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表现。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所收治的8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行CT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并对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位于肝尾叶者1例(12.5%),位于肝左叶者2例(25.0%),位于肝右叶者5例(62.5%)。其中肿瘤的平均直径为(4.84±1.13)cm,最小直径为2.1cm,最大直径为11.8cm。1例患者为肌瘤型,2例患者为血管瘤型,1例患者为脂瘤型,混合型患者最多共4例。结论CT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全部影像特征,有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确诊率,同时也有利于理解掌握CT表现与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CT表现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肝脏骨外尤因肉瘤影像学表现1例。患者为42岁男性,CT表现为肝右叶S6、S7段巨大团块状软组织肿块,边界清楚、轻度分叶伴假包膜。CT平扫密度不均,内见不规则多灶性囊变坏死区,未见钙化。增强后动脉期肿块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内见细小线状肿瘤血管,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实性成分渐进性中度强化,坏死区无强化。肿块的假包膜在延迟期强化。周围肝组织和血管等结构受压,门静脉右支未见癌栓,下腔静脉肝段未见侵犯。病理诊断为肝脏骨外尤因肉瘤。

  • 标签: 肝肿瘤 肉瘤,Ewing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就肝脏肿瘤影像诊断过程中螺旋CT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将本院在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确诊为肝脏肿瘤以及肿瘤样病变患者作为对象,所有患者均形螺旋CT诊断。结果40例肝血管瘤患者表现典型率达到了92.50%(37例),29例原发性肝癌的表现典型率达到了75.86%(22例),21例肝转移患者的表现典型率达到了95.23(20例)。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诊断技术的应用,能够对肝脏肿瘤患者以及肿瘤样病变患者进行鉴别诊断,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 标签: 螺旋CT 临床鉴别诊断 肝脏肿瘤
  • 简介:摘要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医学影像属于生物影像,并包含影像诊断学、放射学、内视镜、医疗用热影像技术、医学摄影和显微镜。近些年医学影像学检查发展很快,为肝脏、胆道、胰腺和脾脏疾病的诊断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对这些器官疾病的外科治疗发展提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CT虽然是较为昂贵的影像学检查,对占位病变诊断价值较大,肝脏疾病在B超检查提示占位而定性困难时,选用CT检查可提供清晰的图像,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方法的选择。

  • 标签: CT 医学影像 肝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的影像学特点,减少对该肿瘤的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影像学表现,按不同病理类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7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脂瘤型2例,血管瘤型1例,肌瘤型1例,混合型3例。脂瘤型以脂肪成分为主,CT显示脂肪密度。血管瘤型以血管成分为主,CT增强可见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密度仍高于同期肝实质。肌瘤型主要是由平滑肌成分为主,脂肪成分很少,混合型三种成分含量相似,CT平扫为较均匀低密度,增强扫描CT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仍有强化。结论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的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表现有所不同,这取决于肿瘤所含的主要组织学成分。了解肿瘤不同的组织学类型与影像学表现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前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脏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肝脏血管瘤的CT和MRI影像特征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被明确诊断为肝脏血管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患者展开CT检查、MRI扫描举措。观察并探究肝脏血管瘤在CT检查及MRI检查中的图像表现和检出结果情况。结果患者经展开外科手术显示,一共具有68个。CT扫描病灶检出率是95.59%,MRI扫描病灶检出率为97.06%,比较两种方式检查病灶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平扫图像内产生经典型肝血管瘤图像特征的患者是43例,有5例患者图像没有观察到典型特征,以及具有57例患者病灶形态呈圆形或分叶状并且具有清晰的边界。结论对肝脏血管瘤进行CT和MRI检测手段,能够得到较高的检出率,而且可以对于肝脏血管瘤的典型影像特征产生明显的表达。

