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脏增强CT对早期肝癌的诊断价值,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126例经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确诊的临床术前诊断早期肝癌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并将肝脏增强CT扫描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相比较,观察诊断正确率。结果本组126例经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早期肝癌患者中,117例患者经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确诊,肝脏增强CT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2.9%,其中5例患者被误诊为肝硬化结节,3例患者被误诊为肝血管瘤,1例患者被误诊为炎性假瘤。126例患者在增强CT扫描的动脉期病灶高密度103例,低密度23例,门静脉期发现低密度病灶99个,等密度17个,高密度28个,延迟期患者病灶均表现为低密度。结论采用肝脏增强CT扫描检查诊断早期肝癌的正确率较高,能够显著提高肝癌病灶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准确率,从而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早期肝癌 螺旋CT 肝脏增强CT 诊断
  • 简介:MSCT快速扫描在临床已得到广泛应用,使病变定位、定性诊断的精准性有了大辐提高,为影像医师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为疾病的治疗及预后提供指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造影剂 高压注射器
  • 简介:摘要目的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及医学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肝脏病变被偶然发现,这就要求提供对偶然发现的病变确诊具有更高准确率的影像学方法。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增强多层螺旋CTCT,MDCT)与Gd-EOB-DTPA增强MRI(Gd-EOB-DTPA-MRI)对偶然发现的肝脏病变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男23例,女17例)排除了肝外恶性病变及慢性肝病的体检患者,总共发现肝脏病变63处(其中46处良性,17处恶性),请两位放射科专业医师单独阅片(MDCT与Gd-EOB-DTPA-MRI),对比分析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以及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嗜酸性肉芽肿(EG)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对于良恶性病变的诊断率,Gd-EOB-DTPA-MRI(95.1–97.8%)高于MDCT(73.4–92.6%)。而对于FNH、EG病变Gd-EOB-DTPA-MRI的敏感率及诊断率均高于MDCT。结论我们研究显示Gd-EOB-DTPA-MRI较MDCT显示偶然发现肝脏病变的特征更具准确性,尤其是对于FNH和EG的发现及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探讨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在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我院经病理确诊的脂肪肝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47例,均进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及超声诊断,以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结果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的准确率为95.74%,明显高于超声扫描的诊断结果;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与病理诊断比较,其准确度、灵敏度分别为95.74%、95.00%。结论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对脂肪肝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多排螺旋CT 增强扫描 脂肪肝并肝脏结节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脏器多期增强CT扫描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90例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一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配合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患者的配合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于CT腹部增强扫描患者进行检查时,不仅对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而且还有对患者针对特殊的心理问题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的检查效果,而且还能够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CT增强扫描 腹部 临床分析 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 配合情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高压注射器在核磁肝脏增强扫描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总结我院503例肝脏增强患者正确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核磁动态增强扫描,采取检查前心理护理、指导患者及家属认识显影剂、高压注射器及增强扫描,教会屏气呼吸训练,检查中正确操作,检查后细致观察,顺利完成核磁检查。结果检查完毕有二例分别出现荨麻疹和恶心呕吐症状,24小时后症状消失。有三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检查后有眩晕症状,进食后好转。其余均表示无任何反应。无一例显影剂外渗,穿刺部位无一例静脉炎形成。成像效果清晰,满足诊断需要。结论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肝脏动态增强扫描能够及时地将显影剂输入血管内,便于操作人员抓准扫描时机,给予诊断医师精准的图像。护士人文关怀的护理带动患者主动配合检查,缩短了扫描时间,提高了影像质量。

