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内/肺外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p/ARDSexp)新生儿在围生期肺动脉(PAP)和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盐城医院新生儿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生儿128例,其中ARDSp 67例,ARDSexp 61例。比较两组新生儿机械通气上机后氧合指数〔OI,OI=平均气道压(Pmean)×吸入氧浓度(FiO2)/动脉血氧分压(PaO2)×100〕、PAP、心功能指标〔心排血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右心室做功指数(RV-Tei)〕和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差异;记录新生儿肺动脉高压〔PAH,肺动脉收缩压(PASP)>35 mmHg(1 mmHg=0.133 kPa)或超过体循环收缩压的2/3〕的发生率;采用Pearson相关法分析PAP与NT-proBNP的相关性;同时动态观察ARDSp与ARDSexp合并中重度PAH(PASP 50~69 mmHg为中度,PASP≥70 mmHg为重度)新生儿应用强心药米力农治疗前后PAP和RV-Tei的变化。记录两组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和预后;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新生儿28 d累积生存情况。结果ARDSp组新生儿PAH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RDSexp组(97.01%比70.49%,P<0.01),OI、PAP、NT-proBNP和RV-Tei均明显高于ARDSexp组〔OI:17.61±6.12比11.04±5.35,PAP(mmHg):64.27±9.54比53.61±6.47,NT-proBNP(ng/L):23 126.32±1 485.14比18 624.24±1 647.15,RV-Tei:0.61±0.22比0.52±0.19,均P<0.05〕;两组CI和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P与NT-proBNP呈明显正相关(r=0.918,P<0.01)。共有97例ARDS合并中重度PAH新生儿,其中ARDSp组63例,ARDSexp组34例;随米力农治疗时间延长,两组PAP和RV-Tei整体均呈下降趋势,ARDSexp组较ARDSp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72 h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P(mmHg):38.42±8.95比45.67±13.32,RV-Tei:0.58±0.19比0.61±0.13,均P<0.05〕;两组拔管前PAP和RV-Te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DSp组机械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较ARDSexp组明显延长〔机械通气时间(d):10.12±1.36比6.31±1.31,总住院时间(d):16.52±3.25比13.12±3.57,均P<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ARDSp组28 d累积生存率明显低于ARDSexp组(82.09%比95.01%;Log-Rank检验:χ2=5.062,P=0.025)。结论ARDS新生儿PAP和RV-Tei均明显升高,且ARDSp的PAP明显高于ARDSexp;动态监测PAP和RV-Tei可反映病情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米力农改善氧合、降低PAP为治疗PAH的有效方法之一。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动脉压 心功能 新生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婴幼儿右侧肺动脉缺如(ARPA)的外科诊疗经验,提高婴幼儿ARPA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2月至4月,3例右侧肺动脉缺如患儿接受外科诊疗,均为男性,手术时间分别为出生后33天、85天和20个月,3例均行心脏增强CT扫描,其中1例行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明确诊断及术前评估。3例患儿均于非体外循环下,探查解剖出闭锁动脉导管,继而采用"二段法"重建右肺动脉(RPA)。术后随访其肺动脉血流、肺动脉高压进展及抗凝治疗。结果3例患儿心脏CT三维重建均于无名动脉根部见异常"憩室"或"芽迹",术中探查其为闭锁动脉导管的一端,另一端则连接肺门血管;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可明确显示患侧肺血管分布及发育。重建RPA后肺动脉高压即刻缓解。术后3例患儿均痊愈出院(100%),早期复查1例出现右肺动脉血栓,予以肝素持续抗凝后血栓消失,2例右肺动脉血流持续通畅。3例患儿目前服用华法林或阿司匹林规律抗凝。结论ARPA可诊断、可治疗。婴幼儿期行"二段法"肺动脉重建效果良好。术前CT三维重建见异常"憩室"或"芽迹"具有重要提示意义,目前肺静脉逆行楔形造影为诊断金标准。

  • 标签: 右侧肺动脉缺如 婴幼儿 外科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MR,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 2018年10月-2020年10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主要对象;给予所有纳入患者均采用MR,CT肺动脉造影进行诊断,以临床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研究两种诊断方法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30例疑似肺动脉栓塞患者中,经病理诊断符合率占比100.00%;经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后的符合率分别为93.33%(28/30)和96.67%(29/30),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CT肺动脉造影检查对于肺动脉栓塞患者均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可进行推广、采纳。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MR CT肺动脉造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CTA对肺动脉栓塞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肺动脉CTA检查的患者61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进行128层采集成像以及16层采集成像,检查后对比两组患者图像质量、血管噪声值以及软组织噪声值,分析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CTA对患者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准确度与特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检查结果对比后,发现使用128层采集成像患者组检查得到图像质量评分要高于使用16层采集成像患者组,且128层采集成像患者组检测软组织噪声值和血管噪声值要明显低于16层采集成像患者组,经SPSS23.0系统分析处理得出三者P<0.05。结论:64排128层螺旋CT肺动脉CTA诊断肺动脉栓塞具有成像图片质量高,血管噪声值、软组织噪声值低等优点,能够得到较为准确的影像诊断结果,值得在基层县级医院临床上推广运用。

