毒性 关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监测静脉输液瓶口常规配药后放置不同时间段微生物的污染情况,探讨配药后30min内接上液体时不再重新消毒瓶口的可行性。方法取210瓶100ml无菌生理盐水,分7组进行常规配药,30瓶/组。分别于消毒后、消毒配药后5,10,15,20,25,30min,7个不同时间段对瓶口进行微生物采样计数;同时进行治疗室空气培养。结果210瓶无菌生理盐水瓶口中有25个被微生物污染。其中微生物主要为G+杆菌、微球菌、类酵母样菌、凝同酶阴性葡萄球菌。不同时间段内所污染的瓶口数及各瓶口微生物污染菌落计数经χ^2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配药后,如30min内接上液体,可不必再重新消毒瓶口。

  • 标签: 无菌溶液 细菌学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患者门诊西药房候时间,不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过程将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候时间为主题,根据品管圈的方法开展以“缩短门诊西药房患者候时间”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结果通过制定绩效考核方案、优质服务考核方案、加强设备维护、优化药房布局、优化取药流程等六方面的措施,患者平均候时间由46.76min缩短至18.74min,目标达成率为158.6%,圈员们的积极性、责任感等均得到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远远超过预期目标,在门诊西药房的活动取得成功,可作为提高科室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品管圈 候药时间 门诊西药房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缩短西药房高峰期患者候时间,提高西药房事服务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分析西药房工作中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并实施,同时评估该活动的效果。结果利用PDCA循环管理法,西药房高峰期患者候时间从活动前的11.6min下降到4.7min,活动效果明显。结论利用PDCA循环管理法,有目的地改善日常工作中的问题,缩短患者候时间,提升科室管理水平,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 标签: PDCA循环 候药时间 对策 药学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放置时间对三种儿科常用抗菌微粒数的影响。方法  取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和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分别与三种输液按照低浓度和高浓度调配后,检测于室温下放置0、1、2、3和4h的不溶性微粒数。结果  三种药物与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液中粒径≥5μm和≥10μm的微粒数均低于其他两种输液的配伍液,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5 mg/mL浓度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配伍时,粒径≥10μm的微粒数分别在放置0 h和3 h后超标,放置4h内最高可达90.2±3.7mL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与5%葡萄糖注射液和小儿电解质补给注射液配伍时,粒径≥10μm的微粒数放置0 h时出现超标现象,放置4 h内最高可达270.4±6.5mL 。两种头孢类药物与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粒径≥5μm和≥10μm的微粒数呈减少趋势,与另外两种输液配伍后,放置1 h减少,而后增多,多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与三种抗菌药物粉针剂配伍使用时,不溶性微粒数最少。如需使用另外两种输液配伍,将放置时间控制在1 h左右不溶性微粒较少。注射用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粉针剂复溶后不溶性微粒过多,存在严重超标现象,建议儿童患者使用精密输液器输注该药物。

  • 标签: 不溶性微粒 放置时间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患者在不同时间段采用(呋塞米联合螺内酯)利尿剂进行治疗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接收的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患者80例,按照不同治疗法分成4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利尿剂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不同时间段采用呋塞米联合螺内酯治疗。结果:调查结果说明,观察组患者社会功能、心理领域等方面的生存质量评分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95.00%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82.50%(p<0.05)。讨论:在不同时间段采用呋塞米联合螺内酯对晚期血吸虫病腹水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临床上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呋塞米 螺内酯 治疗 晚期血吸虫病 腹水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静脉输液器莫菲氏管内注入药物完全(95%)滴入体内的时间,及其控制方法。方法莫菲氏管内注入一定量的酸溶液代替药物,滴入与95%此溶液中合的加有指示剂酚红的碱溶液,待指示剂变即95%药物滴入体内时间。研究滴速、莫菲氏管内液面高度、压迫莫菲氏管等因素对速度的影响。结果药物滴入体内时间与滴速成反比,莫菲氏管内药物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式,挤压莫菲氏管相当于延迟静脉注射。

  • 标签: 静脉输液 给药速度
  • 简介:摘要长期以来,对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都是采用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长期的注射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不便和痛苦,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对胰岛素非注射给系统研究发展迅速,产生了一些非注射给系统。本文通过检索国内外已经发表的文献对胰岛素非注射途径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岛素 非注射给药 糖尿病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洛芬不同途径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我院门诊留院观察治疗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共189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89患儿随机分为布洛芬混悬液口服组(口服组)、布洛芬栓塞肛组(塞肛组),布洛芬混悬液灌肠组(灌肠组),每组63人,口服组口服布洛芬治疗,塞肛组使用布洛芬栓剂治疗,灌肠组使用灌肠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不同时间的退热情况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均能有效退热,2h时三组患者的退热有效率较1h和30min均明显提高(P<0.05),4h时三组的退热有效率无明显差异且总的退热有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布洛芬的3种途径均能有效退热,但口服组在30min时起效最快,临床上应根据患儿情况灵活地选择药方式。

  • 标签: 给药途径 小儿发热 布洛芬 疗效观察
  • 简介:早期断奶会给仔猪生长发育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仔猪断奶后3~12d内发生腹泻,轻的可导致仔猪生长迟缓、停滞,直至形成僵猪;重的迅速脱水死亡。笔者进行了仔猪后海穴注射、肌肉注射和口服常规抗生素三种途径进行早期断奶仔猪腹泻的防治试验,并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和较大范围内应用,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标签: 断奶仔猪腹泻 早期断奶 给药途径 治疗 后海穴注射 仔猪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士使用PDA预防住院患者差错的效果。方法对住院患者在使用PDA前后发生的差错例数进行比较。结果PDA使用后增加了二维码的识别技术,采用药物及腕带的双重扫描制度,进一步落实了患者的身份核查和药物核对,实现了医嘱的闭环执行。结论使用PDA可以有效减少差错的发生。

  • 标签: 使用PDA 有效预防 给药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分次(全麻药)诱导与单次诱导心血管反应情况的比较及对心血管反应发生机制的分析来阐明分次在全麻诱导心血管反应预防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择期全麻病人100例,按年龄分为低龄组(A组)和高龄组(B组),每组又随机分为两组即A1、A2及B1、B2组共四组,每组各25例。A1、B1组按单次法诱导,A2、B2组按分次法诱导,并对两组心血管反应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单次法对循环波动幅度大,分次法的循环波动较为温和。结论分次法容易掌握便于控制,在心血管反应的预防方面优于单次法,适合在全麻诱导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全身麻醉 诱导 给药 心血管反应 异丙酚
  • 作者: 张仁君1,王英2*
  • 学科: 医药卫生 > 护理学
  • 创建时间:2022-09-13
  • 出处:《养生科学》2022年第2期
  • 机构:1.重庆市綦江区石角镇中心卫生院,重庆401420;2.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401420
  • 简介:胰岛素的种类、注射方法对胰岛素的起效时间、作用强度、维持时间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常用的胰岛素途径以及特点包括以下几点,同时以应做好相应的护理要点。

  • 标签: 胰岛素;给药途径;护理要点
  • 作者: 郑则广 陈荣昌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510120,深圳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深圳市呼吸疾病研究所5180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治疗小儿秋冬腹泻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就诊的腹泻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100例小儿腹泻患儿中,其中男61例,女3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治愈20例,有效2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中治愈5例,有效2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8%.,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直肠是临床上有效的结途径之一。

  • 标签: 直肠结药 秋冬腹泻 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