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医自古流传至今,产生过无数方剂,又经过一代代中医名家不断完善补充,经典方剂在如今的临床治疗中仍然占有重要的地位,经典方剂在肛肠科中的使用,不仅限于肛肠科疾病,还包括患者自身存在的其他系统或器官的疾病,如皮肤病,肾脏疾病,肠胃疾病等,我院肛肠科在术后针对病人的合并疾病采用经典的方剂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四例典型病例分享。

  • 标签: 经典方剂 肛肠疾病 典型病例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中药降压方剂对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0名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服用中药降压方剂,另一组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作为对比。结果:与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相比,中药降压方剂治疗显著降低患者血压,改善心率、心排出量等心血管功能指标。结论:中药降压方剂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心电图异常率,改善心血管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中药降压方剂 高血压 心血管功能 观察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医妇科调理不孕症的经验方剂的特点、存在问题及优化对策。通过文献综述和深入分析,发现经验方剂具有多样性、个性化调理。然而,方剂传承面临困境,标准化与规范化缺失,与现代医学融合存在挑战。为此,提出加强方剂传承与创新、推进标准化与规范化建设、促进与现代医学融合发展的优化对策。这些对策有望提升中医妇科调理不孕症的治疗效果和社会认可度,推动中医药在现代医疗体系中的发展。

  • 标签: 中医妇科 不孕症 经验方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采取针刺“八邪八风”穴结合中药方剂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例予以研究,按照随机划分原则,划分组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选择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患者则选择针刺“八邪八风”穴结合中药方剂治疗,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总依从性较高,疼痛评分较低,(p<0.05)。结论: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时,临床主张采用西医治疗,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缓解患者机体疼痛感的作用,但停止治疗后病情仍然可能出现反复发作;选择中医针刺“八邪八风”穴结合中药方剂进行治疗,能够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让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同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和不适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针刺“八邪八风”穴 中药方剂 类风湿关节炎 西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六味地黄丸联合中药方剂穴位敷贴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6月~2017年12月间本院及各个卫生室收治的2型糖尿病便秘患者92例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行常规血糖控制治疗,在此基础上参照组采用莫沙必利,研究组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中药方剂穴位敷贴。后对比两组疗效及排便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显著高于参照组63.04%,且每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每周排便次数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六味地黄丸联合中药方剂穴位敷贴治疗2型糖尿病便秘,疗效显著。

  • 标签: 六味地黄丸 中药方剂穴位敷贴 2型糖尿病便秘 排便 疗效
  • 简介:摘要《难经?十四难》言“损其肺者益其气”,阐述了肺脏虚损的治疗原则,治疗肺脏虚损应培土生金,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金生。在临床应用中,培土生金之法可以用在脾病及肺,又可用在肺病及脾,广泛被使用于肺虚损疾病中。因此以“损其肺者益其气”为基础,治疗肺虚的方剂为研究对象,探讨培土生金法的应用范围和方药配伍规律,有助于指导临床处方用药。

  • 标签: 损其肺者 益其气 培土生金 方剂配伍
  • 简介:【摘 要】中药方剂的命名方法与规律可反应其方剂之实,古今中医学家在创制方剂之时即将其命名作为重点关注要素,但人们在感官事物实质方面极具个性化,对自然事物的分析角度也略有不同,使相同事物的名称有所差异。本文将《伤寒杂病论》与《肘后备急方》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两本著作中伤寒方剂的命名方法进行总结,旨在进一步剖析其命名规律,并评估两本著作中伤寒方剂命名方式的传承影响。

