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F)治疗急性高钠血症的作用和疗效。方法分析7例高钠血症患者25例次CVVHF治疗的临床资料,观察治疗前后血钠及其纠正速度、肌酐、血渗量和血气的变化及血压、心率等改变。结果采用CVVHF平均治疗40h,治疗后患者血钠、肌酐、血渗量明显下降(P<0.01)。5例昏迷者中2例意识有所好转,1例抽搐症状消失,1例死亡;2例意识模糊者治疗后恢复正常。APACHEⅡ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CVVHF治疗高钠血症血流动力学稳定、有效,可作为治疗急性高钠血症新的途径。

  • 标签: 连续性血液滤过 高钠血症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
  • 简介: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non-galenicarteriovenousfistulas,NGAVF)的技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显微手术治疗的NGAVF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儿均切断供血动脉及回流静脉,切除扩张的静脉球;消除了颅内出血的风险,解除了病变的占位效应。3例患儿术后均恢复良好。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NGAVF的有效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术中需精细操作,遵循以下原则:先切断供血动脉,然后切断回流静脉,最后去除球样扩张的静脉

  • 标签: 非Galen静脉脑动静脉瘘 显微手术
  • 简介:导管异位是中心置管的重要并发症之一,血液透析用经颈内静脉置管时导管可异位至腋静脉、锁骨下静脉,但导管异位奇静脉较少见。现将解放军火箭军总医院2016年6月收治l例尿毒症患者,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带cuff隧道导管,误入奇静脉报道如下。

  • 标签: 右侧颈内静脉 导管误入 奇静脉 隧道 中心静脉置管 颈内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所接收的148例静脉输液患者进行随机对比研究,根据临床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优质组和常规组,各组患者分别为74例。优质组采取优质护理模式,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并对比优质组和常规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静脉炎的发生率。结果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71例(95.95%)显著高于常规组62例(83.78%),优质组的静脉炎发生几率5例(6.76%)显著低于常规组14例(18.92%),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患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从目前机械加工业中不少小型企业采用三轴加工中心代替多轴加工中心加工有一定要求的较复杂的零件这一现象出发,通过原理上的分析和加工实例的举证,论述了以三轴加工中心代替多轴加工中心加工一些较复杂的零件是可行的。并指出,如果把传统的相关技术与三轴加工中心的现代加工技术融合在一起,将会拓宽三轴加工中心的加工天地。并可获得由此带来丰厚的效益。

  • 标签: 三轴加工中心 多轴加工中心 加工工艺流程 夹具 找正。
  • 简介:摘要探讨区域心电中心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ST-segmen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再灌注时间及实施效果评价。方法将本院区域中心与全县113个主干镇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站通过互联网络连接起来,建立县域协同救治网络,通过培训使基层卫生院能够识别可疑为STEMI患者,实时将心电图通过该平台传送至我院,胸痛中心确认后及时启动院前及院内救治流程。通过比较经区域心电中心确认STEMI直接来院与其他途径来院患者发病到心电图诊断时间,首次医疗接触到来院时间,FMC到球囊扩张时间(firstmedicalcontracttoballonopeningtime,FME-to-B)。结果通过建立区域心电中心,STEMI患者发病到心电图诊断时间、FMC到来院时间、FMC-to-B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沿海经济发达的县域城市,建立区域心电中心明显缩短STEMI患者再灌注时间,提高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区域心电中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自行研制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在门诊输液室肥胖输液患者手背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0月~ 2016年 4月在我院进行输液的 550名肥胖输液患者,将其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静脉穿刺辅助装置应用组, 275例)和对照组(非装置组, 2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疼痛发生率。 结果 实验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验组建立单个静脉通路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实验组静脉穿刺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静脉穿刺辅助装置能够在显示屏上实时动态显示静脉走形,有助于护士快速找寻适合穿刺的静脉,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肥胖患者疼痛程度,缩短建立静脉通路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 ] 静脉输液 肥胖患者 护理 静脉穿刺 设备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治疗护理MDT对预防静脉炎的临床应用实践效果。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2月100例静脉治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施行常规化护理干预,实验组应用静脉治疗MDT护理模式。比较效果。结果实验组静脉治疗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静脉治疗依从性评分、治疗过程舒适度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焦虑自评量表分值、抑郁自评量表分值相近,P>0.05;护理后实验组焦虑自评量表分值、抑郁自评量表分值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静脉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静脉治疗MDT护理模式在静脉治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减少静脉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治疗的舒适度和依从性,提升患者满意度。

