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头孢匹胺钠中重金属的测定方法。方法应用重金属第三法对头孢匹胺钠中重金属进行检测。结果头孢匹胺钠在此种环境中能够明显的得到定量的测定。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快捷,适用于头孢匹胺钠重金属的控制。

  • 标签: 头孢匹胺钠 重金属
  • 简介:摘要目的从医院感控方面,探讨胰岛素泵的细菌污染情况及寻找有效的日常质控方法。方法对我科12台美敦力胰岛素泵进行微生物学检测并分别采用75%酒精纱布和清水纱布进行物表擦拭质控。结果未检测的胰岛素泵细菌量超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行的《消毒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各类普通病房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2的标准。所污染微生物主要有四联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微球菌。结论用75%酒精擦拭胰岛素泵是简便、快捷和有效的日常质控方法。

  • 标签: 胰岛素泵 细菌检测 质控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对我市在2013年7月至2014年6月的3023位临床患者进行输血前的血液检测,进而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输血前对患者进行四项血源性传染疾病进行检测对我国临床治疗以及医患矛盾的解决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血液传染疾病指标进行检测是必要的。

  • 标签: 输血前 传染疾病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性激素检测在诊断男女不孕不育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60例男女不孕不育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随机选取160例生殖健康男女作为对照组。其中两组研究对象中的女性,观察组有53例处于卵泡期,39例处于排卵期,27例处于黄体期;对照组有52例处于卵泡期,41例处于排卵期,31例处于黄体期。采用免疫发光技术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性激素进行检测,观察其雌二醇、睾酮、卵泡生成激素、孕酮、催乳激素和黄体生成激素水平这六项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卵泡生成激素、黄体生成激素和催乳激素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雌二醇、孕酮和睾酮水平两组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中不同卵巢周期女性患者的六项检测指标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性激素在男女不孕不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性激素检测对于男女不孕不育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诊断 男女不孕不育 性激素检测 作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孕晚期妇女的部分凝血功能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住院的孕周≥29周60例孕晚期妇女作为观察组,60例门诊健康非孕妇女作为对照组,对其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分别进行检测,并就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参考范围做比较,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皆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对照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有一定异常,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PT)、凝血酶时间(TT)均明显缩短,纤维蛋白原(FIB)明显升高(P<0.05)。结论孕晚期妇女凝血功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故而在围产期需密切关注孕妇的各项凝血指标,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尽早处理,对孕妇及胎儿的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孕晚期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 纤维蛋白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诊断指标在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2016—2017年我院住院部内科收录的8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临床指标进行检验和B超肝硬度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效果。结果实验室检查指标随着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变化。三种不同程度的肝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临床指标在检验轻度、中度、重度肝炎上符合率分别是91.3%、65.4%、78.8%。结论临床实验室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初步诊断有良好的效果,如果需要进一步诊断还需要结合组合B超肝硬度检测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临床检测 B超肝硬度检测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PCT检测在肺部感染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肺炎患者92例作为肺炎组,按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64例)和死亡组(28例),选择同期非感染性支气管疾病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d后、治疗10d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钙元素(PCT)和C-反应蛋白(CRP),采用APACHEⅡ(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Ⅱ)评分系统对肺部感染患者的转归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WBC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肺炎组PCT、CRP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和死亡组治疗3d、治疗10d后血清PCT水平和APACHEI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检测在肺部感染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部感染 血清PCT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儿童肺功能检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接受肺功能检测的218名儿童,其中108例为采用情景教学法的实验组,110例为常规指导的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儿童肺功能检测的成功率。结果实验组在肺功能检测的成功数、可获得3次以上可接受曲线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结论情景教学法对提高儿童肺功能检测成功率有明显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情景教学法 肺功能检测 儿童 儿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溶血对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模拟前后对照实验,收集24例HIV抗体阴性献血员血清,将每份血清均分为2份,将其中一份人工溶血为游离血红蛋白<60mmol/L,60-110mmol/L,>110mmol/L三组,每组均为8份,所有血清均加入同等剂量的HIV强阳性血清,搅拌均匀后,采用双抗原夹心法对溶血前后HIV抗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溶血及不同溶血程度对HIV抗体的影响。结果24份HIV抗体阴性的非溶血和溶血样品的前后A值(吸光度)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溶血对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溶血 双抗原夹心法 HIV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开展唾液幽门螺杆菌(HpS)检测社区口腔Hp感染的价值,以为HP感染的临床筛查提供帮助。方法选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所有患者行HpS检测以及胃镜下胃粘膜组织活检快速尿素酶试验(RUT)检测,统计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发现,120例患者中检出HpS的阳性率为65.83%,胃镜RUT检测阳性率为63.33%,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上并无显著差异(P>0.05)。使用HpS诊断和RUT诊断二种试验结果的一致性程度Kappa值为0.654,提示高度一致,HpS诊断HP感染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诊断价值中等。结论在社区口腔Hp感染中,采用HpS检测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高及快速等优势,因此可作为社区口腔唾液检测中筛查Hp感染的有效手段。

