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β-七叶皂苷钠应用于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2016年4月-2017年6月来我院治疗的42例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完成患者划分工作,即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β-七叶皂苷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D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水肿体积和血肿体积。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DS评分、水肿体积和血肿体积无过多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最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应用β-七叶皂苷钠治疗的效果比较显著,患者NDS评分明显降低,并且水肿体积减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beta -七叶皂苷钠 脑出血后脑水肿 治疗效果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化氢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行为及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创伤组、创伤+生理盐水组和创伤+硫氢化钠组,使用颅脑损伤撞击器制备创伤颅脑损伤大鼠模型,通过抓绳测试和转棒测试评价运动功能以及莫里斯水迷宫测试评价空间认知功能,采用干重法测定大鼠脑组织水含量,进行脑组织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病理观察,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抓绳测试评分为(1.95±0.21)分,低于假手术组[(4.12±0.19)分],但高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1.13±0.23)分和(1.34±0.4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0.980,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转棒测试跌落时间为(148±27) s,低于假手术组[(276±18) s],但高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72±14) s和(78±24)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98.552,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水迷宫测试逃离时间为(51±5) s,高于假手术组[(36±7) s],但低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71±3) s和(82±5) 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7.903,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水迷宫测试通过频率为(8±2)次,低于假手术组[(13±2)次],但高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4±1)次和(5±1)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672,P<0.05);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脑含水量为(72±3)%,高于假手术组[(68±5)%],但低于创伤组和创伤+生理盐水组[(86±4)%和(8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551,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创伤组、创伤+生理盐水组的大鼠脑组织表现出严重的病理变化,创伤+硫氢化钠组大鼠的病理变化得到改善。结论硫化氢可改善创伤性颅脑损伤导致的运动和空间记忆缺陷以及脑病理学变化和脑水肿

  • 标签: 颅脑损伤 硫化氢 运动功能 空间记忆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五苓散加味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和纳入2014年8月—2015年5月颅脑损伤脑水肿患者80例,将其按就诊编号顺序分为研究组(42例)与实验组(38例)。所有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予以五苓散加味治疗;研究组患者予以五苓散加味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患者GCS评分、脑水肿体积、血气检测结果,并在治疗后随访2个月,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GCS评分明显优于实验组,跟实验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脑水肿体积、血气检测结果、认知功能均有所改善,跟治疗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研究组改善幅度更为显著,跟实验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五苓散加味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显著,能确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小脑水肿体积,改善血气分析水平,提升患者认知功能,值得推广。

  • 标签: 五苓散加味 高压氧 颅脑损伤脑水肿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88例,随机分为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每组44例,托拉塞米组采用托拉塞米联合20%甘露醇进行治疗,呋塞米组采用呋塞米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肿和水肿体积以及甘露醇用量。结果托拉塞米组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呋塞米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拉塞米组第7d、14d脑水肿体积减少较呋塞米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托拉塞米组甘露醇用量明显低于呋塞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效果优于呋塞米。

  • 标签: 托拉塞米 呋塞米 甘露醇 脑水肿 效果
  • 简介:摘要脑水肿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症,对患者的损伤较大,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多种疾病均可以引起脑水肿发生,导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改变。其中脑出血脑水肿是常见的脑水肿类型,表现为组织水分异常增多,进而导致脑体积增大,并且容易出现脑疝等恶性病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上针对脑出血脑水肿的诊治高度重视,并加强了研究与分析。

  • 标签: 托拉塞米 甘露醇 脑出血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甘露醇联合托拉塞米对脑出血水肿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诊的脑出血水肿患者共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与研究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甘露醇,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甘露醇联合托拉塞米,比较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周围脑水肿体积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周围脑水肿体积和NIHSS评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甘露醇和托拉塞米能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缓解脑水肿程度。