  • 标签: 静脉治疗 护理MDT 静脉炎 临床应用实践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输液致静脉炎的护理干预方案以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行静脉输液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对照组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注射常规护理,试验组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给予静脉注射护理干预,对比2组静脉输液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发生时间以及患者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试验组静脉输液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时间比对照组迟、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3项观察指标经统计学计算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输液致静脉炎情况明显,护理干预可以进行静脉炎预防,推迟静脉炎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静脉输液 静脉炎 护理干预 医疗纠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排气法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集我院静脉输液患者110例参与,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行常规排气法,观察组行改良排气法,对两组患者一次排气成功率、血管内小气泡进入率、排气时间及耗液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排气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管内小气泡进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排气时间及耗液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输液中实施改良排气法可有效缩短排气时间,减少耗液量和小气泡进入血管率,还科提升一次排气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因此该种排气方法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静脉输液 护理干预 改良排气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优质护理预防静脉输液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3月我院9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静脉预防知识评分、静脉炎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治疗环境(8.98±1.23)分、护理技术(9.32±1.25)分、健康教育(9.66±1.25)分、服务态度(8.97±1.65)分、护理效果评分(9.55±1.46)分及静脉预防知识评分(26.98±2.36)分均高于对照组(5.36±1.23)、(6.68±1.45)、(7.23±1.45)、(6.98±1.45)、(7.23±1.14)、(18.32±1.25)分,静脉炎发生率(2.22%)明显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静脉输液 静脉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静脉定位仪在婴幼儿静脉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进行静脉穿刺的婴幼儿8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对其进行分组,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儿。对实验组患者采用静脉定位仪对患儿的静脉进行定位穿刺,对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盲探法对患儿进行静脉穿刺,对两组患儿的穿刺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儿的穿刺时长、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患儿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儿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静脉定位仪引导下进行婴幼儿静脉穿刺,具有极高的静脉穿刺成功率,能够减少婴幼儿痛楚,提升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 标签: 静脉定位仪 婴幼儿 静脉穿刺 盲探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系统、规范的护理行为对临床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护理效果对比。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1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50例为A组,2012年1月~12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50例为B组。A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B组患者接受护理服务路径的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平均住院日的观察比较B组患者上述指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使用桡动脉压迫器患者的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缩短住院日,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护理路径 冠状动脉介入术 桡动脉压迫器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极速脉搏波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与颈动脉弹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我院心内科就诊的原发高血压病人60例,测量血压,血脂、血糖(GLU),并计算脉压指数(PPI),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再利用极速脉搏波成像技术(ufPWV)测算颈动脉收缩早期脉搏波传导速度(BS)、收缩末期脉搏波传导速度(ES)。根据PPI分为三组PPI<0.4(30条颈动脉)、0.4≤PPI<0.5(58条颈动脉)及PPI≥0.5(32条颈动脉)。结果(1)三组组间比较,三变量(BS、ES、IMT)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2)PPI与BS、ES、IMT的相关性分析,ES的相关系数(r=0.741)明显高于BS、IMT。结论ufPWV技术可显示血管弹性与PPI的相关性,且ES优于IMT,ufPWV技术可作为定量评估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新型有效手段。

  • 标签: PPI 极速脉搏波成像 颈动脉弹性 内中膜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