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意大利的歌剧音乐形式在欧洲的歌剧舞台上占据了主导统治的地位。德国歌剧的发展从最初的效仿,经历了不断的改革与创新,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前后经历了长达200多年之久。

  • 标签: 歌剧 德国 巴洛克时期 古典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时期
  • 简介:新版《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国内的美术教学已经发生了不少变化。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美术教学是否也有他们的“课程标准”?我们又能从“他山之石”上获得哪些启发呢?本文将带大家走进美国“21技能指南(艺术)”。近距离地感受美国美术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

  • 标签: 21世纪 美国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艺术 指南 技能
  • 简介:17末的法国,受意大利知识界的影响,几乎所有的饱学之士都卷入了一场规模盛大的论争。这场论争史称“古今之争”(Querellesdesanciensetdesmodernes)。随着分裂的加深和公开化,王家学院出现两个阵营:崇古派与厚今派。这场文人战争牵涉诸多复杂问题,甚至卷入私人恩怨。因此,后世对之历来褒贬不一,甚至对其研究价值亦无定论。现通过追溯古今之争法国战场(尤其是第一阶段)的始末,阐述两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观点,尝试解释古典主义美学之衰落与这场文人战争的关联,并认为它是17、18交替时期法国古典主义文化衰败的表征之一。

  • 标签: 古今之争 古典主义 美学 法国
  • 简介:作为现代民法(典)体系构造两种基本模式之一的《法学阶梯》体系是盖尤斯的《法学阶梯》所开创的。就实体法部分而言,这种体系表面上体现为以无体物为支撑的“人一物”式结构,实质上其核心为“取得方式”。“人一物一物的取得方式”才是《法学阶梯》体系的本质。这种意义上的《法学阶梯》体系为16少数人文主义法学家所发现,“取得方式”成为他们对市民法进行体系化重构的工具。以权利为核心,以权利的取得方式为纲的现代《法学阶梯》体系可以作为建构我国未来民法典体系的一种选择。

  • 标签: 《法学阶梯》体系 无体物 潘德克吞体系
  • 简介:17是欧洲巴罗克文化时期,巴罗克文化凸显了处于该时期的英国玄学诗歌文体的内视性、张力性和夸饰性等特征。以邓恩、赫伯特、马维尔等为代表的英国玄学诗人在巴罗克文化视域下进行诗歌创作,其诗歌的形式、主题、意象及修辞手段等都表现出鲜明的巴罗克文体特征,这表明诗歌文体是在特定时期的文化氛围下由政治、经济、宗教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表征了该时期独特的精神文化风貌。

  • 标签: 巴罗克 玄学诗歌 精神内视 张力 夸饰
  • 简介:美国是一个“移民性质”的国家,从早期的英国清教徒移民构建的北美殖民地,到建国以后成千上万的非美国本土人民移居美国足以佐证.大量人口的迁入在19末20初形成了美国前所未有的移民高峰.伴随美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美国农业人口也呈“向心性”向城市转移.大量“人流”在促进美国城市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了整饬这些问题,美国城市进行了系列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

  • 标签: 美国移民 社会问题)城市改革
  • 简介:十八世纪法国的"中国热"达到了高潮,东西方文明之间的交汇被启蒙思想家们记录下来。研究中国是启蒙思想家们的重要课题之一,但因为距离遥远,资料有限,其内部产生了以伏尔泰为代表的赞美派和以孟德斯鸠为代表的批判派。为探究他们对于中国不同解读的源起,本文将对其历史背景、生平经历和相关文本进行分析和对比,藉此揭示中国研究与启蒙运动的内在联系,即启蒙思想家试图从东方找寻促进法兰西民族觉醒的精神良药。这种辩证的文化智慧对于中国处理当下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矛盾极具借鉴意义。

  • 标签: 中国热 中国学 启蒙运动 伏尔泰 孟德斯鸠
  • 简介:4月18日,21教育研究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该报告显示:半数以上家长认为当前孩子所在学校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学校在“注重孩子全面发展”上做出改变,成为家长呼声最高的诉求。

  • 标签: 中国教育 21世纪 研究院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发展报告 教育倾向
  • 简介:好像从高中起就有人说我是文艺青年,我却从不敢如此自诩,顶多算个伪文青吧,连大冰老师都否认这个称号,而称自己是文氓——“氓者,民也。”多有趣啊。

  • 标签: 21世纪 文艺 中等教育 语文 阅读 理解
  • 简介:在世界范围内,20社会主义实践展现出一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波澜壮阔又复杂曲折的历史图景。现今,现实社会主义实践已走过百年历程,总结社会主义百年实践的基本历史经验,可以为21社会主义发展提供深刻的历史启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社会主义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启示
  • 简介:宋代文学家苏洵说过:'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画家个人风格旳形成、艺术品格的确立是其长期苦心经营、艰辛探索旳必然结果。江西画坛的陈松茂就是这样一位孜孜不倦的求索者,从1945年进入孤儿院受到艺术启蒙开始,到现今仍保持着艺术创作的激情,其长达七十余载的艺术生涯跨越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的阶段。他的艺术创作也经历了万岁馆'红光亮'的大叙事、

