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探讨精神护理安全管理,充分发挥护士长管理能力,重视培训、强化思想教育,加强责任心,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保证患者住院期间人身安全。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安全 护理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精神病患者由于受症状的支配,导致某些行为不能自控,常可发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安全事故,故精神的安全护理不容忽视。如何杜绝不安全因素,防患于未然,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加强责任心,保证患者安全,病区环境设置安全,加强专业理论学习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医院安全护理管理体制等。

  • 标签: ??精神病 精神科病房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国内精神护理现状,为以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文献研究法。结果普及精神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认识与态度,减轻患者和照顾者的负担,促进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结论精神护理要结合现况,紧跟最新前沿动态,着眼于精神疾病预防和康复,完善精神护理体系,提高整体的精神护理质量。

  • 标签: 精神疾病,护理,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对症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比较两组患者各项精神症状的有无和严重程度,应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比较两组患者的社会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总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精神症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职业能力、社交能力、家庭功能、生活能力和SDSS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病人症状基本消除,自知力大部分恢复。此阶段患者的心理活动非常复杂,希望有人理解,得到帮助,并受尊重。了解患者心理动态,给予实时针对护理,对巩固疗效预防复发,促进全面康复意义重大。

  • 标签: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 焦虑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目前医院精神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展开研究,以期给精神患者带来更安全、更有效的护理。方法:对风险管理知识进行深入了解,掌握精神患者护理的相关风险,找出预防风险的管理措施。结论:常规方法和风险管理方法在精神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表明,风险管理的效果更强,可大大降低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精神科 护理 风险管理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精神病人康复期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精神病人为研究对象,从中随机选择76例并输入电脑,实施分组,共两组,一组3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疾病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患者的出院后6个月及12个月的疾病复发率明显降低。结论:针对精神病人的康复期护理措施选择,应着重考虑疾病复发率影响因素,进而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影响因素作用效果,促使精神病人积极接受康复治疗,提高护理依从性,保障治疗效果,在最大程度上促使疾病复发率降低。

  • 标签: 精神科 病人 康复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品管圈活动降低精神护士职业倦怠发生率的效果。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4月,开展品管圈活动,以在精神工作的护士8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行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两组职业倦怠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职业倦怠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有效的降低精神护士职业倦怠的发生。

  • 标签: 管圈活动 精神科护士 职业倦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叙事医学促进精神低年资护士心理韧性的改善效果。方法:从本院于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间精神内的低年资护士中,随机抽选8名护士进行研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干预,实验组给予叙事医学干预,两组各4名,比较两组护士的干预效果。结果:在心理韧性方面,干预后,实验组的心理韧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精神低年资护士中,应用叙事医学进行干预,其干预效果显著,能明显提升护士的心理韧性,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叙事医学 精神科 心理韧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不同等级医院精神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现状,为了解各级医院精神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状况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9—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医院患者安全文化问卷对全国七大行政区内的三、二、一级精神专科医院2 624名精神护士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护士患者安全文化原始得分为(132.74 ± 1.35)、(151.99 ± 1.74)分,低于三级医院护士的得分(154.76 ± 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228,P<0.01)。不同等级医院精神护士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997~37.681,P<0.05)。结论不同等级医院的精神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水平均有待提升,各级别医院管理者均应重点关注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及人员配置。此外,一级及二级医院的管理者还需强化护士在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等维度的培训。

  • 标签: 患者安全文化 精神科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不同等级医院精神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的现状,为了解各级医院精神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认知状况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9—12月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问卷及医院患者安全文化问卷对全国七大行政区内的三、二、一级精神专科医院2 624名精神护士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结果一级医院和二级医院护士患者安全文化原始得分为(132.74 ± 1.35)、(151.99 ± 1.74)分,低于三级医院护士的得分(154.76 ± 1.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9.228,P<0.01)。不同等级医院精神护士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997~37.681,P<0.05)。结论不同等级医院的精神护士患者安全文化水平均有待提升,各级别医院管理者均应重点关注对错误的非惩罚性反应及人员配置。此外,一级及二级医院的管理者还需强化护士在对错误的反馈与沟通、沟通的公开性、对患者安全的管理支持、不良事件报告频率、对患者安全的总体感觉等维度的培训。