  • 标签: 社区口腔唾液检测 幽门螺杆菌 感染 检测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为消除我院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怀疑,查找原因和制定预防措施,从而加强检验结果准确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间,我科室《临床沟通记录》和《差错事故登记》中有关血常规的记录,对病人重采标本检测、与临床联系,进行沟通和交换意见以及自查。结果临床医生对我科室血常规检测结果是有抱怨,怀疑结果不准确,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病人自身、医护标本采集、标本送检的原因、又有本科室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的原因。结论医生对检测结果有抱怨是多种因素造成的,采用多种预防措施,加强血常规检测前、中、后的质量管理,有助于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临床医生的抱怨,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血常规 结果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分析年龄、血压与动脉硬度的规律性改变。方法在社区门诊首诊测血压中筛选出3750例接受检测者,使用得康MS——1200HV血压计测量,随机分成三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年龄组内高血压与动脉硬化报告率均随血压值上升而上升。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稍硬报告率依次增加,阶段性递增规律明显,而舒张压水平对动脉较硬报告率影响不明显,年龄因素更为重要。结论受检者的年龄、血压与动脉硬度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变化,提示在开展高血压病和防治工作的同时应十分关注动脉硬化的预防和治疗。

  • 标签: 公共卫生 首诊测血压 高血压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的影响因素。方法以双抗原夹心法对HIV抗体进行检测,分析在不同血清、不同孵育方式、不同血清量、不同孵育时间及显色终止后不同时间段比色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对HIV抗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不同血清量、不同孵育时间及加终止液后不同时间段比色。结论双抗原夹心法检测HIV抗体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血清量减少、孵育时间缩短及加终止液后的比色时间延长等。

  • 标签: 双抗原夹心法 HIV抗体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和反馈国产HIV确证试剂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以进口MP试剂和国产澳亚试剂对203份HIV抗体初筛阳性的样本进行联合确证检测,以前者作为金标准进行比对分析;通过对HIVPT考核品的检测和血清库资料的比照,对国产澳亚试剂进行方法和应用评价。结果国产澳亚试剂和进口MP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为66.00%;国产澳亚试剂的检测灵敏度95.00%,特异度为37.86%,假阴性率为5.00%,假阳性率为62.14%,功效率为66.01%。5份HIVPT考核品检测中,国产澳亚试剂有1份考核品确证结果与国家考核结果不一致,同时,3份阳性考核品的WB条带均有缺失。血清库资料显示,国产澳亚试剂检测结果呈“HIV抗体不确定”的比例明显高于相应进口MP试剂(p<0.01);在“HIV抗体不确定”病例WB带型分布方面,进口MP试剂带型主要集中在核心抗体p24和包膜抗体gp160,国产澳亚试剂带型主要集中在包膜抗体gp160;“包含p24”、“包含gp160”和“包含p66”三种带型的率在两种试剂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p<0.001和p<0.01)。结论与进口MP试剂相比,国产澳亚试剂易出现“HIV抗体不确定”判定,试剂特异性有待提高。

