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防治产后出血进行缩宫素、葡萄钙联合前列素氨丁三醇应用价值探讨。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产妇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缩宫素),观察组(60例,缩宫素、葡萄钙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产后出血量对比。结果:对比两组出血量,两组患者都是阴道分娩,所以出血量都是控制在正常量,通过两组不同方法进行干预,其观察组出血量为420.12±5.23ml比对照组500.23±5.18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99,P=0.001),(P

  • 标签: 缩宫素 葡萄糖酸钙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 产后出血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地氯雷他定联合葡萄钙方案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我院所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到2021年12月为本研究的时间范围,采用硬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为50例。其中参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给予地氯雷他定联合葡萄钙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相关指标水平均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过敏性紫癜患儿,应用地氯雷他定联合葡萄钙的治疗方式,治疗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地氯雷他定 葡萄糖酸钙 小儿过敏性紫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常见分离菌对葡萄氯己定(chlorhexidine gluconate,CHG)的耐药性,以及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5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常见分离菌共1 000株,其中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细菌各200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CHG对1 000株分离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分析分离菌对CHG的耐药性与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1 000株临床分离菌中,共检出57株CHG耐药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49.1%(28/57);多来源于重症监护病房,占38.6%(22/57)。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肠球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CHG的耐药率分别为16.0%(32/200)、7.0%(14/200)、3.0%(6/200)、1.5%(3/200)和1.0%(2/200)。CHG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庆大霉素的耐药率[53.1%(17/32)、78.1%(25/32)、65.6%(21/32)、50.0%(16/32)]分别高于CHG敏感铜绿假单胞菌[25.0%(8/32)、25.0%(8/32)、21.9%(7/32)、15.6%(5/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17、18.080、12.444、8.576,均P<0.05)。感染CHG耐药菌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22.8%(13/57),高于感染CHG敏感菌组患者的7.0%(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018);感染CHG耐药菌组患者的CHG接触史和抗菌药物治疗史占比分别为61.4%(35/57)和70.2%(40/57),分别高于感染CHG敏感菌组的17.5%(10/57)和47.4%(27/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947、6.118,均P<0.05);感染CHG耐药菌组多重耐药菌株占比为54.4%(31/57),高于感染CHG敏感菌组的35.1%(2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93,P=0.039)。结论CHG耐药菌株具有更高的抗菌药物耐药性。与感染CHG敏感菌患者相比,感染CHG耐药菌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更高,其重要危险因素是CHG接触史和抗菌药物治疗史。

  • 标签: 葡萄糖酸氯己定 临床分离菌 耐药性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锌口服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葡萄锌及山莨菪碱,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病毒转阴率、病程。结果观察组显效28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分别为21、9、5例及85.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病毒转阴率分别为68.6%(24/35)、48.6%(17/35),两组比较,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病程分别为(3.48±0.75)、(5.24±0.93)d,两组比较,P<0.01。结论葡萄锌联合山莨菪碱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较好。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山莨菪碱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美能)与葡萄钙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与葡萄钙联合治疗,14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儿皮肤紫癜消退及反复次数,以及关节、消化道症状消失时间,肾脏损害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皮肤紫癜消退及反复次数、关节肿痛缓解均优于对照组,且肾脏损害的发生率低。结论复方甘草酸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在消除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减少肾损害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 标签: 过敏性紫癜 复方甘草酸苷 葡萄糖酸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锌口服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葡萄锌口服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疗组大便次数正常恢复时间及全身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锌口服联合山莨菪碱保留灌肠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显著,明显缩短疗程,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山莨菪碱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葡萄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小儿秋季腹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儿都采取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葡萄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胃肠道症状和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胃肠道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锌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使患儿的临床症状快速改善,具有较高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 小儿秋季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葡萄锌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及免疫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以腹泻患儿50例为对象,研究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分为参照组25例与研究组25例,参照组实施葡萄锌治疗,研究组添加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P

