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食品加工工艺也在不断改进,进而可以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在食品加工与食品质量检测中,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多方面的优点,不仅反应效率高,而且副产物少,同时的反应条件温和。因此,合理应用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提升食品工艺,并且可以提升食品质量检测效果,保障人们的食品安全。

  • 标签: 酶学技术 食品加工 食品质量检测 应用措施
  • 简介:摘要乙醛脱氢2(ALDH2)是肝脏中乙醛(乙醇代谢产物)代谢的关键,全球约有8%、东亚有30%~40%的人口携带编码无/低活性ALDH2的缺陷基因。近期,诸多研究关注了ALDH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以及肝癌的关系。尤其,ALDH2表达与肝癌发病风险、发病机制及预后密切相关,并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现就该领域新进展及新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及评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多态性,单核苷酸 乙醛脱氢酶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逍遥丸药渣的纤维素解的优化方式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纤维素添加量、解时间、料液比最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解得率作为最终的响应值。对逍遥丸药渣的纤维素解工艺参数进行设计优化,并根据实验相关数据建立模型;结果:根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受到上述三种因素的影响,解得率高达 43.89%。结论:根据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发酵糖,同时药渣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 标签: 药渣 纤维素酶酶解 工艺优化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比乙肝病毒血清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联免疫法的 检验 效果 。 方法: 选取我院于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患有乙肝患者 16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80 例。 对照组采用联免疫法对乙肝病毒检验。观察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对乙肝病毒检验。对比两种方法乙肝病毒的检测结果。对比两种方法在不同浓度中的灵敏度。 结果: 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意义。可知观察组在不同浓度中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P < 0.05 )具有统计意义。 结论: 化学发光法与联免疫法对比,它的检验效果更佳,准确度更好,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乙肝病毒 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效果对比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奉行绿色发展理念,作为一个原料药制造大国,我们依靠传统的生产方式会产生大量的“三废”,随着时间的推移,制药工业现在正在面临着严重的环保问题,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催化技术不仅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催化效率,此外还不会对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其已经成为绿色制药技术的主要研究趋势。作为化学法技术的替代产物,该方式备受瞩目。本文针对技术展开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进行了预测评估。

  • 标签: 酶法技术 发酵 绿色制药
  • 简介:摘要:教育技术是在教育科学与多媒体技术等多种学科相互融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创新逐渐形成了教育技术以及以这一学科为理念的知识体系,同时教育科学的媒体技术以及相关的教学方法,是构成教育技术的基础以及相关理论。但是教育技术也有诸多的问题,如何基于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改革促进发展是本文主要的探究内容。

  • 标签: 教育技术学 改革与发展 相关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乙肝病毒血清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法与联免疫法的检验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09月间,在本院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检验的66例疑似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此次入院患者均实施乙肝病毒血清检验,并采取化学发光法与联免疫法进行检验,对比两种检验方式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出率。结果:经检测,化学发光法对多种乙肝病毒标志物——HBeAb、HBeAg、HBcAb、HBsAb、HBsAg的检出率分别为57.58%、40.91%、59.09%、62.12%、42.42%,相对比联免疫法的33.33%、22.73%、39.39%、43.94%、24.24%,均有明显提高(P

  • 标签: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检查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1例特殊面容、性发育障碍、怀疑为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缺陷症的患儿及其同症姐姐进行临床和遗传学分析,为患者的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姐姐基因组DNA,应用二代外显子目标区域捕获测序技术对先证者进行基因变异分析,并对疑似致病性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家系分析。结果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先证者和姐姐的POR基因存在c.1370G>A和c.517-19_517-10delGGCCCCTGTGinsC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517-19_517-10delGGCCCCTGTGinsC变异未见报道。患儿母亲携带POR基因c.517-19_517-10delGGCCCCTGTGinsC杂合变异,父亲携带POR基因c.1370G>A杂合变异,因此两个变异分别遗传自父母。结论POR基因变异分析结果明确了姐弟二人为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缺陷症。新发现的c.517-19_517-10delGGCCCCTGTGinsC变异扩大了POR基因的变异谱。