  • 标签: 探索江西 江西美术 美术个案研究
  • 简介:长久以来,在欧洲的艺术长河中,西欧的绘画艺术是更受人们重视的,而对东欧的绘画艺术关注较少,但东欧诸国的艺术也具有独特的魅力,作品丰富多彩,值得研究。东欧诸国大多长期遭受外族压迫,经济比较落后,资本主义的发展比较晚,所以本民族画派的形成比西欧晚。到了19中叶以后,欧洲各国政治运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民族解放运动在西欧各国的蓬勃发展,本民族的语言、文化、

  • 标签: 蒙卡奇 西欧各国 巴比松 画中 库尔贝 万国博览会
  • 简介:为了帮助学生应对未来挑战,21技能测评既囊括了学习与创新技能、数字化素养技能、职业和生活技能等内容,还将形成性测评与终结性测评相结合,依赖网络资源开展测评,并集合多方的助力参与测评项目。然而,由于测评对象的复杂性、网络技术的风险、核心概念和内容的界定难以统一,21技能测评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了许多阻力。当前我国的核心素养框架已经发布,基于此构建完整的核心素养测评系统是大势所趋,为此,应充分借鉴美国21技能测评的经验,如细化核心素养测评内容并保持差异,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大数据技术,组建专业的测评队伍,从而提高核心素养测评的科学性。

  • 标签: 21世纪技能 核心素养 测评
  • 简介:为完成《博洛尼亚宣言》的目标,芬兰实施学位制度改革,并确立"3+2+4"的三级学位体系。从芬兰学位制度改革的概况进行探讨,重点分析改革后芬兰学位制度的特点,即并行而互通的两轨制学位制度、多样而灵活的学位制度、凸显职业性的技术学位制度、可选择的过渡学位制度和更加开放的联合学位制度,以期为我国学位体系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芬兰 高等教育 学位制度
  • 简介:道情作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艺术形式,与道教有着密切的联系。《唱论》中将“道情”列入“唱曲之户”,指出:

  • 标签: 道情戏 20世纪 艺术形式 《唱论》
  • 简介:2017年11月4日至2018年2月4日北京中间美术馆展览邀请来自中国、中国台湾和日本的4位策展人,分别带来植根于本地的提问与观点,共同策划了4站不尽相同的展览。展览从首尔开启,第二站到达广岛,第三站至台北,最后一站来到北京。北京站展览将目光主要投向对于当代东亚而言具有强烈转折意义的20八九十年代之交。在这个历史时刻中,东亚各区域共享着冷战结束、全球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的国际背景,还面临着各自内部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转变。

  • 标签: 20世纪八九十年代 艺术观察 东亚 和谐 北京站 冷战结束
  • 简介:针对传统教育弊端,陶行知提出“三力论”“常能说”,旨在培养具生活力、自动力、创造力、“常能”和大丈夫精神的健全个体以改造社会。“三力论”“常能说”在构建层级化、结构化的体系,确定立足点和原则,细化活动规定,凸显能力品格,实现知识技能价值观之综合超越以及提供具体可资借鉴的内容等方面为我国构建21核心素养体系带来诸多启示。

  • 标签: 三力论 常能说 核心素养 启示
  • 简介:19上半期俄国人的中国发生了显著改变。这一时期有多位来华俄国人在其行中就中国的历史与文化、政治与法律、社会与风俗运用了不同于18的负面评价套语。中国由18令人艳羡的文明国度沦落为停滞、腐朽、落后的代名词。欧洲社会的进步、黑格尔等人的历史哲学、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来华行深刻影响了来华俄国人关于中国的书写倾向并与后者共同促成了19上半期俄国人中国的转向。

  • 标签: 俄国人 行纪 中国观转向
  • 简介:作为18末19初出现在欧洲的重要文学思潮,浪漫主义首先兴起于德国等国家,后来迅速在整个欧洲大陆流行起来。俄国军队在1812年的卫国战争中取得胜利之后,一度远征国外,很多青年军官和贵族在西欧受到了当时欧洲革命的影响,开始意识到改革俄国社会现状的必要,再加上当时人民的觉醒和民族意识的高涨,因此俄国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文学。高尔基曾经以作家自身在

  • 标签: 俄国浪漫主义 文学概览 浪漫主义文学
  • 简介:袁宗道是公安派主将——三袁之一,在公安派的研究中,他是不可忽视的人物。近年来,随着公安派研究的深入,有关袁宗道的研究成果也愈加丰硕。本文试图对20以来的袁宗道研究成果进行盘点,借以推进公安派及袁宗道研究的深入开展。

  • 标签: 袁宗道 公安派 研究阶段 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