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1,3)-β-D葡聚糖[ (1,3) β-D-glucan,G]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联合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对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s,IF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具有高危IFI因素的住院患者447例,根据血培养结果分成实验室诊断组和非实验室诊断组。分别采用定量检测、比色法及电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G、GM和PCT的含量进行检测,评价三者联合检测对IFI的早期诊断价值。结果447例患者中实验室诊断组51例,非实验室诊断组396例。51例患者中G试验阳性39例,GM试验阳性14例,PCT阳性41例。G试验、GM试验、PCT检测的敏感性为76.47%、27.45%和80.39%;特异性为76.77%、87.12%和66.67%;阳性预测值为29.77%、21.54%和23.70%;阴性预测值为96.20%、90.31%和96.35%;阳性似然比为3.29、2.13和2.41;阴性似然比为0.31、0.83和0.29;Youden指数为0.53、0.15、0.47。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4.12%、特异性为62.88%、阳性预测值为24.62%,阴性预测值为98.81%,阳性似然比为2.54,阴性似然比为0.09,Youden指数为0.57。三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均高于G试验、GM试验、PCT单独检测及G/GM联合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331、47.545、4.320和5.299,P值均<0.05)。三者联合检测的特异性均低于G试验、GM试验单独检测及G/GM联合试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127、62.061和16.754,P值均<0.05),但与PCT单独检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45,P>0.05)。结论G、GM以及PCT三者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IFI检出的敏感性,并且对IFI的诊断排除有很大的价值,从而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为IFI的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半乳甘露聚糖 1,3-β-D葡聚糖 降钙素原 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1,3)-β-D葡聚糖检测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新生儿病房住院治疗无菌体液真菌培养阳性的新产儿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共收集病例数30例为感染组;同时收集同期无感染患儿资料25例为对照组。比较血清(1,3)-β-D葡聚糖、WBC和PLT计数,血CRP和PCT水平的差异,通过制作ROC曲线评判各个指标单独或联合应用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中的效能。结果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1,3)-β-D葡聚糖ROC曲线下面积为0.79,在cut-off值为13.69 pg/ml时,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0%、71.4%;血清(1,3)-β-D葡聚糖联合CRP检测有最佳的诊断效能;感染组治疗后血清(1,3)-β-D葡聚糖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结论血清(1,3)-β-D葡聚糖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和疗效判断中有较高的效能,联合CRP应用可以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 标签: 新生儿 真菌 败血症 血清(1,3)-β-D葡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清β-(1,3)-D-葡聚糖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该病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到2020年6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科诊治的10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儿,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接受常规体检的100例健康新生儿,纳入对照组;对两组患儿进行血清β-(1,3)-D-葡聚糖检测,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的血清β-(1,3)-D-葡聚糖检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β-(1,3)-D-葡聚糖诊断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8.00%、63.00%、67.83%、74.12%。结论血清β-(1,3)-D-葡聚糖在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中呈高表达水平,可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值得推行。

  • 标签: 血清β-(1 3)-D-葡聚糖 新生儿 侵袭性真菌感染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葡聚糖联合激发型抗CD40单克隆抗体(5C11)对树突状细胞(DCs)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健康人新鲜的浓缩白细胞中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使用GM-CSF和IL-4细胞因子法诱导培养未成熟DCs,经不同刺激方式(5C11、β-葡聚糖、5C11+β-葡聚糖)激发后,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组DCs表面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3、CD86和MHCⅡ类分子HLA-DR的表达,ELISA法检测IL-12、IL-6、TNF-α、IL-10等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APK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质的磷酸化水平。结果β-葡聚糖能够显著诱导CD40在DCs表面的表达(P<0.05),联合5C11后,其他表面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进一步显著上调,尤其对DCs成熟的重要标志分子CD83的上调表现出强烈的协同效应(P<0.01);ELISA检测结果显示β-葡聚糖联合5C11可以诱导DCs大量分泌IL-12、IL-6、TNF-α等促炎因子,对发挥DCs功能的关键因子IL-12的分泌表现出协同效应(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38 MAPK、p44/42 MAP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上升,且磷酸化时间提前,维持时间也延长(P<0.01)。结论β-葡聚糖联合5C11可协同促进DCs的成熟并提高DCs的免疫功能,为肿瘤DCs疫苗的制备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β-葡聚糖 树突状细胞 激发型抗CD40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 要 目的 研究壳聚糖复方制剂对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小鼠体重和血清中空腹血糖、糖耐量的影响。方法 以壳聚糖复方制剂0.17g/kg∙BW、0.33/kg∙BW、0.67g/kg∙BW的剂量通过灌胃给药,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糖耐量指标。结果 对小鼠体重增长无不良影响,对正常动物空腹血糖无影响。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下降百分率显著提高,给予葡萄糖后血糖值显著降低,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性降低,葡萄糖负荷糖耐量明显增强。表明壳聚糖复方制剂具有辅助降低血糖作用。

