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究恩替卡韦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其对肝功能和纤维化指标改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2例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每组31例);对照患者给予常规疗法治疗,观察患者在对照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各指标即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测得值与Child-Pugh评分变化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病毒学指标即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HBV-DNA)及纤维化指标即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PⅢP)、层黏连蛋白(LN)和透明质酸酶(HA)水平测得值变化情况。结果:两患者治疗前Child-Pugh评分值、Alb、PTA、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经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值、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而Alb、PTA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患者治疗后Child-Pugh评分值、ALT、TBIL、HBV-DNA、Ⅳ-C、PⅢP、LN和HA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P<0.05),而Alb、PTA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P<0.05)。结论:恩替卡韦用于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肝功能与纤维化指标水平,降低了其病毒载量。

  • 标签: 乙型肝炎肝硬化 恩替卡韦 常规疗法 肝功能 肝纤维化 病毒载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优质护理服务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9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区别分成对照(n=46,传统护理干预)、观察(n=46,传统护理干预+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观察止血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SAS评分与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可获得较为确切效果。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8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每组40例,基础治疗同时,对照口服拉米夫定,观察口服恩替卡韦,对比两治疗效果。结果在HBVDNA转阴率上,观察为65.00%(26/40),远高于对照35.00%(14/40),两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LB高于对照,TBIL、ALT低于对照,两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抗病毒治疗中应用了恩替卡韦,疗效显著,值得采纳应用。

  • 标签: 恩替卡韦 抗病毒治疗 乙型肝炎 肝硬化失代偿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面护理干预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病情控制及遵医行为影响。方法将8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均分观察和对照各43例,对照患者进行一般院内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在对照基础上进行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患者护理干预1年后病情控制情况及遵医行为。结果护理干预1年后,进行全面护理干预观察患者ALT复常率为62.79%,HBVDNA阴转率为74.42%,HBeAg阴转率为69.77%,均显著高于对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全面护理干预观察患者合理饮食、规律作息、戒烟戒酒、定期复查及遵医嘱服药率均显著高于对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遵医行为,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效果显著。

  • 标签: 全面护理干预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 病情控制 遵医行为 影响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实施PDCA模式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6年8月至2018年2月,病例数为7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平均分成对照和观察各35例。对照患者接受常规模式下健康教育干预,观察患者接受PDCA法指导下健康教育干预。分析两患者干预效果。结果两患者护理后SAS、SDS分数都低于护理前,护理后观察SAS、SDS分数显著低于对照(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PDCA法指导下健康教育效果良好,有助于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控制血糖水平。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抑郁 焦虑 2型糖尿病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恩替卡韦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临床疗效。方法随机从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中抽取80例进行回顾分析,依据其资料方式分组,对照40例接受恩替卡韦治疗,研究40例接受恩替卡韦与前列地尔联合治疗,观察比较两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治疗总疗效90%高于对照65%,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比较两患者TBIL、ALT、AST、Alb指标,治疗前,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TBIL、ALT、AST低于对照,Alb高于对照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0%虽低于对照10%,但间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肝功能改善更为明显,高效且安全,值得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氧氟沙星在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疾病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6年3月—2018年3月两年期间来我院进行治疗就诊72例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疾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进行分组,分为实验与参照,两患者均为36例,其中参照患者采用常规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患者在参照患者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进行联合治疗,将两种患者治疗效果以及安全性进行数据对比。结果实验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参照患者,P<0.05,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少于参照患者,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在应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肺结核疾病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无严重不良效果,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医学中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慢性乙型肝炎 肺结核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在筛查无偿献血者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应用。方法收集梧州地区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38496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和核酸检测。结果38496份样本中,酶免试验和核酸检测均阳性标本132例,阳性率为0.34%,酶免HBSAg阴性、核酸检测HBVDNA阳性样本101例,阳性率为0.26%。结论核酸检测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可以提高乙型肝炎病毒检出率,确保临床输血安全。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核酸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所收治8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按照临床治疗手段不同将其分为研究和对照,各组分别为44例患者。研究采取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对照采取常规抗感染、止血等治疗,观察并对比研究和对照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转阴率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HBVDNA转阴率28例(63.64%)显著高于参照14例(31.82%),研究肝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参照,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采取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HBVDNA转阴率。

  • 标签: 恩替卡韦抗病毒 乙型肝炎肝硬化 失代偿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中应用。方法抽取100例于2015年03月至2015年06月进入本院患有慢性乙肝病例施予传统干预设为品管圈实施前,抽取64例于2015年07月至2015年10月进入本院患有慢性乙肝病例以QCC进行干预设为品管圈实施后,并记录其健康知识临床知晓情况。结果品管圈实施前病例健康知识知晓率46.00%(46/100),较品管圈实施后78.13%(50/64)低,(P<0.05)。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开展能有效提高乙肝病例健康知识知晓率,促进疾病康复,预防疾病传播。

