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1(IL-1)、IL-6在老年感染性器官损伤中的意义。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青年模型组和老龄对照组、老龄模型组;采用气管插管法注入肺炎克雷们杆菌,由肺炎导致器官损伤;应用光学显微镜、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肺、心、小肠及肾脏组织病理改变与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6变化情况。结果与同龄对照组比较,老龄模型组和青年模型组肺、心、肾、小肠组织TNF-α、IL-1、IL-6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及脏器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P〈0.01或P〈0.05);而老龄模型组肺IL-1、心TNF-α、IL-6和小肠IL-1、IL-6表达水平又较青年模型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脏器损伤亦较重(P〈0.05)。结论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IL-6参与了老年感染性器官损伤,并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感染 大鼠 多器官功能衰竭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类
  • 简介: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用于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的效果。方法MODS患者39例,予高容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HV-CVVH)模式治疗。于CBP前、CBP开始后4h、12h、24h、48h、72h测定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排血量指数(CI)、氧合指数(PaO2/FiO2)、血BUN、Scr、Glu、Na+、K+及乳酸水平;比较治疗前、治疗后24h、48h、72h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结果与CBP前比较,血Na+、G1u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O2/FiO2、CI在CBP开始后4h明显升高(P〈0.05);BUN、Scr、HR及血乳酸和K+明显降低(P〈0.05)。CBP治疗24h、48h、72h后APACHEⅡ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CBP能改善MODS患者的氧合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在MODS患者的抢救中有一定的疗效。

  • 标签: 多脏器功能衰竭 血液净化 连续性
  • 简介:目的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并器官衰竭(MOF)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老年COPD并MO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老年COPD并MOF的发生率为75.0%,病死率为31.4%,发生衰竭的器官依次为肺、心、脑、肾、肝、胃肠和血液,出现肾功能衰竭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者全部死亡.pH值越低、氧分压越低、二氧化碳分压短期内迅速上升、器官衰竭数目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老年人COPD并MOF发生初期应重点防治肺、心两个器官,病死率随着器官衰竭数目的增加而上升,与器官衰竭的种类、严重程度有关.

  • 标签: 老年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多器官衰竭 诱发因素 抗生素 心肺监护
  • 简介:<正>71例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4例,同时使用干扰α及拉米夫定26周,随后单用拉米夫定26周;对照组37例,单用拉米夫定52周。治疗前做肝穿刺活检,疗程中定期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HBeAg、抗-HBe、HBVDNA,并作YMDD变异检测。结果:全部患者完成1年治疗。治疗组与对照组血清转换率分别为41.2%(14/34)和21.6%(8/3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8)。

  • 标签: 干扰素Α 乙型肝炎 YMDD 肝穿刺活检 丙氨酸转氨酶 短期疗效
  • 简介:益生菌是一类能使其宿主获益的活体微生物,应用广泛,但目前并没有大数据支持其临床应用。很多临床研究证实了不同益生菌防治抗生相关性腹泻(AAD)的有效性,但基于近年的数据,回答益生菌是否可降低老年人AAD发生率的科学依据尚显薄弱。总的来说,益生菌有着非常好的安全记录,特定人群包括AAD患者使用益生菌将会获益,但需要个体化。

  • 标签: 老年人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益生菌
  • 简介:分析糖尿病患者在胰岛强化治疗期间低血糖反应的发生率及时间分布、影响因素,阐述了预防低血糖的护理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胰岛素强化治疗 低血糖 护理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维、汉民族冠心病患者胰岛敏感性的异质性和多种危险因素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01年至200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64例(维吾尔族50例,汉族114例)和对照组71例(维族35例,汉族36例),进行葡萄糖糖耐量试验和胰岛释放试验,运用稳态模式法评价胰岛敏感性(HOMAIS)。结果(1)维、汉民族冠心病患者胰岛敏感性较对照组明显减低[维族(204.02±180.43)vs(409.14±181.06),汉族(258.09±105.66)vs(479.09±200.97),P<0.05];冠心病组代谢综合征患病率明显增多[维族(54.0%vs25.7%),汉族(66.7%vs22.7%),P<0.05]。糖尿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维族(52.0%vs0.0%),汉族(64.0%vs0.0%),P<0.01]。冠心病组1h胰岛水平下降和2h血糖水平升高(P<0.05)。其余各项虽有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谢综合征患病率和胰岛敏感性变化无论在对照组或冠心病组内维、汉民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维、汉民族冠心病患者存在体质量[(78.06±12.69)vs(72.32±12.03)kg]和体质量指数[BMI(27.29±3.53)vs(25.61±3.42)kg/m2]的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中维、汉两个民族各种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多个危险因素对冠心病危险性比较(logistic回归分析)看出,饮酒、糖尿病、高血压与冠心病正相关(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心病呈负相关(P<0.05)。结论住院患者中维、汉民族冠心病存在较低的胰岛敏感性和较高的代谢综合征、糖尿病患病率;维族冠心病患者肥胖显著。该地区饮酒、糖尿病、高血压是维、汉民族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维吾尔族 汉族 冠状动脉疾病 胰岛素敏感性 代谢疾病 糖尿病
  • 简介:很多器官、组织.包括心脏、肾脏、肾上腺、性腺、骨骼肌、脂肪细胞、血管、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存存组织局部肾一血管紧张肽系统f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后者对这些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存在于胰腺局部的RAS在胰腺的生理及病理调节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是可调节局部血流.与导管细胞碳酸氢钠的分泌、腺泡细胞消化酶的分泌、胰岛B细胞内胰岛原和胰岛的合成及葡萄糖刺激的胰岛分泌、D细胞生长抑的分泌及胰腺细胞的增殖、分化密切相关.同样也参与氧化应激诱导的细胞炎症、凋亡和纤维化。