  • 标签: 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缺陷症 POR基因 性发育障碍 骨骼畸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络宁注射液联合阿替普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接受阿替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脉络宁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血液流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2%(44/47),高于对照组78.72%(37/4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PV、HS、FIB、EAI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PV、HS、FIB、EAI水平分别为(1.02±0.03)ng/L、(2.83±0.14)mmol/L、(2.72±0.08)g/L、(3.73±0.46)ng/ml,均低于对照组(1.35±0.04)ng/L、(4.55±0.17)mmol/L、(4.57±0.12)g/L、(7.24±0.46)ng/ml,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mRS评分分别为(3.24±1.46)分、(0.74±0.09)分,均低于对照组(8.62±1.37)分、(1.43±0.16)分,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联合阿替普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较佳,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脉络宁注射液 阿替普酶 血液流变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转录组数据筛选影响脑胶质瘤恶性进展及替莫唑胺耐药的关键基因,分析其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本研究通过分析GSE23806数据库(63株细胞株)、癌症体细胞突变目录(COSMIC)数据库(34株细胞株)及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CGGA)计划数据库(325例患者)中的转录组数据,分别筛选出在胶质瘤干细胞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在替莫唑胺耐药细胞中高表达的差异基因以及与胶质母细胞瘤恶性预后相关的基因,进而筛选出共同差异基因。通过CGGA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计划数据库(636例患者)验证该基因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HO)级别、不同四分型亚型的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差异;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该基因表达量不同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研究该基因对脑胶质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通过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潜在的生物功能。结果通过分析共同差异基因,筛选出岩藻糖基转移Ⅶ(FUT7)作为目标基因。FUT7在胶质瘤干细胞中呈现高表达(P=0.025),且在替莫唑胺耐药的细胞中高表达(P=0.033)。在CGGA数据库(325例)和TCGA数据库(636例)中,FUT7在WHO Ⅱ、Ⅲ及Ⅳ级组间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意义(均P<0.001),其中Ⅳ级中表达量最高,Ⅱ级中表达量最低;两数据库中,FUT7在四分型组间表达量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01),均在间质型中表达量最高。CGGA数据库和TCGA数据库中具有生存数据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分别为138例和168例)中,FUT7高表达者比低表达者生存期短(P=0.002和P=0.01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FUT7的表达量、放疗及化疗均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UT7表达量、放疗及化疗均为影响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01)。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FUT7表达量正相关的基因富集在免疫反应、炎性反应、凋亡、趋药性、白细胞迁移及细胞增殖等功能上。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FUT7正相关的基因富集在JAK-STA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及NF-κB信号通路上。结论FUT7可能是影响脑胶质瘤恶性进展及替莫唑胺耐药的基因,其机制可能与免疫反应、炎性反应、凋亡、趋药性、白细胞迁移及细胞增殖功能,JAK-STAT3和NF-κB等信号通路有关。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岩藻糖基转移酶类 基因表达 抗药性, 肿瘤 肿瘤干细胞
  • 作者: 代继宏 张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04期
  • 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一病房,儿童发育疾病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儿童健康与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儿童发育重大疾病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儿科学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400014
  • 简介:摘要随着儿科支气管镜术的发展、临床经验的积累,适应证不断地扩大,其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现通过介绍近年来儿科支气管镜术的新技术,如经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经支气管镜消融术、经支气管镜支架置入术、经支气管镜肺活检术、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等,简要阐述儿童介入肺科学新技术进展情况。

  • 标签: 儿童 支气管镜 介入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儿童谷氨酸脱氢型先天性高胰岛素血症(GDH-HI)的临床特征及遗传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2月至2018年1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并诊断为GDH-HI的10例患儿家系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临床特征、致病基因携带情况和后期随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聚合链反应DNA(PCR-DNA)直接测序法和二代测序技术对10例患儿及其亲属进行GLUD1基因测序分析。结果10例患儿中9例出生体重正常,1例为巨大儿。9例患儿伴有无症状性高氨血症,1例患儿血氨正常。9例患儿曾试用二氮嗪治疗,均有效。10例患儿均携带GLUD1基因突变,其中5例携带GLUD1基因c.965C>T(p.R322H)突变,其余5例分别携带c.1388A>T(p.N463I)、c.1495C>A(p.G499C)、c.1493C>T(p. S498L)、c.1519G>A(p.H507Y)、c.1388A>G(p.N463S)突变;9例(90%)为新生突变,1例为父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8例患儿经长期随访,其中1例于确诊8年后自行缓解,7例需长期口服二氮嗪维持正常血糖水平,其中2例合并癫痫。结论中国GDH-HI患儿出生体重多为正常,少数患儿血氨正常;GLUD1基因突变多为新生突变,其中GDH p.R322H突变为中国儿童GDH-HI的热点突变。GDH-HI患儿多对二氮嗪治疗有效,随着病程的进展,部分患儿可出现癫痫,少数患儿有自行缓解倾向。

  • 标签: 先天性 高胰岛素血症 谷氨酸脱氢酶 突变 GLUD1基因
  • 简介:摘要胸苷酸合成(TS)是DNA合成中的关键,常常作为化疗药物作用靶点。TS在多种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等)中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预后及化疗药物耐药密切相关。通过各种分子机制降低肿瘤组织中TS的表达成为提高化疗疗效及改善临床预后的重要手段。

  • 标签: 肿瘤 抗药性 胸苷酸合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鞘磷脂2对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生物特性的影响。方法分离并体外扩增6周龄C57BL/6小鼠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收集细胞上清,分离来自缺氧处理的外泌体(ExoH)和常氧下培养来源的外泌体(ExoN),并鉴定其生物特性。比较ExoH和ExoN在体内实验中对心肌细胞保护作用的差异,同时收集在缺氧预处理状态下加入中性鞘磷脂2抑制剂GW4869来源的外泌体(ExoH+GW),并在体外实验中比较ExoN、ExoH和ExoH+GW对心肌细胞抗凋亡及血管新生能力的作用。结果ExoH组小鼠心肌梗死后28 d的射血分数显著高于ExoN组(44.12%±8.12%比20.73%±7.32%,n=20,t=11.95,P<0.05)。同时发现,缺氧增加中性鞘磷脂2的表达,而ExoH+GW组在体外管腔形成及心肌细胞保护方面明显弱于ExoH组,并且其微小RNA-210含量显著减低。结论缺氧预处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拥有更好的心脏保护能力,中性鞘磷脂2可能是主要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影响外泌体内有益微小RNA的含量来发挥生物作用。

