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恶性肿瘤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是危害人类生命的重要原因之一。尽管有关研究报告很多,遗憾的是其机制尚不清楚,至今尚无确切有效的抗癌、控癌措施。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一直是导致最终治疗失败的主要问题。WHO提出的新目标和理念——肿瘤属于可调控的慢性疾病。新的研究发现在肿瘤组织中有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潜能的细胞亚群,而且是肿瘤复发及转移的根源。这部分细胞被称马肿瘤干细胞。国内外相继从血液系统肿瘤及多种实体瘤中分离、鉴定了肿瘤干细胞。随着肿瘤干细胞学说的提出及确认,人们对肿瘤复发、转移机制和对策有了新的认识和期望,从而为恶性肿瘤治疗後的复发转移的预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途径。现综述如下。

  • 标签: 肿瘤 肿瘤干细胞 干细胞
  • 简介:目的通过选择10nmol·L-1芬太尼作用于鼻咽癌细胞系CNE2和HONE1,研究芬太尼对鼻咽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鼻咽癌细胞系CNE2和HONE1,选择10nmol·L-1芬太尼分别作用于鼻咽癌细胞系30min和1h,Westernblot检测p-Src和Src表达,Transwell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构建Src过表达质粒,转染鼻咽癌细胞系,观察鼻咽癌细胞形态,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10nmol·L-1芬太尼处理鼻咽癌细胞CNE2和HONE148h后,细胞呈现出类间质向上皮转化的形态特征,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加入芬太尼处理组的鼻咽癌细胞其迁移能力显著降低;应用芬太尼分别处理鼻咽癌细胞30min和1h后,p-Src水平显著下调;此外,与转染空载体质粒的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rc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而在过表达Src的细胞中同时联合芬太尼处理后,细胞的迁移能力没有被抑制。结论芬太尼可能通过抑制Src通路活化抑制鼻咽癌细胞侵袭转移。

  • 标签: 鼻咽肿瘤 芬太尼 src族激酶类 肿瘤侵润 肿瘤转移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
  • 简介:摘 要 目的:比较两组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HAART)对HIV感染者外周血细胞的影响,并探讨造成影响的原因。方法:A组采用含有AZT的治疗方案进行HAART,B组采用不含有AZT的治疗方案进行HAART,检测分析两组HAART前后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各项参数。结果:两组HIV感染者采用不同方案进行HAART ,A组用药3个月、6个月及1年后RBC、MCH、MCV与基线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

  • 标签: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HAART 血细胞 影响 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具有基底细胞样表型的乳腺化生性瘙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表型特点。方法观察分析3例具有基底细胞样表型的化生眭乳腺癌的病理组织学特征,并利用EnVision法进行免疫组化标记检测ER、PR、CerbB-2、CD10、SMA、p63、CKS/6、CK14、EGFR蛋白的表达。结果组织学类型分别为梭形细胞化生性癌、腺鳞癌(浸润型)、腺鳞癌(囊内型)。组织学特征表现为乳腺癌伴有梭形细胞化生或鳞状上皮化生,细胞较大,部分异型性较明显,多伴有坏死,核分裂象常见;有囊腔形成及导管内上皮内肿瘤成分。免疫组化结果:CK5/6、CK14、po3、p53均阳性表达;EGFR2例阳性表达;E—Cadherin2例阳性表达;1例PR20%阳性表达,其余2例均不表达;ER、CerbB-2、CD10、SMA均不表达。结论乳腺化生性癌具有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特有的免疫表型特征,其临床预后宜参照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

  • 标签: 乳腺 化生眭癌 基底细胞样癌 病理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阐明各种肾病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的表型特点。方法选取包括糖尿病肾病、IgA肾病、急性间质性肾炎、慢性间质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膜性肾病和狼疮性肾炎在内的肾病患者369例,正常供肾16例,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活检标本中肥大细胞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表达情况,对其进行分型分析。结果双连续切片分析发现,绝大多数肥大细胞表现为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染色双阳性,仅有少数表现为类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单阳性;'双夹心'连续切片分析法显示,所谓的类胰蛋白酶或糜蛋白酶单阳性肥大细胞实际上是类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双阳性;以类胰蛋白酶为标记分子和以糜蛋白酶为标记分子检测肾组织肥大细胞的结果比较没有显著区别。结论类胰蛋白酶糜蛋白酶亚型(MCTC亚型)是正常个体和肾病患者肾组织肥大细胞的基本亚型。

