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动脉硬化的灵敏性、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我科室检查的162例门诊、住院、体检的患者,男68例,女94例,这些患者因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动脉硬化阳性再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62例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动脉硬化阳性的患者中,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动脉血管正常或无明显变化的有16例,动脉硬化阳性有146例,占总数90.12%。结论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准确率高,灵敏性高,利用动脉硬化检测仪检测动脉硬化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意义重大。

  • 标签: 外周血管 动脉硬化早期诊断 早期干预 动脉硬化检测仪VS-1000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检测全血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指标的诊断结果。方法研究时间2014年8月—2017年8月,研究对象我院收治的72例细菌性感染性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研究组(n=36),对照组采用血常规检查诊断,研究组采用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对比分析两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敏感度、特异性、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三组对白细胞计数与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显示,研究组诊断准确率、检出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计数与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相关性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越高全血C反应蛋白浓度越高。结论在研究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在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中,全血C反应蛋白与血常规联合检验诊断准确率较高,可以作用诊断细菌性感染的常规手段。

  • 标签: 全血C反应蛋白 血常规 儿科细菌性感染性 白细胞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高血压患者在心电监护拔牙过程中心肌耗氧量及舒张压的监测结果。方法随机纳入我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患有高血压的门诊拔牙患者150例为观察组,纳入同期血压正常的拔牙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拔牙过程中的舒张压、心率以及反映心肌耗氧量的心率动脉收缩压乘积进行监测,对比分析拔牙各个阶段的变化。结果观察组麻醉注射即刻、拔牙后即刻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和RPP均较麻醉前10分钟显著增高(P<0.05),在拔牙后5分钟基本恢复,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上述指标的增高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拔牙过程中对心肌耗氧量及舒张压进行监测,并实施有效的控制手段对心肌耗氧量与血压进行控制,以减少拔牙手术的风险。

  • 标签: 高血压 拔牙 心肌耗氧量 舒张压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尿干化学分析法、尿沉渣分析仪法和显微镜检查法三种方法检测尿白、红细胞及管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6年423例住院患者晨尿,分别采用尿干化学分析法、尿沉渣分析仪法和显微镜检查法三种方法检测尿液中白、红细胞及管型。结果以显微镜检查法结果为参考,尿沉渣分析仪法检测尿白细胞、红细胞及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93.7%、89.1%、91.8%、91.6%及91.7%,90.5%、89.4%、85.0%、93.4%及89.8%及35.1%、99.7%、92.9%、94.1%及94.1%;尿干化学分析法检测尿白细胞、红细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77.7%、90.3%、91.1%、75.9%及83.2%,94.7%、87.4%、83.3%、96.1%及90.3%,尿干化学分析法无法检测管型。结论尿干化学分析法和尿沉渣分析仪法检测尿液中的有形成分各有其优缺点,可起筛选作用。但两种方法联合检测尿液标本结果不相符,或者互相矛盾时,应复查显微镜检查法。

  • 标签: 尿干化学分析法 渣分析仪法 显微镜检查法 白细胞 红细胞 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与CT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结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疑似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75例为研究对象,均接受CT与MR检查,以病理诊断结果为准,对CT与MR诊断结果进行观察。结果病理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患者64例,其他11例,MR对关节面狭窄、关节面侵蚀、关节软骨肿胀、关节面囊变等表现的检出率明显较CT高(P<0.05);MR诊断准确率为98.67%,特异度与敏感度为90.91%、100.00%,CT诊断诊断准确率为82.67%,特异度与敏感度为63.64%、85.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诊断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准确率及特异度、敏感度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骶髂关节病变 CT MR
  • 简介:摘要目的对UF-lO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检查尿中管型的结果进行评价。方法住院病人新鲜的尿夜标本,用UF-1000i测定,对其中报告有管型的标本154例以离心法对沉渣进行显微镜检查。结果UF-1000i系统对管型的检测与显微镜检查尿中管型的检测有一定的差异。结论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管型的识别有一定的误差,相关人员必须对自动分析仪的管型阳性结果用显微镜检查予以复核,才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和依据。

