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间质肺炎的中医内科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动脉血气情况以及临床症状积分情况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特发性间质肺炎实施中医内科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动脉血气情况,降低临床症状积分,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中医内科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例儿童特发性间质肺炎(IIP)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6例IIP患儿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以及预后转归等信息。结果6例患儿中男2例、女4例,起病年龄4.8~10.6岁。6例患儿均为亚急性起病,症状均为咳嗽、气促伴发绀。6例患儿肺高分辨CT(HRCT)均为两肺弥漫性片絮影,其中2例伴有网格状影。5例患儿的肺功能为中至重度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4例患儿行肺活检病理检查。6例患儿的治疗药物均为全身糖皮质激素,其中2例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4例患儿为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其肺HRCT恢复正常的时间为1~11个月。2例患儿为非特异性间质肺炎(NSIP),其肺HRCT残留纤维化病灶,有剧烈运动不耐受。6例患儿停用全身激素后随访1年至6年5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儿童IIP的临床特点为亚急性起病,以咳嗽、气促伴发绀为症状,肺HRCT示两肺弥漫性片絮影,常见类型为COP和NSIP。儿童IIP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总体预后良好。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儿童 糖皮质激素类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行以中医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 2014年 12月 -2016年 12月我院收治的 110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 55例患者行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 55例患者行中医内科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临床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动脉血氧分压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行以中医内科治疗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还可以改善动脉血气情况,临床价值显著。

  • 标签: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中医内科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中医内科引入治疗特发性间质肺炎的实际效果。方法:在 2017年 12月 -2019年 12月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患者随机选择 110例进行研究,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 55例。对对照组施行西医治疗,而实验组则施行中医内科治疗,对 2组患者治疗效果、临床表现以及动脉血气状况施行对比,并做好相关记录工作。结果:对研究数据分析得出,于治疗之前,施行西医治疗的对照组与施行中医内科治疗的实验组临床表现及动脉血气情况均无明显差别,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 ;于治疗之后,施行中医内科治疗的实验组临床表现及动脉血气情况均比施行西医治疗的对照组更优,且经比较,差异极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将中医内科引入治疗特发性间质肺炎的实际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稳定患者动脉血气状况,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极具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内科 实际效果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特发性间质肺炎中医内科治疗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 2019年 1月 ~2019年 7月在我院呼吸科入院治疗的 84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纳入研究,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将 84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分为中医治疗组和西医对照组,针对西医对照组,采用糖皮质激素、抗生素进行治疗,并予以支气管扩张、常规吸氧治疗方式,中医治疗组,采用中医疗效,对两组疗效做出对比。结果:在治疗前,中医治疗组与西医对照组在临床症状积分、动脉血气上无显著差异,经过治疗后,中医治疗组各项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西医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再用中药疗法,成效更为理想,患者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显著改善,值得在患者的治疗中进行推广。

  • 标签: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中医内科 治疗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干预方案在特发性间质肺炎干预工作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其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作为研究地点,通过便利抽样方案完成于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入院就诊后确诊为特发性间质肺炎的患病样本收录工作,将其分为常规组与中医组两组,完成其干预效果等指标的收录工作,对其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干预后,中医组患病样本的疾病干预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组样本,p<0.05。结论:在特发性间质肺炎的干预工作中,基于中医理念为患病群体提供中医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该群体的临床症状,提升特发性间质肺炎干预效用,建议对该方案展开进一步探索应用。

  • 标签: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中医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治疗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单双号法将我院收治的134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患者实施中医内科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和动脉血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动脉血气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动脉血气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特发性间质肺炎,疗效确切。

  • 标签:
  • 简介:杨质秀教授认为特发性间质肺炎病情复杂,属本虚标实之证,应分期论治,将本病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早期以邪实为主,风邪犯肺居多;中期虚实夹杂,痰瘀互结为主;晚期肺脾肾俱虚。故临床治疗上早期宜疏风宣肺止咳,中期宜化痰消瘀,晚期宜补肺健脾固肾,