  • 标签: 慢性乙肝 传统干预 品管圈 健康知识 临床知晓率
  • 简介: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干扰素刺激基因(STING)和I型干扰素(IFN)α、βmRNA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载量之间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感染科未经治疗CHB患者88例(CHB),以及同期进行体检健康者74例(对照),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TING,IFN-α和IFN-βmRNA表达,用2-ΔΔCT方法计算相对表达量,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HB患者外周血中STING,IFN-α和IFN-βmRNA表达分别是健康对照2.95、3.14、2.01倍,两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72,-3.41,-2.31,均P<0.05);CHB患者STING相对表达量HBVDNA病毒载量≤104IU/mL组分别是HBVDNA病毒载量104~105IU/mL、105~106IU/mL和>106IU/mL2.98、3.76、3.9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B患者STING与IFN-α、IFN-βmRNA表达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75、0.503,均P<0.05)。结论CHB患者体内STING表达升高,且STING高表达影响HBV复制。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干扰素刺激基因 病毒载量 I型干扰素
  • 简介:摘要现今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发病人数逐年增多,此种现象应获得人们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应逐步研究治疗此种病症良好方法,从而使人们生活质量获得改善。因此,本文对中医穴位注射、西医药物方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希望能使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病得控制,具有良好生活质量,尽快回归到正常生活模式中。同时,病人对自身疾病会具有正确认识程度,对生活呈现美好向往,心态较为舒畅,具有主动应他人沟通欲望,精神面貌良好。

  • 标签: 慢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拉米夫定与阿德福韦酯后续或初始联合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差异。方法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100例,分为A50例和B50例,分别给予拉米夫定治疗24w后再联合阿德福韦酯或初始即两药联合治疗,比较治疗48w末两血清HBVDNA转阴和ALT复常情况。结果B患者Child-Pugh评分、血清ALT、TBIL和ALB水平分别为(7.6±0.6)分,(65.8±10.1)U/L,(25.4±5.6)μmol/L和(32.3±0.8)g/L,与A(8.9±0.8)分,(87.3±21.0)U/L,(27.9±7.4)μmol/L和(32.3±0.6)g/L比,除了血清ALT水平明显低于A(P<0.05)外,均无显著差异(P<0.05);B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和脾厚度分别为(12.7±0.7)mm、(7.9±0.6)mm和(45.4±6.5)mm,与A(12.2±0.9)mm、(7.6±1.0)mm和(45.7±7.4)mm比,无显著差异(P<0.05);B血清HBV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分别为90.0%和88.0%,均显著高于A54.0%和60.0%(P<0.05)。结论相对于后续加用阿德福韦酯,初始联合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酯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可能提高血清HBVDNA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

  • 标签: 肝硬化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乙型肝炎DNA复制期患者血清IL-12、IL-18水平变化及Foxp3基因表达。方法选取两院收治乙型肝炎患者137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92例(A),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5例(B),HBV携带者67例(C),另外选取健康体检者34例为对照(D),采用定量PCR、ELISA法检测四人群血HBV-DNA复制,IL-12、IL-18表达水平以及Foxp3基因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相比较,A、B肝功能显著升高(P〈0.05),IL-12及IL-1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B血清Foxp3基因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DNA复制活跃程度影响血清中细胞因子IL-12、IL-18及Foxp3表达,复制程度越活跃,患者IL-12、IL-18、Foxp3基因表达水平越高。

  • 标签: 乙型肝炎 IL-12 IL-18 FOXP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取106名,随机将其分为对照与观察,对照实施普通护理,观察在普通护理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护理合格率、治疗依从度、满意率、乙型肝炎相关疾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结果观察护理合格率、治疗依从度、满意率均显著优于对照;观察中乙型肝炎相关疾病健康教育知晓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中实施优质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 标签: 优质护理 乙型肝炎 肝硬化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与分析超分子水杨酸与胶原贴敷料治疗玫瑰痤疮价值。方法选取在2016年8月—2017年8月时间内来我院进行治疗患有玫瑰痤疮患者130例,随后采取统计学科学分组法将这130例患者分为甲硝唑凝胶(65例)与联合治疗(65例),其中我院医师对甲硝唑凝胶患者采取甲硝唑凝胶药物进行治疗,而医师对联合治疗患者采取超分子水杨酸与胶原贴敷料治疗。结果联合治疗与甲硝唑凝胶患者临床症状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复发率等数据差异显著,前者显著优于后者,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分子水杨酸与胶原贴敷料治疗玫瑰痤疮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使用。

  • 标签: 超分子水杨酸 胶原贴敷料 玫瑰痤疮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肝硬化患者检测血清病毒DNA水平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肝硬化患者128例,分别运用普通PCR技术和磁珠法高敏感试剂盒检测HBVDNA阳性率。结果普通荧光定量检测HBVDNA阳性时未抗病毒治疗检出率显著高于抗病毒治疗,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HBVDNA总检出率在抗病毒与未抗病毒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当常规检测不能再检出HBVDNA时,建议采用高敏感方法确定患者是否还存在低水平HBVDNA复制,对临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减少肝硬化发生。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e抗原阴性 肝硬化 血清病毒DNA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联合方案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乙型肝炎患者100例,均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阿德福韦酯(对照,n=50)治疗,与加用干扰素联用治疗(观察,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2治疗后48周、治疗后72周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6周,观察明显低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治疗后48周、治疗后72周及治疗后96周,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白细胞降低1例,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并发症率为6%;对照明显皮疹1例,精神异常1例,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并发症率为8%,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拉米夫定具耐药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干扰素与阿德福韦酯联用方案治疗,可显著改善肝功能,提高HBV-DNA转阴率,且具较高安全性。

  • 标签: 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耐药 干扰素 阿德福韦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