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从中国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I, HIV-1)慢性感染者体内筛选针对膜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功能鉴定。方法采用单细胞特异性分选的方法从HIV-1感染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筛选抗原特异性单个B细胞,通过逆转录和巢式PCR获得抗体重链和轻链的可变区基因。利用免疫遗传学数据库(immunogenetics database, IMGT)分析抗体基因家系及突变率。抗体表达纯化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鉴定其结合活性和识别表位,通过假病毒中和实验检测抗体中和能力。结果从1例慢性HIV-1感染者样本中筛选得到7个HIV-1膜蛋白特异性抗体。抗体重链可变区基因来自IGHV1-69*09、IGHV1-08*01、IGHV1-46*01、IGHV4-34*01、IGHV4-61*01和IGHV3-43*02家系,突变率为10.76%~21.05%。轻链可变区基因来自IGKV3-20*01、IGKV1-39*01、IGKV1-NL1*01、IGKV3-15*01和IGKV1-9*01家系,突变率为6.03%~18.64%。7个抗体均可以结合gp140,其中抗体508-B1、508-C1、508-C5、508-D4和508-E5主要识别gp41区;508-D6和508-F1结合gp120区。508-D4和508-F1分别可以中和Global Panel假病毒盘中的CNE8(Tier 2)和X2278(Tier 2),IC50值分别为38.1 μg/ml和41.7 μg/ml。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得到7个HIV-1膜蛋白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其中5个为识别gp41区的单克隆抗体,2个为gp120结合抗体。2个抗体具备有限的中和能力。该组抗体可为HIV-1检测试剂和抗体药物研发以及艾滋病疫苗免疫原设计提供技术储备。

  • 标签: HIV-1 中和活性 表位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对2019年陕西省三带喙库蚊标本中分离的病毒(SX1943)进行病毒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蚊虫研磨液接种组织培养细胞,对分离物进行病毒学和病毒分子遗传学分析。结果在2019年于陕西省采集的三带喙库蚊标本中获得1株病毒分离物(SX1943),将该病毒接种至C6/36细胞后第3天发生明显细胞病变,表现为细胞圆缩、聚集和脱落等,分离物可稳定传代。然而,该批标本在BHK-21细胞连续传代3次均未发现显著细胞病变。SX1943病毒接种至C6/36细胞后经电子显微镜(负染)观察,可见大量圆形病毒颗粒,直径约25 nm。SX1943病毒基因组扩增与测序结果显示,该病毒基因组序列全长为3 594 nt,共编码3种蛋白,分别为非结构蛋白(NS1和NS2)和衣壳蛋白(VP),3种蛋白的基因长度分别为2 376 nt、1 098 nt和1 136 nt。经病毒分子遗传进化分析发现,SX1943病毒与浓核病毒亚科Brevidensovirus病毒属中的淡色库蚊浓核病毒(Culex pipiens pallens Densovirus, CppDNV)处于同一进化分支,上述结果提示SX1943病毒为CppDNV。结论陕西省三带喙库蚊中分离到CppDNV。

  • 标签: 淡色库蚊浓核病毒 三带喙库蚊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植物体内普遍存在内生真菌,它们可以产生与宿主相同或相似的生理活性物质。通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生理活性物质可以为解决能源短缺和寻找替代能源开辟一条新途径。作者初步探讨了分离和纯化高产菌株以及对其发酵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的方法。采用溶剂提取法、薄层色谱法和柱色普法,对从东北红豆杉(T.cuspidataSieb.etZucc.)上分离筛选出的高产紫杉烷类物质紫杉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var.taxi1011Y.XiangetLUAn-guo)1011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提取了一个化合物Ⅰ。经紫外扫描、红外扫描、质谱、核磁共振等方法鉴定,确定该化合物为紫杉烷类二萜Ⅲ型化合物。图1表2参12。

  • 标签: 链格孢1011 紫杉烷类物质 分离纯化 结构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解本院2006年9月~2010年6月分离的蜡样芽胞杆菌的感染状况以及耐药性与耐药趋势,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对送检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采用API50CH试验条进行菌株鉴定,根据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标准,采用K-B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蜡样芽胞杆菌39株,其中腹泻便/呕吐物的分离率最高,共检出14株,占35.9%。对13种临床常见药物耐药率最低的是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耐药率<15%;对临床经验抗菌药物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率高达75%以上。结论监测结果显示蜡样芽胞杆菌除了主要引起食物中毒外还可引起胃肠外感染,应防漏检而贻误治疗时机。