  • 标签: 中性鞘磷脂酶2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心肌保护
  • 简介:摘要:头孢氨苄作为第一代口服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多种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很强的抗菌活性。目前我国制药工业中生产头孢氨苄主要是化学合成法,合成过程步骤繁琐,对环境污染严重。与传统化学合成法相比,生物法合成头孢氨苄具有反应条件温和、工艺简便、绿色环保、洁净安全等优点。对法合成头孢羟氨苄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以 7-氨基 -3-脱乙酰氧基头孢烷酸 7-ADCA为母核,对羟基苯甘氨酸甲酯 D-HPGM为酰基供体,利用青霉素 G酰化 (PGA)在水相体系中促合成头孢羟氨苄。该实验以温度、 pH值、侧链与母核的摩尔比、投量因素对头孢羟氨苄合成工艺条件进行优化,转化反应过程中按时取样,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母核进行定量分析,追踪母核 7-ADCA转化率,直至终止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 20℃、 pH6.5、摩尔比 1.2:1、投量 20g、母核浓度 13%、采用新 A4的工艺条件下,母核的转化率可达到 99.47%。

  • 标签: 青霉素 G酰化酶 头孢氨苄 7-ADCA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也在不断的普及,在小学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深受广大学生的青睐和喜爱,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也成为了在信息技术课程当中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因此本文以以定教,用教促——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为主要分析角度,简要分析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以期帮助广大教师提供更加广泛的教学参考,促进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学习。

  • 标签: 小学教育 信息技术 以学定教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于扩散张量成像(DTI)的全肿瘤纹理分析建立放射组模型,从而实现无创性预测异柠檬酸脱氢1(IDH1)突变。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并经手术确诊星形细胞瘤患者的术前MRI图像,包括T1WI、T2WI、DTI和T1对比增强。最终共纳入38例患者,男20例、女18例,其中12例突变型,26例野生型,年龄(49±15)岁。使用MaZda软件在T2WI图像的每个层面上绘制感兴趣区(ROI)并将其复制到表观扩散系数(ADC)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提取肿瘤全体素的纹理特征参数。使用最小绝对值收敛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确定最佳放射性组特征,计算放射组学分数,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组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以及校正曲线评估模型预测性能。结果经LASSO回归最终确定了4个最有价值的放射组特征,分别为ADC偏度3D、ADCPerc.01%3D、ADCPerc.50%3D和FAPerc.99%3D,随后基于放射组特征建立每例患者的放射组标签和Logistic回归模型。野生组和突变组的放射组评分分别为2.3±0.3和1.8±0.4,组间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UC为0.83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61.5%。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AUC为0.90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7%和84.6%。结论基于DTI的全肿瘤放射组模型有助于预测胶质瘤IDH1突变。

  • 标签: 星形细胞瘤 放射组学 扩散张量成像 IDH突变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链反应(RT-PCR)系统的方式,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端粒逆转录(hTERT)mRNA的表达,分析其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于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确定诊断的结直肠癌患者47例为肿瘤组。同期选取23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RT-PCR系统技术检测肿瘤组及对照组外周血液标本中的hTERT mRNA表达的具体情况,并分析其表达与肿瘤特征的关系,分析其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肿瘤组hTERT mRNA阳性表达量为(14.022±7.691),对照组为(0.467±0.391),肿瘤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47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液中hTERT mRNA阳性表达的情况,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浸润程度无关,差异均无统计意义(均P>0.05),与是否有淋巴、血行转移及TNM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系统,克服了传统检测技术不能定量只能定性的检测缺点,通过检测外周血hTERT mRNA表达量,可作为有效诊断结直肠癌及是否微转移,有在临床上普及、推广价值。

  • 标签: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肿瘤转移 诊断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片欣欣向荣,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改革开放进程不断加快,这些有力的加快了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对于只要行业来说,焊接技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焊接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技术,近年来发展较快,被应用的范围和领域较为广泛,尤其是制造业中。所以,笔者将在下文中对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现状做概述,并预测焊接技术未来的发展前景,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我国焊接技术的发展。

  • 标签: 焊接 生产现状 技术
  • 简介:摘要:在我国当代的教学改革当中,越来愈多的新式教学手段以及教学工具逐渐被运用到现代教学课堂当中,给当前的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未来的课堂教学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目前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能适应这样的教学需求。基于教育技术的未来课堂构建探索下,我们将阐述未来课堂的地位极其特性,并分析未来课堂构建的理论,从而针对教育技术视角对未来课堂构建提出相应的策略。

  • 标签: 教育技术学 未来课堂 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