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2.5-5.5Gy)中子辐射对小鼠血细胞参数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级BALB/C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所有BALB/C小鼠均为雄性,共计278只,将上述278只小鼠分为5组。包括1个对照组和4个实验组,分别对各动物组进行90%中子照射,照射剂量分别为2.5Gy(80只),3.0Gy(60只),4.0Gy(60只)及5.5Gy(60只),对照组18只,分别在照射动物后6h,12h,1d,3d,4d,5d,7d,10d,14d,21d及28d采取静脉血,利用SYSMEXKX-21多项目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分析。结果(1)中子照射后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2.5-5.5Gy中子照射可使小鼠外周血WBC于照射后6h均明显降低,12h呈现一过性升高,之后又进行性降低,4.0-5.5Gy组未见恢复;而2.5Gy于照射后21d恢复至正常状态。(2)中子照射后外周血血小板的变化;在照射2.5Gy后6h-12h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照射后1-3d,小鼠外周血PLT开始降低,于第5d进一步降低,至第10d血小板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在照射14-28d后血小板开始恢复,逐步恢复至正常状态,在照射3.0-4.0Gy后6h即开始明显降低。于第10d外周血PLT降至最低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非常显著(P<0.01)。结论2.5-5.5Gy中子辐射可以引起小鼠重度骨髓型放射病和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破坏小鼠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数质量参数的显著变化。

  • 标签: 2.5-5.5Gy中子辐射 小鼠 白细胞 血小板损伤 实验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检验科实验室自制胱抑素 C( cystatin C, Cys C)质控品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抽取正常体检病人和肾功能受损但无其他疾病病人各 30名,收集血清,充分混匀,分装, -70℃冰箱保存。在奥林巴斯 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连续 12个月使用北京利德曼和上海景源两种胱抑素 C试剂盒检测 CysC水平,收集两组血清中 CysC水平的检测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试剂盒的检测数据均表明,无论在正常体检病人还是在肾功能受损病人的血清中, CysC的水平在 12个月中无明显变化(组内任何两个月的检测结果两两比较 P< 0.05),且不同试剂盒和同种试剂盒但不同批号的检测结果也无统计学差异(组内任何两者比较 P< 0.05)。结论 实验室自行收集病人血清制成 CysC的室内质控品是可行的。

  • 标签: 胱抑素 C 质控品 血清
  • 简介:开展本科教育阶段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举措。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是指本科阶段在校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选择一名导师,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课题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研究,通过对实验结果的总结与统计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 标签: 创新性实验计划 大学生 医学 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13年至2016年邵阳武冈市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检测情况。方法2013年至2016年,武冈市疾控中心在接到辖区各医院接诊麻疹疑似病例的通知后,由免疫规划科派专业的采样人员及时到现场采样,行实验室检测。结果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在2013、2014年度居较低水平,2015、2016年度大幅增加,各年度阳性率具统计学差异(χ2值=2.173,P<0.05)。2013-2016年麻疹发病率均高于2012年国家提出的麻疹发病率在1/100万以下的控制目标。每年度各月均有麻疹IgM抗体阳性报告,但以4、6至8、11月居多,为报告高峰期。<8月龄,8月龄至5岁2个年龄组有最高的麻疹IgM抗体阳性检出率,各年龄组具统计学差异(χ2值=2.185,P<0.05)。麻疹IgM抗体阳性率最高的是无免疫史者,但有免疫史者也会发病,表明有免疫接种质量低和漏种等问题的存在。结论卫生部门需重视麻疹免疫接种和强化接种工作的开展,加大对易感人群进行监控的力度,在高发月份积极加强防范,以降低暴发流行风险。

  • 标签: 麻疹 实验室检测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背景国外研究证实延迟断脐可以增加胎盘血流灌注至婴儿,因而可以减少婴儿时期的铁质缺乏,也能透过干细胞的补充帮助婴儿各系统的发育.但在国内临床上,多数医院由于担心赠加高胆红素血症及产时出血量而采取立即断脐.目的探讨断脐时间对于婴儿黄疸及产时出血的影响.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延迟断脐不会增加产时的出血及产后三天的黄疸值。建议医护人员采用延迟断脐,并对产妇进行相关教育指导关于延迟断脐的好处,及澄清延迟断脐对母婴健康影响的相关疑虑。

  • 标签:
  • 简介:通过加强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提高专科学校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避免微生物实验室发生污染。根据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室的特殊性及专科学校和我校实验室的特点,制定一系列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准入制度,生物防护与安全制度,建立生物安全实验室标准操作程序等。通过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增强生物安全意识,加强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能有效地保障学生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

  • 标签: 病原微生物学 实验室 生物安全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B超引导下胚芽抽吸减胎术实验室辅助分析的经验和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我中心2013年-2016年IVF助孕的31例多胎妊娠,在孕6-8周时全部采用经阴道胚胎抽吸术,用PBS液漂洗或稀释抽吸物,在体式显微镜下镜检,以观察到原始胚芽心管搏动或者体节作为减胎成功标志。结果在31个被减胎的孕囊抽吸物中,检到3个心管搏动,27观察到体节,1例只检到多量绒毛。全部减胎手术均一次性减胎成功,其中一例妊娠至12周流产。结论实验室辅助分析,能迅速、准确检出孕囊抽吸物中有无原始胚芽的标志物,为经阴道B超引导下直接抽吸胚芽减胎术提供直接依据。