  • 标签: 蜡样芽胞杆菌 感染方式 耐药率
  • 简介:首都博物馆是北京市的窗口单位,应该营造一个舒适健康的环境,不仅保护公众健康,而且有利于文物保存,因此对博物馆内空气中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具有重要意义。对首都博物馆内空气中微生物进行采样,分离鉴定优势细菌28株,由形态、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结合鉴定。前两项确定细菌的基本形貌和特征,分子生物学方法得到28株细菌的16SrDNA序列与Genbank中标准序列对比进一步确定种属,鉴定出所有菌与已知菌的同源性均在99%以上,且均为条件致病菌。在正常条件下不能够导致传染类疾病的发生,对观众和工作人员安全。在鉴定细菌种类的同时,根据其固体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点,从现象到机理本质分析了细菌可能对文物造成的危害。以上工作为博物馆空气质量监测、文物保护保存环境提供参考。

  • 标签: 空气 细菌 鉴定 文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从患病胭脂鱼(Myxocyprinusasiaticus)幼鱼内脏中分离到一株细菌(YFYZY-001),ATBExpression型微生物鉴定系统显示:该菌株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hydrophila)。16SrDNA分析得到1条长度为1453bp的核苷酸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F242091);Blast分析显示:该分离株与嗜水气单胞菌的同源性达99%,在系统发育树上与A.hydrophila聚为一支。鉴定结果确认:菌株YFYZY-001为嗜水气单胞菌。人工回归感染试验和毒力因子检验表明分离的嗜水气单胞具有强毒力的致病性。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22种抗菌药物中的链霉素等15种药物敏感。

  • 标签: 胭脂鱼 嗜水气单胞菌 分离鉴定 药物敏感性 毒力因子
  • 简介:通过固体分离培养基的分离培养和牛奶琼脂鉴别培养基的鉴别初筛,从烟草(NicotianatabacumL.)的初烤烟叶中分离到一株嗜热产蛋白酶菌株,编号为YYFG3,其生长温度范围是30℃-65℃,最适生长温度55℃左右,对pH的耐受范围是5-9,最适范围是6-7;在发酵产酶培养基中,56℃、180r/min条件下发酵32h的蛋白酶活力达到最大值35.3U/mL,故将YYFG3定性为产蛋白酶高温菌株。通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该菌株形态特征的观察、相关生化特性的测定、16SrDNA的克隆测序以及对菌株分子遗传进化树的构建,确定菌株YYFG3隶属于土芽孢杆菌属Geobacillus,暂将其命名为Geobacillussp.YYFG3。菌株YYFG3可作为产蛋白酶高温微生物诱变育种和全基因组育种的良好材料,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潜力。

  • 标签: 烟草 高温菌 分离 蛋白酶 16S RDNA
  • 简介:分离是为了最后的辉煌。——题记2005年10月12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大厅。点火!起飞!抛掉逃逸塔!助推器分离!一二级分离!整流罩分离!船箭分离!一次次令人激动的成功分离,终于迎来了最后的辉煌——飞船准确入轨。于是,才有了9时39分,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中国载人飞船发射总指挥陈炳得的郑重宣布:“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广西市售婴儿食品中的克罗诺菌分离株的种类、表型和基因特性。方法将保存的试验菌株进行复苏,通过API20E生化条和ompA基因扩增检测进行初步鉴定,扩增16SrRNA基因后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全16SrRNA基因序列在GeneBank数据库上比对,构建进化树,确认是否为克罗诺菌。将试验菌接种于显色平板观察其表型和黄色素的产生情况,通过手工生化进行分型,确定其种属。结果9株分离菌确定为克罗诺菌,有5种生化型,属于4个克罗诺种。检出Cronobactersakazakii6株菌,C.malonaticus、C.muytjensii和C.dublinensis各有1株;7株菌符合API20E鉴定结果,9株分离菌均可检测到ompA基因。结论广西市售婴儿食品中克罗诺菌的污染以C.sakazakii为主,生化表型、种属及基因型具有多样性;鉴定时仅以单一的生化或其他表型作为判别依据存在很大的局限,需辅以分子生物学手段加以鉴别。