  • 标签: 患者安全文化 精神科 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团体咨询对精神护士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改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10月在我院精神工作的80名护士,依据干预方法将这些护士分为研究组(n=40)和对照组(n=40)。给予对照组护士常规管理,给予研究组护士团体咨询。结果研究组护士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SCL-90因子评分干预前后差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关怀别人、分享经验、自由自在、信赖别人、了解自己、了解别人、喜欢参与活动等团体活动成员自评量表评分干预前后差值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自我认知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应对挫折能力、情绪调控能力等心理能力自我评价表评分干预前后差值之间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团体咨询能够有效培养和改善精神护士心理素质。

  • 标签: 团体咨询 精神科护士 心理素质 培养 改善
  • 简介:目的:了解精神单岗护士工作压力及程度,寻找其对策,提高护士的身心健康。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精神病医院38名单岗护士及56名双岗护士进行评定。结果:单岗护士SCL-90各因子分均高于双岗护士,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应对措施对提高护士的心身健康非常重要。

  • 标签: 精神科 开放管理 单岗护士 工作压力
  • 简介:目的调查精神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探讨有效的应对方式。方法对71名精神临床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精神临床护士工作压力程度以中度为主,中度以上占81.69%;工作压力源前5位排序为:担心工作中出现差错事故、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无用的书面工作太多、病人不合作、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不同年龄护士在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精神临床护士压力较大,医院管理者及护士自身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工作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绩效管理改革对精神聘任制护士职业情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12月天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在职工护士,将符合医院人事代理制度下精神聘任制护士标准114名护理人员按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58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均坚持医院绩效考核管理不变,研究组予以改革后绩效管理制度实施6个月,采用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对两组职业情感进行测评。结果6个月末研究组专业自我概念趋于积极水平为(89.20±7.89)分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绩效管理改革方案的有效实施,对精神聘任制护士职业情感的建立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绩效管理 精神科 聘任制护士 职业情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士共情能力培训在精神护理安全管理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我院精神收治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护理人员接受共情培训后对患者进行共情护理,观察两组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得分、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共情能力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78%)和不良事件发生率(20%)相比,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6%)更高,不良事件发生率(4%)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共情培训护理人员共情能力显著提升,能有效提升精神患者护理满意度,减少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共情能力 精神科护理 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理干预是否能消除精神护士职业倦怠和焦虑情绪进行观察。方法寻找50名精神护士作为所研究的对象,让进行心理干预的工作人员对这50人进行10周的鼓励,放松训练等,对经过心理干预的精神护士进行前后工作压力来源、职业倦怠、焦虑情绪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精神护士在经历心理干预后对职业的倦怠和压力来源整体水平低于心理干预前,焦虑情绪相对与干预前产生次数减少;精神护士的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一些症状都是低于心理干预之前。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精神护士的工作压力和焦虑情绪的产生,缓解了精神护士的职业倦怠感。

  • 标签: 心理干预 精神科护士 职业倦怠 焦虑情绪 影响
  • 简介:摘要医务人员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医疗垃圾清运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者或携带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或被含有血源性传染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还包括被这类患者抓伤、咬伤等。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是护士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暴露风险。感染了血源性传染病不仅威胁到医务人员的健康、造成卫生资源损失,还可以通过一些途径传播给他们的家人造成危害。精神病医院是职业病危险性较高的工作场所,精神护士是一群在特殊环境中从事护理工作的群体,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精神护士面临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风险更高,现就精神护士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与防护对策进行探讨。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血源性传染病职业暴露 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