  • 标签: 托拉塞米 安全性 脑出血 神经功能 水肿
  • 简介:摘要大面积脑梗死是缺血性脑卒中致死致残的主要类型,恶性脑水肿是大面积脑梗死预后不良的常见原因,一旦发生,治疗效果极差。当前研究和临床指南多关注恶性脑水肿发生后监护室管理及手术治疗等下游处理措施,针对恶性脑水肿防治的适宜措施相关研究明显滞后。我们认为如果能将防治关口前移,在恶性脑水肿发生前进行早期预测并及时干预,将比发生后的治疗更合理且可行。在研究方面应探索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特别是恶性脑水肿发生发展的自然史规律,探索早期预防干预的时间窗;研究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早期预测因素,从而筛选适宜患者进行精准干预防止或减轻恶性脑水肿发生。临床医生应重视大面积脑梗死早期临床表现,动态观察记录病情变化,及时予以综合性个体化管理,通过预防恶性脑水肿发生达到降低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最终目的。

  • 标签: 脑梗塞 脑水肿 预防 预测 大面积脑梗死 恶性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出血脑水肿患者运用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将2016年3月-2017年3月入我院治疗脑出血脑水肿疾病的100例患者选为本次实验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保守治疗方案,针对观察组患者实施联合治疗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观察后,全面评估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评分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普遍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符合统计学判定标准(p<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甘露醇对脑出血脑水肿疾病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其他并发症发生率逐渐降低,患者及家属对于临床治疗工作给予了高度认可,确保了医院医疗卫生系统的稳定运行。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托拉塞米 甘露醇 联合治疗 效果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瘤伴难治性脑水肿的效果及对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5例肺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既往经甘露醇联合糖皮质激素脱水降颅压治疗无效。患者分为单用贝伐珠单抗组和联用贝伐珠单抗组。给予贝伐珠单抗(5 mg/kg)治疗后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功能状态评分(KPS)、瘤周水肿程度以及血清VEGF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19例患者症状明显减轻,6例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所有患者KPS评分高于治疗前,瘤周水肿指数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联用贝伐珠单抗组血清VEGF水平低于单用贝伐珠单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中出现高血压3例,便血及咯血各1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贝伐珠单抗治疗肺腺癌脑转移伴难治性瘤周水肿具有一定疗效,可以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且可有效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提示VEGF有可能成为判断疗效及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 标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腺瘤病,肺 贝伐珠单抗 脑转移瘤 瘤周水肿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脑水肿发生的关联。方法:对 2014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就诊于我院的 10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分别于出血后 24小时内、 3天及 10天行颅脑 CT检查,采用多田公式计算出血及水肿体积并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采用 SPEARMAN统计学方法计算不同时间脑出血水肿与血清铁蛋白的相关性。结果: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和平均红细胞压积三种指标在不同时间组中与脑水肿均不存在明显差异( P>0.05),而平均血清铁蛋白在第三天组中与脑出血水肿存在正相关( rS=0.012, P<0.05)。结论:在脑出血发生 3天后,脑出血后水肿的发生及程度与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相关,能够对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研究依据。

  • 标签: [ ]脑出血 血清铁蛋白水平 脑水肿 脑卒中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并比较托拉塞米和呋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治的脑出血后脑水肿患者 88例,随机分为托拉塞米组和呋塞米组,每组 44例,托拉塞米组采用托拉塞米联合 20%甘露醇进行治疗,呋塞米组采用呋塞米联合甘露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血肿和水肿体积以及甘露醇用量。结果 托拉塞米组有效率为 95.45%,明显高于呋塞米组的 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托拉塞米组第 7d、 14d脑水肿体积减少较呋塞米组更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托拉塞米组甘露醇用量明显低于呋塞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托拉塞米治疗急性脑出血后脑水肿的治疗效果优于呋塞米。

  • 标签: 托拉塞米 呋塞米 脑水肿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青藤碱对急性脑外伤模型大鼠脑水肿及水通道蛋白4(aquaporins 4, AQP-4)与AQP-5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青藤碱低剂量组、青藤碱高剂量组,每组20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Feeney自由落体法制作急性脑外伤模型。青藤碱低、高剂量组腹腔注射青藤碱30、60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注射7 d。采用HE染色、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脑组织AQP-4、AQP-5蛋白及基因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神经细胞排列松散,层次紊乱,部分细胞变性。青藤碱低、高剂量组脑组织神经细胞水肿、坏死程度较模型组减轻。与模型组比较,青藤碱低、高剂量组大鼠脑组织AQP-4[(0.74±0.13)、(0.49±0.11)比(1.30±0.21)]、AQP-5[(0.98±0.07)、(0.45±0.10)比(1.47±0.18)]蛋白表达降低(P<0.05),AQP-4 mRNA[(1.48±0.18)、(1.26±0.12)比(2.04±0.14)]、AQP-5 mRNA[(1.31±0.17)、(1.20±0.11)比(1.87±0.15)]表达降低(P<0.05)。结论青藤碱可降低急性脑外伤模型大鼠脑组织AQP-4、AQP-5基因及蛋白表达,减轻脑组织损伤。

