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两汉时期,随着古代路丝绸之路的开拓与发展,佛教越过印度边境逐步东渐中国,佛教艺术也随之传人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甘肃境内的佛教与佛教文化开始兴盛发展,加之甘肃前秦、后秦、西秦以及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等割据小王朝的统治者们崇尚佛教,弘扬佛法,竞相兴建寺塔,开窟造像,作为佛教东渐的必经之地和传播之地,佛教艺术逐渐在陇原大地生根开花,佛教文物蔚成大观。其中石雕造像艺术既受印度的影响,又有传统因素,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果,也是甘肃古代能工巧匠的杰作。

  • 标签: 佛教艺术 甘肃 艺术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 图录 庄严
  • 简介:唐代以来,摩醯首罗天形象逐渐适应中国的审美观念。明清时期,“菩萨”类型的摩醯首罗天常见于水画中,其形象带有浓厚的汉地风格。“菩萨”类型的摩醯首罗天可以追溯到高昌回鹘时期的柏孜克里克第17窟中的形象,该窟中的摩醯首罗天应是内地文化影响的结果。

  • 标签: 摩醯首罗天 “菩萨相”类型 高昌回鹘
  • 简介:城战国至汉代时期大型排水设施位于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2009年3~6月进行基本建设时发现,淮北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遗址面积较大,相关遗迹极具规模,发现的大型排水设施与临淄齐国故城大型排水设施的建筑材料、构筑方法、设计理念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又具有自身特点,在我国古代城市建筑遗迹中较为罕见,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战国至汉代城的历史及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标签: 淮北市 相城 战国至汉代 大型排水设施
  • 简介:<正>汉末以来,中国和印巴次大之间的来往极为频繁。僧侣、使节、商人交错道路,项背相望。这种情况为前此所未有,而北魏迁洛以后,尔朱荣入洛以前,尤为突出。杨衒之《洛阳伽兰记》所记,久已脍炙人口。及魏末丧乱,东魏和西魏长期纷争,继之以北齐、北周的对峙,典籍失坠,旧事渐湮,到魏收编纂《魏书》之际,不少重要史实已不能详,而今本《魏书·西域传》实从《北史》过录,又非。魏收之旧。及反复核对其内容,重复者一国数传,而缺漏者尤多。于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友好往来,几于湮灭不彰,这不能不使历史工作者引为憾事。幸而《魏书》本纪中还保一些国名,包括中、西亚

  • 标签: 魏书 唐西域 西域传 古代印度 遣使 都城
  • 简介:“当代敦煌学者自选集”目前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续出版。这套丛书由郑炳林先生任主编,国内学者樊锦诗、荣新江、郝春文、柴剑虹、赵和平、郑阿财、罗世平、张涌泉、邓文宽、日本学者高田时雄、饿罗斯学者波波娃娃等先生任编委。

  • 标签: 日本学者 出版发行 自选集 敦煌 当代 上海古籍出版社
  • 简介:敦煌写本葬书P.4930《冢书》中的六对八将的概念,其实是形法相地的理气法。六对八将是五音三十八将中的六对八将,专用于占断五音五姓宅或墓外的山冈形势,以山冈形势的高低、绵延连接等占断五姓宅或墓的吉凶。

  • 标签: 敦煌写本葬书 六对八将 形法相地
  • 简介:我于上世纪90年代初在山西省文物技术中心工作,负责全省文物的修复保护。期间临摹了辽代娄睿墓壁画、元代永乐宫壁画等,足迹遍布各地大小石窟、寺庙,纵观全国各地寺观壁画、水画后,被宝宁寺那传统的工笔重彩水画精湛的技法、神秘的故事、富丽的色彩、流畅而富有变化的线条等高超的技艺深深吸引,激发了我强烈的再创作欲望,最终立志对宝宁寺水画进行临摹、学习、研究。