  • 标签: 多胎妊娠 胚胎抽吸术 实验室分析
  • 简介:目的:为了充分发挥前处理系统的功能,使前处理系统实现自动接收样本、自动分类编号、自动分杯处理和归档管理功能。方法:编写前处理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系统的实时索取双向式接口程序及样本定位监控程序,使前处理系统与实验室信.包系统有机结合.以实现样本接收和管理自动化.比较前处理系统样衣自动化接收和管理功能使用前后两种工作方式的工作效率,以对新工作方式进行评价。结果:实时索取双向式接口方式使前处理系统自动完成样衣接收和管理工作,工作流程简单,节约人力,样本差错率显著降低。结论:前处理系统与实验室信息系统间的实时索取双向式接口方式能实现样本自动接收和管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前处理系统RSD 800A COBAS IT3000 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接口
  • 简介:由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于2003年12月10-13日在杭州隆重召开。本届大会就实验室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经济管理、信息管理等多方面的问题进行充分地探讨和交流,总结适合中国临床实验室发展的管理经验和模式。大会特邀了国内外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进行演讲,介绍国内外的管理经验。会议期间,同时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临床检验设备及用品展览会",让代表与厂商进行交流,学习和了解先进的技术与产品。

  • 标签: 临床检验 全国临床 实验室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尿常规检验中运用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的80例尿常规检验样本,所有标本均进行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检验,对比分析上分为联合检验、干化学法与尿沉渣法三组各80例,分析三种检验在相关指标上的结果差异。结果在定量白细胞阳性率上,干化学法组7.5%,尿沉渣法组22.5%,联合检验法组32.5%,组间差异明显,p<0.05;在定量红细胞检验阳性率上,干化学法组15%,尿沉渣法组5%,联合检验法组22.5%,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尿常规检验中运用干化学法联合尿沉渣法可以有效的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比单一采用尿沉渣法与干化学法的效果更为显著。

  • 标签: 尿常规检验 干化学法 尿沉渣法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讨论。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月-2017年2月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样本700例,将其根据不同质量控制方法完成平均分组,每组3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质量控制,研究组实施加强质量控制,对两组合格率进行对比。结果在合格率以及差错率方面,对照组分别是71.43%和28.57%,研究组分别是94.29%和5.71%,研究组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差错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统计学意义均成立(P<0.05)。结论加强质量控制不仅可以确保检验科生物化学检验指标的准确性,同时也可以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值得临床工作不断推广和采纳。

  • 标签: 质量控制 检验科 生物化学检验
  • 简介:摘要全面建立、运行并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使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各项工作逐步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为履行好疾控机构的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疫情报告及健康相关因素信息管理、健康危害因素监测与干预、实验室检测分析与评价、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技术管理与应用研究指导及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等职能提供科学依据和保障。确保达到服务客户、规范检测、科学预防、促进健康的质量方针。本文阐述了国内很多疾控机构目前的体系运行困难及结合实际提出的工作思考,推动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 实验室 质量管理 体系运行
  • 简介:培养本科生初步的科研意识是对本科生的基本要求,改进实验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供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该文通过细胞生物学综合实验教学实践,以单克隆抗体实验为中心改进以往的实验设置和考试制度,由单纯的动手操作到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做了初步的探讨。通过学生的实验设计、实验实施和实验结果评价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 标签: 细胞生物学 综合实验 科研意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尿沉渣镜检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9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尿沉渣镜检法和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比对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结果干化学法红细胞阳性率略高于尿沉渣镜检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沉渣镜检法白细胞阳性率略高于干化学法,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检测红细胞和白细胞阴性、阳性结果之间均互有交叉现象。结论尿沉渣镜检法与干化学法检测尿液中红细胞及白细胞各有优缺点,联合应用沉渣镜检法和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红细胞及白细胞有利于临床疾患的诊断与治疗。

  • 标签: 尿沉渣镜检法 尿液干化学分析法 红细胞 白细胞
  • 简介:目的:分析乳腺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50例,根据孕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各25例,两组均实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经检测,阳性组C-erbB-2的阳性率,阴性率等与阳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性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与阳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在乳腺癌病理诊断中的临床价值非常显著,即可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一定依据,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乳腺病理诊断;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钴(CoCl2)对H9C2心肌细胞的影响及其诱导化学性缺氧的最佳浓度和时间。方法:用100、300、600、900、1200μmol/L的CoCI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化学性缺氧诱导心肌细胞损伤的实验模型,分别于12、18、24、36、48h用Hoechst33342细胞核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CCK-8试剂盒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确定最佳诱导浓度600μmol/L后,分别于0、3、6、9、12、18、24、36、48h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蛋白的表达;确定最佳诱导时间后,用蛋白印迹法检测100、300、600、900、1200μmol/LCoCl2处理H9C2心肌细胞12h后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600~1200μmo1/L浓度范围内,CoCl2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9C2心肌细胞的存活。600μmol/LCoCl2诱导12h后H9C2心肌细胞产生明显凋亡.诱导12~48h范围内.12h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的HIF-1α蛋白最高:100~1200μmoI/L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12h.其中600μmol/LCoCl2诱导时H9C2心肌细胞表达的HIF-α蛋白最高。结论:CoCl2诱导H9C2心肌细胞化学性缺氧的最佳浓度为600μmol/L.此时最佳时间为12h。

  • 标签: 氯化钴 化学性缺氧 缺氧诱导因子1Α H9C2心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