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ONFH)的手术护理配合。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我院46例行髓芯减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ONFH患者采取手术护理配合,包括术前做好心理及健康宣教、备齐手术必需物品,中严密观察病情,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术后做好器械保养工作及康复训练指导。结果46例ONFH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感染;手术平均时间为(69.74±4.21)min,平均住院(12.36±2.43)d,随访3个月后,95.65%患者关节疼痛消失。结论对ONFH患者行髓芯减压并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时,要求护理人员熟练配合,以降低并发症,控制感染,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髓芯减压 骨髓干细胞移植 股骨头坏死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次经尿道电切加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70例首次接受电切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术后每周进行1次灌注治疗,6周后延迟至每月1次,治疗1年,观察组术后5周左右进行二次经尿道电切加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后续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肿瘤复发情况,以及大量出血、电切综合征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都取得了成功,膀胱肿瘤切除率达到了100%,在随访期间内,观察组仅有8例患者复发,占2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48.57%)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电切相比,二次经尿道电切加中粘膜下注射吡柔比星治疗表浅性膀胱肿瘤同样安全、有效,肿瘤的复发率更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二次经尿道电切 粘膜下注射 吡柔比星 表浅性膀胱肿瘤
  • 简介:目的:总结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11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观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组11例急性粒细胞缺乏症均合并严重感染,经治疗后均显效,有效率100%,感染治愈率90.9%,仅1例因故中途放弃治疗,无1例死亡.结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能有效提高急性粒细胞缺乏症病人的粒细胞水平,对及时控制感染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 标签: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治疗 急性粒细胞缺乏症 临床资料 不良反应
  • 简介: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为覆盖于血管内膜表面纵向排列的单层扁平细胞,它为血管内血流提供一个光滑的表面。研究表明[1,2],VEC的损伤及功能

  • 标签: 内皮细胞脓毒症 血管内皮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PHEO)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PHEO的临床资料。结果:肾上腺PHEO占87%,肾上腺外占13%,恶性占9%。阵发高血压型占65%。24h尿VMA、5h尿VMA/Cr测定、B超、CT或MR、^131I-MIBG测查阳性率分别为85%、75%、82%、96%、96%。结论:PHEO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病程长、病情重者引发心、脑、肾、消化、内分泌等系统严重并发症。充分的术前准备十分重要。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临床特征 术前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总结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接受手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孕产妇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31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孕产妇采取卵巢肿瘤剥除进行治疗,9例孕产妇采用附件切除进行治疗,以上孕产妇的手术均成功完成,40例孕产妇经手术治疗后,活产率为34(85.00%),早产率为4(10.00%),流产率为2(5.00%)。除两例流产外,其余新生儿均健康存活,且产后产妇与新生儿身体状况及各项生命指标正常。结论根据孕产妇的临床症状采取对应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妊娠 卵巢肿瘤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18例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资料、原发病、治疗及转归。结果:18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94.4%)、肝脾淋巴结肿大(77.8%)、外周血细胞减少(〉61.1%)、肝功能异常(88.9%);经针对原发病及采用化疗和免疫疗法治疗后3例治愈,6例好转,4例放弃治疗,5例死亡。结论: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预后十分关键。

  • 标签: 噬血细胞综合征 临床特点 治疗 预后
  • 简介:摘要热休克蛋白是一类广泛存在,具有高度保守性的应激蛋白。在抗原经典递呈与交叉递呈途径、巨噬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活化以及树突状细胞的活化成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巨噬细胞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具有吞噬、抗原递呈和分泌细胞因子等功能,在清除病原微生物、促进炎症反应和修复损伤组织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随着对热休克蛋白与巨噬细胞关系的不断研究,发现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到感染、炎症、自身免疫病、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

  • 标签: 热休克蛋白 巨噬细胞 小分子热休克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京大戟醋制前后对大鼠小肠隐窝上皮细胞IEC-6和人胃粘膜上皮细胞株GES-1的毒性差异。方法以IEC-6和GES-1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京大戟醋制前后对IEC-6细胞和GES-1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增殖抑制实验显示京大戟具有较强的胃肠细胞毒性;醋制后,与京大戟各剂量组比较,醋京大戟可显著降低对胃肠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醋制可降低京大戟对胃肠细胞的毒性,从而为进一步阐明京大戟醋制毒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 标签: 京大戟 醋制 胃肠细胞 细胞毒性
  • 简介:目的:探讨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并相关的文献复习.结果:2例术前诊断均不能明确,中应用去甲肾上腺素纠正低血压,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术前诊断困难,中出现低血压时应想到嗜铬细胞瘤的可能性,并探索敏感的儿茶酚胺类药物控制血压.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外 围手术期: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Lymphocystis)感染预防及治疗,为治疗妇科肿瘤手术患者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在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在接受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应用常规抗感染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接受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应用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妇科肿瘤手术患者的淋巴囊肿发生率以及淋巴囊肿感染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淋巴囊肿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淋巴囊肿感染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发热时间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ANC降低时间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G-CSF方法可有效治疗妇科肿瘤手术患者化疗后淋巴囊肿感染。