  • 标签: 克罗诺杆菌 鉴定 16S r RNA 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从福建省2016年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标本中分离黄热病毒(YFV)并分析其生物学特征。方法将16份黄热病毒核酸阳性血清、尿液、唾液样品分别接种C6/36细胞,YFV实时荧光RT-PCR法鉴定检测培养物中特异性病毒核酸,通过高通量测序获得病毒全基因序列并绘制系统进化树。结果从1例患者发病后3天的血清样品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YFV实时荧光RT-PCR鉴定为YFV病毒;BLAST分析显示该毒株全基因序列与2016年我国首例输入性黄热病病例中分离得到的毒株CNYF01R/2016(KX268355)序列完全一致;系统进化树显示该毒株与1971年安哥拉流行株Angola71分属同一进化树分支,与疫苗株17D vaccine strain(X03700)存在明显的差异,表明本研究分离到的YFV毒株是属于安哥拉型YFV野毒株。结论福建省成功从2016年输入性黄热病病例样品分离到一株安哥拉型YFV毒株。

  • 标签: 黄热病 黄热病毒 病毒分离 高通量测序 系统进化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株从1名被海虾刺伤的患者脓液分离的致病菌株JM-1进行准确鉴定、药敏试验和毒力基因分析,为海岸嗜半胱氨酸菌(Cysteiniphilum litorale)作为罕见病原体引起临床相关感染的筛检及改善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分离株进行生化表型鉴定、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鉴定、16S rRNA基因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以及基于全基因组序列的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平均氨基酸一致性(average amino acid identity,AAI)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以准确确定其分类学地位;以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并依据CLSI M45-A3土拉弗朗西斯菌解释标准进行结果判读;以VFDB毒力因子数据库对全基因组进行毒力基因注释和分析。结果分离株JM-1在哥伦比亚血平板上培养3 d可见灰白色、中等大小、光滑、圆形、凸起的溶血菌落。革兰染色为着色较淡的阴性球杆菌。API NH鉴定结果提示为卡他莫拉菌(生化编码:3010);Vitek2系统NH卡鉴定鉴定结果(生物编码:0211002121)。EXS3000质谱仪自建库数据库鉴定为海岸嗜半胱氨酸菌。基于16S rRNA基因和全基因组的系统发育分析均表明该菌株与海岸嗜半胱氨酸菌DSM 101832T聚类为同一个小的分支,且两者之间的全基因组ANI和AAI值分别为95.07%和95.65%。药敏试验显示分离株JM-1产β-内酰胺酶和青霉素酶,对青霉素耐药,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强力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氯霉素敏感。从分离株JM-1基因组注释到了与弗朗西斯菌相似的毒力基因:弗朗西斯菌致病岛(FPI)、Ⅳ型菌毛、荚膜和脂多糖等。结论海岸嗜半胱氨酸菌是一种具有弗朗西斯菌毒力相关基因罕见病原体,且其药敏特性亦与弗朗西斯菌相类似。本案例确认了一例由海岸嗜半胱氨酸菌引起的临床感染,自建库的MALDI-TOF质谱系统可用于其快速鉴定

  • 标签: 海岸嗜半胱氨酸菌 分类鉴定 药敏 毒力基因
  • 简介:本文报告了从丹东市部分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检出的非脱羧勤克氏菌、彭氏变形杆菌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致病性研究结果。生化鉴定、分子遗传学检测结果与文献记载基本相符、证明鉴定结果可靠。部分菌株可引起动物、生物模型病变,证明有致病力,与人的腹泻关系密切。阳性率最高是溶血素,其次为乳鼠灌胃Vero细胞病变。药敏试验证实,两组细菌虽然在检验工作中很少发现,但抗药谱已很广泛,临床上可用的敏感药物不多,说明在治疗上存在不合理用药。我们的研究结果对于阐明既往原因不明的腹泻,指导合理化疗,提高检验及疾病诊断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肠杆菌科 新属性 生化鉴定 致病性 非脱羧勤克氏菌 药敏试验
  • 简介:目前网箱养殖水域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的危害表现日益严重,海水网箱沉积物中SRB分离鉴定尚属空白,针对不同属种的SRB开展生物修复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大亚湾大鹏澳网箱养殖沉积物中分离出25株硫酸盐还原菌纯菌株,通过对菌株的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遗传特征的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所有菌株均含有脱硫弧菌素,被鉴定为脱硫弧菌属(Desulfovibrio)其中CSRB2、CSRB4、ESRB2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Desulfovibricans),ASRB4、BSRB1菌株鉴定为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DesulfovibrioDesulfovibricanssubsp.aestuarii),其余菌株鉴定为需盐脱硫弧菌种(Desulfovibriosalexigens)。此海区SRB种类数量特征是需盐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脱硫脱硫弧菌河口亚种。

