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以壳聚糖为原料,双氧水、次氯酸钠和高碘酸钾分别作为氧化剂,采用正交实验法分别研究了3种氧化体系中氧化剂用量、反应pH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氧化产物羰基含量的影响,最后对3种氧化体系中最高羰基含量的氧化产物进行红外谱图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在60℃下,双氧水最佳氧化参数是pH4.0,用量15%,6h,得到氧化壳聚糖的羰基含量为46.87%;次氯酸钠氧化参数为pH9.0,用量25%,3h,羰基含量为30.72%;而高碘酸钾氧化参数为pH3.0,用量100%,4h,羰基为94.45%。同时氧化后的壳聚糖红外图谱也显示了羰基吸收峰。SEM说明经过预处理及氧化改性后,壳聚糖的表面形貌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其表面由最初的光滑平整到粗糙不平。

  • 标签: 壳聚糖 氧化 双氧水 次氯酸钠 高碘酸钾
  • 简介:为了赋予竹纤维抗菌性,以天然生物高分子壳聚糖为抗菌整理剂,利用K2S2O8与Na2S2O3组成的氧化还原体系,引发竹纤维素与壳聚糖进行接枝共聚,制备了具有抗菌性的纤维素材料。以接枝率和接枝效率作为衡量标准,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并对在最佳条件下合成的样品进行了红外、扫描电镜和抗菌性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竹纤维素与壳聚糖接枝共聚后,纤维表面形态明显改变,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到97.00%和99.91%,具有良好的抗菌性。

  • 标签: 竹浆粕 壳聚糖 抗菌性 接枝共聚
  • 简介:目的:制备降解(低分子质量)壳聚糖并考察对肉品的保鲜效果。方法:采用H2O2均相氧化降解壳聚糖,以乌氏黏度法测其黏均分子质量;用牛津杯法测定降解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葡菌、霉菌的抑菌圈直径;喷洒降解壳聚糖溶液于肉品表面,用表面涂抹法测定肉品在25℃放置过程中菌落总数的变化。结果:影响降解壳聚糖分子质量大小的因素顺序为:时间〉温度〉H2O2浓度〉HAc浓度;在反应时间6h、温度75℃、H2O2体积分数6%和HAc体积分数4%时,可得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300的可溶性壳聚糖;降解壳聚糖对大肠杆菌、金葡菌的抑菌率高于未降解壳聚糖,而对霉菌的抑菌性变化不大;经质量分数6%、黏均分子质量2300壳聚糖溶液喷洒肉品表面后,鲜猪肉4d、熟猪肉6d可保持良好色泽、弹性、气味,且菌落总数符合GB2726-2005要求。结论:低分子质量壳聚糖可作为肉品防腐保鲜剂。

  • 标签: 壳聚糖 H2O2均相降解 抑菌性 猪肉 菌落总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魔芋葡甘露聚糖(KGM)对肥胖患者的体重指数、血脂、血压、血糖等的影响。方法86例超重及肥胖患者在不改变原有治疗的基础上给予KGM口服,治疗12周后评价对体重指数、血脂、血压、血糖等的影响。结果KGM降低体重指数、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糖基化血红蛋白(P<0.01);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1)。结论KGM防治肥胖及肥胖相关疾病开发前景广阔。

  • 标签: 魔芋 葡甘露聚糖 药理作用 肥胖 肥胖相关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临床疑诊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诊断侵袭性真菌病。分析非培养诊断方法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和血浆(1,3)-β-D-葡聚糖(G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GM试验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84%;G试验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92%。GM试验和G试验二者联合试验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和78%。结论GM试验和G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应用使其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

  • 标签: 侵袭性真菌病 诊断 半乳甘露聚糖 (1 3)-β-D-葡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治疗胃肠道肿瘤的疗效。方法将133例胃肠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予甘露聚糖肽联合FOL-FOX方案,对照组给予FOL-FOX方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8.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8.5%,其生活质量也明显改善。结论联合使用甘露聚糖肽治疗胃肠道肿瘤效果更佳。

  • 标签: 甘露聚糖肽 胃肠道肿瘤 治疗 FOL-FOX
  • 简介:以壳聚糖和无机铝盐AlCl3.6H2O为原料,通过溶胶-凝胶方法,分别用CO2超临界干燥手段及冷冻干燥手段制备了新型的壳聚糖/氧化铝复合气凝胶.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含量影响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及孔体积等性质,随着壳聚糖含量的增加,混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不同的干燥方法对复合气凝胶的比表面积等性质也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复合气凝胶 壳聚糖 溶胶-凝胶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联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糜烂病人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病人采用单纯微波治疗;治疗组病人采用微波联合壳聚糖宫颈抗菌膜治疗。观察病人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