  • 标签: 妇科肿瘤手术患者 化疗后 淋巴囊肿 感染预防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探讨以情感分享及寄语表达在肿瘤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的护理学校12级护理学专业的245名学生进行随机抽取,从中抽取了84名护理学的学生进行系统研究,根据研究的需要,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名学生。对照组对学生进行传统的肿瘤护理的教学,而实验组在传统肿瘤护理教学的基础上,还传授学术如何进行情感分享及寄语表达。比较两组的测试成

  • 标签: 情感分享 寄语表达 护理教学
  • 简介:严重鼻出血是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的危重急症之一,如果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常可危及生命[1].过去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有鼻腔填塞法或血管结扎治疗,随着介人放射学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用血管栓塞治疗严重鼻出血的报道也日渐增多.我科从1993年1月~1999年12月,应用数字影血管造影动脉栓塞治疗严重出血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 标签: 严重鼻出血 减影 影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胃大部分切除与单纯修补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治疗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采用胃大部分切除治疗,观察组采用单纯修补治疗,对比两组胃穿孔患者的术后疗效、所需手术时间、所需住院时间、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术后复发Visick分级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急性胃穿孔患者的术后疗效、术后复发Visick分级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所需手术时间、所需住院时间以及胃肠功能恢复的时间较对照组更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修补治疗急性胃穿孔可以有效地改善临床效果,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避免患者术后的复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胃穿孔 胃大部分切除术 单纯修补术 临床效果 术后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94例经病理活检证实的表浅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单盲随机的方式,运用钬激光(HOLBT)治疗40例、选择性绿激光(PVBT)治疗32例、经尿道等离子双极电切(PKRBT)治疗22例,对三种手术方法术中出血、中操控准确度、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手术时间、术后继发出血、肿瘤复发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三种手术方法对膀胱表浅性肿瘤的治愈率及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OLBT组及PVBT组均无闭孔神经反射及膀胱穿孔等并发症发生,PKRBT组发生闭孔神经反射8例,其中膀胱穿孔2例。中出血及术后继发出血情况PKRBT组>HOLBT组>PVBT组。中操控准确易控PVBT组优越HOLBT组及PKRBT组。较小肿瘤(直径<2cm)手术时间三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较大肿瘤(直径大于2cm)手术时间PKRBT组明显优于HOLBTA组PVBT组(主要是肿瘤组织清除时间)。结论浅表性膀胱肿瘤PVBT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较HOLBT和PKRBT更好,尤其在减少中术后并发症方面更具优越性。

  • 标签: 膀胱癌 等离子双极电切术 选择性绿激光 钬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的不良反应,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为临床治疗药物使用提供科学合理参考。方法根据铂类抗肿瘤药物发展历程分类,从药物对人体多个器官胃肠道、肾等的作用分析,汇总总结铂类抗肿瘤药物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就这些出现的不良反应给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结果不同的铂类抗肿瘤药物表现出的不良反应不同。铂类抗肿瘤药物早期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多,也较普遍;后来经过改进发展,新型的铂类药物结构有了改进,不良反应也随之减少,但是出现了其他新问题。针对不同种类的铂类抗肿瘤药物,应采取不同且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与手段。结论常见铂类抗肿瘤药物出现不良反应的范围大小不一、轻重不同,采取预防措施也不同,只有较详细地了解不同铂类抗肿瘤药物的特性,才能较好地发挥药物作用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出现几率。

  • 标签: 铂类 抗肿瘤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分析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04年6月至2006年5月诊治的儿童传单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传单临床表现多样,除发热,咽峡炎,颈淋巴结肿大常见外,肝肿大(82%),鼻塞(49%)和双眼睑水肿(29%)较多见;传单肝功改变以酶学改变为主,其中以乳酸脱氢酶升高最常见,各年龄组传单患儿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均明显升高;早期检测EBV-IgM总体阳性率为86%,发生EBV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1例。结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易误诊,需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早期诊断。

  • 标签: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信号途径。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分成以下各组:(1)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以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48h;(2)OX—LDL各浓度组(共3组):EPCs培养24h后,再分别换用含5,10,20mg/LOX—LDL的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Akt、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时加上一组。(3)Wortmannin组:EPCs培养24h后,换用含Wortmannin100μmol/L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采用MTF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P〈0.01),基础状态下内皮祖细胞表达Bcl-2mRNA及蛋白,OX—LDL处理能抑制其表达,降低磷酸化Akt的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结论:Ox—LDL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的作用是通过抑制Akt活化,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实现的;Ox—LDL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是依赖P13K/Akt信号通路实现,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BCL-2 PI3K/Akt信号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