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随着网络的普及,青少年已成为使用网络的主力军,网络对于青少年的影响也越发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从身体素质、认知发展、人际关系等方面,主要基于神经研究证据,具体阐释网络对于青少年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并提出教育工作者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互联网的具体建议。

  • 标签: 青少年 网络使用 身心健康 神经科学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36期
  • 机构:人类是习惯性动物,喜欢日复一日地重复着同样的行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最新研究发现,习惯的养成不仅受到“寻求利益”的动机驱使,而且还受到“代价考量”制约;与“代价与利益”两大要因关联的神经元在大脑中发育成熟,最终导致习惯的养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通过对30名男运动员进行运动能力测试、功能核磁成像(BOLD-fMRI)测试及分析,总结出了运动性中枢疲劳及力竭对脑功能区终极ROI间连接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认为运动性中枢疲劳及力竭发生会降低脑神经间的功能连接。

  • 标签: 运动性疲劳 中枢疲劳 脑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神经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和危险,大部分患者存在着神经系统方面的功能障碍,同时在意识方面也存在着障碍,肺部感染可能性非常高。本文对神经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作了分析,提出了神经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护理分析,为提升神经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工作效率打下基础。

  • 标签: 神经科患者 并发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人工气道患者吸痰时吸痰管插入的有效安全深度。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吸痰管插入深度为吸痰管插入气管内直到遇到阻力后上提0.5—1cm,观察组采用改良深部吸痰方式,即吸痰管头端插至气管插管或气切套管长度后再插入l~2cm。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指测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及气道峰压的变化情况.以及以及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痰痂堵塞情况。结果与对照纰比较,观察组患者指测血氧饱和度增加值,潮气量增加值。气道峰压降值在吸痰前lmin和吸痰后10min明显升高(6.6土2.1)%比(5.3土1.4)%,(206.3±26.9)ml比(190.2±21.8)ml,(15.8±4.9)cmH,O比(12.7士3.6)cmH20j,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2,2.28,2.50;P均<0.05);心率、血压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刺激性咳嗽、黏膜损伤出血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痂堵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深部吸痰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选择。

  • 标签: 机械通气 安全 有效 吸痰深度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用于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的脑神经保护情况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海绵窦眶尖肿瘤患者3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用额颞颧入路进行肿瘤切除。对患者的病理情况、眼肌运动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术后的行为能力、肿瘤切除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肿瘤复发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脑膜瘤(8例)是临床病理中最常见类型,眼肌运动神经功能1级者(12例)显著多于治疗前1级者(4例);Karnofsky表现评分,90分者(10例)和80分者(8例)显著多于术前90分者(0例)和80分者(2例);10例肿瘤全部切除,8例肿瘤近似全部切除,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未出现1种以上;术后随访期出现复发2例,死亡1例,死因在于肺衰竭。结论海绵窦眶尖肿瘤的治疗采用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可以最大程度保护脑神经,为了患者的临床康复提供基础,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额颞颧入路肿瘤切除术 海绵窦眶尖肿瘤 脑神经保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接收的需要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传统穿刺置管,研究组心内心电定位法辅助置管,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耗费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静脉炎、导管脱出、渗血、导管堵塞、出口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耗费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静脉炎、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神经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内心电定位法 神经科 PICC导管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注意功能障碍及其相应的大脑神经网络信息传输特征变化规律。方法对34例抑郁症患者和51例健康志愿者行定量脑电信息传输特征分析,并通过视觉注意反应时测验和视觉注意保持测验评估视觉注意反应能力。结果抑郁症患者视觉注意反应时间长于对照组.视觉保持测验失误总数、误判数均高于对照组(£分别=4.71、4.56、3.96,P均〈0.05)。伴焦虑的抑郁症患者视觉注意反应时测验的反应时间短于不伴焦虑的患者(t=3.20.P〈O.05)。抑郁症组的大脑信息平均传输强度指数、平均强度调整周期、平均传输响应指数、平均响应调整周期均低于对照组(f分别=5.77、4.24、6.39、4.89,P均〈0.05),且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上述脑电信息传输特征参数均低于轻度组(f分别=2.41、2.78、2.91、3.25,P均〈0.05)。此外,正确数与年龄呈负相关,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r分别=-0.41、0.36,P均〈0.05);正确数、大脑信息平均强度调整周期、平均响应调整周期与抑郁、焦虑程度呈负相关(r分别=-0.43、-0.36、-0.40;-0.46、-0.44、-0.48,P均〈0.05),平均传输强度指数还与抑郁程度呈负相关(r=0.36,P〈O.05)。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注意功能缺陷,大脑神经网络信息传输特性明显降低。抑郁症患者注意功能的损害受年龄、教育年限以及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 标签: 抑郁障碍 注意功能 脑电信息 神经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神经接收的需要置入PICC导管的患者100例为对象进行研究,对照组传统穿刺置管,研究组心内心电定位法辅助置管,对比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耗费时间、导管留置时间、患者满意度以及静脉炎、导管脱出、渗血、导管堵塞、出口部位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一次置管成功率、穿刺耗费时间、导管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表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静脉炎、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内心电定位法在神经置入PICC导管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缩短置管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对于提高神经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心内心电定位法 神经科 PICC导管 效果
  • 简介:亚洲神经眼科协会(ASNOS)于2002年在日本东京成立。由亚洲神经眼科协会每两年主办一次的亚洲神经眼科大会是一个大型国际神经眼科会议,代表了亚洲神经眼科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最高水平。历届会议都有数百名各国神经眼科专业人士进行学术交流,对国际最近神经眼科新技术及学术前沿进行介绍及讨论。亚洲神经眼科大会提供了一个国际化平台,让世界各地的参会者对前沿的神经眼科研究课题交流想法,探讨最新进展及促进未来的合作。在亚洲神经眼科大会中一个尤其出名且重要的病例讨论版块“WalshinAsia”,选取各国出色的带病理结果的病例进行深入剖析,非常具有挑战性。

