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核医学诊疗中的辐射影响与防护措施。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防护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防护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和病灶有效剂量,以及两组医护人员一年受辐射剂量。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全身有效剂量(46.9±0.4)rad,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62.4±0.7)rad,具有统计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医护人员一年受辐射剂量(1.11±0.12)rad,与对照组医护人员的相关数据(5.01±0.22)rad,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防护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放射治疗患者的全身有效剂量,使治疗安全性显著提高。并使医护人员受辐射的情况明显改善,为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提供良好保障,值得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临床核医学诊疗 辐射剂量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64排头颅CT扫描野(SFOV)对于图像质量以及辐射的影响。方法随即抽取375例被检者分为两组A组172例,采用大扫描野32CM。B组183例,采用小扫描野25CM。两组均在GE64排CT采用轴位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80MA,噪声指数为10.04,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层数24-28层。两名医师采用双盲发对颅底,基底节区,颅顶部图像进行图像质量分析(IQS),记录CT剂量指数(CTDLw)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颅底、基底节区及颅顶部,AB两组的IQS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A组CTDlw56.53mGyDLP678.40mGy(24层)、791.47mGy(28层),B组CTDLw49.71mGyDLP596.56mGy(24层)695.99(28层)。A组明显高于B组。结论在头颅CT检查中,可通过减小扫描野(SFOV)在满足图像质量基础上能降低的辐射

  • 标签: 扫描野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目的:老年患者冠脉CTA不同扫描方式(自由呼吸状态与屏气)的辐射比较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104例进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老年患者作为本次探究对象。按入院先后将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每组52例。探究组在自由呼吸状态下进行扫描,对照组患者在屏气后进行扫描。在扫描期间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CT平均值、噪声、心率、SNR、CNR。选择两名临床经验丰富的放射科医生以双盲法对图像进行解析评价,比较两组结果。结果:心率大于等于75次/min老年患者在屏气后部分患者出现辐射升高,心率小于75次/min老年患者在自由呼吸状态下和屏气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有效辐射和图像客观评价、主观评价中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次探究实验的具体情况,选择自由呼吸状态进行扫描可以降低辐射

  • 标签: 老年 冠状动脉 自由呼吸 计算机体层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模态技术对降低肥胖患者冠脉CTA辐射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1年12月-2022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的72例肥胖患者,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设为多模态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6例。对比两组辐射,主动脉、冠状动脉根部CT值及图像质量。结果:两组ED分别为(1.44±0.45)mSv、(5.46±1.34)mSv;两组CTDvol、DLP、ED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0.05)。常规组的噪声、SNR、CNR优于多模态组(P<0.05)。两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38±0.68)分、(4.40±0.69)分,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多模态技术对降低肥胖患者冠脉CTA辐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在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肥胖病人冠脉CTA辐射,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多模态技术 肥胖 冠脉CTA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于某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136例低剂量胸部CT筛查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志愿者分为A、B、C、D四组,每组志愿者各34例,比较四组志愿者的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结果A、B、C、D四组志愿者的肺窗的IMR和iDose重建图像质量和辐射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组和B组的图像质量均高于C组和D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A组的有效剂量最高,D组的有效剂量最低,B组和C组的有效剂量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多参数设置对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及辐射具有重要的影响,将管电流和管电压分别设置为17mAs、100kv,并采用自动曝光控制设置扫描和IMR重建方式能够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和辐射

  • 标签: 多参数设置 胸部 CT扫描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中膀胱充盈程度对小肠辐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行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24例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膀胱充盈及膀胱排空状态下行盆腔扫描,对两种不同膀胱状态下的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及膀胱、小肠体积及平均照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 膀胱充盈及膀胱排空状态下患者膀胱体积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组内所有患者同一体位膀胱充盈状态各调强计划下膀胱及小肠受照射体积百分比较膀胱排空状态下明显降低,膀胱、小肠平均照射剂量均较膀胱排空状态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

  • 标签: [] 宫颈癌 调强放射治疗 膀胱充盈程度 小肠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CT检查中采取动静脉同时增强法的可行性以及对实际影像质量、辐射的影响。方法:将颈部CT动静脉同时增强检查的5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常规方法先后进行颈部CT动脉期扫描、静脉期扫描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检查时间均在2022.3-2023.3,分析两组患者检查图像质量以及辐射情况。结果:观察组颈动脉CT值小于对照组动脉期CT值,高于静脉期CT值;观察组颈静脉CT值较对照组静脉期CT值高,存在统计意义(P<0.05);2组动脉期颈动脉强化评分较小(P>0.05),观察组颈动脉强化评分较对照组静脉期高(P<0.05);观察组有效辐射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颈部CT动静脉同时增强法可同时得到患者动脉期与静脉期的影像资料,影像资料质量可靠,并能够降低辐射,实际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颈部CT 动静脉 同时增强法 影像质量 辐射剂量 影响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能量在宫颈癌调强放疗中的剂量比较;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来我院肿瘤科行放疗或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调强放疗。结果靶区PTV的参数评价指标比较结果如下其中Dmax、Dmin、Dmean、D95%、D5%、HI、CI,均无统计意义(P>0.05);与6MV相比,15MV能量所设计的调强计划直肠的V5、V10、V20、V30、Dmax、Dmin值无明显差异(P>0.05),对小肠Dmax、膀胱V40、膀胱Dmean,比较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患者实施6MV和15MV两种X线调强放疗计划均能满足治疗需求,6MVX线放疗计划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剂量 宫颈癌 调强放疗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能谱 CT设置不同 kV值,探究低 kV下行胸部 CT低剂量扫描对辐射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行胸部 CT低剂量扫描患者 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0 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 kV( 120kV),研究组采用低 kV( 100kV),对两组图像 CT值、噪声( SD)、信噪比( SNR)、图像质量及辐射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①客观评价:研究组各层面组织 CT值和 SD值均高于常规组;各层面脂肪比较均有统计差异 (P<0.05);各层面肌肉 CT值比较无统计差异 (P>0.05),但 SD值比较两组有统计差异 (P<0.05);肝脏和脾脏 CT值和 SD值无统计差异 (P>0.05);各层面组织 SNR值均无统计差异 (p>0.05)。②主观评价:两组图像评分一致性良好,差异无统计意义( p>0.05)。③辐射对比:研究组辐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 意义( p<0.05),辐射降低了 29%。结论:能谱 CT采用低 kV技术行胸部 CT低剂量扫描,可获得较满意的图像质量和较低的辐射

