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后对再妊娠间质妊娠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嘉兴市妇女儿童医院行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改良的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随访其再妊娠间质妊娠发生情况。结果共纳入86例研究对象,年龄(32.3±2.6)岁,孕2~5次,产2~4次,两组对象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成功率均达95%(观察组42/43,对照组41/43)以上,观察组有6.98%(3/43)术后出现暂时发热等不适,对照组有9.30%(4/43)出现,转归均良好。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6例、34例在术后3个月后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每组均有23例成功妊娠,观察组中均为宫内妊娠,无同侧输卵管间质妊娠发生,对照组中19例为宫内妊娠,有4例发生同侧输卵管间质妊娠。行改良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后发生同侧输卵管间质妊娠显著低于传统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χ2=4.195,P=0.041)。结论改良输卵管切除或结扎术时输卵管的近端处理方式可有效减少再妊娠间质妊娠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输卵管结扎术 间质部妊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卵管间质妊娠患者术后发生持续性异位妊娠(PEP)的相关因素及早期预测指标。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输卵管间质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P分为2组(PEP组患者为8例,未发生PEP组患者为124例)。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分析法,对两组患者的基础数据、手术方式、术前/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比值、β-hCG降至正常时间等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输卵管间质妊娠术后发生PEP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术后24~48 h β-hCG水平与术前β-hCG水平的比值对于预测术后发生PEP的灵敏度与特异性。结果PSM前,PEP组和非PEP组患者年龄分别为(30.0±4.0)和(32.4±5.0)岁(P>0.05)。PSM后,匹配成功的PEP组患者为8例,匹配成功的非PEP组患者有29例;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30.0±4.0)和(30.1±3.2)岁(P>0.05),孕次、产次、停经天数、术前β-hCG水平、病灶最大径线等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EP组患者病灶最大径线≤2.6 cm的患者所占的比例(6/8)高于对照组(31.0%,9例)(P=0.025)。PEP组患者术后24~48 h β-hCG/术前β-hCG比值M(Q1,Q3)为52.9%(49.9%,59.7%),高于对照组31.5%(23.8%,39.0%)(P=0.001);PEP组患者β-hCG降至<6 U/L的时间M(Q1,Q3)为52.0(34.8,92.0)d,大于对照组的24.0(20.5,31.0)d(P<0.001)。两组患者术后24~48 h β-hCG/术前β-hCG比值预测术后发生PE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2(95%CI:0.725~1.000,P=0.001),预测PEP的cut-off值为48.5%,此时诊断的灵敏度为87.5%,特异度为93.1%。结论输卵管间质妊娠手术中,病灶最大径线≤2.6 cm是术后发生PEP的相关因素。手术后24~48 h β-hCG与术前比值>48.5%是预测术后PEP发生并指导治疗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妊娠 间质部妊娠 持续性异位妊娠 危险因素 预测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三维经阴道超声检查技术在输卵管间质妊娠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2月经我院门诊收治可疑为异位妊娠的患者128例,其中62例采取传统的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暂设为实验组,66例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暂设为观察组,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将手术诊断结果设为金标准,运用Kappa检验分别计算各自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对比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观察组检出率为100%(66/66),高于试验组91.67%(55/60);经阴道二维超声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落后于经阴道三维超声,两者相比,差异显著。经阴道二维超声检查的62例可疑异位妊娠患者中,共56例患者考虑为输卵管间质妊娠,经手术确诊60例,灵敏度为91.67%,特异度为50%,约登指数0.42。三维超声检查的66例可疑异位妊娠患者中,共65例患者考虑为输卵管间质妊娠,经手术确诊65例,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100%,约登指数1。结论与二维超声比较,应用阴道三维超声能够更加真实反映出患者的宫腔、宫角及输卵管间质空间结构,同时也能将患者内部回声以及周围脏器关系显示出来,对输卵管间质妊娠定性有着较大帮助,这不仅能有效降低扫查难度,同时有效降低临床诊断难度。