  • 标签: 尿沉渣分析仪 UF-1000i 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常见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2015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120例健康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析标本采集时间、采集部位、采集量、抗凝剂种类、标本运输及贮存等因素对标本检测准确性的影响。结果送检时间在24h以上血液样本中红细胞计数及血小板计数均高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而白细胞计数则低于其他送检时间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存温度为冷藏的标本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室温保存标本,但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采集部位为手指末梢的样本红细胞计数及白细胞计数均低于肘部静脉血标本,而血小板计数则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午采用样本的白细胞计数高于清晨采集标本(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的准确性受送检时间、保存温度及采集部位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全面了解各种影响因素,做好检测前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检测准确性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血常规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妊娠期贫血孕妇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以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接诊的妊娠期贫血孕妇60例为实验组,择同期接诊的健康产检孕妇60名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血常规检验,综合分析各组的检验结果,并对其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为(33.07±0.92)pg、红细胞分布宽度为(19.21±1.96)%,比对照组的(26.28±1.47)pg、(12.75±1.16)%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实验组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比对照组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对孕妇进行血常规检验的力度,可及时发现妊娠期贫血者,让患者能够及早接受对症治疗,从而有助于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建议采纳。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妊娠期贫血 对症治疗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采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所采集的200份患者血液标本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分别从血液标本的采集时机、溶血标本以及检验时间来分析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在采集时机、溶血标本以及检验时间三个阶段中均对生化检验结果产生了影响。结论为了减少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的影响,血液标本的采集工作需把握时机,控制误差,规范采集工作,从而提高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率。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 影响探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文从血液标本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选取在我院门诊2014年6月-2014年10月查体的受检者5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溶血标本组)和对照组(未溶血标本组)各25人,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标本的十五项指标(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肌酸激酶、尿素氮、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酐、尿酸、总胆固醇、葡萄糖、三酰甘油及血钾)的含量作检测,对两组进行对比得出相应的结论,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溶血标本中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乳酸脱氢酶及血钾测定的含量值相对于未溶血标本相应的指标含量明显升高(P<0.05);溶血标本中的尿酸、葡萄糖相对于未溶血标本明显降低(P<0.05);溶血标本和未溶血标本的尿素氮、白蛋白的测定含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标本发生溶血会对临床的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干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应采取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标本溶血现象的发生,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生化检验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比较。方法选择100例住院病人,患者的静脉血和末梢血同时采集,测定血常规的结果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所得数据,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测得的血常规的差异。结果血液分析仪测定静脉血与末梢血血常规结果显示,两组的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色素(HG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H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等8个参数,结果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静脉血与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影响不大,但采用静脉血检验有时更明显。

  • 标签: 静脉血 末梢血 血常规 血液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高频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隐匿型冠心病的结果。方法针对90例患者,首先采用随机对照法进行对照组和观察组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诊断,记录诊断结果后,再应用高频心电图测试;观察组采用高频心电图诊断,记录结果后,使用常规心电图测试,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共90例为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结果观察组诊断隐匿性冠心病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心电图应用到隐匿型冠心病诊断中,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但是应用到心脏病变中依然具有很大局限性,因此临床上必须结合患者情况综合分析,提高临床诊断率。

  • 标签: 高频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隐匿型心脏病 结果比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本采集后的存放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非血液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标本617例,分离收集血浆后,部分血浆立即测定及室温(20~25℃)存放2、4、6、24h后,部分血浆分别于室温、-4℃、-20℃保存24h后应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凝血4项指标。比较各组凝血4项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与室温下血液标本即刻分离血浆组比较,放置2h检测的凝血功能4项指标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放置4h、8h及24h血液标本PT、APTT及TT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变化不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室温下血液标本即刻分离血浆组比较,室温(20~25℃)保存24h血液标本PT、APTT及TT均明显延长,-20℃保存24h血液标本APTT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4℃保存24h血液标本各凝血指标及-20℃保存PT、TT及FI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检测凝血功能各指标时,应注意对于凝血功能采集血液标本后及时送检。常温状态下,血浆标本应在2h内完成检测,如需保存,应选择-4℃的低温环境,切勿在过低的温度中保存,尤其要避免反复冻融。