  • 标签: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中医药疗法 杨质秀 咳嗽 名医经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特发性间质肺炎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整理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8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均采取基础支持疗法。治疗过程中,间断性吸氧,尽可能改善患者缺氧的临床症状。若是伴有感染,应该根据感染的病原菌实施对症处理治疗。结果在治疗后,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数值为(3.5±0.6)L;肺活量为(66.4±7.7)mmHg;而治疗前,患者的动脉氧分压数值为(2.0±0.2)L;肺活量为(47.7±8.6)mmHg,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共有21例患者,约为36.21%。1例患者因为呼吸衰竭致死,死亡率是1.72%。结论对于特发性间质肺炎疾病,应该尽可能做到早期临床确诊,进而制定有效治疗方案,使临床疗效得到最大程度提高,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特发性间质肺炎 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间质肺炎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到了我院在2012.1-2013.12月份我院收治到的120例IIP患者为这次的研究对象,然后将他们随机平均的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然后对照组患者应用到了常规的西医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中医综合疗法,然后分析和比较了这两组患者的实际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TLC、DLCO都明显的提升,但观察组患者的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此差异有着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IP患者的疗效十分显著,能够有效改善到患者的身体特征以及临床症状,为此值得被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IIP TLC
  • 简介:摘要为了研究和分析治疗特发性间质肺炎的方法。通过对58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进行基础支持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间歇吸氧可以改善缺氧的临床症状。如果伴有感染,应根据感染的病原体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血氧分压为(3.5±0.6)L,肺活量为(66.4±7.7)mmHg;治疗前患者动脉血氧分压为(2.0±0.2)L;治疗前后肺活量为(47.7±8.6)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共发生21例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约占36.21%。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为1.72%。结论特发性间质肺炎应尽早做出临床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最大限度地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中医内科 特发性间质性 肺炎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3月收治的 60例特发性间质肺炎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 3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泼尼松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 96.6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 9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肺炎的临床效果更为明显,值得在临床之中予以借鉴。

  • 标签: 环磷酰胺 联合 泼尼松 治疗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临床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方法在间质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2017年1月份至2018年1月份来本院进行间质肺炎治疗的患者共8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行优质护理方法。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方法在间质肺炎中应用具有可行性,护理效果显著,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患者对医院的护理满意度大大提升,应在医院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间质性肺炎 优质护理 并发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急性间质肺炎(acuteinterstitialpneumonia,AIP)是一种病因不明,起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的间质肺炎。近年来,由于其临床及病理的独特性,美国胸科学会及欧洲呼吸学会认为AlP是有别于IPF的一种肺间质疾病。AIP最突出的临床特点是,患者既往体健、无明显诱因而出现两肺弥漫性渗出性病变。若肺活检为弥漫性肺泡损伤(DAD)机化期即可确诊。

  • 标签: 急性间质性肺炎 弥漫性肺泡损伤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对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诊断的2例急性间质肺炎(AIP)患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及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例1,女,8岁4个月;例2,男,1岁11个月。2例患儿均以"咳嗽、气促20 d"为主诉入院,病初有一过性低热,于院外分别按照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治疗,效果不佳。入院查体均可见呼吸促,三凹征(+),口唇、指/趾端发绀,未见杵状指,无啰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查体无异常。均存在低氧血症,二氧化碳分压正常。病原学检查、自身抗体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均为阴性。肺高分辨CT(HRCT)提示双肺透光度减低,以下肺为著,弥散磨玻璃影,实变以及受牵拉的支气管。肺组织病理表现为弥散性肺泡损伤,可见肺泡间隔增厚,肺泡腔内可见纤维样组织。病例1可见透明膜形成。2例患儿均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例1应用鼻导管吸氧,例2应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呼吸支持,均存活,随访2例患儿激素应用逐渐减停,疗程分别为8个月和1年,肺内病变基本吸收。

  • 标签: 间质性肺疾病 弥散肺泡损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儿童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