  • 标签: 高压注射器 肝脏 增强扫描 应用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MS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ocalnodularhyperplasia,FNH)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9例FNH患者10个病灶的MSCT多期增强扫描表现。结果:9例中8例为单发病灶,1例多发。平扫9个呈低或稍低密度,1个等密度。平扫3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多期增强扫描7个病灶见中央瘢痕,动脉期及门脉期瘢痕均未见强化,延迟期5个见中央瘢痕强化。增强扫描动脉期除中央瘢痕外,8个FNH病灶明显均匀强化,2个中等均匀强化;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但均略高于或等于正常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等于或略低于肝实质。动脉期4个病灶中心或周边见增粗的供血动脉,其中1个为肝动脉分支直接进入病灶中心,1个的供血动脉自病灶中心沿纤维间隔向周边呈放射状分布,另2个周边见供血动脉。结论:MSCT多期扫描可反映病灶的血供特点和病理学特征,对FNH具有重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70例肝血管介入患者的多排螺旋CT图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对比,了解多排螺旋CT对肝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肝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多排螺旋CT图像与DSA造影图像对比,分析其血管解剖分型情况,病灶数量及强化程度符合性,由两名影像学主治医师进行评价,再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脏CT与DSA血管解剖及变异显示符合率为99%,病灶符合率为94%,经卡方(P=0.05)分析,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两种检查高度相符。结论多排螺旋CT检查能清晰显示肝脏血管解剖及变异情况,并且能清晰显示病灶、癌栓情况,与DSA检查对比高度相符,因此对肝脏血管介入治疗有积极指导意义,能指导介入治疗,肝血管介入前应行多排螺旋CT检查进行评估。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肝脏血管介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B超和CT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期间治疗的124例肝脏血管瘤患者,其中男患者78例,占总人数的62.9%,女患者46例,占总人数的37.1%,年龄26~75岁(46.3±3.2)岁,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合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采用B超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然后比较两组对疾病的检出率及诊断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检出率为98.78%,其中2例未能定性诊断;对照组中CT平扫的检出率为82.26%,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为95.16%,检测病灶均能定性诊断。B超和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都比较高且相接近;B超的检出率高于CT平扫的检出率(P<0.05);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高于CP平扫的检出率(P<0.05)。结论B超和CT对于诊断肝脏血管瘤时,B超和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较高,但是CT对疾病的定性诊断率比B超高,B超诊断更适合对患者进行普通检查,而CT诊断更适合对患者进行确诊,所以两种方法应该相互结合使用。

  • 标签: B超 CT 肝脏血管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腮腺肿瘤的CT(computedtomography)增强特点及影像病理特征。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T增强检查。结果CT检查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为89.7%(26/29),3例患者由于表现形态不规则或者边界较模糊、密度不均匀,而误诊为恶性肿瘤。在恶性肿瘤的准确率是77.8%(7/9)75.0%,2例患者由于边缘较清晰而误诊为良性肿瘤。结论CT增强能够较为准确地显示腮腺肿瘤的具体情况,对腮腺肿瘤的诊断,特别是典型的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有很大的价值。

  • 标签: 腮腺肿瘤 CT 影像学 病理
  • 简介:目的分析增强CT诊断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SMA)夹层的价值。方法分析22例孤立性SMA夹层的CT特征,提出新的分型方法,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2例夹层均累及SMA弯曲部前壁,其中21例(21/22,95.45%)经增强CT确诊;夹层近端距SMA开口平均(10.31±8.67)mm(0~32.03mm),夹层长度平均(73.37±42.69)mm(15.96-205.91mm)。按症状分组,无症状组(4例)夹层近端距SMA开口平均距离为(16.21±10.97)mm(1.00~32.03mm),有症状组(18例)平均为(9.17士6.15)mm(0~25.98mm);无症状组夹层长度平均为(34.81±44.01)mm(15.96-73.84mm),有症状组平均为(83.46±41.90)mm(26.40-205.91mm)。无症状组真腔狭窄率平均为44.16%±12.33%,有症状组为74.35%±22.37%(P=0.042)。随着夹层向SMA远、近端延展,保守治疗效果变差。结论增强CT是诊断SMA夹层的有效方法。孤立性SMA夹层均累及SMA弯曲部前壁,临床症状及疗效与夹层长度和真腔狭窄度有关。本研究提出的新分型方法有助于全面描述SMA夹层的影像学特征,进而确定治疗方案。

  • 标签: 肠系膜上动脉 夹层 诊断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多期扫描对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患者,对其MSCT的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共4期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本组12例病例男女比例为7∶5,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4岁。12例患者均进行CT四期扫描,共观察到病灶12个,病灶位于肝脏左外叶2个,左内叶3个,右前叶4个,右后叶3个,最大平面直径范围为1.7~4.8cm,平均(3.1±1.3)cm。病灶CT平扫呈等密度5个,低密度7个,等密度者无法显示病灶边缘,低密度者2例病灶边界清楚,5例病灶边界显示模糊,其中可见更低密度瘢痕组织3例。CT增强动脉期显示12例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其中5例可见中央瘢痕或条索状低密度影,中间瘢痕组织无强化,11例病灶边界显示清晰,均未见包膜;门脉期病灶较动脉期密度降低,但仍较肝脏组织密度高,中间瘢痕组织无明显强化,仍呈低密度;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为主,瘢痕组织可见强化,与病灶呈等密度分辨不清。结论MSCT多期扫描在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影像表现方面有一定的特征性,在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很好的作用,但确诊还需要病理诊断。