  • 标签: 存放时间 存放温度 凝血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标本出现溶血、脂血现象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将每份标本放置于三支真空采血管中制备成脂血血清标本(脂血组)、溶血血清标本(溶血组)、正常血清标本(对照组),对三组进行生化检验检测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尿素氮(BUN)、葡萄糖(GLU)、白蛋白(ALB)、肌酸激酶(CK)、总蛋白(TP)以及谷草转氨酶(AST)等指标,并对比三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溶血组血清标本的CK、AST、TBIL、TP、BUN、ALB、GLU等生化检验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脂血组GLU、TBIL以及ALT等生化检验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标本一旦出现溶血、脂血等现象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医务人员应严格、规范血液标本的收集、转运、保存等环节,确保血清标本检验准确。

  • 标签: 血清标本 溶血 脂血 生化检验 结果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方法对强冷凝集的血常规检测标本分别采用未处理的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血浆置换法、标本3倍稀释37℃水浴法,利用sysmexxt-4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并与传统的显微镜手工计数法计数wbc、rbc、plt、微量法测定hct等项目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强冷凝集的标本检测时,仪器出现红细胞凝集相关报警。与传统方法比较,plt、wbc测定受冷凝集素影响较小;而冷凝集素对rbc、hct、mcv、mch和mchc的测定造成严重干扰,其中rbc、hct显著减低,mcv、mch和mchc异常增高,hb与rbc比例明显异常。plt用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3倍稀释37℃水浴法所测结果,rbc、hct用血浆置换法、稀释3倍法所测结果以及wbc用上述4种方法所测结果与传统方法比较差异均不大,符合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分析质量要求。但血浆置换法对plt影响明显;而直接检测法、37℃水浴法对rbc、hct影响明显。结论对冷凝集标本推荐采用3倍稀释37℃水浴法检测,可以有效地消除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的干扰。

  • 标签: 冷凝集 血常规 水浴 3倍稀释 微量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产时心理护理对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果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有自然分娩愿望的产妇随机均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时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产时另实施心理护理。对比2种护理模式对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果的影响。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产妇抑郁、恐惧、焦虑、急躁、悲观等不良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许意义(P<0.05);观察组中转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自然分娩者不同产程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时心理护理可显著改善产妇心理状态和分娩结果

  • 标签: 产妇 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分娩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标本不同放置时间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102例高血压患者,使用医院现有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等设备对收集后放置1h、3h、6h以及24h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分析不同时间下GLU、AST、ALT、BUN等生化指标结果结果标本放置3h后GLU指标对比1h存在明显差异;放置6H后GLU、BUN等出现较大的变化;放置24h之后的GLU、AST、ALT、BUN、K+、CL+等指标均产生较大的变化,对比放置1h的标本差异明显(P<0.05)。结论血液标本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对于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也逐渐增加,考虑到这样的影响,血糖检测标本应当在3h内完成;电解质在6h内完成,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标本 不同放置时间 生化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蒙古阿拉善左旗2010-2014年人间布病疫情流行实验室结果,为我旗布病疫情的综合防控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方法根据《内蒙古自治区人间布鲁氏菌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通知要求,2010~2014年连续开展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对阿拉善左旗2010-2014年间6个苏木镇的18个嘎查的抽样调查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布病发病率为1.3/10万,2011年为0.6/10万,2012年为0,2013年为6/10万,2014年为21.33/10万。结论我旗布病疫情防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2013年~2014年疫情出现反弹,表明布病疫情防控形势仍然严峻。

  • 标签: 人间布病疫情 流行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脂肪和蛋白类饮食对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和各单位健康体检的人群3165例,根据年龄的差异分为青年组(20~45岁)、中年组(45~60岁)、老年组(>60岁),三组研究对象均服用300mL牛奶,50~100g面包以及1个鸡蛋(约60~70g)。比较三组研究对象就餐前和就餐2小时后的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等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结果三组研究对象就餐前和就餐2小时后的血清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等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脂肪和蛋白类饮食对临床肝功能检测结果无明显影响,肝功能检查能在任何时候进行抽血送检,不受就餐因素限制。

  • 标签: 脂肪 蛋白 饮食 肝功能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会对微生物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总结出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方法从我中心2014年6月~2015年6月出具的微生物检查报告中随机抽取1000份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统计分析,患者自身的疾病种类、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检验仪器和试剂的操作方法以及检验标本保存的方法和时间等都是影响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2.97%、33.52%、20.33%和13.19%。结论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的素质,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检验,正确保存检验标本等是提高微生物检验结果准确率的重要措施。

  • 标签: 微生物 检验结果影响因素 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