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4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比较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PKEP)与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PKRP)在Ⅳ度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具有手术指征的100例Ⅳ度BP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PKEP和PKRP,监测记录患者围手术期和术后随访1年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重量、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和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年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对所测指标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一般情况(年龄、前列腺大小、合并症情况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RP组、PKEP组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平均膀胱冲洗时间、置管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80.5±15.2)和(110.3±14.8)ml、(95.1±4.5)和(70.4±4.6)min、(3.6±1.5)和(3.0±1.4)d、(5.1±1.0)和(4.4±0.7)d、(7.5±1.4)和(6.2±1.5)d,以上指标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0.05),切除前列腺重量PKEP组[(60.5±3.4)g]明显多于PKRP组[(54.0±3.6)g],术后1年两组患者残余尿量、最大尿流率均比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PKEP治疗BPH具有与PKRP相近的近期疗效,而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恢复时间PKEP组明显少于PKRP组,PKEP可安全、有效治疗BPH,可作为手术治疗BPH的一种选择。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剜除术 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瘦素(1eptin)水平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非血液透析患者20例终末期肾衰竭(ESRD)患者和正常人15例,检测其血浆瘦素和TNF—α、IL-6水平及其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瘦素、TNF—α、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0.01,P〈0.05,P〈0.05),但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比较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水平均与TNF—α、IL-6水平呈正相关(r=0.492,P〈0,05;r=0.481,P〈0.01:r=0.503,P〈0,02;r=0,404,P〈0,05)。结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血浆瘦素、TNF—α和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且血浆瘦素水平与TNF—α和IL-6水平明显相关,提示瘦素水平与促炎症因子的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两者相互作用可能参与ESRD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血液透析 瘦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目的探讨中华眼镜蛇毒细胞毒素-12(CTX-12)联合射线处理,对Balb/c裸鼠皮下移植膀胱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建立40只Balb/c雌性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动物模型,待肿瘤体积达到(0.60±0.09)cm3时,随机将动物按处理方法的不同分成CTX-12+放射组、单纯CTX-12组、单纯放射组和空白对照组,观察并比较各组的抑瘤率,并以流式细胞、TUNEL系统检测肿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单纯放射组、单纯CTX-12组、CTX-12+放射组的抑瘤率分别为18.2%、46.7%、77.9%;与对照组比较,三组动物的皮下移植肿瘤都受到抑制(P〈0.05);但CTX-12+放射组肿瘤受抑制程度明显高于单纯CTX-12组(P〈0.05)和单纯放疗组(P〈0.01);肿瘤细胞凋亡率及凋亡指数亦然。结论CTX-12联合射线处理能显著抑制Balb/c裸小鼠皮下移植膀胱肿瘤的生长。CTX-12联合生理剂量射线主要是通过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达到明显抗膀胱肿瘤作用。

  • 标签: 膀胱肿瘤 放射疗法 细胞毒素类 细胞凋亡
  • 简介:目的应用小干扰RNA(siRNA)沉默胞质动力蛋白轻链1(Tctex-1)基因表达,探讨其对人肾癌786-O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靶向Tctex-1基因的Tctex-1-siRNA转染至人肾癌786-O细胞中。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Tctex-1-siRNA后786-O细胞中Tctex-1、Wnt和VDAC1蛋白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转染Tctex-1-siRNA后,786-O细胞中Tctex-1、Wnt和VDAC1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Tctex-1-siRNA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P<0.05),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1)。结论下调Tctex-1基因可以降低人肾癌786-O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下游Wnt、VDAC1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Tctex-1 肾癌 细胞增殖 细胞侵袭 细胞迁移
  • 简介: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肾炎(HSPN)患儿血、尿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33例HSPN、21例HSP患儿以及20例健康对照组儿童血清和尿液MIF水平,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24h尿蛋白(TUP)、尿红细胞的关系。其中11例HSPN患儿进行肾穿刺活检获得肾组织标本,比较不同病理程度血、尿MIF水平的变化。结果:HSPN组尿液MIF水平显著高于HSP组及对照组(P〈0.05,P〈0.01);3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患儿中尿MIF水平随蛋白尿水平增加而逐渐增加,TUP≥1.0g组显著高于0.15g≤TUP〈1.0g组和TUP≤0.15g组(P均〈0.01);3组之间血M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血尿组尿液MIF水平高于镜下血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血MI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PN病理Ⅲ~Ⅳ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I~Ⅱ级组及对照组(P〈0.05,P〈0.01),病理I~Ⅱ级组的尿MI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病理Ⅲ~Ⅳ级组的血MIF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但与I~Ⅱ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表达上调可能是HSPN肾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尿MIF水平能反映肾病理损伤程度,动态监测其变化可作为判断HSPN病情的一个非侵入性指标。

