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microRNA-155是一类内源非编码短RNA,在免疫细胞的分化发育、免疫维持方面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模型证明microRNA-155可调控Th2细胞的分化影响气道变应炎症的发生,也可介导白细胞介素-33诱导2型固有淋巴细胞参与作用。本文主要对microRNA-155在变应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 标签: 鼻炎,变应性,常年性 哮喘 微RNAs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特异性变应原检测结果。方法抽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检验科进行特异性变应原血清检测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300例,采用免疫印迹法定性检测血清中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lgE)阳性率。结果占比最高的两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为荨麻疹126例(42.00%),皮炎103例(34.00%);300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血清变应原检测中总IgE阳性246例(82.00%),sIgE阳性195例(65.00%);吸入变应原中阳性率位于前三位的变应原是尘螨(50.67%)、蟑螂(23.67%)、真菌组合(10.67%),食入变应原中阳性率位居前三位的变应原是鸡蛋白(32.33%)、牛奶(15.67%)、虾(12.33%);患者变态反应强度主要集中在1~3级;≤14岁患者占比最高(54.00%),其中食入变应原sIgE阳性率(33.33%)高于吸入变应原(22.22%)。结论儿童为变态反应性疾病易感人群;吸入变应原以尘螨、蟑螂、真菌组合为主,食入变应原以鸡蛋白、牛奶为主。

  • 标签: 变态反应 变应原 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通过采用肽聚糖(PGN)刺激变态反应哮喘产妇新生儿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测定其Toll样受体2(TLR2)的表达及白细胞介素(IL)-4的分泌,探讨PGN对变态反应哮喘产妇新生儿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的作用。方法自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3月1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住院分娩的12例变态反应哮喘产妇(哮喘组)和16例健康产妇(对照组)的新生儿脐带血中提纯嗜碱性粒细胞,采用PGN刺激,经TLR2荧光抗体标记后,通过流式细胞术从抗体水平测定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的TLR2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从核酸水平观察TLR2mRNA表达;采用EuSA法检测培养的上清液中IL-4含量(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两组孕妇年龄、分娩方式、分娩孕龄及脐带血采集方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及原位杂交结果显示,采取PGN刺激后,哮喘组新生儿脐带血中嗜碱性粒细胞TLR2蛋白表达及核酸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清液中IL-4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TLR2介导的天然免疫反应通过嗜碱性粒细胞释放介质而导致变态反应炎症发生。细菌成分可通过TLR2受体激活嗜碱性粒细胞(尤其有变态反应性疾病遗传史时)释放介质,可能是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增加的原因。

  • 标签: 变态反应性哮喘 嗜碱性粒细胞 TOLL样受体2 肽聚糖 白细胞介素-4
  • 简介:<正>立体几何是高中数学的核心模块之一,在近几年各地高考和模拟测试中,除了传统的证明和计算外,一类以"动手"为特征的立体几何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我们不妨将其称为实验几何问题.下面我们从实例出发探讨此类问题的一般解决思路.

  • 标签: 基本图形 正三棱锥 三棱柱 核心模块 棱长 展开图
  • 简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艺术中架上绘画的观念和语言手段已经呈现出多元和丰富的实验。架上绘画的实验表现在超越客观自然界的映像,将艺术家经过深入思考后的观念赋予对象,也就是说,它越过了自然景观和视觉感受进入深层意识的挖掘和探索,从而能够表达出心灵世界中的千变万化,在这一过程中它含有纯粹意义上的创造和支配。的确,人的精神和心理需求里有表达自由的本性,人的灵性和潜意识的自然觉醒会融合成一种能力,

  • 标签: 架上绘画 实验性 发展变化 语言手段 当代艺术 深层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视神经脊髓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及护理的视神经脊髓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研究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手段,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7.22%,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75.00%。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2.78%,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率为16.68%。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视神经脊髓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提升患者的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全程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视神经脊髓是好发于青少年的脱鞘疾病。该病病程长,愈后功能恢复不理想,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因此做好此病的护理尤为重要。本文分析总结了1例视神经脊髓病患者的资料,并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心理护理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护理,使病人对该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而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康复训练 护理
  • 简介:患者男,54岁,因突发性双下肢乏力,感觉障碍4h就诊。来院前4h无诱因突然出现双下肢乏力,站立、行走困难,伴持续疼痛,并有麻木感,继而迅即出现感觉障碍,尿潴留,无胸背痛,无意识障碍。发病前近期无外伤、过度疲劳、感染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查体:T36.5℃,P78次/min,R21次/min,BP双上肢均为140/90mmHg,