  • 标签: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多普勒 阴道三维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使用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治疗直径<3 cm的输卵管间质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嘉兴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32例输卵管间质妊娠的患者,其中研究组(17例)行腹腔镜下输卵管间质妊娠病灶切开取胚+宫角缝合,对照组(15例)行腹腔镜下宫角楔形切除+宫角缝合。两组患者停经时间、术前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值及包块直径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及远期随诊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手术时间更短[(33±6)min比(53±9)min,P<0.05];两组的出血量[(45±5)ml比(50±7)ml]、总住院时间[(4.4±1.4)d比(4.6±1.4)d]及术后HCG恢复正常时间[(16±5)d比(15±5)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远期均未发生持续性宫外孕及子宫破裂,研究组术后间隔妊娠时间更短[(8±3)月比(16±4)月,P<0.05];足月妊娠率更高(9比3,P<0.05)。结论使用单纯腹腔镜下切开取胚术治疗直径<3cm的输卵管间质妊娠的临床效果肯定,可在基层临床工作中推广,并可尝试在宫内妊娠合并输卵管间质妊娠的患者中使用。

  • 标签: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 腹腔镜手术 宫角切开取胚 宫角切除
  • 简介:摘要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以不同程度肺泡炎和肺纤维化为病理特征的一大组异质性疾病,包括200多个病种,其诊断和治疗存在诸多挑战。近年来对于ILD的临床分类、疾病行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有了新的认识。抗纤维化药物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成功拓展到进展性纤维化性ILD(PF-ILD)的治疗。新的国际临床指南将过敏性肺炎(HP)分为非纤维化性HP和纤维化性HP。根据疾病行为和致纤维化表型对ILD进行临床分类,对于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价值。肺间质异常(ILA)可能代表了不同类型ILD的亚临床阶段,对其长期随访有助于ILD的早期诊断。具有自身免疫特征的间质性肺炎(IPAF)或许是结缔组织病(CTD)的早期阶段或前驱状态,长期动态监测其向CTD的演变至关重要。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进展性纤维化 临床分类 疾病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及特殊的CT表现,以指导临床上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方法选择入住我院的患者47名,其临床表现多为消化道症状,结合病史、行相关检查后,均可明确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其中最具诊断意义的是病变部位夹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47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检结果显示为恶性患者31例,为良性肿瘤患者16例,其中,CT显示肿瘤发生部位在胃者32例(68.1%,胃底部19例,胃体22,胃窦6例,其中良性12例,恶性20例),发生于十二指肠者8例(17.0%,良性3例,恶性5例),发生于空肠者4例(8.5%,良性1例,恶性3例),发生于食管、横结肠及直肠者各1例(2.1%),均为恶性。肿瘤大小及形态各异,直径最大者39cm,最小者0.7cm。其瘤体由胃肠壁固有肌层向腔内生长及腔内外混合生长者居多,分别为24例(51.1%)、14例(29.8%),向腔外生长者为9例(19.1%)。肿瘤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者14例,此多为良性肿瘤,为不规则形状者26例,为梨形者7例。形态清楚、边缘清晰者14例,边缘模糊者33例。平扫后16例出现密度均匀,密度不均匀者31例,其病变部位伴有组织坏死等,10例病灶内出现点状钙化,行增强扫描后,31例出现不均匀强化,13例患者动脉期明显强化,不均质,静脉期强化程度更为明显。21例患者病变部位内可见到肿瘤血管。本组47例患者手术前后诊断一致者为44例,准确率达93.6%。其中3例分别误诊为直肠癌、胃癌、腹腔内占位性病变。结论CT检查可直接反应胃肠道间质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其结果回报对于临床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CT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人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肿瘤多见于胃,术前确诊较困难,术后病理CD117阳性率86%,CD34阳性率71%。结论胃肠道间质瘤多见于中老年人,临床症状不典型,肿瘤大小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指标。手术是目前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胃间质瘤临床比较少见,通过对胃间质瘤与其它胃肿瘤的鉴别,提高对胃间质瘤诊断水平。{仪器和方法}采用飞利浦HD11XE彩色超声仪和C5-2MH凸阵探头,检查前嘱患者禁食8小时以上。让患者仰卧位、侧卧位,暴露腹部,超声探头在患者腹部行纵切、横切及多角度、多切面扫查,探查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血流和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腹腔淋巴结是否肿大、转移等等,必要时让患者饮水,观察肿瘤与胃的关系。{结果}通过与其他胃肿瘤的临床症状、超声图像、病理、免疫组化等的区别,确定胃间质瘤的诊断。{结论}超声虽然不能对胃肿瘤做出定性诊断,但是,通过超声检查可以明确肿物的位置,血流状况,并通过声像图特征可以间接推断肿瘤的良,恶性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间质瘤 胃肿瘤 鉴别 病理分析 免疫组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疾病的ct诊断分析。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有完整病历资料患者90例,比较疑似间质性肺疾病及临床确诊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不同症状组的HRCT检查阳性率差异。结果在不同组间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率分别为10%、30%和56.7%;在有进行性气短及胸部X线平片检查在短时间内(尤其是2周内)变化显著的患者中,HRCT检查可有30%的检出率,且56.7%的患者为轻中度的患者。结论HRCT是诊断间质性肺疾病的重要检查手段,选择合适的切入点进行HRCT检查是早期发现间质性肺疾病,减少误诊、漏诊的有效途径,并可避免患者接受不必要的过度检查。