  • 标签: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过敏性紫癜肾炎 病理学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的起源、临床病理特征、诊断、治疗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例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该病进行复习总结。结果患者无明显症状及阳性体征,因体检发现左肾占位入院。术后标本大体观:左肾上中极见一肿物,大小9cm×8cm×8cm,切面灰白,质软呈实性,肾盂、肾盏结构破坏。镜下观:肿瘤细胞为小圆形或梭形,小梁状、巢状或片状排列,核分裂易见。免疫组化:CD10(-)、CD117(+)、CD56(+)、CD99(+)、CgA(-)、CK(部分+)、CK7(-)、CK8(+)、Ki-67(≥25%)、Syn(+)、Vim(+)。结论肾脏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临床罕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确诊主要依靠组织学特点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治疗以根治性手术为主,预后较差。

  • 标签: 肾脏 神经内分泌癌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肾结石合并未分类肾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方法1例肾结石合并未分类肾细胞癌患者,通过经皮肾镜镜检明确诊断,并行肾根治性切除,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患者行腹腔镜下右肾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具有肉瘤样形态的未分类肾细胞癌,术后16d发现全身广泛转移,术后19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肾结石合并未分类肾细胞癌极为罕见,术前诊断困难,确诊需依靠病理学检查,治疗上应行肾根治性切除,预后差。

  • 标签: 未分类肾细胞癌 肾结石 诊断
  • 简介:目的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insituhybridization,FISH)检测分析3、7、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异常与尿路上皮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估其用于尿路上皮细胞癌诊断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1年7月至2013年8月在青海红十字医院泌尿外科经膀胱镜活检确诊为尿路上皮细胞癌的患者116例作为实验组,另外选取正常体检者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和FISH检测,比较两种方法诊断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统计分析3、7和17号染色体及9p21位点的畸变率与尿路上皮肿瘤分级的相关性。结果①尿路上皮细胞癌患者中,FISH和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细胞癌的灵敏度分别为81.0%和37.9%;对照组中,FISH和细胞学诊断尿路上皮细胞癌的特异度分别为90.2%和93.4%。②各染色体及区带呈较高的畸变发生率,3、7、17号染色体畸变阳性率分别为94.3%、95.6%和88.5%;9号染色体p21位点畸变阳性率为63.2%。③FISH的灵敏性随着肿瘤分级分期的升高而增高。结论FISH技术能明显改进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诊断,对于尿路上皮细胞癌的诊断及复发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尿路上皮细胞癌 诊断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肾缺血预处理(IPC)和缺血再灌注(I/R)过程中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探讨肾IPC的保护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88只随机分为11组,摘除右肾,分离并夹闭左肾动脉制备肾I/R和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IPC-I/R)动物模型。Ⅰa~Ⅴa(I/R)组为缺血再灌注0、1、24、48、72h组,Ⅰb~Ⅴb(IPC-I/R)组为缺血预处理后缺血再灌注0、1、24、48、72h组,Sham组为假手术组。比色法测定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SOD、MDA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肾小管上皮细胞内[Ca^2+]i水平,TUNEL原位标记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除0h组外,IPC-I/R与I/R各组比较肾功能损害、细胞凋亡均明显减轻,SOD升高,MDA降低,[Ca^2+]i水平下降;两种模型中均以再灌注24h组损伤最严重,Scr、BUN、MDA和[Ca^2+]i水平最高,SOD水平最低,细胞凋亡最多;再灌注24h前损伤呈加重趋势,24h后逐渐减轻;组间比较,[Ca^2+]i与血清SOD水平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结论:肾IPC可以减轻I/R过程中膜脂质过氧化损伤和细胞内钙超载,从而减轻肾脏形态及功能损伤;膜脂质过氧化和细胞内钙超载相互作用,共同发挥对肾I/R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缺血再灌注 脂质过氧化 钙超载 凋亡 肾脏
  • 简介:镉是一种生殖毒物,能够诱导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最新的研究发现内质网应激参与了镉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本研究采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探讨其对镉诱导的睾丸内质网应激与生殖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NAC预处理能明显减轻镉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糖调节蛋白78(GRP78)是重要的内质网特异性分子伴侣,NAC显著下调镉诱导的GRP78的表达。翻译起始因子(elF2ct)是内质网应激PERK信号通路下游的靶分子,而NAC预处理明显降低镉诱导的elF2ct蛋白的磷酸化。此外,NACre,阻断镉诱导的x盒结合蛋白1(XBP1)mRNA的激活。上述结果提示抗氧化剂NAC减轻镉诱导的睾丸内质网应激和非折叠蛋白反应。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与C/EBP同源蛋白(CHOP)是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信号通路的两个重要分子,NAC几乎完全阻断镉诱导的JNK蛋白磷酸化与CHOP的表达,提示NAC预处理能够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保护镉诱导的睾丸生殖细胞凋亡。