  • 标签: 肾素-血管紧张肽系统 糖尿病 胰腺炎 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在胰岛瘤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8例胰岛瘤行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通过增强CT、增强MRI或生长抑受体显像(somatostatinreceptorscintigraphy,SRS)确定胰腺体尾部占位病变。采取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7例保留脾血管和脾脏,1例联合脾切除,平均手术时间(159±44)min,平均出血量(125±119)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5±1.4)d,发生B级胰瘘1例。全部患者术后血糖恢复正常。结论腹腔镜胰腺远端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胰岛瘤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保脾成功率高。

  • 标签: 胰岛素瘤 腹腔镜远端胰腺切除 微创手术 保留脾脏
  • 简介:脂氧(1ipoxins,LX)即脂加氧酶相互作用的产物(1ipoxygenasesinteractionproduct),是二十烷家族中花生四烯酸一类的代谢产物。其中LXA4是花生四烯酸脂加氧酶代谢产物,系体内重要的内源性促炎症消退介质。近年来研究发现LXA4及其稳定类似物对多种炎症细胞和炎症相关基因有显著的负性调节作用,是炎症反应的重要“刹车信号”或“停止信号”。本研究探讨L)(A4类似物(1ipoxinA4methylester,LXA4-ME)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为临床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探索新的策略。

  • 标签: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脂氧素A4 保护作用 肝损伤 大鼠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患者男性,49岁,因上腹痛伴呕吐1天于2005年12月6日入院。1年前查体发现空腹血糖升高,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为2型糖尿病,未系统治疗。1天前因饮酒后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2次,吐出胃内物。无发热、腹泻,既往健康。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脂血症 胰岛素
  • 简介:目的观察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按数字分配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组(40例)采用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治疗,B组(40例)采用阿卡波糖联合中性鱼精蛋白人胰岛(NPN)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12周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hA1C)、空腹C肽、餐后2hC肽(2hC肽)、体重指数(BMI)、血糖达标时间和低血糖发生率。结果两组相比,A组餐后血糖达标更快,低血糖发生率更低,体重无明显增加(P〉0.05)。结论阿卡波糖联合地特胰岛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快速达标,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

  • 标签: 2型糖尿病 阿卡波糖 地特胰岛素 中性鱼精蛋白人胰岛素
  • 简介:目的:检测DNA甲基转移酶3A(DNAmethyltransferase3A,DNMT3A)突变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原代细胞中编码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mammaliantargetofrapamycin,mTOR)基因的甲基化变化及基因表达情况,并研究西罗莫司靶向治疗该类AML肿瘤细胞的效果。方法:收集有DNMT3A突变及无DNMT3A突变的AML患者原代骨髓细胞,通过重硫酸盐测序(bisulfitegenomicsequence,BSP)法、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quantitativePCR,RT-qPCR)法分别检测mTOR的甲基化变化和基因表达变化,借助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cellcountingKit-8,CCK-8)及凋亡试剂盒异硫氰酸荧光(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FITC)检测用西罗莫司处理前后有DNMT3A突变及无DNMT3A突变的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情况。结果:DNMT3A突变的AML患者原代细胞中mTOR的甲基化降低且基因表达上调(P〈0.05),西罗莫司可有效抑制DNMT3A突变的原代肿瘤细胞的增殖并引起其凋亡(P〈0.05)。结论:与无DNMT3A突变的AML原代肿瘤细胞相比,西罗莫司可靶向mTOR抑制DNMT3A突变相关的AML原代肿瘤细胞的增殖,促使其凋亡,为进一步的临床用药提供了证据。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DNA甲基转移酶3A 哺乳动物西罗莫司靶蛋白 西罗莫司
  • 简介:<正>治疗8例,置换液流量2500~3200ml/h,每日置换液量20~30L。结果:接受连续性肾替代治疗(CRRT)时间早、衰竭器官少的4例均治愈,而接受CRRT时间晚、衰竭器官的4例均死亡。示CRRT能纠正危重病人的液体失衡,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部分替代肾脏的功能,还能清除炎症介质,阻止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向纵深发展,可早期应用提高存活率。表1参5

