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5年3月28日中午,京山县雁门口镇11年前被丈夫“杀害”的一名女子突然回到了娘家,这名女子的“死而复活”,不仅让其娘家人和镇上所有的人目瞪口呆,同时还牵出了11年前的一桩冤案。

  • 标签: 故意杀人案 冤案
  • 简介:随着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发布《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决定收回死刑复核权。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一直以来关于死刑复核权的争议与质疑似乎尘埃落定。然则,收回是一句话,如何收回,复核程序又将如何完善,又是学界与司法界不得不直面的复杂问题。本文拟针对当前死刑复核程序之弊端提出完善死刑复核程序之构想。

  • 标签: 死刑复核权 死刑复核程序 缺陷 完善
  • 简介:<正>切萨雷·贝卡里亚(1738—1794),是意大利著名的刑法学家,刑事古典学派的主要创始人。1764年因其出版《论犯罪与刑罚》一书而闻名于世。在该书里,贝氏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的刑事制度,提出了一系列刑法的基本原则和思想,从而为资产阶级刑法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被资产阶级学者誉为"刑法之父"。废除死刑的思想,就是贝氏在该书里第一次提出并论述的,对后世产生了并且仍在产生着重大的影响,本文仅就贝卡里亚关于死刑的思想作一介评。

  • 标签: 贝卡里亚 废除死刑 死刑存废 适用死刑 刑罚权 犯罪人
  • 简介:王作富同志是我国著名刑法学家,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副教授、刑法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研究生副导师;并兼任中国刑法学研究会干事,北京市刑法学研究会副理事长等职。死刑问题是当代世界各国刑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帮助广大学员了解外国刑法和理论中死刑问题的概况,并正确认识我国刑法中的死刑问题,本刊特约请王作富教授撰写了此文。

  • 标签: 外国刑法 死刑制度 中国刑法学 王作富 著名刑法学家 副导师
  • 简介: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死刑复核程序,5、死刑复核程序是死刑案件的最终程序,从立法上规定了死刑复核程序

  • 标签: 复核程序 死刑复核 程序改革
  • 简介:  (一) 对受虐妇女犯罪缘由的社会经济分析,我们主张现行中国刑事立法与司法宜当全面禁止对受虐妇女被逼杀人行为设置或判处死刑,由于中国刑法学界对有关受虐妇女

  • 标签: 期待可能性 死刑期待 死罪死刑
  • 简介:摘要死刑的存废问题,已逾二百年的历史。现在,死刑存废之争已进入了一个白热化的阶段。笔者也仅在此借助前人的精辟的理论与学术成果,表述一下对死刑存废的浅显看法

  • 标签: 死刑制度 死刑复核 存废之争
  • 简介:有关我国刑罚设置中的死刑是应当废除还是应当保留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成为一个争论的热点话题,我们应当逐步深化刑罚尤其是死刑适用上的报应观念与威慑功能,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是我国刑法制度上的一个独创

  • 标签: 存废过去 死刑存废
  • 简介:作为一种行政化的裁判程序,中国现行死刑复核程序有违现代司法规律,遭到了部分学者的批评,但是目前相关批评并没有对其合法性构成威胁。因为其拥有仁政、慎刑和优良文化传统等光环,立法者对其钟爱有加,使大多数人失去了对其展开反思和批判的勇气。要对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进行有效的批判,就必须首先揭去其面具,还原历史真相。帝制时代的中国皇帝们之所以创建死刑复核制度,是出于集权保位、保有天命和粉饰"作民父母"的需要,其是君主专制制度的产物,带有鲜明的专制集权色彩。故就本质来说,中国古代死刑复核制度是与现代法治精神格格不入的,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权的今天,我们应当将其废除。但鉴于长期以来该制度具有一定的纠错和救济功能,故也不能一废了事,而应在废除它的同时建立死刑案件的第三审程序,以弥补中国现行两审终审制在救济和纠错上的不足。