  • 标签: 海水网箱沉积物 硫酸盐还原菌 分离纯化 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分离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并鉴定相关肿瘤标志物表达。方法体外培养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和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免疫荧光检测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球中CD105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和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Nanog和Oct4蛋白表达。采用半定量PCR检测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和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SOX2、Nanog和Oct4mRNA的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球中部分细胞CD105呈阳性表达。免疫印迹检测结果显示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的Nanog和Oct4蛋白相对表达量为0.853±0.404和0.603±0.153,均明显低于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0.973±0.305和0.827±0.322(均p<0.05)。半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U2OS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SOX2、Nanog和Oct4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190±0.027、0.178±0.025、0.170±0.021,均明显高于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0.032±0.009、0.086±0.016、0.019±0.006(均p<0.05)。结论人骨肉瘤U2OS细胞株中存在肿瘤干细胞,无血清培养可用于分离培养人骨肉瘤肿瘤干细胞。

  • 标签: 骨肉瘤 骨肉瘤干细胞 无血清培养基 悬浮培养
  • 简介:摘要为了解本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防控金葡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对2012年虹口区部分食品常规监测样品进行金葡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出的金葡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金葡菌检出率为16.7%,食源性金葡菌的耐药性呈普遍趋势,可能具有多重耐药。

  • 标签: 金黄色葡萄球菌 耐药性
  • 简介:采用小孔树脂、凝胶SephadexLH-20、反相色谱ODS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PreHPLC)等分离技术,从坡柳Dodonaeaviscosa(Linn.)Jacq.Enum.种子乙醇提取物中分离获得1个活性化合物。通过质谱及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鉴定其为新的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21-epoxyangeloyl-15,16,28-tirhydroxy-22-(2-methylbutanoyl)-Olean-12-en-3-(O-α-Larabinofuranosyl-(1→3)-O-[β-D-glucopyranosyl-(1→2)]-β-D-glucuronide,命名为坡柳皂苷A,英文名dodoneaviscosideA。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对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3龄幼虫具有较好的非选择性拒食活性,24h拒食中浓度(AFC50)为207.4μg/mL。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植物源农药 坡柳 三萜皂苷 坡柳皂苷A 分离鉴定 非选择性拒食活性
  • 简介:从腐败的肉制品中分离得到1株产耐高温蛋白酶的细菌ZL01,根据其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结果,发现该菌属于沙雷氏菌属。本研究结果表明,利用Nisin、双乙酸钠、山梨酸钾与Na2EDTA组合防腐剂能显著抑制沙雷氏菌ZL01的繁殖。

  • 标签: 肉制品 沙雷氏菌属 耐高温蛋白酶 复合防腐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贵州省钩端螺旋体(钩体)病疫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进行钩体分离鉴定和分子分型,了解其病原学特征,为当地钩体病的防治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贵州省钩体病疫区黔东南州黎平县不明原因发热病例血液和尿液标本进行钩体分离培养,对分离的钩体疑似菌株通过致病性钩体G1/G2-PCR方法进行初步鉴定,进一步采用钩体血清群特异PCR进行分群鉴定,然后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技术对其进行分子分型,并与国内常见血清群参考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从35例发热病例血液中分离得到3株钩体疑似菌株,分离率为8.6%,分别命名为17BX002、17BX003和17AJX008;3株菌株经钩体特异性G1/G2-PCR鉴定为致病性钩体;钩体血清群PCR鉴定显示,17BX002株为流感伤寒群钩体,其余2株菌为阴性(排除其为黄疸出血群、赛罗群、犬型、秋季群、流感伤寒群和七日热群);进一步的MLST显示,17BX002株为ST106型,与流感伤寒群聚类最近,而其余2株为ST96型,与巴达维亚群菌株一致。结论高发季节贵州省疫区不明原因发热病例中存在钩体感染病例,流感伤寒群和巴达维亚群为贵州省新发现钩体菌群。

  • 标签: 钩端螺旋体 发热病例 聚合酶链式反应 多位点序列分型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