  • 标签: 青藤碱 脑损伤 脑水肿 水通道蛋白4 水通道蛋白5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术期应用抑肽酶减少脑肿瘤手术出血及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8例择期手术的患者,将其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前12h到术后手术后24h均连续用林格氏液进行静滴,试验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抑肽酶进行静滴。结果经过试验发现试验组的脑水肿以及出血量减轻情况都要对对照组显著,并且两组相比较脑水肿及出血量有极其显著的差异。结论围术期对患者采用抑肽酶静滴可以有效的减少脑肿瘤手术的出血量以及脑水肿情况,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值得临床中推广。

  • 标签: 抑肽酶 脑肿瘤手术 出血及脑水肿
  • 简介:目的探索丁苯酞对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及咬合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25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丁苯酞组。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灌胃。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水肿面积、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梗死灶周围皮层咬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苯酞组脑水肿面积明显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咬合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明显减少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脑水肿的形成,增加大脑皮层咬合蛋白的表达。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局灶性脑梗死 脑水肿 丁苯酞
  • 简介: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对谷氨酸(Glu)神经毒性脑水肿时突触体内游离钙(「Ca^2+」i)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右侧脑室注射Glu制作大鼠神经毒性脑水肿模型,4h后处死大鼠测定其脑皮质含水量、钠、钾、钙和突触体「Ca^2+」i含量。结果模型组脑含水量(82.04±0.8)%,钠含量(244.4±29.3)mmol/kg,「Ca^2+」i(327.9±33.2

  • 标签: 清开灵 神经毒性 脑水肿 游离钙 谷氨酸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诊断急性脑损伤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脑出血、颅脑外伤及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万方医药、中国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检索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相关中英文文献。以急性脑损伤患者健侧扰动系数为对照组,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研究。数据分析采用Review Manager 5.4版软件。检验纳入文献的异质性,采取单篇文献排除法进行敏感性分析,并绘制森林图计算各亚组扰动系数对比的OR值。结果最后纳入文献共计8篇,存在异质性,按发病类型进行亚组分析。亚组分析结果:发病后1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低于健侧,OR值分别为-2.57(95%CI:-3.01~-2.13)、-0.83(95%CI:-1.02~-0.63),而发病后3、7 d脑出血及颅脑外伤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发病后1、3、7 d脑梗死患者大脑患侧扰动系数均显著高于健侧,OR值分别为0.75(95%CI:0.39~1.10)、0.61(95%CI:0.32~0.90)、0.50(95%CI:0.01~0.99);发病后脑出血、脑梗死及颅脑外伤患者1~3 d扰动系数变化幅度均显著大于3~7 d,OR值分别为3.30(95%CI:3.11~3.50)、1.03(95%CI:0.08~1.98)、2.23(95%CI:2.09~2.38)。结论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扰动系数监测符合脑水肿发生的基本病理生理规律,反映了患者脑水肿严重程度变化的动态过程,可作为急性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方法,帮助临床医生动态了解患者的脑水肿情况。

  • 标签: 急性脑损伤 无创脑水肿动态监测仪 脑出血 颅脑外伤 脑梗死 扰动系数
  • 简介:自1993年9月至1994年3月,我们对21例急性脑挫伤伴硬膜下血肿的患者,使用硫酸镁和山莨菪碱进行治疗,与以前常规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对照比较,其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6至64岁,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计分:3~5分者6例,6~8分者11例,>8分者4例。伤后意识立即丧失者6

  • 标签: 脑肿胀 25%硫酸镁 山莨菪碱 颅脑外伤 脑水肿 颅脑伤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