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频超声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患儿用超声的高频探头加压检查,进行全扫查,重点为右下腹及脐周的肠系膜淋巴,并经治疗后复查。结果共有100例查出肠系膜淋巴肿大,而且分布区域为右下腹及脐周,经抗炎治疗后复查超声淋巴明显较少或消失。结论高频超声在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炎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标签: 高频超声 小儿 肠系膜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行颈淋巴结核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观察组在围术期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照组则输注生理盐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VAS评分和苏醒期躁动人数等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持续输注利多卡因对行颈淋巴结核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围术期 利多卡因 颈淋巴结结核清除术 术后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主动球囊反搏术(IABP)联合床血滤治疗心源性休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1,2。方法回顾分析10例心源性休克患者并急性肾功能障碍患者利用IABP联合床血滤进行治疗与护理。结果治疗成功率70%。7例患者心功能改善,顺利拔除球囊导管,IABP平均辅助时间为70±15.5h,床血滤时间平均为82±22.7h,3例患者病情危重死亡。无1例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增加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率。早期识别心源性休克,配合医生在无菌操作下置入IABP导管,给予IABP辅助治疗并利用床血滤改善肾功能,预后可明显改善。

  • 标签: 心源性休克 IABP 肾功能障碍 床旁血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主动夹层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筛选2011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主动夹层动脉瘤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主动介入造影检查确诊为主动夹层动脉瘤,所有患者手术治疗前均接受胸腹部CTA检查,并将原始影像进行多平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表面遮盖、容积再现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根据影像结果进行诊断,并总结主动夹层动脉瘤的CTA特异性征象。结果CTA确诊主动夹层动脉瘤17例,检出率为85.00%,与手术及DSA结果证实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通过图像后处理可清晰观察主动夹层范围及腔内血栓、管壁钙化、移位与破裂口。结论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主动夹层动脉瘤敏感性较高,可清晰显示主动夹层动脉瘤的累计范围与细节结构,可作为首选的无创检查手段。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夹层和真性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动脉瘤患者,其中主动夹层(StanfordB型)患者43例,真性动脉瘤患者7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带膜支架植入手术,术后定时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植入带膜支架,手术过程中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患者死亡发生,其中3例患者出现内漏现象,通过球囊对支架进行扩张后均得到纠正,术后患者未出现胸闷气急、心慌心悸、发热畏寒等不良症状,睡眠、饮食皆正常,查体现神清、双肺呼吸音清,未现干湿罗音,心率齐,无杂音。所有患者均得到好转,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术后随访患者均得到康复,未现肾功能衰竭等情况发生。结论带膜支架治疗胸主动夹层和真性动脉瘤效果确切,其有着技术可靠、创伤小、成功率高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带膜支架 主动脉夹层 真性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主动夹层动脉瘤支架植入术前焦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在我院行支架植入术的主动夹层动脉瘤病人的护理及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干预基础,行为干预等,于入院当日及手术当日晨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SAS焦虑评分,并对两组数据采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当日的S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1),但手术当日晨两组患者焦虑SA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对主动夹层动脉瘤的患者做好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

  • 标签: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支架植入 焦虑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主动段内膜损伤后动脉内膜增生狭窄形成状况,为冠脉再狭窄研究动物模型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清洁级雄性健康SD大鼠35只,体重(295±35)g,采用自身对照法研究,以球囊损伤法建立大鼠主动内膜损伤模型结扎左颈总动脉并球囊拉伤主动内膜,所有大鼠术前、术后处理一致,直至实验结束。术后随机数字法分7,14,28d亚组,按亚组时间处死并取其主动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并作血管形态学检测。结果大鼠动脉内膜球囊损伤呈现不同程度增生新生内膜平均厚度、面积沿胸主动主动上段及下段逐渐增加,管腔狭窄逐渐明显;球囊委F2.0拉伤动脉内膜时胸主动段内膜增生不全,主动上段增生良好,但内膜增生厚薄不一,主动下段内膜增生常较均匀,再狭窄典型。结论动脉内膜损伤后新生内膜增生程度与球囊大小、动脉直径相关,大鼠主动下段是大鼠动脉内膜再狭窄模型的理想目标血管。