  • 标签: 肺动脉CTA 肺动脉栓塞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浅析小剂量对比剂CT肺动脉造影(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诊断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间;研究对象:纳入316例高度怀疑PE患者;分组:根据CTPA检查时所用对比剂量不同划分为甲组(注射对比剂28 ml)与乙组(注射对比剂50 ml)各158例,评价诊断结果。结果:甲组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肺段动脉CT值、统计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CNR)均略低于乙组,P0.05。结论:小剂量对比剂CTPA检查诊断PE价值高。

  • 标签: CT肺动脉造影 肺动脉栓塞 诊断 检查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发生于肺动脉的黏液瘤1例。患者女,23岁,因间断咳嗽、咳痰1个月,加重伴气短半个月就诊。胸部CT平扫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见不规则形稍低密度影;肺动脉CT血管造影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管腔扩张,管腔内充盈缺损影。MR肺动脉增强血管成像示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管腔扩张,管腔内异常信号,T1WI呈高信号,T2WI呈高信号,DWI呈稍高信号,ADC图呈高信号,增强扫描延迟期可见强化。病理诊断:肺动脉黏液瘤。

  • 标签: 黏液瘤 肺动脉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由多种诱因引起的肺血管重构、肺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使得肺动脉(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逐渐升高,终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近年由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新治疗药物的研发,PAH患者预后明显改善。PAH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作用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2,PGI2)、内皮素(endothelin-1,ET-1)三条经典途径中的不同靶点。其应用及联合应用、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大大改善了PAH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多是先天性心脏病相关PAH(PAH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PAH-CHD)、特发性PAH(idiopathic PAH,IPAH),发病年龄小,还未出现肺血管病变,因此预后更好。该文就儿童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肺动脉高压 靶向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栓塞(APE)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MSCT)与肺动脉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效果及价值体会。方法:研究时间及对象为2020年3月—2021年3月接诊且手术病理检查确诊的50例APE患者,术前均行MSCT、肺动脉MRI检查,对照分析组间栓塞显示情况、间接征象检出情况。结果:(1)在不同栓塞部位诊断方面,肺动脉MRI诊断准确率(100.00%)高于MSCT(90.00%),P

