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姑息护理对白血患者的影响及其体会。方法对25例白血患者进行控制症状、支持患者、支持家属、死亡教育的姑息护理。结果通过姑息护理使8例白血患有效地减轻疼痛。所有患者均可在减轻痛苦、舒适、安祥、有尊严、平静地度过人生最后旅程,并可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家属的心理负担。结论对白血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姑息护理可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白血病 姑息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白血具有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的特点。该病对患者的骨髓造血系统造成极大损害。化疗过程中,药物引起的波幅反应以及焦虑、抑郁、睡眠质量下降等引起的负性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很大影响。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模式的逐步转变,对疾病治疗效果的评价不仅以疾病的缓解率和生存率为依据,还延伸到对患者临床结局的主观指标。临床结局量表能全面评价患者的健康状况,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有利的信息,对疾病管理起到指导作用。近年来,我国积极研制适合急性白血患者的临床转归量表,对患者健康相关的临床转归进行评价,为个体化护理模式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使护理方案更适合急性白血患者,提高其健康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本研究以急性白血患者为观察对象,实施优质护理,采用临床结局量表评价护理效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患者 护理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白血是正常造血组织发育过程中某一阶段细胞恶性扩增的克隆性异质性疾病。近年来,白血中医辨证分型各家说法不一,中医辨证与白血微观指标关系的研究也有了长足进展。本文综述白血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与微观指标关系的研究进展。

  • 标签: 白血病 中医辨证 中医药治疗 骨髓细胞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剂量,长疗程高三尖杉酯碱(LD-HHT),对慢性粒细胞白血慢性期(CML-CP)完全血液学缓解(CHR)及疾病无进展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对2006年一月前在我院确诊的CML-CP患者21例,行肌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HHT1mg/d持续8周,2mg/d持续4周,间歇4-5周,再进行下1个疗程,并作为维持治疗方案。血象分类中有原始细胞者WBC长至4.0×109/L左右给药,降至1.2×109/L时停药。不受间歇期限制。结果连续LD-HHT长疗程治疗4年,于2010年1月统计,19例无进展生存(85%)2例急变,其中13例达CHR,6例仍在CML-CP。结论LD-HHT长疗程治疗能显著延长CML的慢性期,提高患者血液学缓解率。

  • 标签: 高三尖杉酯碱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简介:摘要白血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的治疗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治疗的完全缓解率可达75%-90%1,但是约20%-30%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最终复发,并死于本,而治疗缓解后患者体内残留的白血细胞水平,即微小残留是白血复发的独立的重要因素,目前检测微小残留的方法中,最有前景的是PCR和FCM,与PCR相比,FCM具有简单、快捷、定量、廉价等特点,因而成为更为理想的检测微小残留的工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亚砷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ALP)引发心肌损害的评价指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经亚砷酸治疗的ALP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心肌损害发生情况分为两组,22例未发生心肌损害患者作为A组,38例发生心肌损害患者作为B组,选取同期体检人员60例为正常对照组。三组患者用药前,均行临床症状、心电图(QTC)动态观察,同时检测肌钙蛋白I(TnI)、血红蛋白、血钾、血镁等指标。A组与B组患者于用药1、2、3、4、5周再次检测这些指标。结果60例ALP患者中心肌损害发生率为63.33%。治疗前,A组与B组患者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心电图(QTC)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A组患者用药过程中TnI、心率、血红蛋白、心电图(QTC)、血钾、血镁变化平稳,未见异常波动。B组患者用药1周时TnI、心率、心电图(QTC)、血镁显著增加,用药2周时均升至最高点,用药3周时开始下降,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逐渐降低;用药1周时血红蛋白、血钾显著降低,用药2周时均降至最低点,用药3周时开始升高,且随着用药时间延长,逐渐增加。B组患者用药1、2、3、4、5周时TnI、心率、心电图(QTC)明显高于A组,而血红蛋白明显低于A组。B组患者用药1、2、3周时血镁明显高于A组,而血钾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亚砷酸治疗ALP引发心肌损害的评价指标较多,心肌损害患者TnI会异常升高,可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的有效指标。

  • 标签: 肌钙蛋白I 亚砷酸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心肌损害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3q异常的急性髓系白血(acutemyeloidleukemia,AML)的临床特征。方法运用R带常规显带技术进行染色体检查,分析383例急性骨髓系白血患者的核型。结果383例急性骨髓系白血患者经分析表明有14例3q异常,异常率3.7%。14例3q异常急性骨髓系白血患者中,3q21q26异常的有6例(45.8%),其中inv(3)的1例、t(3;3)的5例;其余伴3q异常的有4例,分别为1例t(1;3)、1例t(2;3)、1例t(3;7)、1例t(3;11);3q21或3q26异常的有10例(75.0%)。3q21q26异常的6例患者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成急性骨髓系白血的患者有2例,巨核细胞异常增殖、血小板正常的有5例。在10例3q21或3q26异常的急性骨髓系白血患者中,未出现血小板增高、骨髓巨核细胞异常增殖的有4例。14例3q异常的急性骨髓系白血患者中,12例患者进行标准剂量化疗,而2例患者因疼痛放弃治疗。在6例3q21q26异常的患者中,患者的化疗疗效较差,无1例获得缓解;在6例3q21或3q26异常或其余伴3q异常患者中,2例患者获得缓解,但于2年内复发,生存时间为1~1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14例3q异常的急性骨髓系白血患者整体化疗效果较差。结论伴3q异常的急性骨髓系白血患者治疗效果差,急性骨髓系白血的3q异常以3q21q26最为常见。

