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研究 针灸治疗肩腰腿疼痛的康复疗效 。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年 11月到 2019年 11月期间接治的 300 例肩腰腿疼痛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 150 例和对照组 150 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法,研究组则在常规的基础上施行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 (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 肩腰腿疼痛患者予以针灸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症状,并且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此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针灸治疗 颈肩腰腿疼痛 康复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讨 疼痛护理技术在肩痛患者中的应用 价值。 方法 :将 201 9 年 1 月 -20 20 年 1 月来我 科 就诊的

  • 标签: 疼痛护理技术 颈肩痛 应用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老年股骨骨折并发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疼痛护理措施。方法 累计在2019年8月到2020年8月间抽取股骨骨折并发肾功能衰竭老年患者80例,随机数字法对选取患者进行分组,其中40例接受常规护理并划分为对照组,余下40例则划分为观察组,对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借助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对选取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对比分析不同护理的应用效果。结果 开展护理工作前两组患者的VAS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结束后、患者出院两周后、患者出院一月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较低(P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肾功能衰竭 疼痛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疼痛评估在肩腰腿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以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肩腰腿痛患者8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43例接受常规护理,并设为常规组,其余43例接受疼痛评估与护理,并设为疼痛组,对这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有效率上对比,疼痛组均优于常规组,对比结果差异明显(p

  • 标签: 疼痛评估 颈肩腰腿痛 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康复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在中老年肩腰腿痛中的效果及对疼痛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中老年肩腰腿痛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共计76例,选取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间,并将其按照抽签法进行平均分组,其中38例接受常规护理,其余38例接受康复护理联合心理疏导,前者设为对照组,后者设为观察组,并对这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从护理前的疼痛评分上对比,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从护理后的疼痛评分上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康复护理 心理疏导 中老年 颈肩腰腿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内热针治疗慢性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疼痛科的慢性肩背部MPS患者46例,性别、年龄不限,随机分为内热针组(内热针治疗)与联合组(度洛西汀联合内热针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和3个月时两组均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和贝克抑郁自评量表-Ⅱ(BDI-Ⅱ)评分进行疼痛程度评分及抑郁状态评估,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本研究入组患者中女34例,男12例,年龄33~7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热针组和联合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NRS评分[内热针组(2.0±0.9)、(2.5±1.5)、(2.3±1.4)分;联合组(1.3±1.0)、(1.5±1.2)、(1.3±1.3)分]和BDI-Ⅱ评分[内热针组(4.5±3.0)、(5.1±3.6)、(5.0±3.3)分;联合组(3.9±3.2)、(3.3±2.3)、(3.0±2.8)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内热针组NRS(5.6±1.1)分,联合组NRS(5.4±0.9)分;内热针组BDI-Ⅱ(7.5±5.9)分,联合组BDI-Ⅱ(7.2±4.7)分;P均<0.05],且联合组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NRS评分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时BDI-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内热针组(P均<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口服度洛西汀联合局部内热针法或单纯内热针法均可有效治疗慢性肩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联合治疗疗效优于单纯内热针治疗。

  • 标签: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度洛西汀 内热针
  • 简介:[摘 要 ]目的 探究枕交界区推拿治疗在性眩晕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64例患有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 A(枕交界区推拿治疗)组和 B(常规脊柱推拿治疗)组,评价疗效。结果 A组 VAS评分、肩旋转度优于 B组( P<0.05)。结论 性眩晕应用枕交界区推拿治疗,可以减缓患者的疼痛感,同时提高肩颈部位的活动度,治疗效果要优于传统的推拿方法。

  • 标签: [ ]颈性眩晕 枕颈交界处推拿 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三穴推拿法在源性头痛患者中的应用以及对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在 2018年 3月 ~2020年 3月时段到我院接受治疗的 150例源性头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 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推拿治疗干预,观察组接受颈部三穴推拿法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疼痛评分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3.33%,对照组为 73.33%,经过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更高( P< 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组间对比 VAS评分无明显差异( P> 0.05),干预后,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对于源性头痛患者,予以颈部三穴推拿法干预后,可有效缓解疼痛,整体疗效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疼痛程度 颈部三穴推拿法 颈源性头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术前疼痛护理管理对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行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护理训练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 86例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为 2018年 11月 -2019年 12月间,对其均采取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并根据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各有 43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分别给予患者常规护理以及术前疼痛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患者的早期康复状态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与疼痛评分。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以及疼痛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护理后与护理前相比有明显差异,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状态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对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股骨骨折患者实施术前疼痛护理管理,对其术后早期功能康复训练的效果较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疼痛护理管理 股骨颈骨折 康复效果 老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6例股骨骨折患者资料。男6例,女10例;年龄为24~69岁,平均47.5岁。骨折按Garden分型:Ⅱ型3例,Ⅲ型7例,Ⅳ型6例。16例患者均采用FNS固定治疗。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16例患者术后获5~16个月(平均9.3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Garden指数评定:16例患者骨折复位均满意。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5~115 min,平均41.5 min;术中透视次数为14~47次,平均26次;术中出血量为35~210 mL,平均76 mL;住院时间为3~9 d,平均4.6 d;骨折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4.5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系统评定患髋功能:优10例,良5例,可1例。随访期间无一例患者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并发症。结论FNS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操作简单,可以通过单一微创切口置入股骨动力棒、外侧钢板、锁定螺钉及抗旋螺钉,固定可靠,对外侧肌肉软组织的激惹小,近期疗效良好。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内固定器
  • 简介:摘要国际疼痛学会的疼痛新定义与旧定义相比,将"描述的类似损伤相关……"换成了"类似相关的损伤",仅删去了"描述(described)"一词,提出了比以前更广义的概念。疼痛新定义是个涉及人和动物的认知、社会、伦理及哲学等多层面的术语,而疼痛临床讨论的是人的疼痛相关疾病。本文认为新定义忽略了感觉神经系统是引起疼痛的重要生理学基础,也无法把损伤相关的疼痛感与痒、酸、麻、胀等不愉快的感觉与情感体验明显地区分开来。