  • 标签: 多层螺旋CT 肺动脉MRI技术 急性肺动脉栓塞 诊断效果 价值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患者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术前全肺灌注缺损百分比(PPDs%)与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阜外医院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并于术前术后均行核素肺通气/灌注(V/Q)显像的37例CTEPH患者[男21例、女16例,年龄(50±12)岁]。将术后肺动脉平均压(mPAP)高于30 mmHg(1 mmHg=0.133 kPa)患者归入残余肺动脉高压组,余归入无残余肺动脉高压组。计算PPDs%用以代表全肺血流灌注缺损程度,探讨术前术后肺动脉阻力及肺血流灌注的变化,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因素。另采用配对t检验及两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数据。结果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明显降低mPAP[(50.22±11.72)与(26.41±10.61) mmHg;t=12.599, P<0.001]、肺血管阻力[(10.06±5.48)与(2.89±1.58) Wood单位;t=8.086, P<0.001],减少灌注缺损肺段数[(13.79±2.11)与(5.52±2.82)个;t=11.593, P<0.001]。残余肺动脉高压组患者(11例)术前PPDs%明显高于无残余肺动脉高压组[26例;(57.48±5.88)%与(47.77±11.09)%;t=-3.458, P=0.00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术前PPDs%是影响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比值比(OR)=1.106,95% CI:1.006~1.216,P=0.036]。结论核素肺V/Q显像可反映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疗效,术前全肺血流灌注缺损程度是术后残余肺动脉高压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肺动脉 血栓形成 动脉内膜切除术 高血压,肺性 通气/灌注显像 99m锝聚集白蛋白 99m锝高锝酸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以突发呼吸急促、血氧下降为临床表现的肺动脉栓塞早产儿,超声心动图示右房、右室增大、肺动脉扩张、血流充盈不佳、肺动脉高压,后经动态监测确诊为肺动脉栓塞,提示临床医生应关注肺动脉栓塞超声心动图间接征象,以指导临床及时诊疗。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婴儿,早产 床旁超声心动图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 PE)的影像资料,以提高对肺动脉栓塞程度认识。方法:通过对我院2016-2020年间收治的69例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高度怀疑肺动脉栓塞69例患者经CTA检查,均明确肺动脉栓塞诊断:(1)单发病灶15例,多发病灶54例;(2)按肺动脉解剖部位统计共栓塞血管162支,包括,右肺动脉栓塞43支,左肺动脉栓塞39支,叶间动脉栓塞62支,段肺动脉栓塞18支;(3)左右肺动脉及各级分支动脉共发生栓塞病灶125处,依照病灶阻塞程度可分为:完全性18处,附壁偏心性107处。69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经临床及时有效的溶栓治疗69例患者均康复。结论:肺动脉CTA检查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肺动脉栓塞的部位及栓塞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肺动脉内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了解其基因改变情况。方法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间行肺动脉内膜剥除术病例60例,收集其中5例肺动脉内膜肉瘤患者临床资料,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荧光原位杂交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通过RNA测序方法分析肿瘤融合基因改变。结果肺动脉内膜肉瘤检出率为8.3%(5/60),中位年龄49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不特异。肿瘤由异型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组成,可出现骨肉瘤及平滑肌肉瘤分化。肿瘤细胞可表达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α、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及MDM2,并伴有MDM2、CDK4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共扩增。RNA测序检出多种框内融合基因改变。结论肺动脉内膜肉瘤是一类罕见、高度异质性并伴有多基因复杂改变的低~未分化肉瘤,治疗效果不佳,预后差。

  • 标签: 肺动脉 血管内膜 血管肉瘤 基因扩增 基因重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相位对比技术(PC-MRI)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肺动脉形态的价值。方法抽取周口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7月至2020年3月就诊的72例COPD合并PH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右心导管等检查,参照相关标准,将肺动脉形态异常患者纳为肺动脉形态异常组,其他患者纳入肺动脉形态正常组;全部患者均接受PC-MRI检查,比较两组主肺动脉PC-MRI相关检查参数(血流峰值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顺应性),并分析主肺动脉PC-MRI相关检查参数预测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形态异常风险价值。结果72例COPD合并PH患者,24例肺动脉形态异常,占33.33%;肺动脉形态异常组主肺动脉血流峰值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顺应性均低于肺动脉形态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主肺动脉血流峰值速度、血流速度、血流量、顺应性预测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形态异常风险的曲线下面积(AUC)均>0.80,均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当四者cut-off值分别取57.095 cm/s、6.363 cm/s、52.208 ml、25.625%时,可获最佳预测价值。结论PC-MRI技术对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形态有一定评估价值,其相应参数可预测患者肺动脉异常风险,未来可考虑用PC-MRI技术评估COPD合并PH患者肺动脉异常风险。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以动脉波形分析法(PRAM)监测的CI为目标导向的循环管理对肝移植术婴幼儿的心肌保护效应。方法选取亲体肝移植术患儿(均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120例,年龄5~15个月,体重5.5~10.0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60):常规组(R组)及CI目标导向管理组(CI-G组)。R组根据CVP、连续有创动脉、血气分析等监测指导术中循环管理,CI-G组术中通过桡动脉连接PRAM/Mostcare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以CI为目标导向进行循环管理。记录液体入量、血流动力学指标HR、MAP、CVP的最高值及最低值,以及再灌注5 min内各指标的最大波动值(△RHR、△RMAP、△RCVP)以及再灌注综合征的发生情况。于麻醉开始(T0)、再灌注前5 min(T1)、新肝期30 min(T2)、新肝期3 h(T3)和术后12 h(T4)时检测血清cTnI、N末端血浆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IL-6、TNF-α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浓度。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ICU期间心功能不全和肺感染发生情况以及住院时间。结果与R组比较,CI-G组液体入量、最高CVP、△RHR、△RMAP、再灌注综合征发生率降低,最低MAP升高,T2~T4时血清cTnI、NT-pro-BNP、IL-6、TNF-α和HMGB1浓度降低,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缩短,ICU期间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婴幼儿亲体肝移植术中,以PRAM监测的CI为目标导向的循环管理可精准指导液体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稳定循环功能,可产生一定心肌保护效应。

  • 标签: 心排血量 监测,生理学 儿童 肝移植 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