  • 标签: 肝脏血管瘤 CT和MRI 影像特征 观察及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肝脏包虫病诊断中的价值,并进行误诊分析。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的18例肝脏包虫病病例,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回顾分析患者的CT影像特点,并评估CT检查诊断肝脏包虫病的价值。结果:18例肝脏包虫病患者中,经CT检查准确诊断者为14例,CT诊断准确率为77.8%,另4例患者分别被误诊为肝囊肿2例,血管瘤1例,肝癌1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为17例,其中单纯囊肿型9例,CT图像上表现为肝内囊性低密度灶,单发或多发,呈圆形或类圆形,其中2例可见囊壁弧形或蛋壳样钙化,长短、厚薄不一;1例囊内钙化,CT图像上表现为类圆形或球形钙化灶;1例为多发钙化,既可见囊壁钙化型,也可见球形钙化灶型;含子囊型6例,表现为囊中囊、轮状或蜂窝状改变;混合型1例,可见钙化型病灶及含子囊型病灶。合并感染后,患者的CT表现为囊内密度增高,囊壁增厚。肝泡状棘球蚴病患者1例,CT平扫表现为密度不均匀,边界模糊的斑片低密度影,并伴肺播散,该例CT表现为肝内病灶范围广泛、两肺多发类似病灶,被误诊为原发性肝癌伴两肺转移。另有2例患者的CT表现为病灶单发囊性病灶,无囊壁,增强CT图像上未见强化,被误诊为肝囊肿;1例患者的CT表现可见球形钙化,被误诊为硬化性血管瘤。结论: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肝包虫病的类型、发生部位、范围和程度,但表现为单纯囊肿型时,需要与肝囊肿鉴别;肝泡状棘球蚴病的影像学表现复杂,需与原发性肝癌鉴别。

  • 标签: 肝脏 棘球蚴病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血管造影CT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脏肿瘤介入治疗的患者56例,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血管造影CT检查,对比治疗前后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应用血管造影CT肝脏肿瘤介入治疗后结果相比,具有一致性。VR重建图像的质量明显优于DSA常规图像,且对比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采用血管造影CT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正确性较高,值得在临床诊断中应用推广。

  • 标签: 血管造影CT 肝脏肿瘤 介入治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变(FL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1月我院临床证实的51例FLP的CT资料,总结分析病变的位置、形态及CT平扫与增强各期的密度情况等。结果51例FLP均为单发,其中74.51%(38/51)位于肝左叶S4段前缘,25.49%(13/51)位于肝左叶S2或S3段前缘;68.63%(35/51)呈三角形、19.61%(10/51)呈扁平状、11.76%(6/51)呈结节形状。FLPCT平扫的显示率最低,仅为27.45%(14/51),CT增强扫描中,门静脉期的显示率最高,达100%,动脉期和实质期的显示率为66.67%(34/51)和52.94%(27/51)。病变于CT平扫和增强均表现为无占位效应的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影,边缘清楚或稍模糊,多位于肝脏轮廓内。结论根据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变的位置、形态及CT特征,有助于与真性病变鉴别,减少误诊。

  • 标签: 肝脏 镰状韧带 假性病变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胆囊癌肝浸润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肝浸润的CT图像特点。结果27例病例中确诊21例,漏诊6例,。肝脏受侵CT主要表现为癌肿与肝脏分界不清或消失,和/或邻近肝脏内不规则的低密度影,增强后呈不规则明显或中度强化,强化常不均匀。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对胆囊癌肝脏浸润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胆囊癌 肝浸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拾的20例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患者行CT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肝脏脂肪瘤16例,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因病区肿瘤内含有特殊性脂肪,因此CT表现典型。病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对肝脏脂肪瘤和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进行确诊。结论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在临床少较为少见,应用CT检查有助于提高检查诊断,利于术前定性诊断,对疑难不典型病变,可增强扫描、动态扫描加以鉴别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肝脏良性脂肪性肿瘤 CT 诊断 鉴别
  • 简介: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表现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采用GE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全肝平扫后行肝脏常规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分析5例HAML的CT表现。结果:HAML呈分叶状或球形混合密度影,CT值为-70-40Hu,平扫病变低于肝实质密度,边缘清楚,其特征性表现为含有不同数量的脂肪成分,增强扫描动脉期肿块呈明显强化并见到瘤内血管,门脉期和延迟期非脂肪性成分强化程度逐渐降低,可出现“假包膜”。结论:HAML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不但能准确定位和定性,而且能确定肿瘤的大小、数目及其与相邻结构的关系,为临床治疗、随访和判断预后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脏占位良恶性应用CT灌注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1-2019.12行CT灌注成像检查的6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诊断与分析。结果 恶性病变中阳性诊断率为87.50%;良性病变中阳性诊断率为7.143%,良恶性病变诊断存在差异,P<0.05。结论 肝脏占位良恶性诊断中应用CT灌注成像效果确切,能够明确诊断出良恶性肿瘤例数,值得推广。

