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应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别对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浙江衢化医院就诊的106例肝脏肿瘤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平扫和CT增强延时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并比较CT平扫和CT增强延时扫描的诊断准确率以及两组诊断肿瘤特征情况。结果手术病理检查显示,106例肝脏肿瘤患者中原发性肝癌有39例(36.79%),肝脏转移肿瘤有22例(20.75%),肝血管瘤有17例(16.04%),肝囊肿有14例(13.21%),肝母细胞瘤有8例(7.55%),肝脏局部结节性增生有6例(5.66%)。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的诊断准确率为98.11%(104/106),2例误诊,误诊率为1.89%;而多排螺旋CT平扫诊断准确率为91.51%(97/106),9例误诊,误诊率为8.49%;两种检查方式诊断准确率、误诊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4.70,均P<0.05)。以手术病理为金标准,CT增强延时扫描患者的肿瘤直径为(5.13±0.57)cm,CT平扫诊断为(4.23±0.67)cm,两种方式诊断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P<0.05)。结论鉴别诊断肝脏肿瘤时,采用CT增强延时扫描技术可有效鉴别肿瘤性质以及类型,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治肝脏类疾病的首选诊断方案。

  • 标签: 肝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X线影像增强 诊断,鉴别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脏淋巴瘤CT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至2018年9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乐清医院、浙江省温州市人民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11例原发性肝脏淋巴瘤患者的临床、CT和病理学表现。结果11例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7例,肝左叶2例,肝左右叶2例;共有27个肿瘤,瘤体最大直径1.7~12.6 cm;肿瘤呈类圆形3例,椭圆形5例,不规则形3例;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3例。CT平扫为低密度6例,稍低密度3例,等密度2例;密度均匀7例,不均匀4例;CT值26~47(38 ± 5)HU;脾脏转移2例,肋骨转移1例,腹腔和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例。CT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1例;动脉期见病灶轻中度强化10例,其中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边缘持续环状强化8例,结节状强化2例;动脉期CT值30~68(53.8 ± 11.6)HU,门静脉期CT值52~69(64.3 ± 9.3)HU,延迟期CT值43~64(56.4 ± 6.0)HU。手术完全切除8例,术后复发6例,生存3年5例,生存5年2例;手术未完全切除3例,术后均复发,其中生存3年1例,无生存5年患者。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10例,T细胞淋巴瘤1例。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瘤的CT检查对肿瘤的定位、定性及辅助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肝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回顾性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肝脏体积(LV)测量计算腹部CT增强扫描碘对比剂个体化方案的可行性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9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接受腹部三期CT增强扫描,并按体表面积计算对比剂用量的64例患者。测量LV、平扫肝实质密度、增强扫描肝实质密度、肝实质平均碘含量(AII),计算增强密度强化差值(ΔHU)、对比剂注射总碘量(IM),并计算肝实质内碘总量(TI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AII与ΔHU以及IM与TII的相关性,并获取回归方程。根据回归方程推导出对比剂注射量预测方程后,将对比剂预测值与实际对比剂注射剂量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AII与ΔHU以及IM与TII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26、0.759 ,P均<0.05,回归方程分别为YAII=0.034XΔHU+0.296、YIM=3.649XTII+16 486.754。参照肝实质增强扫描强化值ΔHU=50 HU为基准,推导基于LV计算个体化对比剂注射剂量总碘量为YIM=7.225XLV+16 486.754,将公式引入全部患者计算对比剂应用预测值,计算所得对比剂注射量为(64.27±4.92 )ml,将对比剂预测注射量与实际注射量进行比较,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9,P<0.05),且对比剂注射量预测量较当前实际注射量减低。结论基于LV测量计算腹部CT增强扫描对比剂个体化用量的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以预测肝实质在增强扫描中的强化水平,并可减低碘对比剂的使用量。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部肿瘤腹腔转移患者使用CT增强CT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小儿 CT 增强检查的护理配合效果。 方法: 2019.2-2020.2 ,本院儿科有 116 例小儿实施 CT 增强检查,按照双色球分组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常规组检查期间辅以常规护理,实验组检查期间辅以护理配合,在检查结束后获取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实验组的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检查效果满足诊断标准率均大于常规组 ( P<0.05 )。 实验组的检查过敏反应(轻度荨麻疹、恶心呕吐、寒战、头晕头痛等)发生率小于 常规组 ( P<0.05 )。 结论: 在小儿 CT 增强检查过程中辅以护理配合,可有效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可降低检查过敏反应发生率,可提高检查安全性与有效性,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 CT 增强检查 常规护理 护理配合 一次穿刺成功率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护理配合对于腹部增强 CT 检查患者的作用与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选我院接受并治疗的 102 例腹部增强 CT 检查病例,抽选时间最开始由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把其中 36 例配合不够良好的为 A 组,另外 66 例配合十分良好的为 B 组,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在护理后, B 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低图像质量的总发生率对比 A 组患者更低,具有十分显著性的差异( P < 0.05 )。结论:对于腹部增强 CT 检查患者而言,十分良好的护理配合能够减少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并提升 CT 增强扫描而得的图像质量。

