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镇痛镇静(ProceduralSedationandAnalgesia,PSA)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分为M(咪达唑仑)组和PSA组各30例。两组机械通气期间经过中心静脉泵入咪达唑仑,PSA组加用瑞芬太尼。比较镇静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PSA组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M组,并且达到相同镇静效果下静脉泵入镇静剂量明显减少;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A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疗效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 机械通气 镇静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镇痛镇静方法在 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实施的效果。 方法 运用随机分组法,将入浦东新区人民医院 ICU的 10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为 5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的镇痛镇静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由镇痛镇静控制小组确定镇痛镇静目标:镇静目标 RASS: -2 ~ +1分,镇痛目标:神志不清患 BPS: <3分,清醒患者 NRS <4分,每 2小时对患者行 RASS评分及疼痛评分评估,并调整药物剂量,晨间唤醒。 结果 观察组患者 ICU住院总天数、气管插管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对照组。结论 机械通气患者中使用 PSA可以更好地达到镇痛镇静的目的,并防止过量使用镇痛镇静剂,减少病人痛苦,减少住院时间,优化患者就医体验。

  • 标签: 机械通气 程序化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患者应用程序镇静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0年12月本院ICU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2例,采用程序镇静整痛策略;对照组32例,采用常规的镇静镇痛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谵妄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程序镇静镇痛可以缩短患者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减少患者谵妄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实施程序镇痛镇静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70例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5例:未开展程序镇痛镇静护理而行常规护理)与实验组(35例:开展程序镇痛镇静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8.58% VS 28.60%),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监护室机械通气 程序化护理 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浅镇静为目标导向性程序镇静镇痛方案对机械通气重症患者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我院ICU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80例机械通气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每组40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方案,干预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性程序镇静镇痛方案。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2天内的谵妄发生率及浅镇静程度。结果干预组患者2天内的浅镇静程度显著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和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目标导向性程序镇静镇痛方案相对安全,其能有效的使械通气重症患者达到早期理想的浅镇静目标。

  • 标签: 浅镇静 目标导向性 镇静镇痛方案 机械通气重症患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ICU机械通气患者使用程序镇静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90例ICU机械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利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利用程序镇静护理措施。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镇静剂使用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利用程序镇静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镇静剂使用量,值得应用。

  • 标签: 程序化镇静 ICU机械通气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患者实施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使用抛硬币方法将我院最近几年收治的80例的ICU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实施常规护理,B组实施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和死亡率。结果组间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对比,P<0.05;A组死亡率12.5%大于B组的2.5%,P<0.05。结论ICU患者实施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干预,促使患者早日痊愈,并提高其存活率,值得临床深入分析。

  • 标签: ICU患者 程序化镇痛镇静 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护理方式,运用在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作用。方法:确定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一年间,我院治疗的100例机械通气病人,并分为观察组(50人)与对照组(50人)。对照组病人给予日常规范护理方案,观察组开展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护理方案,对比观察两组病人机械通气周期和ICU护理周期、RASS指标和CPOT指标干预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机械通气和ICU护理周期明显小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观察组病人RASS指标和CPOT指标评价得分小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将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指导下程序护理方式应用于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工作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不仅缩短了机械通周期,增强了镇静镇痛作用,减少不良事件发生,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优化镇静镇痛策略 程序化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ICU患者应用程序镇痛镇静护理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ICU两个护理单元住院患者,单号楼层589例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镇静,双号楼层376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程序镇痛镇静策略,比较两组患者的镇痛镇静药物使用剂量、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剂量、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程序镇痛镇静策略较常规镇痛镇静能使ICU患者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程序化镇痛镇静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出血术后患者 76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2 月 -2019年 9 月间,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参照组,给予患者常规辅助治疗以及常规护理措施,另一组为实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程序镇痛镇静护理措施,每组各 38例,分析两组患者的 RASS评分(镇静程度量表)、住院时间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 PSAA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实施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供临床借鉴。