  • 标签: 低剂量 噪声指数 信噪比 图像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依儿童年龄设置DR胸部管电压优化儿童辐射和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0至14岁儿童分成0-、1~、3-、7~、11。14岁五个年龄段,每个年龄段再采用计算机随机分成优化组与对照组进行DR摄影。优化组根据年龄设置不同千伏值进行自动控制曝光DR摄影,对照组采用常规千伏值进行自动控制曝光DR摄影。辐射计量用剂量面积乘积(DAP),图像质量用可视化分级分析评分(VGAS)。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初纳入2450例受试儿童,排除因严重基础疾病而导致某些解剖特征不能显示者35例(1.43%)后,最终纳入2415例儿童胸部正位图像进行分析,其中优化组1202例,对照组1213例。结果显示:优化组DAP均值小于对照组(t=-4.967,P=0.008),而VGAS均值大于对照组(t=23.738,P=0.000)。结论依儿童年龄设置DR胸部管电压能降低儿童辐射,同时改善图像质量。

  • 标签: 数字化X线摄影 儿童胸部 辐射剂量 图像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快速旋转调强(RapidArc)在晚期肝门区胆管癌放疗中的适用性。【方法】利用瓦里安Eclipse10.0计划系统设计晚期肝门区胆管癌患者RapidArc计划10例;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volumehistogram,DVH)分析靶区的相关剂量参数以及危及器官(organsatrisks,OARs)的评价指标;利用PTW电离室矩阵和EPID-PortalDosimetry系统进行计划验证;利用OBI系统保证治疗中的位置精度。【结果】计划靶区体积(planningtargetvolume,PTV)的D2、D98、Dmean分别为:(48.94±0.88)Gy,(52.74±0.95)Gy,(51.45±0.92)Gy,适形指数(conformityIndex,CI)为(0.95±0.09),有较好的适形度。OARs指标均在较低的水平;2种验证方法的γ通过率均在95%以上;治疗时的位置精度均在±3mm以内。【结论】RapidArc能够满足晚期肝门区胆管癌放疗的临床剂量要求。

  • 标签: 胆管癌 快速旋转调强 放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定量分析鼻咽癌调强适形放疗(IMRT)和常规二维放疗(2D-CRT)时靶区及各危及器官的剂量特点,从剂量角度观察和比较二种不同放疗技术治疗鼻咽癌的优劣及其临床意义,为鼻咽癌IMRT应用展示剂量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我院采用此二种不同放疗技术的90例鼻咽癌患者,收集比较两套计划各靶区和危及器官的物理剂量数据,如Dmax、Dmin、Dmean、D95、V95、CI、HI、危及器官限制剂量。结果两组计划对肿瘤靶区(PGTVnx、PGTVnd、PGTVrpn)范围的覆盖均无明显差别(P>0.05)。鼻咽癌高危靶区PCTV1的D95%、V95%、HI值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IMRT对靶区覆盖更好,剂量分布更均匀。PCTV2的Dmin、Dmean、D95%、V95%、CI、HI均有统计差异(P<0.05)。显示2D-CRT无论在靶区覆盖程度、适形度、均匀性均较差,靶区范围内存在低剂量区。IMRT计划中脑干、垂体、颞叶、颞颌关节、腮腺受照剂量显著低于常规二维放疗(P<0.05)结论从剂量上分析,IMRT可以使各个靶区得到足够、均匀的剂量分布,周围正常组织得到较好的保护。

  • 标签: 鼻咽癌 调强适形放疗 常规二维放疗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放射治疗不同楔形板的剂量。方法:对我院近一年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放射治疗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并给予不同放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靶区剂量分布、患侧肺与心脏剂量分布。结果:物理楔形板与动态楔形板在D2%、D50%、HI以及CI上数据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但动态楔形板D98%(49.35±2.16)Gy,高于物理楔形板D98%(48.87±2.02)Gy,组间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0.05)。在患侧肺V10、V20,心脏V20上,物理楔形板与动态楔形板剂量分布并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患侧肺V5,心脏V5、V10上,动态楔形板剂量分布要低于物理楔形板,且动态楔形板治疗跳数也低于物理楔形板(P<0.05)。结论:在乳腺癌保乳术后切线野放射治疗中,应用动态楔形板的临床效果更好。能有效的减少对患侧肺、心脏的损伤,且能更好的分布照射剂量,但由于动态楔形板质量控制较为复杂,所以在临床应用中需多加注意。

  • 标签: 乳腺癌 保乳术 切线野放射治疗 不同楔形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妇科肿瘤患者接受调强放射治疗期间采取不同体位与治疗剂量及急性放射性肠炎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8月至2022年7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调强放射治疗的82例妇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采取仰卧位(24例)和俯卧位(28例)患者危及器官照射剂量以及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俯卧位下患者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均低于仰卧位下的危及器官照射剂量,其中小肠、直肠、结肠部位的照射剂量组间对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特征(P

  • 标签: 体位管理 妇科肿瘤 调强放射 剂量 放射性肠炎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