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造影和MR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84例PE患者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诊断方式分组,其中38例患者行CT诊断为CT组,46例患者行MR诊断为MR组,比较诊断结果。结果CT组患者中,MSCTPA诊断发现643支肺动脉栓子,其中有462支是中线段以上栓子;MR组患者中,MRPA诊断发现135支肺动脉栓塞。结论急性肺动脉栓塞的CT肺动脉造影和MR诊断价值均高,均应推广应用。

  • 标签: 急性肺动脉栓塞 CT肺动脉造影 MR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对急性肺栓塞(APE)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根据APE患者的死亡风险评估,76例APE患者被分为高危APE组(41例)和非高危APE组(35例)。在CTPA图像上,分析两组患者CT阻塞指数及右心功能参数的差异,并分析CT阻塞指数与右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与非高危APE组比较,高危APE组CT阻塞指数[8.58%比24.69%]、室间隔平直或左突(31.43%比73.17%)、支气管动脉扩张比例(5.71%比24.39%)显著升高,除上腔静脉直径外,两组其余右心功能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T阻塞指数与右室短轴最大径(RVMSA)、RV∶LV,主肺动脉直径,上腔静脉直径,奇静脉直径呈显著正相关(r=0.684-0.954),与LVMSA呈显著负相关(r=-0.786),P均〈0.01。ROC曲线分析显示,RV∶LV诊断APE严重程度的AUC最大(0.949)。结论:多层螺旋CT右心功能参数是评价APE严重程度的准确而实用的参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病理学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诊治的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患者2例进行病理学检查分析,总结其特点。结果原发性肺动脉肉瘤多为肉瘤内膜,在超声镜下图像表现为多形性肉瘤,缺少特异性的免疫表型,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肺血栓栓塞症相同,根据症状诊断容易出现误诊。结论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为临床罕见的肿瘤疾病,其病理学特点表现为纤维母细胞分化,免疫表型和临床症状均无特异性,患者治疗的愈合较差。

  • 标签: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 病理学特点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宝石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的价值。方法对医院2014.02月到2015.10月收治的50例肺动脉栓塞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低剂量对比剂宝石能谱CT,两名主任医师使用工作站能量成像系统和CT增强软件对所采集数据进行独立处理。结果诊断为栓塞的患者碘基图碘含量异常区值与正常区碘基图碘含量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患者碘基图结果与CT肺动脉造影一致性比较好(K值为0.91,P值为0.001)。结论宝石能谱CT低剂量对比剂肺动脉成像诊断肺动脉栓塞及肺梗死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宝石能谱CT 低剂量对比剂 肺动脉成像 肺动脉栓塞 肺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观察对肺动脉的影响。方法74例患者以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则予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肺动脉收缩压变化进行评定、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Vmax、PAPs较之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体循环舒张压、收缩压变化不明显,对照组体循环收缩压较之于治疗之前有显著下降,且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变化并不显著。结论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体循环压无影响,但疗效确切,可显著降低其肺动脉高压。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肺动脉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动脉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治疗的86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取有创动脉监测,采用动脉留置针穿刺外周动脉,并与压力传感器、压力监测仪相连,监测患者的动脉;在此基础上,对同肢体进行无创动脉血压监测;对比两组动脉监测结果,并对比有创动脉监测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动脉乳酸,综合评价有创动脉监测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86例危重患者在有创动脉监测过程中,无感染、栓塞及肢体肿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可动态监测动脉,观察动脉波形变化,评估动脉变化趋势,有创动脉监测水平与穿刺部位具有相关性;在有创与无创动脉监测水平对比上,收缩压及舒张压均同步升高或降低;而有创动脉监测各穿刺部位的收缩压均高于无创动脉监测,舒张压接近或低于无创动脉监测;86例危重患者在治疗期间,其中62例患者出现休克,根据患者的有创动脉监测结果,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剂量,组织灌注量得到显著改善,显著提高收缩压、舒张压,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用量及动脉乳酸水平。结论有创动脉监测可动态、准确、连续反映危重患者的动脉水平,有利于为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而提供依据,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预后,避免病情恶化。

  • 标签: 危重 有创动脉压监测 无创动脉压监测
  • 简介:肺动脉发育异常是胎儿心脏畸形的一种,其异常形式复杂多样,目前国内外对胎儿肺循环的研究较少,产前超声报道的病例并不多。此文主要综述了胎儿肺动脉发育异常的胚胎发育、产前超声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和预后等,期望为产前超声诊断肺动脉发育异常提供更多有用信息。

  • 标签: 超声诊断 产前 胎儿 肺动脉 发育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血管造影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以达到最佳的血管成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延迟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常规组采用正常时间扫描,延迟组采用不同延迟时间扫描,关注扫描时间对影像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扫描后影像,常规组影像清晰程度较高,清晰影像较延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4,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掌握最佳扫描时间可有效提高其影像清晰程度,提高对栓塞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排螺旋CTA 血管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4年5月~2015年7月之间收治的3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分析。结果本组31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经治疗后,病情好转者24例,无明显改善者7例,治疗有效率为77.42%。结论给予肺动脉高压患者氧疗及抗凝等传统治疗,并辅助对症的血管扩张剂,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发展,并一定程度提高其生存率。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分析实施有创动脉监测对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予以外周动脉穿刺,并实施有创动脉监测。结果实施有创动脉监测后,髋关节置换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以及动脉血氧等较监测前均得以明显改善(P<0.05),其电解质均为正常范围(P>0.05)。结论实施有创动脉监测对于髋关节置换术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判定手术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有创动脉压监测 外周动脉穿刺 髋关节置换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总结了1例矫正性大动脉转位伴肺动脉闭锁行体肺分流术患儿的护理经验。充分的术前准备,包括间断的低流量氧气吸入,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保证安全,对患儿至关重要;同时严密的围术期护理,包括心功能的维护,保持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流平衡,给予合适的呼吸机参数,维持分流血管的通畅,预防并发症,患儿顺利康复出院。

  • 标签: 矫正性大动脉转位 体肺分流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