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9
/ 2

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对颅脑损伤术后护理的应用

凌晓英 马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200127

摘要 目的:研究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在颅脑损伤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因颅脑损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4名,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3天后镇痛效果评分为(3.52+0.13)分,镇静效果评分为(3.47+1.32)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73+0.19)分和(4.91+1.45)分。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4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5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73%(P<0.05)。结论:对于手术治疗后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采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提高,因此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可以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颅脑损伤;术后护理;应用

颅脑损伤是一种病情复杂多变的颅脑疾病,常因外伤所致。该病病程进展快,有较高的死亡率,若不及时治疗,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不可逆性的损伤[1]。临床常采用手术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而良好的临床护理对手术效果及预后都有着不错的促进作用。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因颅脑损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4名,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因颅脑损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4名,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常规组患者72人,男性52名,女性20名,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患者72人,男性49名,女性23名,进行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入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均无明显差异(P>0.05),符合研究要求。

1.2 研究方法

1.2.1 常规组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服务,并予以芬太尼及右美常规剂量泵入。

1.2.2 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包括:①常规的心电图、血压及氧饱和度等,密切关注患者的意识情况;②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评患者的意识情况、NRS评分和Ramsay评分及时调整芬太尼及右美药物用量;③待患者清醒后,帮助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对患者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④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

1.3 观察指标

采用镇痛评分量表(NRS评分)和镇静评分量表(Ramsay评分)对比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生活能够完全自理;有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好转,生活能够部分自理或者需要他人帮助,但患者意识清醒;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进一步加重。总的治疗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数×100%。

1.4 统计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SPSS 23.0 专业统计学计算软件对所有得到的临床数据进行分析。计量和计数资料分别用(x±s)和(%)表示,应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则有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镇痛、镇静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3天后镇痛效果评分为(3.52+0.13)分,镇静效果评分为(3.47+1.32)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73+0.19)分和(4.91+1.45)分。研究组72名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有4人,发生率为5.41%;常规组患者有17名有并发症,发生率为17.57%,差异明显(P<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对比:研究组的74名患者中,痊愈的有45人,治疗有效的有25人,仅有4人治疗无效,总的有效率为94.59%;常规组中,痊愈和有效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7人和32人,15人治疗效果不明显,总的有效率为79.73%。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73%,结果差异明显(P<0.05)。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常需要急诊手术进行治疗。及时的手术治疗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由于该病十分危急,因此除了及时的手术治疗,科学合理的术后护理也十分重要。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被认为是更科学的护理模式[3]。本次研究随机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期间于我院因颅脑损伤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44名,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3天后镇痛效果评分为(3.52+0.13)分,镇静效果评分为(3.47+1.32)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4.73+0.19)分和(4.91+1.45)分。研究并发症发生率为5.41%,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7.57%。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9.73%(P<0.05)。

综上所述,对于手术治疗后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护理中采用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镇痛镇静效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对于临床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提高,因此程序化镇静镇痛护理可以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术后护理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王芳,徐淑华,韩美玲,等.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实施ICU后过渡期护理模式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8,27(21):2249-2251.

[2]赵文静,贾珍珍,程人佳,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镇静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17,27(5):1294-1296.

[3]张文秋,田敏.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观察与护理[J].当代护士(中旬刊), 2018,(12):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