  • 标签: 间质性 肺疾病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对76例肺间质疾病16排螺旋CT表现的研究。方法利用回顾分析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接受肺间质疾病治疗的76例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方法对肺间质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同时加以行为干预、心理疏导以及生活习惯等护理管理为辅,做好疏导工作,减轻病患的心理负担。结果通过对肺间质患者的16排螺旋CT扫描发现,分布于中央间质即支气管和血管周围有25例,分布于周围间质即小叶中心动脉、细支气管次级肺小叶有32例,分布于小叶间隔(静脉)有19例。其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6排螺旋CT在诊治肺间质疾病的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肺间质疾病 16排螺旋CT 临床表现
  • 简介:新年来到,编辑部里也悄悄流行起了暗语,如果你初来乍到,一定要不了解其真正的含义,嘿嘿,现在,我就来告诉你它们都是什么意思吧。

  • 标签: 编辑部 暗语 编辑工作 山寨版
  • 作者: 张冰清 李月婷 章里西 许文兵 张炎 黄晓明 曾学军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2年第08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血液内科,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报道1例以发热、肺间质病变起病,早期诊断多发性肌炎,随着病情进展,肺间质病变形态发生演变,并逐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最终诊断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的患者。需要提醒临床医生的是,多发性肌炎可能是一种副肿瘤综合征,在诊治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诊疗思路和方向。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多发性肌炎 副肿瘤综合征 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贫血对于产妇妊娠的影响。方法将被选中的所有研究对象按照检查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42例病患。观察记录所有作为研究对象的产妇的临床数据,将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平均孕周、新生儿的早产发生率以及平均出生体重进行对比。结果根据临床得到的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早产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贫血的程度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p<0.05),与平均孕周的降低有密切关系(p<0.05)。两组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妊娠合并贫血时,产妇出现各种并发症的几率显著增加,尤其重度贫血,会对产妇以及新生儿产生严重的威胁。

  • 标签: 妊娠 贫血 妊娠结局 影响 并发症
  • 简介: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的前身是1986年建校期间的马列主义教研室和体育教研组。1988年11月21日经学校党委和行政研究决定将马列室与体育组合并成立政治理论课及公共课教研室。“其主要职能是组织安排和管理全校的政治理论及公共课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3年10月12日经学校批准同意更名为“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基础”。基础根据学科建设需要下设马列德育教研室(含教育学、心理学)和体育、音乐教研室。

  • 标签: 高等专科学校 师资队伍 教研室 民族师范 公共课 体育教研组
  • 简介:你最近是不是被这样的段子刷屏了?

  • 标签: 段子 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