  • 标签: 乏力 感觉障碍 下肢 主动脉夹层 急性脊髓炎 病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急性脊髓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共计选择52例急性脊髓患者,观察组行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数据比较,观察组排尿恢复时间、肌力改善2级时间、自行下地行走时间、护理总有效率、护理服务满意度、护理后生活质量、ADL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结论:在急性脊髓患者中应用综合护理,效果确切。

  • 标签: 综合护理 急性脊髓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神经内科急性脊髓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例急性脊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典籍对本病虽无系统论述,但对其证候多有类似记载。《临证指南医案》中指出“痿证之旨,不外乎肝、肾、肺、胃四经之病”。为后世治疗本病奠定了辨证分类基础。脊髓脊髓之病变,在中医理论中虽有“髓”之名称,诸如《难经本义》曰“髓自脑下注于大杼,大杼渗人脊心,下贯尾骶。”对髓的解剖有所认识,但对髓病尚无专用病名。仅根据本病之临床表现,其下肢瘫痪者,一般归于“痿躄”范畴,有排尿障碍者,可诊为“癃闭”,有排便困难者,又归属于“便秘”,还未将此诸病名综合形成脊髓之概念。

  • 标签: 骨髓炎 中西医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9月起到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急性脊髓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2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这120例患者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给予甲泼尼龙进行治疗,观察组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1.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病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急性脊髓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缩短患者的病愈时间,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甲泼尼龙 丙种球蛋白 急性脊髓炎
  • 简介:目的探讨视神经脊髓临床与MRI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临床或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的视神经脊髓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结果视神经脊髓多以急性脊髓(13例)或视神经(7例)为首发症状,复发病程(18例)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急性视力减退、视野呈向心性缩小或复视(7例),以及病灶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13例)。部分患者眼底呈急性视神经、视乳头水肿(3例),球后视神经(5例)或视神经萎缩(4例)变化;视觉诱发电位呈现潜伏期延长、波幅下降和波形分化不良(7例)。脑脊液和血清免疫球蛋白IgG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44%(8/18)和50.00%(6/12),寡克隆区带阳性率为27.78%(5/18)。8例患者头部MRI检查显示存在颅内病灶,分布于下丘脑、脑桥、中脑、第四脑室周围。结论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视神经脊髓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第三、第四脑室周围和脑桥等病灶分布具有特征,与脑内水通道蛋白4高表达区域相一致。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 免疫球蛋白G 水孔蛋白质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研究roTOR和PTEN蛋白在实验脊髓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在脊髓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RT—PCR法,检测脊髓组织内mTOR和PTE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织相比,免疫组化法和RT-PCR两种方法结果均显示,脊髓损伤后mTOR表达明显下降,而PTEN的表达明显增加;两者呈负相关(r=-0.862,P〈0.01)。结论:P13K/PTEN/AKT/mTOR信号转导通路中重要的调节位点和节点PTEN在实验脊髓损伤中的表达明显增高,而mTOR的表达明显降低。提示该信号转导通路在介导实验脊髓损伤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实验性脊髓损伤 信号传导 mTRO PTEN
  • 简介:急性脊髓又称为急性横贯脊髓,是非特异性炎症引起脊髓白质退髓鞘病变或坏死,导致急性横贯脊髓损害,由不同病因引起的综合征。以病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和尿便障碍为临床特征。病变可累及脊髓的任何阶段,以胸髓最为常见,其次为颈髓和腰髓。脱髓鞘脊髓是急性脊髓中的一种。

  • 标签: 脱髓鞘性脊髓炎 PICC置管术后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流行脑脊髓膜炎(流脑)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遍布全球,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可出现地方流行,经常有散发病例的出现。流脑的病原菌多达十几种,但在我国90%以上的流脑病例是由A群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我国从1984年起开始给儿童接种流脑疫苗(A群脑膜炎奈瑟菌荚膜多糖菌苗)以后,流脑的流行逐渐得到了控制。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预防 控制 流行病学 A群脑膜炎奈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流行脑脊髓膜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抽选我中心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0例流行脑脊髓膜炎患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药物控制结合护理干预,50例患儿体温恢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患儿休克征象被及时发现并得到处理,均未发生相关并发症,患儿皮肤保持完整,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结论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流行脑脊髓膜炎的治疗效果,促进患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及时纠正休克征象,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儿皮肤保持完整,改善其营养状况,促进康复,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