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移植患者应用腹膜透析、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2年04月--2023年04月纳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肾移植患者52例作为临床对象,根据肾移植前不同透析方式,将其分为血透组(给予血液透析)、腹膜组(给予腹膜透析),各26例。观察对比手术前后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钙磷含量。结果:术前比较,血透组白蛋白、血红蛋白以及血清磷较腹膜组更高(P0.05);术后比较,两组血红蛋白以及钙磷较术前更优,血透组血清钙较腹膜组更低(P

  • 标签: 血液透析 腹膜透析 心脏死亡 器官捐献 肾移植
  • 简介:摘要胰腺腺泡细胞死亡是AP早期发生的主要病理生理特点,多种细胞死亡如坏死、焦亡、坏死性凋亡,细胞内容物的释放,触发了免疫炎症反应,促使AP的重症化演变,因此腺泡细胞死亡方式是决定AP进展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围绕胰腺腺泡细胞死亡及其引发的炎症级联反应开展深入的探讨,旨在探索阻断病理进程的关键分子干预靶点。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细胞死亡 免疫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肝、肾移植状态下心脏移植围手术期的护理重点。方法 观察我院一例行肝、肾移植状态下行心脏手术患者的整个护理过程,总结其护理经验及护理重点,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管理。 结果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住院时间22d,未出现感染及排异反应,术后心脏功能达I~II级,肝肾功能良好。结论 肝、肾移植状态下行心脏移植手术难度更大、更为复杂,做好围手术期期间的护理工作对手术的成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除了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外,术后加强病情观察以及生命体征监测,密切监测心、肝、肾功能,观察排异反应的出现,防止并发症的出现,保证心、肝、肾功能良好,是保证手术成功、加快康复关键。

  • 标签: 肝移植 肾移植 心脏移植 围术期护理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铁死亡是一种由铁催化的氧化应激引起的细胞死亡方式,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关。铁死亡信号通路包括铁调节蛋白2(IRP2)、铁响应元素结合蛋白(IREBPs)、铁载体蛋白(TfR1)、铁螯合剂(DFO)等,通过调节铁的摄取、储存和释放,影响细胞内铁的平衡和氧化应激的水平。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与铁代谢紊乱有一定的关系。近年来,一些研究发现,铁死亡信号通路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前列腺癌治疗的潜在靶点。本文对铁死亡信号通路与前列腺癌预后的关联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 标签: 铁死亡 铁死亡信号通路 前列腺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能否取得较好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分入实验对照组。对照组:综合护理,实验组: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应用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护理更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的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健康教育 急性胰腺炎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能否取得较好效果。方法  从2022年1月-2022年12月时间段内选取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均分入实验对照组。对照组:综合护理,实验组: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种护理模式对患者的影响。结果 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患者的预后效果较好(P<0.05)。结论: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过程中中,应用综合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护理更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护理的质量。

  • 标签: 综合护理 健康教育 急性胰腺炎 预后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康复锻炼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样本共计62例,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3月本院收治,分组为随机同比例,参照组开展常规术后干预方案,研究组接受早期康复锻炼,观察病患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镇静药物使用次数、机械通气时间进行对比及相关术后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病患肱三头肌皮褶厚度、镇静药物使用次数、机械通气时间更优,直观对比差异较为显著,经计算后为P<0.05;两组患者在非计划拔管、院内感染及ICU停留时间指标上无明显差异,数据比对后P>0.05。结论:早期康复锻炼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预后有一定积极的影响,对缩短病患术后康复时间、降低镇静药物使用次数等有关键的作用。

  • 标签: 早期康复锻炼 心脏外科 术后 预后
  • 简介:摘要: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严重的先天性疾病,若能够早期诊断出来,确诊疾病,可以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法,进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在产前诊断胎儿的先天性心脏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妇产科临床上逐渐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讲解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的情况。

  • 标签: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超声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胰腺炎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6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均在早期接受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和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方法),每组均为38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重症胰腺炎患者的并发症(腹泻、恶心以及继发性感染等)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平均腹痛缓解时间、平均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并发症(腹泻、恶心以及继发性感染等)发生率、非计划拔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预后
  • 简介:[摘要]由于中国农业生产的改革和发展,中国百姓的温饱问题得到缓解。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的良种繁殖是确保大生产、大利润的关键因素,不管社会和生产方式怎样变化,农作物的繁殖都依赖于播种,要提高农作物的生产能力,必须选用优良的种子加以繁殖。现阶段,中国粮食作物的良种繁育技术已经在一定水平上实现了进步,但只是受到多方面的制约,仍存在着缺陷。本文深入分析了现阶段中国粮食作物良种繁育的主要问题,寻找更直接、更合理的方法,为中国农作物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保证。

