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AIDS伴结核病患者进行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分析检测结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受治疗的36例治疗的疑似AIDS伴结核病患者,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5例疑似结核病患者(不伴AIDS),设为对比组。结果两组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率分别是47.2%、45.7%,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均显示阳性,符合率是100%,两组阳性检出率比对未见差异,(P>0.05)。结论对疑似AIDS伴结核病患者实施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检测有重要意义,能够尽早明确是否合并结核病,并及时施予干预。

  • 标签: 结核病 AIDS 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体检人群骨密度检测与骨质疏松相符性的研究及其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到我院体检的中老年人26000人,进行定量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和骨密度检测。结果各个年龄组男、女中老年人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年龄上升,26000例中老年人的骨密度明显下降(P<0.05)。此外每隔一个年龄段,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情况明显上升(P<0.05)。结论随着中老年人群年龄逐渐增加,骨质疏松发生率日益上升,临床应通过饮食等渠道补充维生素,并加强吸收。其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骨质疏松 老年人群 维生素D 骨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检测D-二聚对无转移性大肠癌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09年12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住院的6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的患者病例资料,分析术前D-二聚体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60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52.5个月(5~78月)。D-二聚体升高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正常D-二聚体组(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D-二聚体水平、T分期及N分期、Dukes分期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回归显示,年龄、D-二聚体水平是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前D-二聚体升高提示非转移性大肠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生存时间较短,术前检测D-二聚体对患者术后生存预测有一定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皮肤过敏性疾病患者特异性IgE(sIgE)及总IgE的检测,了解赣榆地区变应原与皮肤过敏疾病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德国Mediwiss公司免疫印迹过敏原定量检测系统,对我县皮防所门诊部102例皮肤过敏患者进行总IgE及sIgE的检测结果102例患者中总IgE阳性率82.35%,sIgE阳性率63.73%。吸入组以户尘粉尘螨阳性率最高(36.92%),食入组阳性率最高的是鱼虾蟹(21.54%),且患者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过敏原过敏占比48.04%远高于单纯对一种过敏原过敏(15.69%)结论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E及sIgE的结果,可以辅助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皮肤过敏性疾病

  • 标签: 皮肤 过敏性疾病 过敏原 IgE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实施甲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妊娠期未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每组均43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2月—2017年10月。两组均开展甲功检测,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甲功检测,观察组中妊娠患者的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四碘甲状腺原氨酸(T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游离甲状腺素(FT4)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同时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满意度均较低,而开展甲状腺功能检测能够良好的对各项相关指标水平进行检测,最终为后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妊娠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功检测 效果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艾滋病伴结核患者结核抗原快速检测结果。方法抽取36例于2014年7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艾滋病伴结核病患者视作对象,将患者分别予以涂片法检测、痰培养检测以及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对3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以及阳性率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经过不同的方法检测后发现,三组检测方法均能检测出艾滋病伴结核患者,其中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效果最好。结论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检测在艾滋病伴结核检测中特异性较好,且相较于涂片法检测、痰培养检测检测结果突出。在诊断艾滋病伴结核疾病上有值得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艾滋病 结核病 涂片法 痰培养 血清结核分枝杆菌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抗体检测和输注效果在多次输血患者中的分析。方法从我院选出50例病人,观察血小板输注效果和血小板抗体阳性率观察组效果和输血后血小板指数。结果所有病人在输注24小时后进行检测,输注3~5次病人PTR为29.63%、血小板抗体阳性发生率14.81%,病人进行6次以上输注出现PTR为43.48%、同种抗体阳性率43.48%。结论多次输血病人易发生PTR情况,且随输注次数增高抗体阳率会随之升高,在临床上血液疾病病人需及时血小板抗体筛查。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小板输注 多次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电解质检测在维持性血透患者(MHD)治疗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患者当中的50例建立观察组,同时选取本院内科收治非肾功能减退的患者中的50例建立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电解质指标水平,同时检测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的电解质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K+、sMg以及sPHOS指标水平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而Cl-、Na+以及sCa水平则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后,观察组患者的K+、sMg以及sPHOS指标水平有显著的降低,而Na+与sCa水平则有显著的提高(P<0.05)。结论进行维持性血透治疗可有效的纠正尿毒症患者电解质的紊乱现象,进行适时电解质检测有利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并及时的调整治疗方案。

  • 标签: 电解质检测 维持性血透 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尿常规检测中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手工尿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检验科进行尿常规检测患者的尿液样本1500份,分别采用尿液分析与显微镜手工尿检两种方法进行检查,比较两者的检测结果。结果尿蛋白和红细胞阳性率尿液分析法高于显微镜手工分析法,白细胞阳性率显微镜手工分析法高于尿液分析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分析法检测结果总体阳性率61.53%,显微镜手工分析法为5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检测方法各有特点和利弊,在实际的临床检验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时机,选择相应的检测方法。

  • 标签: 尿常规检测 尿液分析法 显微镜手工分析法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WBC与RB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38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组采用显微镜检测,对照组采用尿液分析仪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诊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及结晶等指标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尿液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测尿液WBC与RBC的结果基本一致,临床中可将两种方式联合进行检测,这可进一步改善诊断准确率,对于临床下一步治疗疾病提供了重要的信息支持。