  • 标签: 腹部增强 CT 检查 护理 护理配合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超声(FUS)的超声效应对无水乙醇(EA)、聚桂醇(LM)消融兔肝的协同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5组:EA组、LM组、FUS+EA组、FUS+LM组,FUS组,每组8只。FUS焦点的平均声强(ISPTA)30.0 W/cm2,工作占空比50%。按分组对兔正常肝右叶根部给予消融处理,48 h后行超声造影分析并获取肝脏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测量消融灶大小和体积。采用Kruskal-Walis H秩和检验比较各组实验兔肝脏消融体积,进一步采用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各组的消融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1.05,P<0.001)。FUS+EA组、FUS+LM组、EA组及LM组实现了对正常兔肝不同程度的消融,而FUS组没有产生任何微血管及病理损伤。进一步组间两两比较,FUS+EA组肝脏消融体积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0、-2.82、2.84、5.57,P均<0.05);FUS+LM组、EA组、LM组和FUS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US激励EA能够产生显著的协同效应,有效增大EA对兔肝的消融体积;FUS激励聚桂醇无协同效应。

  • 标签: 乙醇 聚桂醇 聚焦超声 消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体检人群中应用定量CT(QCT)技术测量肝脏脂肪含量的可重复性进行评估,为QCT应用于临床肝脏脂肪含量测量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4—7月,连续抽取在河南省人民医院健康管理科行QCT检查的291例体检者,男性214例(73.5%),女性77例(26.5%),年龄(48.7±11.0)岁。采用QCT工作站测量体检者的肝脏脂肪含量,由3位测量者(A、B、C)在QCT工作站上独立测量肝脏脂肪含量,测量者A在2周后重复测量1次,测量者A两次测量结果取均值作为其最终测量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价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测量结果的可重复性。结果测量者A的第1次测量结果为(10.46±5.55)%,第2次为(10.66±5.59)%,最终结果为(10.56±5.51)%;测量者B、C测量结果分别为(10.70±5.45)%、(10.86±5.77)%。测量者A、B、C之间肝脏脂肪测量结果的ICC=0.960(95%CI:0.951~0.967,P<0.001)。测量者A的2次肝脏脂肪测量结果ICC=0.953(95%CI:0.941~0.962,P<0.001)。均ICC>0.75,一致性均较好。结论在测量方法一致的前提下,采用QCT工作站测得的肝脏脂肪含量结果在测量者间和测量者内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定量CT 脂肪肝 结果可重复性
  • 简介:摘要人工智能技术肝脏疾病医学影像研究提供了新契机。为促进肝脏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的发展,提高肝脏疾病精准诊疗能力,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医学影像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作委员会、腹部学组和磁共振学组联合对肝脏局灶性病变的标注提出初步指导意见,用于肝脏局灶性病变人工智能算法和产品的建立与验证。本共识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分类、标注类型、标注原则等各个方面阐述专家组所达成的一致意见,旨在提高肝脏数据标注的质量,促进肝脏局灶性病变人工智能规范化研究的发展。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病变 人工智能 标注
  • 简介:摘要碘浓度为400 mg/ml的碘美普尔(简称碘美普尔400)在肝脏等腹部实质脏器的CT动态增强扫描以及CT血管成像检查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对于如何结合中高端多层螺旋CT设备更好发挥其高浓度特点,尚缺乏统一的认识。基于这个问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组织相关专家经多次讨论,对碘美普尔400的肝脏CT应用达成共识,对碘美普尔400在肝脏CT血管成像、肝脏实质成像、降低辐射剂量及降低对比剂用量方面的应用优势进行阐述,并推荐扫描方案。

  • 标签: 造影剂 共识 碘美普尔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CT增强扫描静脉留置针后护理价值。方法 参加病例研究者均为2016年7月-2018年7月来我院做CT增强扫描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目的 分析研究如何合理安排预约CT增强检查病人,缩短候诊时间。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的方式,确定影响CT检查病人候诊时间的相关因素,针对原因制订对策。结果 改进措施实施后,CT增强检查病人缩短,满意度得以提升。结论 针对预约CT增强检查,要结合制约因素提出改进措施,合理安排。

  • 标签: CT检查 病人安排 护理改进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比 分析腹部肿瘤腹腔转移 分别行 CT 诊断、 增强 CT 诊断的 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 60 例 腹部肿瘤伴腹腔转移的 临床资料 , 把行常规 CT 扫描的 30 例患者作为常规组 , 行 增强 CT 扫描的 30 例患者作为增强组,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检出情况。 结果 病灶检出情况,增强组 的微小种植灶长度 、宽度、 最小面积 等数值均明显 低于 常规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腹部肿瘤 腹腔转移 部位检出情况 ,以病理结果为标准,常规组转移部位检出率为 66.67% ,增强组为 93.33% ,增强 CT 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常规 C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在 腹部肿瘤腹腔转移的 诊断中,相比于常规 CT增强 CT 的 检出率 明显更高 , 对治疗方案的制定更具指导意义,临床价值更高。

  • 标签: 腹部肿瘤 诊断 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