  • 标签: 动脉内膜损伤 再狭窄模型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诊断疑似主动夹层患者运用CT平扫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7年2月收治的36例疑似主动夹层患者,对36例患者施行CT平扫检查,并由我院两位资深的放射科医生对36例疑似主动夹层患者的CT平扫图像进行分析,并观察CT检测结果的诊断符合率。结果36例疑似主动夹层患者中,有5例患者为非主动夹层患者,31例为主动夹层患者,CT清晰内膜片对主动夹层的阳性预测值为100%、特异性为100%,如联合钙化内移动等象征能有效提升强化CT的诊断敏感度。结论CT平扫对诊断主动夹层的特异性与诊断精准度高达100%,是临床上确诊主动夹层的第一选择。

  • 标签: CT平扫 主动脉夹层 诊断价值 内膜片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主动壁内血肿(IMH)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对一例IMH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检查。结果CTA可以显示IMH典型形态学改变。结论IMH具有特异影像学特征,CTA可以满足诊断需要。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主动夹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2年10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取的主动夹层介入治疗病人68例,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心率值、收缩压值、舒张压值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氧分压值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VAS评分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5%(P<0.05)。结论在主动夹层患者护理中,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可有效地控制AD病情,确保治疗安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护理安全管理 HAMA VAS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主动壁内血肿MRI和CT的诊断结果,为临床治疗寻找准确的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主动壁内血肿和主动夹层影像学诊断和分析的患者68例,在病人安全的情况下先做磁共振平扫,再做多层螺旋CT增强检查,主要分析患者的CT和MRI特点,同时,对比二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68例患者中主动壁内血肿42例,主动夹层患者26例,主动壁内血肿表现为主动壁环形增厚、新月形增厚,或二者同时存在,部分患者主动壁溃疡形成;主动夹层患者主动内膜移位、真假腔形成及内膜的破口;由此可见内膜片和真假腔形成、内膜的破口是主动夹层和主动壁内血肿鉴别诊断的依据。增强CT和MRI对于主动壁内血肿的诊断准确率分别是100%和78.57%。两种方法的准确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检查,能够快速有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患者主动壁内血肿和主动夹层,有利于患者的确诊和治疗;磁共振平扫容易漏诊较小的壁内血肿及小的内膜破口;磁共振检查较慢,也不适宜在危重的患者中使用。但磁共振检查无毒、无辐射、软组织分辨率高,对于孕妇、碘造影剂过敏者、肾功能不全者,磁共振检查也是最最佳的选择。

  • 标签: 主动脉壁内血肿 主动脉夹层 影像学诊断 CT MRI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报告1例双主动弓患儿的术后监护。术后关键在于维持患儿循环稳定,充分镇静,做好呼吸道护理,观察有无出血、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患儿5天后恢复良好,出监护室。

  • 标签: 双主动脉弓 术后监护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主动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植入术的术前术后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62例StanfordB型主动夹层患者行覆膜支架植入术围术期护理干预案例研究。结果通过术前和术后及时有效地护理干预,2~3周后均可度过危险期并康复出院,术后治愈率为100%。结论加强对覆膜支架置入术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主动夹层患者预后、大大提高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覆膜支架植入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Focus超声刀在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87例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例使用超声刀,41例用电刀,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损伤(血管、淋巴管、神经损伤)、淋巴检测、术后24h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差别。结果两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中副损伤率、淋巴检出数无明显差别(P>0.05);对比手术时间、术后24h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超声刀组均优于电刀组(P<0.01)。结论应用Focus超声刀行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减轻患者术后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乳腺癌 超声刀 腋窝淋巴结清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评价。方法选择自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临床资料均齐全,均对本次研究工作知情了解,签署知情同意书。对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淋巴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结果Ⅲ期肺癌患者总淋巴转移率及跳跃性N2转移率更高;中央型肺癌患者总淋巴转移率更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包括T分期、N分期、Ng分组。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淋巴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均具有一定影响。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淋巴结转移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炎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的75例肠系膜淋巴炎患儿治疗前后的彩超声像图表现,同时将其与和20例健康儿童肠系膜淋巴的彩超声像图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儿组肠系膜淋巴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其纵径及横径均显著大于健康儿童组的淋巴,CDFI可探及淋巴内较丰富血流信号。同时,患儿组经规范抗感染治疗后,原肿大淋巴均明显减小。结论彩超检查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炎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以为临床确诊及治疗后的疗效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高频彩超 小儿 肠系膜淋巴结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腹部淋巴病变定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4月以来入院确诊为腹部淋巴病变的42位患者分组,并测定淋巴ADC,以及对肿大淋巴进行定性分析,评估磁共振成像联合弥散加权成像的价值。结果观察组囊变率低,且ADC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磁共振联合弥散加权成像比较任意单一一种影像学诊断有着很大的优势,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弥散加权成像 腹部淋巴结病变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