  • 标签: 尿液分析仪 显微镜 WBC RBC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检测在脂肪肝患者中的应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将在我院体检的200例脂肪肝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随机抽取同期于我院体检的20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检验并比较两组人群的血脂、血糖和肝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的TG、TC、LDL-C、HDL-C、FBG值均明显优于实验组患者(P<0.05)。对照组的GGT值、ALT值、AST值均显著优于实验组患者(P<0.05)。结论健康人的血脂、血糖及肝功能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与脂肪肝患者的检测结果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在临床应用中,此三项指标可作为脂肪肝患者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脂肪肝 血糖 血脂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包头地区临床感染性疾病致病菌谱的检测与耐药性成因。方法对包头市6所医院感染性疾病致病菌检测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5272例临床科室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致病菌2184株,临床常见感染性致病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杆菌、念珠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5%,因此这些药物已无法起到治疗作用,故无法应用于临床。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因此这两种药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必须控制细菌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抗菌药物的科学应用。

  • 标签: 感染性 菌谱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6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60.56±15.98)mg/L,对照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13.56±3.28)mg/L,观察组尿微量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且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糖尿病不同病程的检查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展开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检测,可为临床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对于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探究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收集100例乙肝病毒携带者进行实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实验组,比较血清与乳汁中HBV-DNA表达情况及乙型肝炎相关检测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清和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变化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要根据静脉血中HBV-DNA载量的表达量来选择是否采用母乳哺育婴儿。

  • 标签: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携带者 乳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CG、血清孕酮联合检测对早期先兆流产的诊断意义。方法将58例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为观察组,另将50例完全正常的孕妇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孕妇进行β-HCG与血清孕酮检测,并将两组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孕妇的β-HCG与血清孕酮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CG、血清孕酮联合检测可用于预测与诊断早期先兆流产,指导治疗,能够在临床方面发挥出具有价值的作用意义,值得加强推广与实践。

  • 标签: HCG 血清孕酮 早期先兆流产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血清降钙素原的定量检测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应用。方法外科感染性疾病患者90例为研究组,同期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果感染研究组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性超过健康对照组(P<0.05);感染研究组中重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性超过局部感染患者(P<0.05),局部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显著超过病毒感染患者(P<0.05)。结论外科感染性疾病感染情况越严重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数据越高,对于及时发现感染情况实施针对性抗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清降钙素原 外科感染性疾病 定量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儿科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35例观察组和同期正常儿童35例对照组。两组儿童均行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测定,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儿的血清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15.27±7.51)mg/L、(1.59±1.03)ug/L,对照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5.27±2.65)mg/L、(0.13±0.07)ug/L,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健康儿童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支气管肺炎患儿的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均较正常儿童显著且且支气管肺炎患儿的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呈显著正相关,(r=0.517,P<0.05)。结论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均是较好的细菌感染指标,二者在肺炎儿童与健康儿童中有显著差异,建议临床应用。

  • 标签: 降钙素原 C反应蛋白 儿童 支气管肺炎中
  • 简介:摘要目的以临床疗效为基础,验证胶体金发和酶联免疫法在对丙肝病毒抗体检测方面的作用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名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均抽取相同量的血液,离心制备血清液。实验组患者使用胶体金法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丙肝病毒抗体,对照组的患者使用酶联免疫法来检测患者血清中的丙肝病毒抗体。并将两组实验的结果通过SPSS进行u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结果实验组的对照组的数据进行u检验的P>0.05,两组数据的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在临床上检测丙肝病毒抗体的疗效相似。

  • 标签: 胶体金法 酶联免疫 丙肝病毒抗体 比较
  • 简介:摘要为了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L)和抗精子抗体(AsAb)的血清检测对于女性不孕的诊断意义,将血清标本分为女性不孕患者组和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合微孔板抗原成免疫复合物,再与酶标记物结合,通过酶底物颜色反应检测阳性率。最后发现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与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4%(72/300)和1%(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66,P<0.05);不孕组抗精子抗体和健康组抗精子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5.7%(77/300)和1.8%(1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1,P<0.05)。不孕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7.7%(23/300);健康组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同时阳性率为0%。因此抗心磷脂抗体及抗精子抗体与女性不孕密切相关。

  • 标签: 抗精子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不孕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梅毒检验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的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0例梅毒患者作为梅毒组,同时选取同期104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组,全部患者均采取梅毒甲苯暗红不加热血清检测(TRUST)、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检测(TPPA)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并比较三种检测方法的差异。结果ELISA和TPPA对梅毒螺旋体检测阳性率、特异度和灵敏度等均高于TRUST;TPPA对早期和I期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TRUST和ELISA,TPPA和ELISA对Ⅱ和Ⅲ期梅毒检测阳性率高于TRUST。结论临床上应根据梅毒患者具体情况选取合适的诊断方法,以便提高梅毒临床诊断率。

  • 标签: 梅毒螺旋体 甲苯暗红不加热血清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