  • 标签: 伤寒方剂 伤寒杂病论 肘后备急方 命名规律
  • 简介:摘要: 为考查中药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选取了白头翁、黄连、黄柏等二十余种常见清热解毒、抗菌类药物,进行抑菌试验;分别采用了体外纸片扩散法及体内小白鼠实验,通过观察扩散情况与小白鼠致死及发病情况,考查其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显示, 23 种中药水提取液中,黄芩、白头翁、黄连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最强,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其次是金银花、黄柏、菊花、陈皮、白芍、栀子、五倍子等;而石榴皮、土茯苓、木香、艾叶这几种中草药对大肠杆菌几乎没有抑制作用。由 复方 1 : 菊花、五倍子、石菖蒲、 黄芩,与复方 2 : 大黄、黄芩、石菖蒲和金银花,合二为一组成的复方组合对体内外抑菌效果较为显著。可能是几种不同的中药成分在对大肠杆菌作用过程中产生协同促进作用;而由地榆、白头翁、土茯苓组成的复方 7 ,以及黄连、白头翁、木香和甘草组成的复方 8 ,抑菌效果并不明显,这与代谢过程中的相互抑制作用有关;综合以上,黄芩、白头翁、黄连,以及由石菖蒲、五倍子、黄芩、菊花组成的复方,或由石菖蒲、黄芩、大黄、金银花组成的复方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药;大肠杆菌;复方;抑菌效果;小白鼠 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性疾病的总称。 根据猪的生理特性、日龄的增长及免疫状态等特征的不同,导致疾病的发生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常见的猪大肠杆菌病有以下三种:仔猪黄痢、仔猪白痢和猪水肿病。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 1 ) 试验动物 健康的小白鼠和疑似患有大肠杆菌病的病猪 ( 2 ) 试验试剂 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粉、蛋白胨、牛肉浸膏、琼脂、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超纯水,所有试剂均为分析纯及以上纯度。 ( 3 ) 试验药物 参考《全国中草药汇编》选取了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等疗效的中草药二十余种,具体为: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黄芩、栀子、香附、穿心莲、石菖蒲、五倍子、菊花、大黄、金银花、艾叶、马齿苋、甘草、郁金、诃子、白芍、地榆、石榴皮、土茯苓、木香,以上中药材均购自吉林大药房,所有药物经鉴定均符合生药质量标准。 1.2 试验方法 ( 1 ) 培养基制备 培养基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肉汤培养基,培养方法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称取,将其加入超纯水,并搅拌在 121℃, 101KPa下灭菌 30min,以备用 ( 2 ) 细菌的分离 第一, 菌种采集:大肠杆菌菌种采集自疑似患有猪大肠杆菌的病猪。 第二, 菌种培养:首先使用温水和脱脂棉清洗患有白痢的仔猪肛门部位,再用 75% 的酒精棉球和碘酊进行消毒。经过彻底清洁、消毒后,将无菌棉拭子插入肛门内,采集直肠粪便病料。随后将样品棉拭子放入无菌生理盐水的 10 ml 离心管中,密封保存于 4℃ 冰盒中,快速送至实验室。按照麦康凯琼脂培养基粉说明书要求,制备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于 37℃ 过夜检菌后使用。在超净工作台上,将采集的粪便棉拭子涂布于合格的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中,在生化培养箱中,在 37  的环境下,倒置培养 1824 h 。观察培养基,用平板划线法为初步分离的大肠杆菌分离株并且进行分离纯化,重复培养 3-5 次。将其接种于营养肉汤中,并置于振荡培养器中处于 37 , 180 r/min 培养 8 h 后采用甘油保存法,与 30% 甘油混合置于 -80℃ 保存、备用,每个菌种保存三管。 第三, 镜检:菌体形态通过革兰氏染色,经过初染、媒染、脱色、复染之后,将载玻片覆上盖玻片,置于 Classica E220LED 双目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照记录菌体形态,包括菌体形状、大小、排列方式和革兰氏阴阳性等。 第四, 生理生化鉴定:将分离出的大肠杆菌进一步试验,如: VP 试验和尿酶试验、糖发酵试验、三糖铁试验、 MR 试验等各种发酵实验。 第五, 动物试验:将纯化的大肠杆菌肌肉注射到小白鼠体内,观察小白鼠的生命体态。 ( 3 ) 中药试剂的选择 将单味中草药按照中药配制原则、药理、药性并与常用方剂(如白头翁汤)组成八种复方 : 复方 1 为 石菖蒲、黄芩、菊花、五倍子 ; 复方 2 为 石菖蒲、大黄、金银花、黄芩 ; 复方 3 为 大黄、秦皮、艾叶、黄芩 ; 复方 4 为 白头翁、黄柏、秦皮、黄连 ; 复方 5 为 马齿苋、黄柏、五倍子、甘草、白头翁 ; 复方 6 为 郁金、白芍、诃子、黄柏、黄芩、栀子、大黄、黄连 ; 复方 7 为 地榆、土茯苓、石榴皮 ; 复方 8 为 黄连、木香、甘草、白头翁 。 ( 4 ) 药敏实验 第一, 药液制备:分别制备复方 1 至 8 中草药水提液且采用水煎法。分别称取粉碎后的中草药复方制剂 50 g ,置于 500 mL 烧杯中,加入 400 mL 超纯水,浸泡 1 h 后,强火加热至沸腾,改用文火煎煮 30min , 4 层纱布过滤,药渣再加入适量超纯水,按上述方法煎煮过滤除去滤渣,合并 2 次滤液,分别制备复方 1 至 8 中草药水提液且采用水煎法。将其分别装入 8 个 100 ml 生理盐水瓶在 121 ℃ 、 101 KPa 条件下灭菌 30 min ,灭菌后,置于 4 ℃ 冰箱中保存,备用。 第二, 纸片制备:取滤纸,用打孔机打成圆形小纸片,取圆形纸片 80 个放入清洁干燥的青霉素空瓶中,瓶口使用单层牛皮纸包扎。经高温高压消毒后放入 37 ℃ 恒温烘箱中,使其完全干燥。 第三, 抗菌纸片制作:将上述 80 个纸片均匀分为八组每组 10 个,然后分别放在药液 1 至 8 中。使各纸片充分浸透药液。于 37 ℃ 下过夜干燥后及密封。 第四, 药敏实验:在无菌条件下将培养 24 h 的肉汤培养物,用灭菌生理盐水稀释 10 倍,取 0.2 mL 滴加在琼脂平板培养基上,用灭菌棒涂匀,平板置于超净工作台上,在室温下干燥 3-5min ,用无菌镊子将含药纸片紧贴于琼脂表面,等距离放置纸片;置 35℃ 恒温箱内倒置培养 18h 后,观察结果。 