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并发症的护理策略。方法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中选择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右侧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按照接受护理干预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颈内静脉血液透析并发症临床护理工作中灵活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并发症护理
  • 简介:106例颈内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35~102d,  颈内静脉留置导管是骨髓移植患者的生命线,16例发生单腔导管阻塞

  • 标签: 例骨髓移植 患者颈内 置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盲穿下PICC异位于颈内静脉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6例,本组患者在术前诱导化疗时均在盲穿下行PICC,本组患者PICC均异位于颈内静脉,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在经过PICC导管复位后,均行X线检查复位成功,并顺利完成后续化疗,并在计划内拔。其中有4例患者发生了静脉炎,经过及时处理后好转。结论导致PICC异位的因素有很多,但是只要护理人员能够熟练的掌握影响PICC导管异位的因素,并积极的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和避免由于技术上的欠佳等因素导致的PICC异位,保证手术的安全性。

  • 标签: 盲穿 PICC置管 异位 颈内静脉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心静脉时运用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中心静脉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运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观察组50例患者则实施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成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45/50),对照组为92.00%(46/5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1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vs16.00%)(χ2=4.00,P<0.05)。结论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但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方式相比,腋静脉穿刺,可有效降低穿刺意外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在重症加强监护病房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 POWER PICC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护理静疗质量。方法:选取符合留置 POWER PICC的重症患者 185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 n=95例)和实验组 (n=90例 ),对照组在中应用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实验组在管过程中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观察两组在中导管异位的差异。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中导管异位低于对照组。结论:在重症加强病房留置 POWER PICC,应用静脉麻醉可降低中导管异位的发生率,值得在临产推广。

  • 标签: 重症加强监护病房 静脉麻醉 POWER PICC 丙泊酚 导管异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透析患者实施颈内静脉管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某时段内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透析患者28例分为对照(常规)和观察组(颈内静脉管护理);对比分析患者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2.8%,对照组57.1%;观察组生活质量各项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急危重症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透析患者实施颈内静脉管护理干预应用价值较高,可借鉴并推广。

  • 标签: 急危重症 肾功能衰竭 血液净化透析 颈内静脉置管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治疗护理,对实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效果作用。方法对我院在2018年所接收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进行随机抽取60例,对患者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通过完善的治疗准备,在治疗后加强对穿刺部位、患肢与溶栓导管等肢体部位的护理。结果结合护理措施的采取为患者提供完整的康复指导,55例痊愈、3例好转、1例无效、1例转院。结论针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静脉至关溶栓治疗中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最终能够更好的帮助病患恢复健康,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明显,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置管 溶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单手推送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5月—12月我科接受静脉留置针输液患者135例,按患者留置针日期,单号纳入对照组,共63例;双号纳入观察组,共72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穿刺,观察组实施单手送穿刺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6%(69/72)高于对照组的86%(54/63),差异显著(P<0.05)。结论单手送留置针可提高留置针穿刺成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 标签: 单手送管 静脉留置针 置管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75岁。因突发神志不清8小时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来我院急诊时测得血压216/119mmHg(1mmHg=0.133kPa);血气示:血液酸碱度7.416、二氧化碳分压39.8mmHg、氧分压89.8mmHg、血钠146.2mmol/L、血钾3.32mmol/L、血糖7.63mmol/L;血常规示: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数77.3%,余未见明显异常;D二聚体1.60mg/L,肝功能、肾功能、心3酶、黄疸常规、肌钙蛋白I、血清淀粉酶、凝血四项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锁骨下静脉置管 胸腔积液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在 ICU 护理中使用中心静脉的临床效果。 方法: 本文纳入对象是 201 7 年 3 月至 2019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62 例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ICU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ICU护理中使用中心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纳入对象是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62例ICU患者,分组法为随机数字表法,每组31例,一般护理干预用于常规组,中心静脉针对护理用于实验组,对两组临床护理情况实施比对。结果实验组ICU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常规组数值,P<0.05,数据指标之间展现对比分析意义。结论将中心静脉使用在ICU患者中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ICU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总结1000例小儿心内直视术后多腔深静脉的护理方法。提出颈内静脉导管因位置表浅、显露、接近右心房,应以防止导管移位、脱出、空气栓塞等为护理要点;股静脉导管位置偏低、隐蔽、易污染,应以加强皮肤护理,防止液体渗漏、堵塞为重点;同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导管内感染,以提高导管使用率。

  • 标签: 儿童 心内直视术 多腔深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次研究将对 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技术,在手术病人静脉中的应用进行评价,探讨其安全性和利用价值。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 2016―2019年入住芜湖市某三甲医院手术室的 192位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留置,实验组采取 B超引导下静脉穿刺技术,比较其二者的安全性、并发症等参考指标,来评价 B超引导下的静脉穿刺技术,在手术病人静脉中的应用价值 结果 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是实验组成功率( P<0.05)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满意度( P<0.05)普遍高于常规穿刺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

  • 标签: B超 静脉穿刺 手术病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深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深静脉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深静脉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5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128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64例,应用深静脉溶栓术)和对照组(64例,应用周围静脉溶栓术)。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血管开通率、并发症(穿刺处出血、肺栓塞、皮下出血等)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Porter评分。结果:两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治疗前Porter评分未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Porter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深静脉置管溶栓术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管开通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种深静脉的方法及并发症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761例深静脉病例,对穿刺方法、成功率、并发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股静脉穿刺成功率最高,为98.6%,其次是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穿刺,分别为95.0%和86.9%。误穿动脉发生率,股静脉穿刺最高为11.7%,其次是颈内静脉穿刺5.7%,锁骨下静脉穿刺最低为3.9%。锁骨下静脉穿刺相对比颈内静脉更易发生气胸、血胸。股静脉穿刺静脉血栓发生率高达4.8%,而锁骨下静脉穿刺和静内静脉穿刺均未出现深静脉血栓。结论深静脉术安全、可靠。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穿刺过程的配合能力选择适当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深静脉 穿刺 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后优质的护理干预在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PICC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常规组,各25例。试验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患者则给予一般的护理。观察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常规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实施优质的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地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PICC 静脉血栓 优质护理
  • 作者: 王倩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7)  【摘  要】目的:探讨人工肝血浆置换术患者置管期间的护理,以减少置管期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方法:收集总结我科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30例患者进行人工肝治疗的护理经验  结果:30例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中,发生置管处渗血者10例,渗液者3例,无一例发生导管堵塞,脱落,下肢深静脉血栓及导管相关性感染者。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人工肝治疗的顺利进行,减少置管期间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要点。方法取我院PICC患者72例,随机分研究组(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6例,评估两组临床指标(导管留置时间、血栓消失时间与治疗总时间)、静脉血栓形成率与干预有效率。结果研究组较对照组各临床指标改善显著,血栓形成率低,护理有效率高,P<0.05。结论对PICC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能避免形成静脉血栓,缩短治疗总时间,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提高护理质量,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