  • 标签: NAC 睾丸 凋亡 内质网应激 非折叠蛋白反应
  • 简介:肉瘤样肾细胞癌临床少见,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预后差的临床特点。肉瘤合并腔静脉癌栓形成者临床上更为罕见,我院泌尿外科近期收治1例肉瘤样肾细胞癌合并腔静脉癌栓患者,现结合相关文献复习报道如下。患者,女,50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3d"入院。无腰腹痛及血尿,无其他慢性病史及肝炎结核病史。查体:右肾区叩击痛阴性,双下肢无水肿。

  • 标签: 肉瘤样肾细胞癌 腔静脉癌栓 文献复习 临床特点 恶性程度 癌栓形成
  • 简介:目的研究肽段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结合的亲和性及其结合位点。方法利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多肽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的结合能力以及结合位点的位置。结果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多肽CSNRDARRC与T24膀胱癌细胞的结合呈浓度依赖性;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结果显示,肽段与细胞的结合位点位于细胞核内。结论肽段CSNRDARRC和膀胱癌细胞具有高度的亲和性且可能结合位点位于细胞核内,为进一步的膀胱肿瘤活体定位提供了一定的实验研究基础。

  • 标签: 膀胱癌 多肽 亲和性 结合位点
  • 简介: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DCs)在睾丸原发性淋巴瘤(PLT)患者睾丸组织中的免疫表型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IHC)检测10例正常人及7例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CD11c、DC-SIGN、CD1a、BDCA-2、CD83、HLA-DR、IDO表达水平,并进行体视学分析与统计。结果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有CD11c、DC-SIGN、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其中CD1a、BDCA-2、HLA-DR、IDO阳性细胞表达分布于睾丸间质区域;CD11c及DC-SIGN在睾丸间质区域及生精细胞中均可见阳性表达;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DC-SIGN、CD1a、HLA-DR、IDO表达水平较正常睾丸显著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睾丸及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均未见CD83阳性细胞表达。结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CD11c^+髓样DCs(mDCs),DC-SIGN^+间质型DCs,CD1a^+DCs、HLA-DR、IDO表达水平显著增高,提示睾丸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睾丸组织中表现为耐受性DCs,并在睾丸免疫环境失稳态及肿瘤细胞免疫豁免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睾丸原发性淋巴瘤 树突状细胞 耐受性DCs 免疫环境失稳态 免疫豁免
  • 简介:目的:通过探讨益肾胶囊含药血清干预高糖环境下培养的小鼠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以期为益肾胶囊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高糖组、等渗组、益肾低剂量组、益肾中剂量组、益肾高剂量组、贝那普利组;按照上述分组培养48h后,用CCK-8法检测足细胞的增殖;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用Westernblot检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糖组足细胞的增殖明显降低(P〈0.01),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高糖组相比,益肾高剂量组与贝那普利组足细胞的增殖显著升高(P〈0.01),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贝那普利组相比,益肾高剂量组足细胞的增殖、nephrin及podocin的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高糖环境下足细胞nephrin、podocin的表达明显减少;益肾胶囊含药血清可能是通过上调nephrin、podocin的表达,从而保护了肾小球足细胞,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益肾胶囊 高糖 足细胞 NEPHRIN PODOCIN