  • 标签: 酪酸梭菌活菌散 葡萄糖酸锌 免疫功能 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锌联合妈咪爱在小二肠炎中的应用,总结其在不良反应率、退热时间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小儿肠炎患者,采用奇偶数分组方式,由患儿家属代替患儿抽取数字,抽取到奇数数字纳入到对照组(单纯妈咪爱治疗);抽取到偶数数字纳入到观察组(葡萄锌联合妈咪爱治疗),组间患儿例数均等为37例。结果:两组在退热时间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葡萄锌联合妈咪爱治疗可有效缩短肠炎患儿的发热时间,控制不良反应发生率,应用安全性较高,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妈咪爱 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然分娩初产妇第一产程宫缩乏力治疗中采用联合治疗方案(葡萄钙联合缩宫素)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60例(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自然分娩初产妇开展此项研究,均在第一产程中出现宫缩乏力现象;均分对照组(单纯采用缩宫素治疗)和观察组(葡萄钙联合缩宫素治疗),就两组患者的分娩时间、产后出血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确定联合治疗方案的治疗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均短于对照组,P

  • 标签: 葡萄糖酸钙 缩宫素 自然分娩 初产妇 第一产程宫缩乏力
  • 简介:采用化学法分离果糖和葡萄,在优化的条件下,分离得到的果糖液的果糖纯度可达98%,果糖液中果糖得率大于87%,果糖液和葡萄液中果糖和葡萄的总回收率大于96%,分离得到的果糖液可用于结晶糖的生产。

  • 标签: 果糖 葡萄糖 分离 化学法 甜味剂 食品
  • 简介:腰痛几乎每个人都遭遇过,这使很多研究者将目光投到治疗腰痛的研究上。《美国医学协会杂志》上刊登的一则为期一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服用葡萄缓解慢性腰痛的患者较之服用安慰剂的组群无显著疗效。来自奥斯陆大学医院的研究者们指定250名息慢性腰痛的成人,服用1500mg硫酸氨基葡萄或安慰剂。

  • 标签: 硫酸氨基葡萄糖 慢性腰痛 缓解 挪威 大学医院 安慰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的检测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30例患者的葡萄检测。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行葡萄检测,其中葡萄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7例,己糖激酶速率法5例,氧消耗率法6例,葡萄氧化酶电极法12例,检测结果均正确。结论对患者行葡萄检测,可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葡萄糖 检测
  • 简介:市场调研机构Mintel公司指出,由全球各地商家推出的含有葡萄胺(glucosamine)原料的产品数量虽然增长缓慢,但仍处于稳定增长的态势,其中又以北美和亚太地区所报告的新推出产品数量为最多.

  • 标签: 葡萄糖胺 市场调研 稳定 intel公司 产品数量 亚太地区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葡萄医药新用途。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临床经验进行总结归纳。结论,采用葡萄治疗体表慢性溃疡患者,一般换药 3 ~ 8 次即可获得治愈。采用 10% 葡萄注射液 20 ~ 40ml 与 25 %硫酸镁 5 ~ 10ml 混合均匀,然后作痛点注射,每次用此混合液 20 ~ 40ml 。 1 / d 或 2d1 次,连续用药至症状消失止。

  • 标签: 葡萄糖 医药 用途
  • 简介: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首次提出了“葡萄调节受损(IGR)”的概念,包括糖耐量减低(IGT)和空腹血糖受损(1FG)两种高血糖状态,亦称之为“高血糖中间状态”或“糖尿病(DM)前期”。IGR不仅增加了2型糖尿病(T2DM)发病的危险性,而且高血糖水平也是心血管疾病连续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葡萄糖调节受损 干预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或其脂质体联合葡萄锑钠(锑剂)治疗难治性黑热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收治的4例锑剂治疗后复发或耐锑剂(又称抗锑性)的黑热病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院外诊疗过程,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疗效等。结果4例患者采用两性霉素B或其脂质体联合锑剂治疗后临床症状均缓解,复查骨髓涂片均未检出利杜体,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结论两性霉素B或其脂质体联合锑剂可成功治疗难治性黑热病。

  • 标签: 内脏利什曼病 两性霉素B 葡萄糖酸锑钠 耐药 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葡萄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葡萄锌,两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均连续治疗7d为宜,记录其临床疗效、用药前后大便次数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经不同用药方案治疗后腹泻频率均较之前显著减少,研究组腹泻症状改善效果更优(P<0.05);研究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9.33%)显著高于对照组(70.67%)(P<0.05)。结论对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葡萄锌可获得更为理想的治疗效果,有利于保障患儿疗效及预后。

  • 标签: 轮状病毒性腹泻 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 葡萄糖酸锌 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