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异型淋巴细胞(异淋)和EBV(Epstein-Barrvirus)抗体联合检测对传染性单核增多症(IM)诊断的意义。方法:对确诊80例IM患儿hsCRP、异淋和EB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0例IM患儿hsCRP1~3d正常,7d后并发细菌感染轻度增高,经抗菌治疗14dhsCRP正常。异淋发热1~3d偶见异淋,3d后异淋出现并逐渐增高,7d后异淋达10%以上,以不规则形为主,经更昔烙韦对症治疗第14天异淋占2%~9%。EBV抗体EBV-VCA-IgM1~3d阳性率为61%,7d阳性率为90%,14d阳性率为15%,出现较早。EBV-VCA—IgG在1~3d阳性率为30%,7d阳性率为59%,14d阳性率为86%,出现较晚。结论:IM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可伴发多脏器损伤诊断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非常高。hsCRP、异淋和EBV抗体联合检测有助于IM的早诊断、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超敏C-反应蛋白 异型淋巴细胞 EBV抗体
  • 简介:目的探讨低氧对子痫前期滋养细胞中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和缺氧抑制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滋养细胞凋亡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取正常妊娠及子痫前期孕妇终止妊娠后的胎盘绒毛组织,分离培养滋养细胞。分为:对照组(正常孕妇):21%O2浓度培养;子痫前期组:分别行21%O2浓度(21%O2组)和1%O2浓度(1%O2组)培养。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检测滋养细胞密度,实时定量-多聚酶链反应(realtima-PCR)和蛋白印记(WesternBlot)法检测滋养细胞中sFlt-1和HIF-1αmRNA及蛋白的表达,TUNNEL法检测滋养细胞调亡,Transwell测定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子痫前期21%O2组、1%O2组与对照组sFlt-1mRNA的表达分别为(2.87±1.94)ng/ml、(3.51±1.25)ng/ml和(1.93±0.77)ng/ml,HIF-1αmRNA的表达分别为(2.79±0.64)ng/ml、(1.77±0.23)ng/ml和(3.63±0.38),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1%O2组、1%O2组与对照组sFlt-1蛋白分别为(4.99±1.77)μg/ml、(7.02±1.23)μg/ml和(3.83±0.63)μg/ml,HIF-1α蛋白分别为(3.83±0.63)μg/ml、(3.06±0.25)μg/ml和(7.73±1.02)μg/ml,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21%O2组、1%O2组与对照组72h滋养细胞凋亡分别为(15.81±3.93)个、(20.18±3.47)个和(6.64±1.37)个,侵袭数目分别为(10.05±1.92)个、(18.65±4.17)个和(2.22±0.43)个,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子痫前期和正常妊娠孕妇滋养细胞均对低氧敏感,低氧对滋养细胞sFlt-1和HIF-1α的表达有影响,且低氧条件下促使滋养细胞凋亡及侵袭能力强化。

  • 标签: 低氧 子痫前期 滋养细胞 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 缺氧抑制因子-1α 细胞功能
  • 简介:第三共和国时期的法国法学界,立法与司法在制度变迁中的关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主题。本文选择惹尼、莱维、里佩尔三位法学家对立法者的论述,管窥他们所处时代的关切是如何形塑他们的学说。基于三位法学家所处的具体历史环境,他们的理论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惹尼在其法律解释理论具体阐述中,透过方法论的革新实现拒斥进步主义立法的目的。莱维的法律社会主义则相信民主制下的立法权将用以实现支配性的社会意识,并对现代社会立法渐增持乐观态度。里佩尔的法律实证主义并不是要把法律和道德分离,而是致力于维护法律中所体现的道德。在他看来,民主政府的立法将会威胁到体现在旧有民法中的基督教道德。