2 试验结果 2.1中药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 23 种中药在琼脂纸板上的抑菌圈直径大小 : 黄芩 , 抑菌圈直径 1.78mm , 抑菌效果最好 ; 白头翁 , 抑菌圈直径 1.65mm , 抑菌效果最好 ; 黄连 , 抑菌圈直径 1.58mm , 抑菌效果最好 ; 金银花 , 抑菌圈直径 1.45mm , 抑菌效果良好 ; 黄柏 , 抑菌圈直径 1.44mm , 抑菌效果良好 ; 菊花 , 抑菌圈直径 1.32mm , 抑菌效果良好 ; 秦皮 , 抑菌圈直径 1.31mm , 抑菌效果良好 ; 白芍 , 抑菌圈直径 1.26mm , 抑菌效果良好 ; 栀子 , 抑菌圈直径 1.26mm , 抑菌效果良好 ; 五倍子 , 抑菌圈直径 1.22mm , 抑菌效果良好 ; 地榆 , 抑菌圈直径 1.13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马齿苋 , 抑菌圈直径 1.12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石菖蒲 , 抑菌圈直径 1.05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大黄 , 抑菌圈直径 1.05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香附 , 抑菌圈直径 1.05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穿心莲 , 抑菌圈直径 0.98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甘草 , 抑菌圈直径 0.98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郁金 , 抑菌圈直径 0.96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诃子 , 抑菌圈直径 0.96mm , 有抑菌效果,但不明显 ; 石榴皮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几乎没有抑菌效果 ; 土茯苓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几乎没有抑菌效果 ; 木香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几乎没有抑菌效果 ; 艾叶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几乎没有抑菌效果 ; 生理盐水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几乎没有抑菌效果 。综上, 这 23 种中药大多数都能对大肠杆菌产生抑菌作用,其中,黄芩,白头翁,黄连的抑菌效果最好,金银花,黄柏,菊花等其次,但石榴皮、土茯苓、木香及艾叶在体外对大肠杆菌几乎没有抑菌作用。 2.2复方中草药的体外抑菌效果测试 8 种复方对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效果 : 复方 1 - 抑菌圈直径 2.58mm - 抑菌效果最好 ; 复方 2- 抑菌圈直径 2.42mm - 抑菌效果最好 ; 复方 3- 抑菌圈直径 1.12mm - 有 抑菌效果 ,但不明显; 复方 4- 抑菌圈直径 2.15mm - 抑菌效果最好 ; 复方 5- 抑菌圈直径 1.06mm - 有 抑菌效果 ,但不明显; 复方 6- 抑菌圈直径 1.18mm - 有 抑菌效果 ,但不明显; 复方 7- 抑菌圈直径 0.98mm - 有 抑菌效果 ,但不明显; 复方 8- 抑菌圈直径 1.22mm - 抑菌效果良好 ; 生理盐水 - 抑菌圈直径 0.90mm - 抑菌效果良好 - 没有抑菌效果 。综上, 多数的组合复方都比单一中药的作用效果更明显;其中由石菖蒲、五倍子、黄芩、菊花组成的复方 1 抑菌效果显著比单一中药效果好,其次,由石菖蒲、黄芩、大黄、金银花组成的复方 2 体外抑菌效果也比较好,而由地榆、石榴皮、土茯苓组成的复方 7 的体外抑菌效果比单一地榆的效果更差,原因可能是几种药物在与大肠杆菌发生作用的代谢过程中产生了抑制作用。 2.3复方中草药的体内抑菌测试 按照几种复方的配制,将中药水提取液注入 8 只 小白鼠体内观察得到的情况 : 复方 1 ,死亡 0 只,死亡率 0.0% , 小白鼠状态良好,能够进行正常活动,无不良反应 ; 复方 2 ,死亡 0 只,死亡率 0.0% , 小白鼠状态较好,活动量较正常情况微少 ; 复方 3 ,死亡 1 只,死亡率 12.5% , 小白鼠状态不佳,活动量减少至少一半 ; 复方 4 ,死亡 0 只,死亡率 0.0% , 小白鼠状态良好,能够进行正常活动,无不良反应 ; 复方 5 ,死亡 2 只,死亡率 25% , 小白鼠状态很差,活动量小或几乎不活动 ; 复方 6 ,死亡 2 只,死亡率 25% , 小白鼠状态很差,活动量小或几乎不活动 ; 复方 7 ,死亡 3 只,死亡率 37.5% , 小小白鼠状态很差,活动量小或几乎不活动 ; 复方 8 ,死亡 2 只,死亡率 25% , 小白鼠状态很差,活动量小或几乎不活动 ; 生理盐水 ,死亡 8 只,死亡率 100% , 小白鼠状态很差,活动量小或几乎不活动 。 其中复方 1 抑菌效果显著,其次,复方 2 ,复方 4 体内抑菌效果也比较好,这与体外琼脂纸板扩散实验的结果的一致的;而由地榆,石榴皮,土茯苓组成的复方 7 ,以及有黄连、白头翁、木香、甘草组成的复方 8 ,效果相对较差,原因可能与代谢过程中的相互抑制作用有关。 3 分析与讨论 本课题主要探索了白头翁、黄连、黄柏、秦皮、黄芩、栀子、香附、穿心莲、石菖蒲、五倍子、菊花、大黄、金银花、艾叶、马齿苋、甘草、郁金、诃子、白芍、地榆、石榴皮、土茯苓、木香,这 23 种清热,抗菌的中草药,通过试验得出对大肠杆菌抑菌作用最强的是黄芩、白头翁以及黄连。体内及体外抗菌试验中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最强的是由石菖蒲、五倍子、黄芩和菊花组成的复方以及由石菖蒲、黄芩、大黄和金银花组成的复方 , 为兽医临床应用上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李美发 ,陈作栋 ,梁欢 ,柏峻 ,赵二龙 ,易中华 ,瞿明仁 ,许兰娇 .单一中草药以及复方中草药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J].饲料工业 ,2019,40(12):22-26. [2]杨明凡 ,高航 ,万博 ,李庆华 ,陈红英 ,张红英 ,夏平安 .猪源大肠杆菌分离鉴定及白头翁汤对其抑菌试验 [J].中国兽医杂志 ,2019,55(05):55-57+121. [3]陈敏卿 .猪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试验 [J].福建畜牧兽医 ,2018,40(06):14-16. 5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合理开具门诊老年患者(≥65岁)地高辛处方剂量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门诊含有地高辛的所有处方,根据美国老年医学会2015年比尔斯标准中地高辛的推荐剂量(不高于0.125mg·d^-1),结合患者年龄,集中点评地高辛的处方剂量,并电话访谈患者,确认地高辛的实际服用剂量。结果94张地高辛处方中,老年患者的处方共62张。处方剂量为0.50mg·d^-1、0.25mg·d^-1和≤0.125mg·d^-1分别占3.22%、90.32%和6.46%;而电话随访患者,地高辛的实际服用剂量为0.50mg·d^-1、0.25mg·d^-1和≤0.125mg·d^-1分别占0%、15.62%和84.38%。医生处方剂量(0.25mg·d^-1或0.5mg·d^-1)与处方后推荐患者服用的剂量(≤0.125mg·d^-1)不一致导致了处方中剂量与患者实际服用剂量的不一致。结论我院地高辛规格单一、门诊药房不拆零和医院医嘱系统对老年地高辛剂量不限制是导致门诊地高辛处方剂量高于推荐剂量的主要原因,因此需要生产厂家、门诊药房、医院医嘱系统和医务人员共同促进地高辛处方剂量的合理性。

