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心静脉时运用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中心静脉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运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观察组50例患者则实施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成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45/50),对照组为92.00%(46/5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1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vs16.00%)(χ2=4.00,P<0.05)。结论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但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方式相比,腋静脉穿刺,可有效降低穿刺意外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静脉管用于抢救危重病人、长期输液或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具有许多优越性,临床上已广泛使用。但如果操作护理不当,将会带来不良后果,因此正确掌握静脉操作技术,防治并发症非常重要。近年来尤其对防治并发症的研究较多。现就静脉管护理综述如下。

  • 标签: 静脉置管 护理进展 防治并发症 操作技术 危重病人 长期输液
  • 简介:中心静脉是危重患儿给药和输液的最佳静脉通路。中心静脉管径较大,便于大量输液;由于距心脏近,药物输入后可很快分布到全身脏器组织。这对浅表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婴幼儿及心肺复苏的患儿尤为重要。中心静脉的设备要求较低,故也可作为急诊室紧急建立静脉通路的方法。另外,中心静脉还可用于监测中心静脉压。然而,中心静脉选择的静脉均为体内的大静脉,这些静脉数量极为有限,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和护理要求较高,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置管输液 危重患儿 静脉穿刺困难 静脉通路 中心静脉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行PICC的优越性。方法将130例行PICC的患者分为65例对照组和65例观察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对患者行PICC,观察组则在视锐5超声引导下对患者行PICC。结果对照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和一次成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视锐5超声引导下行PICC比常规更能准确定位靶向血管,降低局部组织损伤,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等。

  • 标签: PICC置管 超声引导
  •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分析患者经过颈内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后各项身体指标,比较颈内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抽样调查法,随机抽选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的心内科科患者220名,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参照组,观察组采用颈内静脉穿刺,参照组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分析观察组与参照组患者手术中与手术后的各项生理参数。结果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6%,并发症发生率为4.17%,参照组一次成功率为88%,并发症发生率为5.64%。结论颈内静脉穿刺比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更好,且手术风险更低,可以将该种疗法在临床诊疗中推广。

  • 标签: 护理 颈内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
  • 简介:[目的]探讨脐静脉联合中心静脉术(UVC-PICC)在儿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穿刺中的应用及疼痛的动态变化。[方法]将新生儿科NICU病房的60例重症患儿按入院日期分为观察组(UVC-PICC术组)和对照组(浅静脉术组),每组30例。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NIPS)及早产儿疼痛量表(PIPP)评估疼痛程度,观察两组前后各时间点的疼痛表现、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PS、PIPP评分在开始完成时、后5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开始完成时、后5minNIPS、PIPP评分较前5min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机械性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科应用UVC-PICC术可为新生儿提供安全可靠的静脉通道,可减轻患儿穿刺操作性疼痛,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 脐静脉联合中心静脉置管 静脉置管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和中心静脉(CVC)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鉴定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处理,计算两组相关研究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总样本量2900例次。PICC组在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等共8项指标方面优于CVC组;在脉管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方面CVC组则较优。结论临床应用中PICC较CVC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的护理。方法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规程,定时更换处敷料及输液装置、定时冲、保持导管的固定及通畅,并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结论加强锁骨下深静脉病人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至关重要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深静脉穿刺术具有保留时间长、输液种类广泛等优点,在补液、静脉营养支持、中心静脉监测及危重患者抢救方面应用广泛。它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效率,还避免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但在使用时,如护理不当,会出现一些并发症,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管堵塞和感染,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费用,若处理不当还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持续有效的导管护理是防止导管堵塞、延长时间最有效的方法[1]。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锁骨下穿刺中心静脉的护理。方法对2014年以来我院实行的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75例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包括预防感染、防止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的预防、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和输液的护理等。结果留置导管时间5—20天。一次性穿刺成功60例,占80%,多次穿刺成功10例,占13%。未成功5例,占7%。结论预防感染、防止血栓形成、空气栓塞的预防、中心静脉压的监测和输液的护理等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及康复质量,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穿刺 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700例中心静脉穿刺体会。方法介绍700例中心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穿刺点的选择。结果700例患者其中一针穿刺成功638例(占91.1%),再穿刺成功59例(占8.5%),穿刺失败3例(占0.4%)总穿刺成功率99.6%。由穿刺引起的并发症共88例(占12.5%)。结论中心静脉穿刺应用广泛,在穿刺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术者熟悉静脉解剖,技术熟练,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才能顺利完成穿刺。

  • 标签: 中心静脉穿刺并发症
  • 简介:摘要探讨深静脉管护理中应注意的问题,熟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定时更换输液装置、敷贴,妥善固定导管,保持通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深静脉的护理。方法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和规程,定时更换处敷料及输液装置、定时冲、保持导管的固定及通畅,并对清醒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结果通过加强对65例锁骨下深静脉患者的护理,从而减少了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加强锁骨下深静脉病人的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提高导管的留置时间至关重要。

  • 标签: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术的安全性。方法通过对147例患者的病情、局部解剖、禁忌症、凝血机制等进行充分的评估。结果穿刺成功142例,占96.6%;失败5例,占3.4%。误穿刺入锁骨下动脉1例,无穿刺相关死亡病例。最长时间65天,最短者8天。结论只要前进行充分的评估,做到心中有数,将提高锁骨下静脉的成功率,降低各种并发症,有效保障质量。

  • 标签: 锁骨下静脉 置管 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