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畸胎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56例骶尾部畸胎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56例患儿经骶尾入路手术40例,经腹-骶尾联合入路手术16例。术后切口感染9例,排便障碍3例,排尿障碍1例。术后病理证实良性49例,恶性7例。5例恶性患儿给予PBE方案化疗。52例获长期随访,随访1月至5年,平均3.5年,47例生存,5例死亡,术后复发5例。结论小儿骶尾部畸胎多为良性,首选治疗方法是完整地手术切除,彻底切除是防止复发的关键,保护重要脏器和神经、盆底修复重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分化成熟型畸胎尽早完整切除后,多预后良好,偶有复发或恶变,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

  • 标签: 骶尾部畸胎瘤 小儿 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将此次所收治的36例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并对患者进行造影观察。结果根据改良GOS预后进行评分。优良则为22例,较好为4例,重度残疾为8例,死亡2例。在术后6~24个月,对10例患者进行复查,颈部残留少量造影剂充盈患者为2例。结论在临床上治疗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如果患者的自身条件允许,一般是采用介入治疗。然而对于此部位的宽颈动脉,要尽量地简化操作流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基底动脉 分叉部 动脉瘤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我科收治的29例垂体腺瘤卒中病人,通过临床分析其临床表现,探讨其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对29例垂体腺瘤卒中病人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腺瘤卒中的临床表现与垂体组织破坏和肿瘤卒中后压迫垂体周围结构及其程度有关。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视力障碍、眼肌麻痹及意识障碍等。内分泌学检查约2/3病人有部分或全垂体功能低下。影像学检查均为垂体大腺瘤。部分病人有空泡蝶鞍。结论垂体腺瘤卒中可使部分分泌型病人的症状和体征缓解,起到自然治愈的功效。及时有效地外科干预方法可明显降低患者并发症。

  • 标签: 垂体瘤 卒中 临床诊断 治疗策略
  • 简介:摘要血管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临床发现率大大提高,我院10年来外科治疗血管164例,本文就肝血管的诊断、鉴别诊断、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的选择进行了讨论

  • 标签: 肝脏 血管瘤 外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颈动脉体围手术期成功护理经验。认为颈动脉体手术风险较大,术后并发症严重而且多,因此,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把术后并发病降到最低的关键,特别是有效的Matas试验大大降低了脑卒中的发生。

  • 标签: 颈动脉体瘤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脑膜较常见,约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5-20%。典型脑膜有其好发部位,具典型的影像学特征,诊断不难,非典型脑膜包括不同的特殊类型,各具不同的特征,易与其它疾病混淆,故近年的研究多集中于非典型脑膜的诊断上,另外对脑膜的病因学及影像诊断新方法的研究亦有新的进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脑膜血管周细胞(M—HPC)的诊断及其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18例颅内M—HP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18例均行开颅手术治疗和放射治疗,其中肿瘤全切除12例,大部分切除4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随访3-130个月,5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部分切除2例)肿瘤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56个月,其中1例出现椎管内转移。结论M—HPC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其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微手术以及术后放射治疗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脑膜血管周细胞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脾脏原发性淋巴的临床病理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对1980年—2010年在我院获的确诊并治疗的12例原发性脾脏淋巴患者的临床病理做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患者为非霍奇金淋巴(NHL),1例为霍奇金淋巴(HL)。结论脾脏原发性淋巴以NHL为主,其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左上腹痛或不适,脾肿大,贫血和发热等。

  • 标签: 原发性淋巴瘤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5例误诊颈椎结核手术的骨转移进行分析,以便回顾颈椎结核与骨转移的鉴别诊断。

  • 标签: 颈椎结核 手术 转移 误诊
  • 简介: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inflammatorymyofibroblastictumor,IMT)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良性病变,其影像学表现常与周围型肺癌不易区分,术前误诊时有发生,因此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很有必要。现收集我院2004~2010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IMT23例,重点分析其CT表现,以期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认识水平。

  • 标签: 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舌下神经鞘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颈部舌下神经鞘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结果颈部舌下神经鞘的超声表现与其他神经来源的颈部神经鞘一样,表现为肿瘤包膜完整,内部呈低回声且分布均匀,边界清晰,部分可在肿瘤长轴端看见梭形高回声,肿瘤内血流不明显或仅有稀疏血流。3例患者肿瘤均位于颈总动脉分叉水平以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分别位于肿瘤内外侧,肿瘤紧贴颌下腺,位于颌下腺的外侧或下方,在二腹肌上方。结论了解舌下神经鞘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可提高超声对舌下神经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舌下神经鞘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变的可行性。方法对126例经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及阴道镜下可疑部位活检病理诊断为CIN-CINⅢ级的患者,使用LEEP将病变宫颈锥形切除,观察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手术前后病理结果,随访疗效和宫颈创面恢复情况。结果LEEP治疗宫颈上皮内变创伤小、在诊治宫颈内变中的精准率较高,在预防宫颈癌前病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简便、廉价,且安全度比较高,临床上有足够的病理依据,可门诊治疗,对生育影响小等优点,值得在诊治宫颈内变中得到推广。

  • 标签: LEEP刀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6月~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25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腹主动脉患者手术并发症的护理方法。经过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措施后患者均痊愈出院,预后良好,失血量少、术后呼吸支持时间、ICU监护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其安全性及微创性已经被认可。

  • 标签: 肿瘤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腹部Burkitt's淋巴的多排螺旋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1例经手术及病理活检证实的小儿腹部淋巴21例,其中,Burkitt's淋巴12例,非Burkitt's淋巴9例,分别比较两组淋巴的临床症状、发病部位、肿块大小、肿块内坏死灶情况、受累肠壁厚度及扩张度、腹腔淋巴结及肝脾情况等CT影像学表现,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计算结果.结果Burkitt's淋巴常常形成较大肿块,直径>40mm,占91.7%,最常见发生于肠管,占66.7%,受累肠管肠壁呈肿瘤样增厚,占66.7%,受累肠管常常扩张而非狭窄,占50%,肝脾肿大较少见.与非Burkitt's淋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小儿腹部Burkitt's淋巴在螺旋CT上有多个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能够做出较明确的诊断.

  • 标签: 腹部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淋巴的MRI特点,旨在提高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病理证实的脑内原发淋巴MRI表现,总结病灶的MRI影像学特点。结果11例中8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共14个病灶,病灶靠近中线区或脑表面,其中多发病灶侵及额顶叶白质、胼胝体及基底节区;T1WI呈低或等信号9例,T2WI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10例,1例出现坏死及出血,7例病灶周围无明显水肿,2例出现经度水肿,2例明显水肿;增强扫描呈显著团块状或结节状强化,环状强化2例,1例为斑片状强化。结论脑内原发性淋巴多位于大脑深部,明显强化,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由于其影像表现复杂多样且发病率低,因此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对其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淋巴瘤 脑内 MRI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体检女性人群生殖道HPV感染率、多重感染和亚型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结果1321例21-66岁的健康检查者中,共检出阳性患者162例,阳性率为12.3%,其中高危型占68.7%,低危型占31.3%,检出前五位的亚型分别为HPV16(14.7%)、58(10.8%)、52(10.4%)、11(10.0%)、6(9.7%),未检出MM4、44、73、83型。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率为40.2%,以二重感染常见(25.3%),不同年龄段人群HPV阳性率有差异,21-3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为20.1%。结论本地区HPV感染主要见于21-30岁妇女,主要为单一基因型、高危型感染、常见亚型为16、58、5、11、6型。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芯片检测 基因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