  • 标签: 门诊老年患者 地高辛处方 2015比尔斯标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成方制剂》中含有陈皮的方剂组方规律进行研究,并讨论相关性。方法:对《中药成方制剂》中含陈皮方剂进行收集,选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其中的组方规律以及相关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涉及到陈皮的方剂数量为656首,治疗的疾病种类为146种,最为常见的为积滞、咳嗽和感冒,汲到到证候类型为132种,而类型居多的有食积症、气血两虚症,药物有778味,分析排名靠前的药材:甘草、茯苓、白术、半夏、木香以及厚朴等。结论:通过分析与陈皮方剂的组方规律,可以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中药成方制剂》 陈皮方剂 组方规律 相关性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第9版人卫版《中医学》教材中若干方剂存在着少量药物味数缺少,药物组成错乱,方剂组成内容设置前后不一致等情形,影响了教材的权威性,动摇教材的工具地位。弱化了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师生的教学活动带来负面影响。期盼教材再版修订时,一线教师当从自己的教学入手,改变这一现状:教材解读不可偏安一隅、当参考原蓍,内容分析需细致入微。

  • 标签: 教材分析 修订建议 教学启示
  • 简介:摘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的关键在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高等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打造一流的育人体系和环境,自觉承担起为党和国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自觉担负起人才自主培养的时代重任。方剂学是研究方剂组方原理、配伍特点(规律)及其临床运用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之间的重要纽带。通过方剂学实验教学改革,厚植人文关怀、爱国情怀、创新精神,实现基于方剂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创新人才培养。

