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两种不同的镇痛镇静方法常规和程序方法,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102例重型TB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镇痛镇静方法,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程序镇痛镇静治疗和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三天之后的每日平均用药量,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结果使用程序镇静镇痛能够明显有效降低镇痛镇静类药物使用量,减少患者的攻击行为,挣扎坠床等行为。并且缩短ICU住院时间。结论将程序镇痛镇静治疗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对脑功能和肢体功能有极大益处,同时也减轻了家属的压力,值得推广。

  • 标签: 颅脑损伤 镇痛镇静 心理诱导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浅镇静为目标导向性程序镇静镇痛方案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我院ICU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案,干预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性程序镇静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天内的谵妄发生率及浅镇静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2天内的浅镇静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性程序镇静镇痛方案相对安全,其能有效的使械通气重症患者达到早期理想的浅镇静目标。

  • 标签: 浅镇静 目标导向性 镇静镇痛方案 机械通气重症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镇静镇痛在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室于2017年02月--2018年02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2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电脑完全随机分组法,将之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两组分别有36例。常规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程序镇静镇痛处理。结果研究组术后1d、3d、5d镇静评分、镇痛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常规组,组间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镇静镇痛在重症监护室颅脑损伤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患者镇静、止痛,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借鉴普及。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 重症监护室 颅脑损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实施程序镇痛镇静护理降低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1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患者中抽选20例,列为实验组,采取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同时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我院收治的ICU气管插管患者中抽选23例,列为对照组,采取经验性镇痛镇静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非计划拔管发生率(0.00%)、镇静过度发生率(5.00%)、谵妄发生率(5.00%)、不良反应发生率(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1.74%、30.43%、30.43%、34.7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ICU气管插管患者中采取程序镇痛镇静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率,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ICU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程序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ICU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利用程序镇静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镇静剂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利用程序镇静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镇静剂使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程序化镇静 ICU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适应电力市场改革过程中的各项要求,不断完善变电站实践应用中的服务功能,需要注重程序操作方式的合理运用。因此,需要注重这种操作方式下变电站二次回路优化,逐步形成无人看守时依旧正常工作的运行模式,提升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需要提高对变电站二次回路功能特性的正确认识,采用科学的方法对保护装置性能可靠性进行评估,确保程序操作变电站二次回路优化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 标签: 变电站 智能 程序化操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开展程序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医院接受医治高血压的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则实施程序健康教育,对比两组高血压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考核中,研究组的优良率为9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护理工作中开展程序健康教育,能有效的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护理 程序化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74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74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程序护理,对比两组实施不同护理方案的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程序护理可使护理服务具有针对性,使护理服务的规范性、系统性显著提高,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快速恢复。

  • 标签: 脑出血 程序化护理 应用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患者护理的应用镇痛镇静集束管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ICU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利用镇痛镇静集束管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长以及谵妄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镇静镇痛集束管理应用到ICU患者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了谵妄出现率,临床上值得应用推广。

  • 标签: ICU 镇静镇痛 集束化管理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的适应中国气象局防雷改革的统一部署,确保防雷检测工作程序规范管理,本文重点从防雷检测流程方面分析了防雷检测工作的规范管理,以进一步推动防雷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防雷检测 流程 现场检测 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癌化疗患者使用程序疼痛护理,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 56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 28例,分别对其实施程序疼痛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满意度等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满意率为 96.43%明显高于常规组 71.43%,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 7.8±2.4)、( 7.6±2.5),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疼痛评分分别为( 2.6±0.4)、( 5.7±1.8),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程序疼痛护理可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减轻其疼痛,值得推广。

  • 标签: 程序化疼痛护理 肺癌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程序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分析。结果护理后3个月观察组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结论为高血压患者行程序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血压控制效果。

  • 标签: 高血压 程序化健康教育 血压控制效果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皮肤护理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到2018年1月收治的ICU80名大小便失禁患者进行研究,将8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实施程序皮肤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失禁性皮炎发生率。结论实验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10%,对照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为32.5%,实验组患者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患者采取程序结构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失禁性皮炎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程序化皮肤护理 失禁性皮炎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护理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之间收治100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模式护理,实验组采取程序护理模式,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6.3%,护理满意度为95%,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为65%,护理满意度为60%,两组临床护理效果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接受程序模式护理,整体有效性较高,有助于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脑出血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程序护理在脑出血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研究选取2017年2月到2018年2月间因脑出血在我院住院的患者144例作为探究主体,按照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72例,实验组患者采用程序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两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0.00%)明显低于对照组(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应用,能够使护理工作具有规范性、准确性,对脑出血患者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脑出血 Barthel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