  • 标签: 宫颈糜烂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 微波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silkfibroin-chitosanblend,SFCS)导管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选取健康成年雄性日本大耳兔21只,切断双侧面神经颊支,制成8mm的兔面神经颊支缺损模型。使用丝素-壳聚糖混合膜神经导以修复兔右侧面神经缺损,作为实验组;左侧用翻转自体神经修复,作为对照组。术后4、6、8周行神经电生理检查,2、4、6、8周显微镜下观察大体形态,取材行HE及甲苯胺蓝染色组织学检查,并应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FCS导管修复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达到(27.50±3.00)m/s,单位面积(5μm2)的轴突计数为(741.80±49.92),髓鞘厚度达到(12.71±0.42)pm,与自体神经修复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FCS神经导管具有促进神经轴突再生的作用,有望成为自体神经移植的替代材料应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

  • 标签: 面神经缺损 神经再生 丝素-壳聚糖共混膜 神经导管
  • 简介:目的探讨血浆(1—3)-β-D-葡聚糖对早期诊断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3月-11月间在北京友谊医院感染科住院患者174例,根据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排除深部真菌组、确诊组、临床诊断组、拟诊组。应用MB-80微生物动态快速检测系统,检测各组患者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分析比较深部真菌感染组和非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浆(1-3)-β-D-葡聚糖的水平。结果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153.4±37.0)pg/mL,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为(54.6±8.6)pg/mL,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t=3.4,P〈0.01);分析血浆(1-3)-β-D-葡聚糖诊断深部真菌感染,以20pg/mL为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拟诊病例,3组间血清(1—3)-β-D-葡聚糖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明显高于排除深部真菌感染组的葡聚糖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以20pg/mL为诊断阈值,其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0.1%、87.5%、61.9%、52.1%、91.2%,可作为深部真菌感染的最佳诊断阈值。

  • 标签: 血浆(1—3)-β—D-葡聚糖 深部真菌感染 诊断研究
  • 简介:燕麦是我国重要农作物之一。它含有的β-葡聚糖,具有清肠,降胆固醇,调节血糖,提高免疫力等特殊生理功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保健产品。综述了燕麦葡聚糖的提取纯化、功能性以及应用。

  • 标签: 燕麦 Β-葡聚糖 提取 纯化 功能特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宫颈LEEP术后应用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对宫颈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因CINI~II做LEEP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术后壳聚糖宫颈抗菌膜局部用药者50例为观察组,自然修复50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时间、出血量及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 标签: 壳聚糖宫颈抗菌膜 宫颈环切术 术后创面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中药加甘露聚糖肽治疗水痘的临床观察。方法中药辩证论治,甘露聚糖肽静脉点滴,入选病例32例。结果32例中28例获得痊愈,5例好转。结论中药联合甘露聚糖肽治疗水痘具有良好疗效。

  • 标签: 中药 甘露聚糖肽 水痘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检测(1-3)-β-D-葡聚糖和血培养,并对二者在侵袭性真菌感染诊疗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采用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监测系统和BD—BACTEC9120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对我院临床各科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进行(1-3)-β-D-葡聚糖和血培养检测,对应用抗真菌药物有效的病例进行研究,分析两种检查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诊疗中的作用。结果共收集到临床疑似侵袭性真菌感染且应用抗真菌药物有效的病例162例,其中(1-3)-β-D-葡聚糖阳性97例、血培养22例,阳性率分别为59.9%、13.6%。结论(1-3)-β-D-葡聚糖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中阳性率高于血培养,且阳性出现时间比血培养早,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 标签: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beta -D-葡聚糖 血培养 早期诊断
  • 简介:目的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XTT减低法评价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黏附的影响,镜下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的影响;实时定量RT—PCR法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的Ras信号通路因子CDC35、PDE2、EFG1和HWP1的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低浓度(0.02mg/mL)和高浓度(0.32mg/mL)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率分别为(19.6±1.2)%和(96.96±0.6)%,0.16mg/mL浓度下壳聚糖对早期(0h)、中期(12h)和成熟期(48h)的生物膜抑制率分别为(78.6±0.5)%、(54.4±0.9)%和(41.1±1.1)%,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各黏附阶段的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抑制作用,壳聚糖可剂量依赖性地下调白念珠菌生物膜Ras信号通路基因CDC35、EFG1和HWP1的表达水平,上调Ras信号通路抑制剂PDE2的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壳聚糖可能通过影响Ras信号通路及抑制细胞黏附而对白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壳聚糖 白念珠菌 生物膜 Ras信号转导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方法的敏感性,明确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统计2011年1月—2011年8月我院住院病人中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大于20pg/ml的28例病人的真菌培养结果,结合临床资料,评价血浆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在深部真菌感染中的价值。结果在这28份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值大于20pg/ml的病例中,只有7例真菌培养是阳性,在这28例患者中,临床依据真菌1-3-β-D葡聚糖检测结果给予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抗真菌药物治疗有效的有23例,2例治疗无效,3例因放弃治疗而出院。结论血浆真菌1-3-β-D葡聚糖水平检测与传统真菌培养相比能更早、更灵敏地反映深部真菌感染,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有早期、积极的作用。

  • 标签: 真菌 1-3-&beta -D葡聚糖 真菌培养 深部真菌感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