  • 标签: CRRT 置换液 危重病人 炎症介质 电解质紊乱
  • 简介:<正>为了解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耐药项目第二批备选省份的工作准备情况,2007年7月4日至11日,第五轮全球基金结核病耐药项目组织有关专家对河南省、内蒙古自治区进行了考察。考察团成员包括WHO驻华办事处

  • 标签: 全球基金 达米恩基金会 明亭 疾控中心 日至 结防所
  • 简介:肺结核病是以细胞免疫水平低下为特征的疾病,患者的保护性免疫往往处于劣势,重病患者和耐药及耐药患者表现更为突出,对这些病人即便采用有效的抗结核化疗有时也难以控制结核病的进展,为此采用含

  • 标签: 免疫长 加免疫 化疗加
  • 简介:<正>50例患者分治疗组25例,先用拉米夫定(英国产)100mg/d口服4个月,然后联用干扰针(IFNα-1b,深圳产)5Mu。皮下注射,每周3次,1个月后,停用拉米夫定片,继续单用IFNα-1b治疗6个月。干扰组(25例)仅给IFNα-1b5Mu治疗,每周3次,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HBVDNA阴转率治疗组为78.0%,干扰组为32.0%(P<0.01),结束后第6个月分别为68.0%及20.0%(P<0.01);ALT恢复率分别为68.0%对32.0%、78.0%

  • 标签: 干扰素治疗 阴转率 DNA 恢复率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2型受体(hSSTR2)基因转染对胰腺癌细胞PANCl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寻找新的胰腺癌敏感治疗靶点。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腺病毒载体Ad.CMV.hSSTR2.GFP将hSSTR2全长eDNA导入胰腺癌细胞PANCl。采用双向荧光差异凝胶电泳(2D—DIGE)技术分离并筛选转染hSSTR2的实验组、空载体对照组以及空白组胰腺癌细胞之间差异表达蛋白,用反射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附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技术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结果hSSTR2成功地转染了胰腺癌细胞,获得了hSSTR2阴性和阳性表达的PANCl荧光差异蛋白表达图谱,经DeCyderv6.5软件分析,共有18个差异在1.3倍以上的蛋白质点,经质谱鉴定得到13个蛋白质。低表达的蛋白7个,为GMP合酶、磷酸化应激诱导蛋白、谷氨酸脱氢酶、Septin—11、波形蛋白、异柠檬酸脱氢酶α亚基、线粒体内膜易位酶;高表达蛋白6个,为真核延长因子1cd、丙酮酸激酶异构体M2型、烯酰-CoA水合酶、转录调节因子1-β、Mitofilin、HSPl05。结论hSSTR2基因转染胰腺癌细胞PANCl后引起蛋白表达发生变化,这些差异蛋白功能涉及到糖、脂肪、核酸代谢以及细胞生长调节和细胞凋亡等,从而为寻找新的胰腺癌敏感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 标签: 胰腺肿瘤 受体 生长抑素 电泳 凝胶 双向
  • 简介:<正>检测多发性硬化患者(MS)20例,其他非炎症性神经系统疾病(NIND)患者12例,用ELISA方法测定。结果:MS患者脑脊液中IL-6水平明显高于NIND患者,重型患者水平高于轻型患者,且IL-6水平与EDSS评分中度相关;经治疗后患者脑脊液IL-6水平明显下降。示IL-6可能参与MS的发病过程,并与病情相关。

  • 标签: 多发性硬化 患者脑脊液 神经系统疾病 重型患者 EDSS 白细胞介素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后叶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2月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82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垂体后叶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于治疗后12h、1d、2d不断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不断升高;观察组患者血乳酸水平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更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6h成功复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垂体后叶应用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病死率显著短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垂体后叶联合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使患者休克状态较快得到逆转,提高6h成功复苏率,缩短垂体后叶应用总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垂体后叶素 氢化可的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