  • 标签: 糖尿病 血糖 小鼠
  • 简介:摘要壳聚糖纳米纤维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菌活性、促愈合能力等特性被广泛应用于创面敷料领域。将壳聚糖与其他医用材料复合改性制备纳米纤维复合材料并研究其性能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方向之一。本文介绍了壳聚糖纳米纤维作为创面敷料的特性及近年来最新研制出的几种壳聚糖纳米纤维复合材料。

  • 标签: 壳聚糖 纳米纤维 复合材料
  • 简介: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第二医院 313306 【摘要】 目的:探究壳聚糖抗菌膜对宫颈糜烂的治疗效果。 方法:本院在实验期间将 60 例宫颈糜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总结,所有患者均在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3 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同时依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 30 例。参照组患者在实验过程中接受传统药物治疗方案,而试验组患者接受 壳聚糖抗菌膜的治疗方式,将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以及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宫颈糜烂面积以及阴道清洁度优于参照组,组间数据结果具有明显差异性,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P<0.05 )。 结论: 将壳聚糖抗菌膜用于治疗宫颈糜烂有助于改善患者阴道清洁度以及宫颈糜烂的症状,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可以在临床实践中全面应用及推广。

  • 标签: 壳聚糖抗菌膜 宫颈糜烂 治疗有效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采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实验(Ames实验)、体外染色体畸变实验和体外基因突变实验检测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遗传毒性。以日本大耳白兔为受试动物,经耳缘静脉缓缓注入凝胶盐水浸提液(10 ml/kg),测其体温并计算体温升温值。以昆明种小鼠为受试动物,分别经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50 ml/kg)和氯化钠注射液(对照),观察动物的毒性反应,记录动物的体质量变化。在抗凝兔血中分别加入凝胶盐水浸提液、氯化钠注射液与蒸馏水,检测溶血率。结果在活化和非活化条件下,凝胶盐水浸提液组和凝胶二甲基亚砜浸提液组4种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达到相应阴性对照组的2倍;3个剂量组(凝胶培养基浸提液和1/2、1/4凝胶培养基浸提液组)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均为0;3个剂量组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的大集落突变频率、小集落突变频率和总突变频率均无明显增长(均P>0.05)。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后,3只日本大耳白兔的体温升温值分别为0、0.3和0.2 ℃。注射凝胶盐水浸提液后24、48和72 h,各组小鼠均未见毒性反应症状,且随着注射后时间的延长,样品组和对照组小鼠体质量均有所增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血实验结果显示,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的溶血率为0.1%。结论医用羧甲基葡糖胺聚糖凝胶无诱发细菌突变、体外细胞染色体畸变及细胞基因突变的作用,亦无热原性、急性全身毒性和溶血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

  • 标签: 凝胶类 诱变力实验 生物安全性 羧甲基葡糖胺聚糖
  • 简介:摘要我国进展期胃癌占多数,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由于胃周血供来源多、需要多处血管根部处理,解剖分离层次多、范围广,淋巴引清扫区域多、操作复杂,消化道重建选择多样,传统2D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随着3D腹腔镜在普外科手术的推广和普及,其立体纵深的全新手术视野,解剖层次更加清晰,操作更加精准,给术者带来全新体验。3D腹腔镜应用于胃癌根治,可以明显缩短术者的学习曲线,尤其在胃癌根治手术中立体脉络化淋巴结清扫、膜解剖指导下的网膜囊切除、完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更显其优势。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成像,三维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半乳甘露聚糖(GM)是曲霉细胞壁的一种多聚糖,GM试验的主要检测物质即为GM抗原。在血清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检测GM含量,可应用于侵袭性曲霉病(IA)的辅助诊断和疗效评估。我国目前在临床中已较为广泛地开展GM试验检测,但由于GM试验假阳性率较高,对IA的诊断和疗效评估的准确性造成一定影响,从而导致误诊及抗真菌药物应用不规范。引起GM试验假阳性的原因较多,本文将通过合并用药、宿主基础疾病和其他原因分别阐述,旨在帮助临床医生正确评估GM试验的检测结果,指导临床实践。

  • 标签:
  • 简介:摘要 :维生素 D 是一种重要的脂溶性维生素,也是一种类固醇衍生物,可以促进钙磷代谢、调节人体细胞功能、维持骨骼健康等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维生素 D 在抗炎、抗感染、免疫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维生素 D 缺乏已成为全球普遍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特别是儿童,本文概述了维生素 D 和儿童脓毒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免疫性疾病的关系,旨在明确维生素 D 在儿童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合理补充维生素 D 、定期监测维生素 D 的重要性。