  • 标签: 肥大细胞 肾脏病 肥大细胞亚型
  • 简介:目前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造成死亡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大部分患者一经发现已是晚期且预后很差,但近十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并未使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因此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包括:EGFR抑制剂、间变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等,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用药和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药物开发提供参考。本文将从这几类药物的作用机制、适用范围、药物疗效等作一综述。

  • 标签: 非小细胞肺癌 靶向治疗 EGFR抑制剂 ALK抑制剂 MTOR抑制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Graves’病又名弥漫性甲状腺肿并甲亢,是一种内分泌常见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自身免疫、高代谢状态及高甲状腺素的毒性作用等因素,5%-20%的患者可出现白细胞总数偏低∞。而接受药物的患者特别是ATD更容易出现白细胞减少,严重时可致粒细胞减少或缺乏吧易继发严重感染、脓毒血症、败血症甚至诱发甲亢危象鼍危及生命。现就Graves’病合并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发生机制及防治进展综述如下。

  • 标签: Graves 粒细胞减少 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弥漫性甲状腺肿 甲亢危象 高代谢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环境雌激素双酚A(BPA)对人离体子宫肌瘤细胞增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进行人子宫肌瘤细胞原代、传代培养及鉴定。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用3种剂量的BPA(25×10^-7,50×10^-7、100×10^-7mol/L)分别干预24、48、72h及溶剂对照组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雌激素受体(ER)mRNA,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mRNA,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1mRNA的表达。结果100×10^-7mol/LBPA作用于子宫肌瘤细胞24、48、72h,及50×10^-7mol/LBPA作用48、72h可促进子宫肌瘤细胞增殖,并使ERmRNA、IGFmRNA、VEGFmRN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BPA引起细胞增殖可能是通过ER使IGF、VEGF表达增加而引起的,且BPA的促增殖作用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

  • 标签: 雌激素类 平滑肌瘤 双酚A
  • 简介: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diabetesmellitus,GDM)指妊娠期间发生的不同程度的糖代谢异常,其特征是妊娠期母体胰岛β细胞代偿性分泌胰岛素的能力不能满足胰岛素抵抗增加的需求。目前对该疾病的认识及关注热点大多在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对于GDM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妊娠期间β细胞功能变化则较少涉及。本文旨在从胰岛β细胞功能的角度探讨GDM的发病过程,以期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胰岛素抵抗 β细胞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特征性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靠近透明隔。MRI上肿瘤实质呈等T1等T2信号,内可见囊变区,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结论起源于侧脑室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到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可能。

  • 标签: 神经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是一组来源于胎盘滋养细胞的疾病.根据组织学将其分为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可随其在自然流产、异位妊娠及足月产后产生.葡萄胎是继发于妊娠,其绒毛变性成水泡状及滋养层的成分增生,侵蚀性葡萄胎是葡萄胎对子宫肌层的局部浸润,绒癌是广泛转移的肿瘤,由恶性滋养层细胞组成,而没有水泡状绒毛,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很少见。现将彩色多普勒显像(CDFI)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的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 标签: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彩色多普勒显像 诊断价值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 侵蚀性葡萄胎 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 简介:分析国内外生物制药方向细胞工程课程的教学情况,根据国内生物制药业发展对细胞工程专业知识的要求和现阶段生物制药人才的实际需求,结合细胞工程研究和应用的内在特点,对生物制药方向的细胞工程课程教学实践提出建议,为生物制药学科建设提供参考。

  • 标签: 药学 细胞工程 课程建设
  • 简介: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是一种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出来的、与人类的G-CSF生物学特性完全相同的大分子蛋白质,选择性作用于粒系造血祖细胞,促进其增殖、分化,并可增加粒系终末分化细胞功能.1985年日本的KIRINBEER株式会社与美国的AMGEN公司首次共同开发出作为药品的rhG-CSF,我院现有惠尔血、格拉诺赛特、粒生素、瑞白、特尔津等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临床应用 刺激因子 因子临床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