  • 标签: 灌注成像 肝脏占位 良恶性肿瘤 诊断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肝脏体积(LV)测量计算腹部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个体化方案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9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部三期CT增强扫描,并按体表面积计算对比剂用量的64例患者。测量LV、平扫肝实质密度、增强扫描肝实质密度、肝实质平均碘含量(AII),计算增强密度强化差值(ΔHU)、对比剂注射总碘量(IM),并计算肝实质内碘总量(TI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AII与ΔHU以及IM与TII的相关性,并获取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推导出对比剂注射量预测方程后,将对比剂预测值与实际对比剂注射剂量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AII与ΔHU以及IM与TI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6、0.759 ,P均<0.05,回归方程分别为YAII=0.034XΔHU+0.296、YIM=3.649XTII+16 486.754。参照肝实质增强扫描强化值ΔHU=50 HU为基准,推导基于LV计算个体化对比剂注射剂量总碘量为YIM=7.225XLV+16 486.754,将公式引入全部患者计算对比剂应用预测值,计算所得对比剂注射量为(64.27±4.92 )ml,将对比剂预测注射量与实际注射量进行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9,P<0.05),且对比剂注射量预测量较当前实际注射量减低。结论基于LV测量计算腹部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个体化用量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以预测肝实质在增强扫描中的强化水平,并可减低碘对比剂的使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患者CT影像表现及征象特点。结果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的40例患者中,其中有3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4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肿块切面颜色存在明显差异,无肝硬变化。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肿瘤分布在尾状叶、右前叶、中肝叶、左叶、右后叶。结论对于FNH患者,可采取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有利于临床诊断,值得应用。

  • 标签: CT平扫 三期增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于2015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4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观察患者CT影像表现及征象特点。结果经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诊断的40例患者中,其中有36例经过手术病理证实,4例患者经过穿刺活检病理证实。肿块切面颜色存在明显差异,无肝硬变化。患者均为单发病灶,表现为圆形或椭圆,肿瘤分布在尾状叶、右前叶、中肝叶、左叶、右后叶。结论对于FNH患者,可采取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影像学特征明显,有利于临床诊断,值得应用。

  • 标签: CT平扫 三期增强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肝癌进行诊断,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近几年诊断的30例肝癌病例进行研究,使用飞利浦64排螺旋CT扫描进行检查诊断。结果在CT增强扫描检查后,弥漫型为7例,巨块型10例,结节型13例,在其诊断准确率较高。结论螺旋CT增强检查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及特异性,能观察到病变是否有腹腔转移以及门脉癌栓形成等情况,还可检出直径约1.0cm左右的微小癌灶。

  • 标签: 肝癌 CT增强检查 影像表现
  • 作者: 严云华段素蘋许淑芳(江西省鹰潭市人民医院江西鹰潭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09-12-22
  • 出处:《健康文摘》 2009年第16期
  • 机构:造影剂增强扫描是当今CT诊断中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有些CT平扫不易辨认、境界不清的病变,通过静脉大剂量快速注射造影剂,可以提高正常组织与病变组织的对比度,从而更清楚地显示病灶结构及范围。在CT增强造影中,正确使用高压注射器,准确地控制造影剂的注射总量、速度和时间,可以准确获得被增强脏器的多期扫描图像。认真做好护理工作,密切配合医生做完检查,对碘过敏病人进行抢救尤为重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