  • 简介:目的:细胞极性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挥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本研究的目的是明确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过程的一致性。方法:通过皮下注射硫酸庆大霉素制作出生后8周雄性Wistar大鼠急性肾小管坏死后自然修复的动物模型,分别在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用药5d,停药2d)、第14天和第28天采集肾脏标本;另外采集妊娠20d大鼠的胚胎肾脏标本。观察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生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肾小管的形态学变化;以Na^+-K^+-ATP酶作为细胞极性的标志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比观察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生过程中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结果:(1)成体大鼠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肾小管基底膜裸露,管腔内有大量脱落的上皮细胞碎片;第14天,肾小管基底膜出现新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第28天,大多数肾小管结构基本恢复正常。(2)成体大鼠注射庆大霉素后第7天,裸露的肾小管基底膜没有Na^+-K^+-ATP酶的表达;第14天,新再生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Na^+-K^+-ATP酶的表达,但此时Na^+-K^+-ATP酶没有明显的极性分布,胞膜和胞浆均有表达;第28天,Na^+-K^+-ATP酶呈极性分布,主要表达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侧基底膜。(3)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是从S形体发育成为不成熟的肾小管,再发育成为成熟的肾小管。(4)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Na^+-K^+-ATP酶的表达从没有极性到有极性分布,即Na^+-K^+-ATP酶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胞膜和胞浆均有表达到只局限在侧基底膜表达。结论:成体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与胚胎大鼠肾小管发育过程中细胞极性形成的过程是一致的,提示大鼠肾小管坏死后修复再

  • 标签: 肾小管发育 损伤与修复 细胞极性 NA+-K+-ATP酶
  • 简介: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和MAPK信号转导通路是转化生长因子β1介导细胞凋亡的两条重要的下游信号转导途径.目前对其在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尚无明确统一定论.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就Smads信号转导途径和MAPK信号转导途径在介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的机制和作用展开讨论.

  • 标签: 转化生长因子Β1 SMAD MAPK 肾小管上皮细胞 凋亡
  • 简介:目的观察原发性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肾小球足细胞病变,分析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方法50例经肾活检明确诊断的IgA肾病患者和10名健康志愿者,利用podocalyxin(PCX)作为标记蛋白,标记尿液和肾组织足细胞,收集患者肾活检时临床资料,各项病理指标和肾组织足细胞PCX荧光表达采用不同的半定量积分法进行评分,电镜检测肾小球外周袢的足突宽度。结果①IgA肾病患者中尿足细胞染色阳性为32例(64%),较健康对照者有统计学差异。②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尿蛋白水平、血肌酐(SCr)、平均动脉压(MAP)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增高,血浆白蛋白(Alb)、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P〈0.05)。③光镜示IgA肾病伴尿足细胞阳性患者肾小球硬化程度、新月体发生率较尿足细胞阴性患者明显增高(P〈0.05),但小管间质病变与肾组织足细胞PCX表达阳性指数,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电镜结果提示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阳性足突宽度明显增宽(P〈0.05)。结论足细胞尿是反映肾脏疾病轻重的一个指标,足细胞尿与肾脏病理类型有一定关系,IgA肾病患者尿足细胞排泄指标是否能够独立预测患者的预后还有待证实。

  • 标签: IGA肾病 穿刺活检 病理学 临床
  • 简介:本刊继续教育园地栏目每期推出,只要您每期阅读该栏目,正确填写答题卡并寄回本刊编辑部,您就有机会获得由中华医学会颁发的继续再教育学分4分和本刊全年杂志1~6期共6本。测试题(1~7题为单选题,8~10题为多选题;文章见本期第57页,答题卡见本页):

  • 标签: 园地测试题 杂志继续教育 泌尿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