  • 标签: 死刑复核 慎刑 皇帝 天人感应 三审终审制
  • 简介:欧洲的死刑政策围绕着“人权”话语展开,各个组织如欧洲委员会、欧盟、欧安组织都持废除死刑的政策,并且一直通过各种方式促进第三国废除死刑。欧洲死刑政策的区域化将对中国的刑事司法乃至立法产生趋同性影响,《中西引渡条约》、《中法引渡条约》的签订就是明显例证。

  • 标签: 死刑区域化 刑事司法 欧盟
  • 简介:据英国《独立报》报道,美国虽然已经恢复死刑30多年,但缺乏药物让一些州面临行刑难的尴尬境地。报道称,美国最高法院1976年恢复死刑后,药物注射成为首屈一指的行刑选择。执行死刑的32个州都首选药物注射,其次是毒气室和电椅。曾经有一段时间,大多数州都采用三种药物的“鸡尾酒组合”:首先以硫喷妥纳麻醉罪犯,接着用泮库溴铵让罪犯瘫痪,最后采用氯化钾让死囚心脏停止跳动。

  • 标签: 美国最高法院 死刑 尴尬 药物注射 用药 《独立报》
  • 简介:残酷刑罚是不尊重罪犯尊严和人格,或者剥夺或限制罪犯不应剥夺或限制的权利,或者无助于实现使罪犯成为新人要求的,或者造成罪犯肉体或精神上极度痛苦的不必要的刑罚.残酷刑罚的认定有绝对性和相对性两个标准.无论从绝对性还是相对性标准看,死刑都是一种残酷的刑罚.

  • 标签: 死刑 刑罚 刑法 人权 犯罪预防
  • 简介:在我国法制的进程中,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却很不完善,部分死刑复核权却一直还由高级人民法院行使,最高人民法院还没有收回的意图,为了使人们更进一步了解死刑复核权下放的弊端,笔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该下放的弊端,同时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法.

  • 标签: 死刑复核程序 复核权 死刑复核庭 巡回复核法庭
  • 简介:随着死刑罪名的删减及死刑程序的完善,我国台湾地区逐步废除死刑的政策渐趋明朗。但被害人家属的有效抗争,加之反对废除死刑民意的强烈反弹,在相当程度上阻遏了台湾地区死刑废除的进程。死刑废除派和死刑赞成派在死刑存废和'法务部长'签核权等法律问题上互相论难。台湾当局除在两派之间左支右绌,两面讨好外,正积极采取配套措施,争取民众对废除死刑政策的支持。

  • 标签: 死刑 死刑政策 “法务部长” 民意
  • 简介:和谐,历来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价值理念,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我国死刑复核制度,无论在古代押或在当今,其中都蕴涵着和谐的价值理念。我国将死刑核准权重新收归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更是凸显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死刑核准权收回之后的死刑复核制度,必将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

  • 标签: 慎刑 恤杀 死刑复核制度 死刑核准权
  • 简介:2015年5月15日下午3时,轰动一时的安徽“杀妻冤案”真凶武钦元被安徽省芜湖市中级法院以强奸罪判处死刑,赔偿被害人亲属5.2万余元。武钦元没有当庭表示是否上诉。

  • 标签: 安徽省 死刑 冤案 中级法院 强奸罪 芜湖市
  • 简介:关于死刑的废除和保留是刑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随着人们对死刑认识的不断深入,死刑观念的更新转变是一种历史发展的必然。本文在肯定死刑的历史价值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死刑根据的改变,论述了死刑观念改变的必然性,并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探讨了死刑观念在我国的可变性及其前景。

  • 标签: 死刑观念 可变性 前景
  • 简介:死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是刑罚体系中最严厉的刑罚方法.本文从思想观念、立法、程序三个方面提出了"严格限制死刑"的看法.

  • 标签: 死刑 限制 犯罪分子 思想观念 罚方法 立法
  • 简介:死刑核准权回归最高人民法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回顾死刑复核的历史演进探讨其与我国制度下的司法独立的关系,有利于刑事法理论的深入发展与指导司法实践。

  • 标签: 死刑复核 司法独立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