  • 标签: 维生素 D 儿童脓毒症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儿童过敏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骨创伤患者的血浆 D-D 水平和血糖水平的变化的临床意义,为骨损伤预后和病情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骨创伤患者 260 例,健康体检者 260 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组,监测并比较观察组患者入院第 1、3、5、7天及健康体检者血浆中 D-D 和血糖水平。 结果:观察组的 D-D 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不同程度 骨创伤 D-D 血糖
  • 简介:摘要壳聚糖作为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产物,是唯一的一种碱性阳离子多糖。因其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无毒和低致敏性使其在伤口愈合、药物载体、组织工程等生物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生物特性将其在眼表疾病的药物缓释(如在眼睑缺损、干眼、角膜炎、角膜伤口愈合、角膜组织工程方面的应用)、壳聚糖包裹的复合脂质体延缓白内障形成以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抗代谢物药物缓慢释放预防后发障、青光眼降眼压药物缓释与滤过性手术抗瘢痕化药物缓释、壳聚糖的水解产物壳寡糖治疗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前葡萄膜炎、视网膜病(胰岛素缓释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型巩膜扣带材料治疗视网膜脱离、壳寡糖预防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等眼科各亚专业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但目前研究均较肤浅,多数属于体外或动物实验,尚缺乏设计严格的较大样本量的远期临床试验资料。(国际眼科纵览,2020, 44: 105-111)

  • 标签: 壳聚糖 眼表疾病 白内障 青光眼 视网膜病
  • 简介:摘要魔芋葡甘聚糖(KGM)是一种中性多糖,长期以来用于食品中的增稠剂和胶凝剂。由于KGM的使用经常涉及胶凝过程,因此KGM的胶凝机理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稀水溶液中。本研究以KGM稀释水溶液为催化剂,在碱性条件下制备KGM水凝胶,并通过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广角X射线衍射(WAXRD)对KGM水凝胶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表征。通过稳态荧光(SSF)法研究稀水溶液中KGM的溶胶-凝胶转变机理和脱乙酰动力学。观察KGM溶液的浓度、pH值和温度对脱乙酰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KGM链的去乙酰化在KGM凝胶化的早期阶段起着重要作用,由于KGM超分子在脱乙酰基过程中的氢键位点组合而形成的疏水核心,使得KGM水凝胶中堆积的分子链比纯KGM中的分子链更规则。基于第一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到脱乙酰基的活化能(Ea)为83.1 kJ/mol。本文旨在研究天然多糖溶胶-凝胶的相变和在稀水溶液中的凝胶化机理,尤其是在早期凝胶化阶段。

  • 标签: 魔芋葡甘聚糖(KGM) 脱乙酰基 溶胶-凝胶转变 稳态荧光(SSF) 动力学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人们物质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于享受生活的方式也越发丰富。尤其是3D电影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喜欢。人们在看3D电影的同时必须佩带3D眼镜,但经调查发现,3D电影的大部分消费群众并不知道3D眼镜对人体的危害,也不知道科学的3D眼镜佩戴及使用方法。科学实验证明,3D眼镜的使用可以引起或诱发很多眼部疾病。尤其对于青少面危害更大。所以提高全民科学使用3D眼镜意识十分重要。

  • 标签: 3D眼镜 眼疾 青少年 科学使用 意识
  • 简介:摘要: 3D打印是一项新型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被学术界称为增材制造。其主要是利用计算机中记录的数据,再通过材料逐层堆积的方法制造出实体物品的一项新型技术。这项技术主要源于 20世纪 80年代的快速成型技术,是制造技术的重大的突破和飞跃,它将信息数据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新兴的数字化制造技术,里面综合应用了激光技术、数字技术、光化学技术等多种方面的技术。

  • 标签: 3D打印 多功能化 智慧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悬吊肝脏,于横结肠中部大网膜附着处向左切开网膜,分离切断胃网膜左血管,至胃短血管第二支,清扫第4sb组淋巴结;分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右侧部分至大网膜完全从结肠离断,显露胰头、十二指肠球部,离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清扫第4d、6组淋巴结;从右向左,从下向上剥离胰腺被膜;显露胰腺上缘,分离肝总动脉表面,清扫第8a、12a组淋巴结;分离切断胃左动静脉,沿脾动脉向左分离至胃后血管为止,清扫第7、9、11p组淋巴结;解剖胃小弯区域,离断肝胃韧带,分离胃右动静脉并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的第5、12a组淋巴结;暴露右侧膈肌角,游离至食管裂孔,清扫第1、3组淋巴结。胃肠重建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BillrothⅡ式吻合,共同开口以倒刺线缝闭。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