  • 标签: 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病理
  • 简介:近年来,CT技术的发展使得扫描速度越来越快,对CT增强扫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同时准确评估病变器官的增强效果、动态增强时间及大剂量的团注等因素也提升了对留置针的使用要求。本研究通过对3种直径的静脉留置针在双源CT增强检查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比较,评估更合理的留置针使用方案。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直径 CT增强扫描 肘前静脉穿刺
  • 简介:目的利用新型纳米颗粒造影剂结合Micro-CT成像技术,建立小鼠肝脏成像方法,并用于肝脏肿瘤的活体成像。方法6只6-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尾静脉注射纳米颗粒造影剂ExiTronnano1200050μL和100μL;在注射前、注射后3min、24h、7d、14d、28d和56d对所有小鼠肝脏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分别在小鼠肝左叶和肝右叶内选取感兴趣区(ROI)进行灰度值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肝组织对比度的变化。确定合适的造影剂剂量,尾静脉注射至3只雄性16月龄HBV转基因肝癌模型小鼠(C组),同上进行Micro-CT活体扫描,并于第56天全部安乐死后取肝脏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A组和B组小鼠在注射不同浓度造影剂后,冠状位重建图像及肝脏感兴趣区的平均灰度值结果显示:肝脏实质造影后均比注射前明显增强,24h达到峰值,注射后56d内,小鼠肝脏感兴趣区的平均灰度值与注射前相比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B组显著高于A组(P〈0.01),确定后续实验采用B组造影剂剂量(100μL)。C组注射100μL造影剂后,各时间点均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肝脏癌性结节存在,病理学观察发现肝脏出现非典型增生,肿瘤细胞核大,染色质加深和肝细胞坏死。结论利用纳米颗粒造影剂结合Micro-CT成像技术,成功建立了小鼠肝脏活体成像方法,并可应用于肝脏肿瘤的活体成像研究。

  • 标签: 小鼠 肝癌 MICRO-CT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排螺旋CT对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6例经由病理学检查证实的脂肪肝合并肝脏结节性疾病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多排螺旋CT增强扫描检查和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于肝脏结节性疾病的确诊率误诊率、漏诊率以及对良性结节的灵敏度。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多排螺旋CT检查对于患者的确诊率96.51%高于超声检查的81.40%,且扫描出77例良性结节,即灵敏度96.25%高于超声检查的81.25%,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肝背景下肝脏结节性疾病借助多排螺旋CT扫描诊断的效果良好,既能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又可增强对结节的灵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多排螺旋CT 脂肪肝 肝脏结节性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CT增强对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并制定出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我院2011年6月至2012年11月间125例增强扫描患者的资料。结果?出现不同程度不良反应4例。125例增强患者中,轻度反应2例,占1.6%,中度不良反应1例,占0.8%,重度不良反应1例,占0.8%,无死亡病例。结论做好CT增强扫描的观察工作,及时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做好心理护理,是保证增强扫描顺利进行并获得满意结果的重要条件。??????

  • 标签: ??CT增强扫描/不良反应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如何预防造影剂的外渗和造影剂外渗的处理;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CT增强的成功率,同时也提高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正确的选择和评估血管,分析30例CT增强造影剂外渗的处理。结果减少造影剂的外渗应该以预防为主,发生外渗的30例患者,25例轻度的患者经处理后1天内痊愈。5例严重的外渗经处理均在3天内痊愈。结论减少造影剂的外渗应该以预防为主。CT增强检查造影剂外渗患者采取正确的处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CT增强 预防 护理 造影剂 外渗
  • 简介:摘要本文简单分析造影剂渗漏的原因与预防措施,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办法,以求提高CT增强扫描成功率,积极预防造影剂渗漏等问题发生。

  • 标签: 碘造影剂渗漏 CT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