  • 标签: 立法者 第三共和国 民法学说 自然法 法律社会主义
  • 简介:淋巴细胞激活剂可有效活化免疫细胞,进而促进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分泌,但不同激活剂及激活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细胞因子产生的种类和水平。为呼价不同激活剂促细胞因子产生的作用,筛选一种快速有效的激活方法用于细胞因子检测,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佛波素(PMA)/钙离子载体、植物血凝素(PHA)、刀豆蛋白A(ConA)、脂多糖(LPS)和美洲商陆素(PWM)体外激活大鼠外周全血0、2、4、6、8、10h,对各样本中10种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季13(IL-13)、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受激活调节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因子(RANTES)和转化生长因子13(TGF-β)含量进行检测,并评价了环孢素A和硫唑嘌呤2种免疫抑制剂对激活剂诱导产生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25ng·mL-1PMA和1μg·mL-1钙离子载体体外诱导6h可以显著升高大鼠外周全血IL-2、IFN-γ、TNF-α、RANTES和TGF-β含量,是一种作用广泛的激活方法。其诱导产生细胞因子作用的变化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和功能的损伤,可有效用于外源化学物免疫毒性评价。

  • 标签: 淋巴细胞激活剂 细胞因子 外周全血 悬浮芯片系统 免疫毒性评价
  • 简介:报道1例以皮疹为首发症状的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患者男,78岁,全身皮肤发疹2周入院。辅助检查结果回报:血常规WBC272.83×109/L,RBC3.19×1012/L,HGB106g/L,PLT46×109/L,肝功能AST56.9U/L,ALT241U/L,骨髓象: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占89%,其中幼淋细胞占5.5%,其余均为成熟淋巴细胞,血片分类:淋巴细胞占99%,其中幼淋占12%。体检:肝脏肋下4.0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脾脏肋下2.0cm,质韧,边缘钝,表面光滑,无压痛。确诊为: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T-PLL)小细胞变异型。给予CHOP方案化疗,连续5d后病情明显缓解出院,失访。

  • 标签: 皮疹 T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 小细胞变异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脑梗塞患者的疗效机制。方法以2014年1月至10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68例首次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行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A组和B组,均予常规抗血小板聚集及营养脑神经等方案治疗。A组在此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B组不予其它治疗,同时纳入34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5d后、治疗10d后检测三组血清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同时统计患者疗效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情况,行对比分析。结果①治疗前A、B两组患者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B组治疗10d后两项指标显著降低;而A组在治疗5d后即已出现显著降低,且指标数据较B组亦有显著差异。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P<0.05),同时两组均未见药物不良反应。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有效降低首次急性脑梗塞患者血清ICAM-1水平及白细胞粘附率,这可能是其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机制之一。

  • 标签: 瑞舒伐他汀 脑梗塞 细胞间粘附分子1 白细胞粘附率
  • 简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能够参与血管损伤修复,给再生医学治疗带来了希望。Asahara等^[1]从人类外周血中分离出内皮前体细胞,发现这种细胞参与缺血组织的血管新生。多项研究证实,EPCs通过分化成新生内皮细胞替代损伤的血管内皮,参与血管损伤修复怛^[2-3].EPCs参与血管损伤修复过程涉及EPCs动员、迁移、分化等一系列过程,期间多种因子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节此过程,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基质细胞衍生因子一1(stromalcell-derivedfactor-1,SDF-1)及其受体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chemokinreceptor4,CXCR4)。笔者结合SDF-1与CXCR4作用构成的SDF-1/CXCR4轴以及CXCR4阻断剂等对血管损伤修复的影响综述如下。

  • 标签: 受体 CXCR4 血管损伤 内皮祖细胞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 简介:报告1例网状组织细胞肉芽肿。患者男,24岁。右颈部红黄色结节2个月余。组织病理检查示真皮内致密的形状不规则的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弥漫性浸润,其间可见少许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及嗜中性粒细胞,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胞质呈'毛玻璃'样外观。诊断:网状组织细胞肉芽肿。