  • 标签: 神经眼科 学术交流 亚洲 会议 国际化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的52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按照一定选取条件选出132例进行研究。将具有神经眼科临床特征的患者的病例记录完整,探索其病因,对神经眼科的主要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分析。选取方法依据一定的选择方法在我院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全部529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的132名具有神经眼科病症的患者进行研究,并详细记录其有关资料,然后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在病人知情的情况下,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四个月的治疗。最后将所有者进行为期四个月治疗之前和之后进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探讨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结果对529名患者经过为期四个月的治疗之后,身体都有所恢复,其中发生神经眼科病症的有25.0%,其平均年龄为55,视力有所恢复的为37例,持续下降的有35例,最多的体征是眼球运动障碍36例,眼球震颤32例。结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中有神经眼科临床特征表现的有25.0%。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最多的神经眼科临床特征为视力恢复、眼球运动障碍或震颤、视力持续下降。

  • 标签: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 神经眼科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作为一个具有多项功能的综合性系统,神经导航将计算机技术、立体定向技术、影像学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完美的结合到一起。它能够准确的找到手术前发生病变的具体位置,进而可以确定一个最好的手术路径;同时,在进行手术的过程当中它也可以提供比较准确的病变范围,这样对于病变组织的切除提供了方便,可以防止手术时对其它正常组织细胞造成不必要的损害。因此本文就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进行简单阐述。

  • 标签: 神经外科 神经导航系统 临床应用 立体定向 人工智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化学萃取方法处理兔胫神经,并移植于wistar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处,观察大鼠早期神经电生理恢复情况。方法选取成年日本大耳白兔5只作为神经供体,切取双侧胫神经各3cm,经化学方法制成去细胞神经基膜管,其中15段用4500U/ml的NGF溶液4℃浸泡24小时;另15段置于无菌PBS缓冲液中4℃保存备用;选取witar大鼠45只,根据移植物的不同,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5只实验组(A组)去细胞异种神经基膜管复合NGF移植组、对照组Ⅰ(B组)去细胞异种神经基膜管移植组、对照组Ⅱ(C组)自体神经移植组。分笼喂养,术后1个月行神经电生理检测,包括胫后肌群运动诱发电位,再生神经的传导速度。结果刺激移植段近侧神经,均在大鼠胫后肌群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为平均为A组21.16±2.31m/s,B组为13.37±1.89m/s,C组为21.43±2.18m/s,A组与C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说明神经恢复效果优于B组。结论化学去细胞异种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术后1个月,复合NGF的去细胞神经基膜管运动传导功能恢复优于单纯去细胞神经基膜管,效果更加接近于自体神经移植。

  • 标签: 鼠坐骨神经 NGF 异种神经移植 神经电生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住院患者神经眼科临床特征。方法搜集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运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调查中,在我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513例患者中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有占37.04%。神经外科患者出现最多的神经眼科症状有复视(52例)、视力模糊(48例)和视野缺损(43例),出现最多的神经眼科体征是眼球震颤(63例)和眼球运动障碍(52例)。导致神经眼科的神经外科主要疾病颅内恶性肿瘤(含原发性和转移性)51例,脑出血43例,颅骨骨折37例,颅内压增高33例,脑疝21例,原因不明确者5例。结论神经外科住院患者中,有37.04%的患者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神经外科患者的神经眼科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视力模糊、视野缺损、复视、眼球震颤、眼球运动障碍。出现神经眼科表现的神经外科疾病主要有颅内恶性肿瘤(含原发性和转移性)、脑出血、颅骨骨折、颅内压增高和脑疝等。

  • 标签: 神经外科 神经眼科 临床特征
  • 简介:摘要周围神经疾病主要指的是周围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出现了结构和功能方面的障碍,在对这种疾病治疗的过程中,其方法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异,很多患者都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了神经活检术,在手术之后,护理的质量对患者的恢复会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本文主要对周围神经疾病行神经活检术患者的护理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 标签: 周围神经疾病 神经活检术 护理
  • 简介:所谓科学抽象,是指排除事物非本质的、表面的、偶然的东西,抽取事物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东西,逐次形成概念、范畴、规律及一般原理的认识过程,是从经验到理论、从旧理论到新理论的必由之路。简言之,科学抽象就是透过事物现象抽取事物本质的思维过程,而实验是认识事物、探求科学知识的实践形式——两者紧密相连。

  • 标签: 科学抽象 科学实验 科学探究 事物本质 认识过程 思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