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克罗恩病在我国已逐渐成为常见病,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越来越多,但由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常存在全身状况差、手术并发症风险因素多等原因,手术质量难以保证。本研究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克罗恩病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挽救生命,缓解临床症状;治疗目标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延缓复发。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探讨了手术并发症的常见风险因素,包括营养不良,合并感染,术前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提出了克罗恩病外科治疗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尤其强调了医患双方充分的心理准备、纠正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控制合并感染等措施在术前准备中的重要作用;明确了克罗恩病外科治疗的具体方法,强调遵循简单、微创、节约肠管的基本原则,主张通过建立临床路径提高外科治疗的效果。

  • 标签: 克罗恩病 并发症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腹壁疝是发生在腹壁的腹外疝,除了腹股沟疝、股疝以外其他腹外疝的统称。腹壁疝是腹部外科常见疾病之一,占据所有腹外疝发生率的15%的左右,尽管在数量上腹壁疝的发生率要明显少于腹股沟疝,但是患者疾病治疗、病情会比常见的腹股沟疝要复杂很多。在对腹壁疝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往往是需要通过使用腹壁疝修补术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但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我们发现,患者在治疗完成后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文章从普外科的基本原则谈腹壁疝修补的规范化,希望为腹壁疝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 标签: 普外科 基本原则 腹壁疝修补 规范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儿童混合性散光导致的弱视的治疗方案和配镜原则疗效。方法 对 2020年 1月 -2020年 6月我院的儿童混合性散光导致的弱视患儿 30例进行调查研究,将患儿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回归性分析。所有患儿均采用 1%的阿托品散瞳验光配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的视力训练,治疗 2年后,对患儿视力改善情况进行评价与观察。结果 治疗前, 46只患眼视力中,正常为 0只,轻度为 13只,中度为 22只,重度为 11只,良好率为 76.1%,治疗后, 46只患眼视力中,正常为 19只,轻度为 16只,中度为 8只,重度为 3只,良好率为 93.5%, 46只患眼视力治疗后良好率显著高于治疗前 46只患眼视力,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采用正确的治疗措施与配镜原则在儿童混合性散光导致的弱视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有效的改善患儿眼视力,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同时也进一步保障了患儿视力健康,促进患儿后期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混合性散光 弱视 配镜原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区域定位原则在腰椎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当中的应用效果以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骨科进行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6例,对之进行腰椎椎间孔镜微创手术。然后根据区域定位原则,为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方案。对手术前、手术即刻以及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治疗优良率进行比较。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相应的定位原则可以分为中央型、旁侧型、椎间空型以及特殊型,进行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之后,末次随访的手术优良率、总有效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都明显高于实验之前,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腰椎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当中采用区域定位原则对于提升手术的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可见这一原则值得临床应用并加以推广。

  • 标签: 腰椎椎间孔镜微创手术 区域定位 腰间盘突出症 疗效
  • 简介:急性胆道感染为常见的外科急腹症,对于危重症患者,急诊外科治疗病死率高。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controlsurgery,DCS)是救治危重症患者的新理念,我院自2005年9月至2012年1月遵循DCS原则对62例重症患者先采取超声介入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percutaneoustranshepatic-gallbladderdrainage,PTGD)或PTCD的方法,使急性炎症得到有效缓解,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急性胆道感染 损伤控制性外科 介入超声 经皮经肝胆道穿刺引流术
  • 简介:【摘要】 目前中医康复学在应用气血津液辨证进行中医辨症施治时的处方原则和如何选择中药方面,尚无系统研究,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探讨。

  • 标签: 气血津液辨证 处方原则 中药
  • 简介:【摘 要】 目的:研究社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和控制措施的回顾性临床分析。社区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及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方法:社区医院在2021年6月开始实施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及优化控制管理(研究组),与2021年6月前社区医院抗菌药物的常规管理措施(参照组)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各自选择215份门诊抗菌药物处方单作为观察对象,对比两种管理模式下的管理有效性之间的差异。  结果:研究组管理后的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社区医院医师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回顾性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用根因分析法分析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因素,找出根因后进行整改,构建非计划性拔管风险管理体系,从而降低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方法通过循证方法对住院患者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现状、原因、处理措施进行相关证据检索,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0月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为对照组,运用病人管道管理制度落实并进行整改分析;2019年11月~2020年8月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患者为观察组,运用根因分析法查找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找出根因并进行整改,最终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结果 观察组致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因素的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非计划性拔管 风险管理体系 构建与应用
  • 简介:胃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以彻底清扫胃周淋巴结为主的胃癌根治术,使胃癌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在世界多数国家基本达成共识.唯西方少数国家对D2根治术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术式持反对意见,认为D2根治术后并发症高于D1根治术,而二者5年生存率相似,尤其对D3扩大淋巴结清扫术争议较大.60年代以来,日本首先倡导D2、D3胃癌扩大淋巴结清扫术,经过30余年积极的临床实践,Marayama等报告了Ⅱ、ⅢA期胃癌5年生存率分别从61%和39%提高到76%和63%,其他日本医疗单位也相继报告了令人羡慕的结果.正如王舒宝教授所言,我科1978年在国内首先引进日本胃癌D2、D3淋巴结清扫术,多年来手术医生相对固定,配合密切,术式及方案统一,共施行胃癌根治手术3000余例,经统计,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60年代为19.6%,70年代为38.5%,80年代为57.6%,90年代达到63.7%.结果显示,自开展D2、D3手术以来,5年生存率提高近20%,而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并未增加[1].其结果与西方报告的结果和观点差异较大.近年来,通过国内外学术交流或商榷,认识逐渐趋于一致,即手术方案的合理化、规范化和个体化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所谓手术方案合理化应具备以下4个条件:①病人自身条件是手术安全性和根治性的基础;②病期是设计手术方案的依据;③肿瘤自身的生物学行为是进行个体化治疗的关键;④医生的技术及设备条件是D2、D3手术得以实施的保证.20年来我们针对淋巴结转移规律的研究证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主要受病期早晚和癌肿自身生物学行为影响.因此,病期和生物学行为是选择D2、D3手术的主要依据.

  • 标签: 胃癌 淋巴结清扫术 手术治疗 适应证 淋巴结转移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国标GB/T15835—1995《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规定》有关章节中明确指出。1.书写百分数的范围时,前一个数字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范围为5~10%的数据,不能写成5~10%,因为前者实质为0.05~0.10,而后者的实质却为5~0.10.2.书写百分数偏差时,前一个数据的百分符号不能省略。如偏差为60.7%±0.4%的数据.

  • 标签: 规范书写 数值 偏差 长度 出版物 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