  • 标签: 水陆画 临摹 民族艺术 文化遗产 永乐宫壁画 札记
  • 简介:在线热解-全二维气色谱/质谱法(Py-GCxGC/MS)可用于鉴别亚洲漆的种类:不同产地的漆树,其汁液内的主要成分不同,通过分析这些油溶性成分可以鉴别漆液来源。漆树Toxicodendronvernicifluum的汁液以漆酚(urushiol)为主要成分,这种漆树主要生长在日本,中国和韩国;Toxicodendronsuccedaneum以虫漆酚(laccol)为主要成分,生长在越南和台湾;Glutausitata以缅漆酚(thitsiol)为主要成分,生长在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鉴别漆的品种既能了解古代文化,又能保护修复漆器。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法 样品量 虫漆酚
  • 简介:河北容城杨继盛忧国忧民,嫉恶如仇,忠肝义胆,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是为读书人之楷模。河北博物院度藏有常州恽氏《杨继盛传》册,从未付梓,不见著录。文章刊发了全文,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考略。

  • 标签: 杨继盛 恽绍芳 恽日初 恽宝惠 考略
  • 简介:荥阳小胡村晚商墓地应为晚商"舌"族家族墓地,小胡村M22、M28是晚商"舌"族中小贵族墓葬,年代应在殷墟二期晚段。两墓所出"舌"铭铜器是目前所知最早的"舌"族铜器。从两座墓葬随葬青铜器的差异看,两座墓主生前在军队中应分属不同兵种。1933年安阳薛家庄出土"舌"铭铜器的殷墓墓主应属小胡村"舌"族一员,身份应为"舌"族高级贵族或族长。小胡村晚商墓葬随葬青铜器、玉器,罕见陶器以及普遍铺放朱砂的葬俗,与同时期殷墟及郑洛地区都有一定的差异。

  • 标签: 小胡村商墓 舌族 青铜器 朱砂葬
  • 简介:隋代大业十年《平墓志》新近出土于洛阳,文中所记氏以代北胡族身份而攀附为中原氏望族后裔的信息,以及北齐直荡正都督官职、版授韩州刺史皆是值得梳理考证的问题,另外,大谷戍军府为隋代史料中所仅见,葬地出现“破陵”之名.亦或可视为迄今文献中最早的证据。

  • 标签: 隋代 陆平 墓志 直荡 版授 大谷戍
  • 简介:本文搜集旧大西部早期传入中国的作物及家畜资料,尝试辨析这些因素在进入中国的初期,也就是龙山-二里头文化时期。在当时生业体系的作用。小麦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发现的地点很多,但在农业中所占比例极小,在燕辽地区、北方地区和甘青地区则几乎没有,但在河西走廊至新疆东南部则很多且比较重要。绵羊、山羊和黄牛等家畜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所占比例很小,在燕辽地区、北方地区和甘青地区则占到家畜的一半以上,在河西走廊和新疆东南部也大致如此。河西走廊和新疆绿洲型农业应当是与中亚农业经济连为一体的。

  • 标签: 旧大陆西部 作物与家畜 龙山-二里头时期 区域特征
  • 简介:浓郁陈厚的绍兴黄酒。手把脚划的乌蓬小船,硬中有柔的绍兴方言,光辉夺目的绍兴名士。水乡、酒乡、桥乡、民俗之乡。这就是绍兴。这就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绍兴。翻开绍兴的历史。就像翻开一部厚重的线装古书,它散逸出耐人寻味的人文气息。走进绍兴城,就像漫步在一幅美妙多姿的风景画里,跨进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中。

  • 标签: 设计思想 绍兴黄酒 陆游 唐琬 绍兴方言 文化古城
  • 简介:在隆重纪念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之际,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中国博物馆协会承办的第九届(2009—201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在沈阳揭晓。经过专家实名评分投票。在25个终评人围项目中最终产生“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

  • 标签: 国际博物馆日 2010年 陈列展览 精品 十大 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