  • 标签: 疼痛 定义 术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电针夹脊穴配合微波治疗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选取80名型颈椎病患者,按照等量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施以电针夹脊穴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施以常规微波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颈椎关节活动度及VAS疼痛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两组患者经治疗后颈椎活动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度均有一定改善,且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配合微波治疗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电针 颈夹脊穴 颈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脉冲射频复合肩袖间隙臭氧注射治疗肩袖损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九龙医院疼痛科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就诊的40例肩袖损伤患者,年龄25~68岁,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脉冲射频复合臭氧注射组(A组)和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脉冲射频组(B组),每组20例。脉冲射频参数:42 ℃,360 s,2次。A组患者射频治疗后,肩袖损伤间隙注射30 μg/ml医用臭氧5 ml。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12、24、72 h及1、3、6个月时患侧肩的数字模拟评分(VAS)、睡眠时间、主动前屈关节活动度(AFROM)及外展关节活动度(AAROM)的评估。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行肩部核磁共振检查。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延长,AFROM及AAROM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后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2 h至治疗后6个月均较B组明显降低(P均<0.05);两组睡眠时间治疗后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后12 h至治疗后6个月均较B组明显延长(P均<0.05);两组AFROM及AAROM治疗后1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 h至治疗后6个月时A组较B组明显增加(P均<0.05)。治疗后核磁共振显示A组积液及水肿改善均较B组明显(P均<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肩部神经脉冲射频复合肩袖间隙臭氧注射治疗肩袖损伤安全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纯肩部神经脉冲射频治疗。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臭氧 肩关节 软组织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比较肩关节镜手术(ASS)后局部麻醉药肌间沟阻滞和关节腔内阻滞以及口服镇痛药物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51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镇痛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n=47)在全麻诱导前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P组(n=33)在伤口缝合后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L组(n=28)在伤口缝合后接受关节腔内局麻阻滞;N组(n=43)不进行处理。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常规口服镇痛药物治疗。在麻醉后恢复室(PACU)期间的主要指标结果为NRS评分,次要指标结果包括在手术期间和在PACU期间长期服用阿片类药物的消耗量、手术过程中使用非阿片类药物的比例、手术结束24 h内阿片类药物总消耗量、术后恶心和呕吐(PONV)比例、情绪评分、术后吸氧率、镇痛的满意度。结果在PACU期间,A组与P组疼痛评分、阿片类药物消耗量显著低于L组与N组(P<0.05);术中A组和P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显著低于L组与N组,使用非阿片类药物的比例显著低于L组与N组(P<0.05)。在离开PACU之后24 h内,各组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NV比例、需要氧气支持比例、情绪评分得分、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度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ASS早期获得了较好的镇痛。关节腔内局麻阻滞似乎没有优势。常规口服镇痛药物可在术后24 h内缓解痛。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手术 肌间沟臂神经丛阻滞 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标准化疼痛管理在疼痛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建立疼痛学组,并制定《疼痛管理规范》,对科室疼痛专科护士进行培训,在肿瘤放疗科病房进行无痛病房试点,对比标准化疼痛管理前后护士对疼痛知识的掌握及患者满意度的差异。结果: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护士疼痛知识调查问卷的正确率由培训前的 36. 6%升至培训后的 70. 8%,而患者对于护士疼痛管理满意度由培训前的 29. 1%升至培训后的 62. 8%。结论:标准化疼痛管理有效提高疼痛专科护士管理疼痛的水平,提高患者对疼痛管理的满意度。

  • 标签: 疼痛专科护士 培训 满意度 疼痛管理 疼痛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