  • 标签: 急性骨髓系白血病 3q异常 临床分析 细胞遗传学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蒽环类药物柔红霉素(DNR)在100例维吾尔族急性白血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心脏毒性反应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100例急性白血患者应用DNR化疗后出现的心脏毒性,按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DNR的累积剂量,对比化疗前后的各项客观检查指标及临床症状。结果100例患者中出现心脏毒性者共22例,发生率为22%,其中急性或亚急性心脏毒性15例发生率为15%,慢性心脏毒性7例发生率为7%,心肌损害出现的中位疗程数为6个疗程,中位时间为34周。本研究中DNR的心脏毒性在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01),二者之间呈现正相关(r=O.443,P=0.000),其中心律失常、非特异性ST-T改变发生率在药物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肌酶升高、TNT升高及心力衰竭发生率在药物不同累积剂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毒性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r=O.210,P=0.042),55岁以下年龄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更高。在55岁以下年龄组,女性患者发生心脏毒性的危险性更高(r=0.351,P=0.005),而55岁以上年龄组未表现出以上相关性。结论本研究表明维吾尔族白血患者DNR的心脏毒性与药物的累积剂量、患者的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与患者的性别具有一定相关性,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限制药物的累积剂量以减少心脏毒性的发生,对于维吾尔族老年患者、女性患者应特别关注。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白血病 心脏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对白血患者化疗后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对其发热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期间共收治的60白血骨髓抑制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专业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肛周感染发热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肛周感染发热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或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业护理在白血骨髓抑制期患者应用中能够显著地降低其肛周感染发热概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白血病 骨髓抑制期 护理干预 肛周感染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护理干预在白血骨髓抑制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重点观察其对肛周感染发热的具体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白血骨髓抑制期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列入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为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行全面护理干预。结果两组肛周感染发热的发生率和预后质量评分及满意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护理干预在白血骨髓抑制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地预防肛周感染发热,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和满意度。

  • 标签: 白血病骨髓抑制期 护理干预 肛周感染发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急性髓系白血大剂量化疗后应用IL-2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急性髓系白血患者(治疗组)大剂量化疗结束后进行IL-2治疗,并随机挑选16例急性髓系白血患者为对照组。化疗结束后停药观察,不进行免疫治疗。结果治疗组随访结束时3年及5年无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人的CD4,CD8及比值平均比化疗前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髓系白血患者化疗结束后IL-2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可降低患者化疗后的复发率,并有望延长生存期。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免疫治疗 IL-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治疗急性白血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常规化疗的已达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患者21例,化疗后加用rhIL-11作为治疗组,应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对照组化疗后不加rhIL-11,分析比较两组病例血小板下降程度,尤其是化疗后七至十四天骨髓抑制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输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急性白血患者化疗后加用rhIL-11能够明显缩短血小板减少的持续时间,减少严重的出血症状的发生及血小板悬液的输注,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rhIL-11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有良好的耐受性和安全性,结论rhIL-11是治疗急性白血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 标签: 白介素-11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认知干预对急性白血患者生存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血液肿瘤科就诊的94例白血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白血化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疾病与化疗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结果生存质量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3.214~6.572,P<0.05);疾病及化疗知识掌握程度观察组疾病及化疗知识掌握率89.36%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x2=4.398,P<0.05);满意度观察组患者满意度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87.23%(x2=3.859,P<0.05)。结论认知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与化疗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改善白血化疗患者生存质量,维系良好的护患关系。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认知干预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白血化疗患者采用3H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白血化疗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各25例。观察组实施3H护理模式护理,对照组化疗期间给予血液科常规护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SSRS各维度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针对白血化疗患者采用3H护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患者身体、心理及生活状况,获得较高社会支持度,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化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 标签: 白血病 化疗 3H护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舒适护理在小儿白血腰穿鞘内注射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4年04月~2015年04月收治的68例小儿白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舒适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手术配合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结果护理组的患儿满意度、患儿家属满意度、手术配合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是100.00%、100.00%、97.06%以及5.88%,其中出现了1例轻微的恶心、呕吐患者和1例压疮患者,和对照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白血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后,可以有效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的配合度,使得护理工作高效率的开展,提升手术疗效。

  • 标签: 舒适护理 小儿白血病 腰穿鞘内注射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与进口伊马替尼(格列卫)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2月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一组为格尼可组,一组为格列卫组。结果格尼可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格列卫组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格尼可组患者4年总生存率和疾病无进展均同格列卫组患者之间具有一定差异性(P<0.05)。结论格尼可同格列卫对慢性粒细胞白血效果相当,但格尼可费用显著低于格列卫,使更多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的慢性粒细胞白血患者得到较好治疗。

  • 标签: 国产伊马替尼(格尼可)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骨髓移植患者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骨髓移植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各32例,观察组32例实施个性化护理,对照组32例实施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生活质量、心理状况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38% ,显著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疼痛、活力水平、睡眠情感、躯体活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性化护理能够改善急性白血骨髓移植患者的身体状态,减少患者骨髓移植期间可能产生的并发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骨髓移植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