  • 标签: 方剂学 实验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 人才培养
  • 简介:中药方剂即中药复方,是中国中医药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几千年来已积累中药方剂达十余万首,而如何利用这一巨大的方剂库,开发研制新的安全有效的方剂,是一亟待解决的问题.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及利用这一技术对中药方剂配伍规律进行发掘,既能大力推动中国中医信息化建设,又可快速发现隐含在方剂库中的重要的知识,也能为中医学走向世界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对中药方剂进行数据挖掘不仅是有必要的,更具有实际意义.

  • 标签: 数据挖掘 关联规则 中药方剂 FP-GROWTH算法
  • 简介:可以运用关联规则对药症、方证、药药、药证等相关关系进行研究,如本课题组研究人员在药对-症状的关联分析中发现陈皮、炙甘草与乏力、泄泻存在较高的关联度,而数据挖掘涵盖了数据准备、数据选择、数据预处理、数据缩减、知识发现的目标确定、挖掘算法确定、数据挖掘、模式解释及知识评价等9个处理阶段

  • 标签: 应注意 技术研究 数据挖掘技术
  • 简介:在水温20℃下研究了在饲料中分别添加3种中草药方剂(复方A由甘草、紫草等组成;复方B由生鸡内金、生牡蛎、山药等组成;复方C由茵陈、板蓝根、黄芩等组成),对平均体质量37.09±4.09g鲫(Carassiusaura-ttts)肝胰脏和血液中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每组15尾,每天按照鱼体质量的2.0%投喂饲料,对照组投喂不含中草药添加剂的基础饲料。实验结束后,取样测定鱼体肝脏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复方A、B、C皆可显著提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但却明显降低了尿酸(URIC)、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和球蛋白(GLB)的含量,其他几项生化指标升降不一;复方A、B、C对肝脏中Fe、ALP和肌酐(CREA)3项生化指标的提升效果比较明显,对Ca、P、AST、总胆固醇(CHOL)、乳酸脱氢酶(LDH)、TP和GLB起相反作用。结果的差异可能与中草药配方组成成分、取样部位、测试的生化指标有关。

  • 标签: 中草药方剂 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