  • 标签: 国产确证试剂 HIV抗体 免疫印迹试验 WB带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行检测,分析造成含量不符标准的原因,提出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我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儿科接诊的120例儿童。使用源自吸收光谱仪检测儿童血液中铁锌钙含量,使用美国ESA30108型血铅分析仪检测血铅。结果所有受检儿童中,缺铁儿童共计15例,占比12.5%;缺钙儿童共计7例,占比5.83%;缺锌儿童共计3例,占比2.5%,血铅含量平均值则根据儿童年龄,呈递增趋势。结论婴幼儿生长期发育快,非常容易出现铁锌钙等微量元素匮乏的情况,因此,强调饮食合理、营养均衡。将血铅检测设定为常规检查项目,方便掌握小儿体内营养情况,为干预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早治愈。

  • 标签: 儿童 微量元素 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我院收治的对宫颈病变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探讨分析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的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58例宫颈病变患者患者,进行实时荧光PCR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并与第2代杂交捕获法(HC-Ⅱ)的检测结果对比。结果HPV在宫颈癌患者阳性表达率达90%以上,与HC-Ⅱ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检测宫颈病变与HC-Ⅱ的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分别为74.7%与7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方法检测HSIL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症、湿疣(P<0.01),除LSIL外,其他病变中的PCR检出率均略高于HC-Ⅱ。结论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高危型HPV,可用于确诊患者是否患有宫颈癌,提示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宫颈癌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分析。

  • 标签: 高危型HPV 实时荧光PCR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及对策,寻找能够防止抗-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的最佳检测方案。方法本次研究资料选取2014年4月-2014年9月期间在本血站主动献血的5名A型血志愿者,均是首次献血。以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对其抗-HIV的阳性高值血液标本、倍比稀释以后的血液标本进行检查,同时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本次研究发现,较之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来说,双抗原夹心ELISA一步法在HOOK效应方面相对明显,比较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为了控制抗-HIV酶联免疫检测的HOOK效应,建议采取双抗原夹心ELISA二步法,以防HOOK效应出现后使强阳性的标本出现漏检等情况。

  • 标签: 抗-HIV 酶联免疫 检测 HOOK效应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检测在AECOPD抗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80例AECOP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使用降钙素原指导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二重感染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中抗生素使用时间不足10天所占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χ2=6.01,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6.23,P<0.05);研究组二重感染的发生率为2.5%(1/40);对照组二重感染的发生率为10.0%(4/4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χ2=7.24,P<0.05)。结论在AECOPD抗菌治疗中,对降钙素原进行检测,可减少对于抗生素的使用,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降钙素原 AECOPD 抗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功能检测在胃部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240例各种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选取胃镜检查阴性者2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PGI、PGII和PGI/PGII。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的血清PGI和PGI/PGII比值明显下降(P<0.05);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血清PGI、PGII和PGI/PGII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G水平及其比值的变化对于胃部疾病的早期筛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重视。

  • 标签: 胃部疾病胃蛋白酶原 临床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特定食入性变应原的摄入与儿童哮喘发作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对该病的诊断、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阳医专附属医院儿科就诊并确诊为哮喘的患儿484例,对患儿均采用SPT检测变应原,最终获得哮喘患儿食入性变应原的阳性特征。结果牛奶(40.10%)、小麦(17.77%%)、虾(28.43%)、鱼(20.30%)、鸡蛋(37.56%)、牛肉(6.09%)、羊肉(7.11%)、桃子(13.20%)、香蕉(11.68%)、螃蟹(12.69%)、花生(14.72%)、黄豆(12.18%%)玉米面(10.15%)、韭菜(8.63%)。结论哮喘患儿哮喘的发作与特定食入性变应原的摄入有较大的相关性。

  • 标签: 哮喘 食入性变应原 SPT检测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