  • 标签: 脑出血 程序化镇痛镇静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程序镇静镇痛治疗级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216年3月份——2017年3月份ICU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75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常规镇痛镇静治疗级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程序镇静镇痛治疗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及各项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5%(6/40),较比对照组54.29%(19/35)发生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苏醒前面部疼痛评分、3天后疼痛评分以及躁动评分较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症监护室接治的颅脑损伤的患者情况危及,机体的应激反应较强烈,而程序镇静镇痛的实施根据患者的评分实施系统性的镇痛镇静治疗,对患者焦躁情绪、疼痛等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 损伤 程序化 镇静镇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芬太尼+咪达唑仑联合给药在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程序镇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12月重症监护病房收治需预计镇静镇痛的危重病患者70例,分咪达唑仑镇静组35例和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组35例,以Ramsay评分3~4分为镇静目标,密切观察镇静镇痛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结果在镇静过程中,芬太尼+咪达唑仑序贯镇静镇痛与单用咪达唑仑相比能够达到较好的镇静镇痛疗效,具有起效快,达到满意镇静深度时间及停药后苏醒时间短,用药剂量少,费用低等优势。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镇静 芬太尼 咪达唑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在术后接受程序阵痛镇静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脑出血术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患者,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B组患者给予程序阵痛镇静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ICU住院时间、阵痛镇静情况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经过6d的护理干预,B组患者的RASS、COPT的评分显著高于A组,且ICU住院时间也少于A组(P<0.05);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而B组为3.33%(P<0.05)。【结论】将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的护理中,有着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术后 脑出血 护理干预 程序化镇痛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程序镇痛镇静护理对脑出血患者康复效果。方法:将2021年10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模式、程序镇痛镇静护理措施。结果: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94.28%,对照组为77.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程序镇痛镇静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患者的情绪状态较为稳定,在面对各项护理措施时能够积极的进行配合,从而实现护理流程的顺利开展,降低患者术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保障患者生活水平,值得参考。

  • 标签: 程序化 镇痛镇静护理 脑出血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程序镇静镇痛在神经外科ICU应用。方法:选择我院神经外科ICU患者作为分析对象,选择例数为74例,选择时间区间为{2020.1-2023.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观察组组实施芬太尼 +咪达唑仑序贯给药,对照组实施吗啡给药方式,分析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情况。结果:观察组药物起效时间、停药后苏醒时间、达满意深度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程序镇静中实施芬太尼 +咪达唑仑序贯给药,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程序化镇静 镇痛 神经外科ICU 镇静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102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资料,其中50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患者设为对照组,52例给予程序镇痛镇静护理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比较两组的住院情况、颅内压、Ramsay、BPS镇痛评分、谵妄量表(CAM)、28 d内的死亡率。结果对照组镇静药物用量、住ICU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术后1 d的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术后3 d、7 d的颅内压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Ramsay镇静、BPS镇痛及CAM评分显著高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28 d内的死亡率(16.00%)显著高于试验组28 d内的死亡率(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镇静镇痛护理可显著降低颅脑损伤术后的颅内压,提高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从而减少谵妄及死亡的发生。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 颅脑损伤 颅内压 谵妄 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程序镇静镇痛护理用于颅脑损伤术后的价值。方法:2019年7月-2021年4月本科接诊颅脑损伤病患76例,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程序镇静镇痛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VAS评分等指标。结果:针对VAS评分,试验组(4.02±0.56)分,比对照组(5.57±0.71)分低,P<0.05。针对并发症发生率,试验组2.63%,比对照组18.42%低,P<0.05。结论:于颅脑损伤术后用程序镇静镇痛护理,利于并发症的预防,及疼痛感的缓解。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 颅脑损伤 并发症 VAS评分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 程序镇静镇痛护理在 颅脑损伤术后的 护理效果。 方法: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于我院因 颅脑损伤行 手术 治疗的患者 144 名,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 程序镇静镇痛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 组患者护理干预 3 天 后镇痛效果评分为( 3.52+0.13 )分,镇静效果评分为( 3.47+1.32 )分 , 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 ( 4.73+0.19 )分和( 4.91+1.45 )分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5.41 %,显著低于常规组的 17.57 %。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4.59% ,明显高于常规组的 79.73% ( P < 0.05 )。 结论 : 对于手术治疗后的 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采用 程序镇静镇痛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 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提高,因此 程序镇静镇痛护理 可以在 颅脑损伤患者的 术后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 颅脑损伤 术后护理 应用
  • 简介:【摘要】 目的 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应用程序镇静镇痛护理所起到镇静镇痛的效果作出探究。 方法 样本选自在 2019 年 04 月到 2020 年 04 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 100 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配为行普通护理的对照组与在前者基础上行程序镇静镇痛护理的观察组,各 50 例。最终统计对比组间第 3 天后镇痛效果( NAS 评分)、镇静效果( Ramasy 评分)以及颅内压( ICP 水平)。 结果 加以程序镇静镇痛护理的观察组镇痛镇静效果更好,和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颅内压水平观察组更低,和对照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明显, P<0.05 。 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表明,给与程序镇静镇痛护理有助于更好的发挥镇痛镇静的效果,增强护理质量,更好的控制颅内压,控制病情,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 颅脑损伤 NAS 评分 Ramasy 评分 ICP 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应用程序镇静镇痛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共80例,随机分组为探究组与对比组各4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镇痛与护理,对探究组患者则采用程序镇静镇痛与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探究组患者护理3d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4.8±0.6)分、Ramsay镇静评分为(3.6±1.5)分、颅内压(ICP)水平为(12.8±1.7)mmHg,均显著低于对比组患者(P<0.05)。结论: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采取程序镇静镇痛处理措施,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疼痛并使其保持镇静,利于进一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程序化 镇静 镇痛 颅脑损伤 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