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津液辩证施治中的处方原则和常用中药选择的理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1-24
/ 1

气血津液辩证施治中的处方原则和常用中药选择的理论研究

李文胜

宁夏自治区体检康复保健中心


【摘要】 目前中医康复学在应用气血津液辨证进行中医辨症施治时的处方原则和如何选择中药方面,尚无系统研究,本文试图从理论上进行研究探讨。

【关键词】 气血津液辨证 处方原则 中药

辨症准确是治疗疾病的前提,合理和准确用药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辩证用药不当会贻误治疗时机,给病人带来不利影响。中医康复学应用气血津液辨证法进行辨证施治对中医康复学发展和规范统一有着重要作用[1],在应用气血津液辨证进行中医辨症施治的处方原则和如何选择中药方面,尚无系统研究,本文尝试从理论上予以研究。

一、辩证、辨病相结合:

辩证是根据四诊检查所获资料分析、归纳后,确定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病势等的过程。辨病是根据检查资料诊断疾病,从而明确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病情特点和相应的治疗方法的过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普及,中医临床所面临的不仅可以是那些概念模糊、笼统的病名,也可以是是经现代医学明确诊断的疾病。中医发挥宏观整体演绎、归纳的思维优势,去辨治现代医学疾病,逐渐成为中医发展的趋势[2]。辨病是着重于疾病病理变化全过程的认识,它强调疾病的内在生理病理变化的规律,辨证则是侧重于疾病某阶段病情状态的整体认识,重点考虑的是每个患病机体的机能状态及其所处环境的差异。疾病症状有时经治疗虽可减轻或消失,但疾病却不一定真正痊愈。脱离辨病的辩证论治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性、经验性和模糊性,缺乏必要的规范,中医辨病施治着眼于疾病自身的病理变化和病情演变规律,可弥补单一辨证施治的缺陷[3]。辨病和辨证是两种必不可少的辨识疾病病位、病性和病位的方法[4]。两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对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和促进中医治疗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气血津液辩证中的中药处方原则

中药处方即方剂是按照组方原则,选择恰当的药物合理配伍,酌定合适的剂量、剂型、用法等组成的。气血津液辩证中的中药处方原则:1、依据辨病和气血津液辩证的结果确定主证和兼证。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称君药(又称主药),药量相对较其他药大;协助君药增强治疗作用的为臣药(又称辅药);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或抑制君、臣药的毒性和峻烈性的为佐药;引方中诸药直达病证所在或调和方中诸药的为使药。临床可根据病证的不同阶段,病情的轻重缓急,患者的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等选择合适的剂型,合理应用中药,力求切合病情、提高疗效。2、每个病种都有每个病的基本病因、病机、变化规律、主要治疗方法及药物,随着兼证或次要症状的增减变化而相应地加减臣药和佐药的药量和更换剂型。

三、常用中药的选择

依据中药功效选择相应中药组成中药处方(方剂)。

气虚证治法为补气、补阳,常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大枣、鹿茸、淫羊藿、巴戟天、杜仲、熟地等药。

气陷证治法为补益元气、升举提陷。常用人参、升麻、柴胡等药。

气滞证治法为行气为,常用乌药、木香、陈皮、川楝子、香附、郁金、薤白、枳壳等。

气逆证治法为理气、降气,常用苏子、旋复花、代赭石、石决明、罗布麻、牛黄、天麻等药。

气脱证治法为补气固脱,常用人参、附子。

气闭证治法为理气开窍,常用麝香、冰片、苏合香等药。

血虚证治法为补养气血,常用当归、熟地、白芍、龙眼肉、阿胶、黄精等药。

血瘀证治法为活血化瘀,常用乳香、没药、红花、桃仁、赤芍、川芎、三棱、莪术、水蛭、蛰虫等药。

血热证治法为清热凉血,常用犀角、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等药。

血寒证治法为温经散寒,调理气血,常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等药。

津液不足证治法为生津、养阴,常用沙参、西洋参、玉竹、麦冬、天门冬、墨旱莲、女贞子、鳖甲等药。

水肿证治法为助阳利水,常用茯苓、甘遂、芫花、大戟等药。

痰证治法为化痰祛湿,常用半夏、天南星、桔梗、贝母、前胡、竹沥、礞石、牡蛎 等药。

饮证治法为化饮,常用大戟、甘遂、芫花、巴豆、大黄等药。

湿证治法为祛湿、化湿,常用茯苓、猪苓、车前子、泽泻、薏苡仁、冬瓜皮、藿香,佩兰,砂仁,炒苍术,制川朴。等药。

参考文献

[1]程先宽,董浩,王征美等。中西医结合康复模式研究思路探讨[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11):14-17

[2] 卢富华黄春林论中医辨病治疗[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5,(11) 1418-1419

[3]创新辨证论治 发展现代中医学——对现代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再思考[J].陈志强.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01)

[4]贾六金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学术思想探讨[J]. 范梅红,张慧媛,秦艳虹.光明中医.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