  • 标签: 组织细胞 肉芽肿 网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红细胞形态检查用于诊断肾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用相差显微镜和UF-100联合检测血尿标本的尿红细胞形态,鉴定出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和混合性血尿,结合临床超声波和肾功能检查,确定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鉴定尿红细胞形态相关性较好,均一型、变异型、混合型两者符合率分别为85.7%、96.1%和63.6%。尿红细胞形态检查诊断肾性血尿、非肾性血尿临床符合率均高于超声波和肾功能检查,分别为97.5%和81.7%。结论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对肾疾病诊断与治疗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诊断肾早期损伤敏感指标之一。

  • 标签: 尿液 红细胞形态 肾性血尿 非肾性血尿
  • 简介:课程改革,掀起了新一轮课程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潮,学校选修课程的设置与广泛开设为发展学生的全面素养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课堂教学从关注知识教学向核心概念教学与关键能力的发展转变,尤其是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和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是当前课改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 标签: 课堂教学改革 生物学 细胞 艺术 课程改革 能力的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肝外胆管细胞癌CT的表现,总结分析其医疗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收治的22例肝外胆管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进行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检查与ERCP检查,记录分析影像表现,并分析诊断的准确性。结果CT诊断的符合率为77.27%,CT也提供了很好的肿瘤分期诊断。ERCP的诊断符合率为95.45%,CT诊断结合ERCP诊断的符合率是100%。结论采用螺旋CT检查肝外胆管细胞癌有较好的诊断效果,结合上ERCP可以得到更好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肝外胆管细胞癌 CT诊断 ERCP诊断 诊断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问题。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血液中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进行检验,对比分析血液细胞检验在标本采集、保管及其检验过程对血液细胞检验结果造成的影响。结果血液标本采集、保管与检验等都对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及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结论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受诸多因素影响,在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给予严格控制,才能提高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

  • 标签: 医学 血液细胞检验 质量 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90例现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患者,采集不抗凝外周血液制作血涂片,检测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数量、形态及血液寄生虫情况,通过对应生化检查与血液学试验实施相关检查。结果所有误诊漏诊患者通过相应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与细胞形态学观察均能够得到较为准确诊断结果。结论患者检测过程中,血细胞分析方法只能够筛选出异常血象者,要予以准确诊断需配合显微镜检查等方法,由此能够减少血液细胞形态学出现漏诊、误诊情况。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误诊 漏诊 显微镜检查
  • 简介:目的:研究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0.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1.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而言,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针对具有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的肿瘤患者,可进一步降低围术期。本文针对麻醉对肿瘤患者可能影响细胞免疫效应的机制进行了较深入地探讨,对于提高患者免疫系统功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肿瘤 细胞免疫 手术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临床诊断、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表现多样,以乳房肿块多见,辅助检查特征性表现不多。本组13例经非手术治疗而治愈;32例行手术,其中病变乳腺小叶切除术22例,病灶局部楔形切除术4例,乳房单纯切除术2例,脓肿切开引流术3例,慢性窦道及瘘管切除术1例。结论本病临床表现易与乳腺癌相混淆,外科手术是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应行及术后石蜡切片病理检查确诊。对于急性期、年龄30岁以下或55岁以上、病程短3周者,可先行抗炎、局部理疗、乳管冲洗等非手术治疗。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诊断 浆细胞性乳腺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儿童肝母细胞瘤的认识、评价应用化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01年9月至2005年9月郑州市儿童医院收治16例肝母细胞瘤患儿,其中2例放弃,将14例进行分期、化疗评估。男8例,女6例;中位年龄13月(范围2月-23月)就诊时有远处转移的1例。所有病例均经外科手术获得病理学明确诊断,并分成不同组别进行化疗。对患儿治疗前后、治疗中及停药随访中进行AFP及影像学跟踪评估。结果随访至2011年6月,Ⅰ期Ⅱ期共10例均存活(随访时间10-82月),Ⅲ期3例中2例存活,1例化疗中出现远处转移放弃治疗,Ⅳ期1例最终出现肝衰竭死亡。无治疗相关死亡发生。结论多学科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及化疗方案能有效并安全地治疗儿童肝母细胞瘤。

  • 标签: 儿童 肝母细胞瘤 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