  • 标签: []农作物 良种繁育 保供体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离子间隙(strong ion gap, SIG)对于成人心脏骤停(cardiac arrest, CA)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来自美国重症监护室电子病例数据集(MIMIC-Ⅲ,2001—2012年)中首次入住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成人CA患者(≥18岁)。依据SIG三分位数法,将患者分成3组。比较CA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和相关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CA患者28 d和90 d累积生存率生存曲线,同时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生存曲线的差异,并建立Cox回归风险模型,以分析SIG是否为CA患者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606例成人CA患者,依据SIG(mmol/L)三分位数法,将患者分成<3.91(n=202),3.91~7.32(n=202)和>7.32(n=202)3组。年龄(66.91±15.95)岁,男性382例(63.04%),其中ICU住院期间、28 d和90 d全因病死率分别为36.47%、49.17%、56.93%。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IG、阴离子间隙、pH、乳酸、白细胞、凝血酶原时间、肌酐、血钾、血磷、高血压、冠心病、心源性休克、ICU住院期间、28 d和90 d全因病死率等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CA患者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随着SIG指标的上升,CA患者28 d、90 d累积生存率会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IG水平上升(>7.32mmol/L)是该类患者28 d(HR=1.610,95%CI: 1.177~2.203,P=0.003)和90 d(HR=1.506,95%CI: 1.123~2.019,P=0.006)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入ICU时高SIG(>7.32 mmol/L)是影响CA患者28 d和90 d全因病死率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计算此类患者的SIG水平有助于早期识别预后不良的人群。

  • 标签: 重症医学科 强离子间隙 心脏骤停 预后
  • 作者: 田菲菲,张欣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31
  • 出处:《中国结合医学》2023年第5期
  • 机构:延安大学咸阳医院,陕西咸阳 712000
  • 简介:目的:分析将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用于心梗(AMI)介入术后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本院2021.1.1-2022.10.30期间收治的AMI介入治疗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在随机数字表下以1/1的比例划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统计2组心功能、运动耐力、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心功能(CO、LVEF)、运动耐力(6 MWT)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用于AMI介入术后可发挥积极作用,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升其运动耐力,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获得认可,可推广。

  • 标签: 心肌梗死;介入术;早期心脏康复护理;心功能;运动耐力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采取CCU护理干预的方式对其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从本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选取104例,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和研究组(52例,采取CCU护理干预的方式),收集并分析采取两种护理方式后对预后产生的影响。  结果:研究组住CCU和呼吸机支持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平均动脉压指标同时也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采取CCU的护理干预方式有效改善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CCU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采取CCU护理干预的方式对其预后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从本院2021年2月到2022年2月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中选取104例,将其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对照组(52例,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和研究组(52例,采取CCU护理干预的方式),收集并分析采取两种护理方式后对预后产生的影响。  结果:研究组住CCU和呼吸机支持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平均动脉压指标同时也高于对照组,同时,对照组明显高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采取CCU的护理干预方式有效改善了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CCU护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急诊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的STEMI(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采用心脏磁共振(CMR)评估的实际意义方法:将心脏磁共振评估用于STEMI病人进行PCI治疗后的诊断工作中,分析其现实意义和诊断价值,体现了较高的诊断价值,同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比我院PCI手术的STEMI病人和健康体检者之间一般信息的差异,受试者包括健康体检者和PCI治疗的STEMI患者分别80例。结果:对比手术后半年的各项CMR指标,健康体检者和和STEMI病人NT-proBNP、LVEDV、LVESV、LVEF、Endo-GLS、Myo-GLS、Endo-GCS、Myo-GCS的CMR指标均存在明显的差异,数据差异较大(p0.05)。健康受试者的LVEDV、LVESV低于STEMI患者术后1周、1月、6月(P

  • 标签: 心脏磁共振 急诊PCI STEMI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CU护理干预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21年02月到2023年0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66例,将其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CCU护理,对比两组的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患者实施CCU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患者使用呼吸机支持的时间,促进患者尽早恢复正常动脉压和心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促进疾病康复。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一种复杂的恶性肿瘤,预后差。早期,ICC患者肝移植预后差,导致其曾一度被视为肝移植的禁忌证。但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对上述传统观点提出挑战,在合理选择受者或联合新辅助治疗条件下,肝移植在ICC患者中已取得较好预后。与手术切除等其他治疗措施比较,肝移植可改善ICC患者预后。与ICC肝移植预后相关的因素包括新辅助治疗、肿瘤整体负荷、肿瘤生物学行为以及移植后综合治疗措施等。基于目前临床研究,笔者针对ICC肝移植预后情况、ICC肝移植及其他治疗措施预后比较、ICC肝移植预后相关因素、ICC肝移植受者选择策略、ICC肝移植治疗的进步与挑战进行深入阐述。

  • 标签: 肝肿瘤 肝移植 预后 肿瘤负荷 肿瘤生物学行为 新辅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文参考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2022年11月至2023年11月期间诊治的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分组,每组收入患者46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优质护理,统计验证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及预后康复情况。结果:试验组SAS量表与SDS量表评分均低于参照组,腹痛及腹胀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显示数据指标之间的统计差异。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在优质护理作用下能有效减轻患者负性情绪,加快预后恢复。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胰腺炎 负性情绪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