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64排螺旋CT肺动脉栓塞中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浅谈64排螺旋CT肺动脉栓塞中应用

董双国

董双国

(湖北省浠水县人民医院CT室湖北浠水438200)

【摘要】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A血管造影成像在肺动脉栓塞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以达到最佳的血管成像。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延迟组,各16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扫描,常规组采用正常时间扫描,延迟组采用不同延迟时间扫描,关注扫描时间对影像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两组扫描后影像,常规组影像清晰程度较高,清晰影像较延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974,P<0.05)。结论:采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掌握最佳扫描时间可有效提高其影像清晰程度,提高对栓塞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肺动脉栓塞;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0-0147-02

CT血管成像简称CTA,是指在被检测者的血液中注入血管造影剂,经过血液循环,动、静脉血中的造影剂达到一定浓度时经扫描、三维立体重建处理后所形成的影像。CTA可以同时显示不同部位、大范围及小分支的血管或血管壁病变,对于诊断血管栓塞性病变越来越受到重视,有学者提出使用多排螺旋CTA成像更为清晰和准确[1]。本文探讨西门子64排螺旋CTA血管造影成像最佳扫描时间在肺动脉栓塞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3月~2015年11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肺动脉栓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A肺动脉血管成像扫描检测,对32例检测者影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4例,女18例,年龄26~80岁,平均(61±7.3)岁。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延迟组,各16例,使用1.5ml/kg量的造影剂在40s内完成血管注射,扫描整个肺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扫描前所有患者均使用欧乃派克牌1.5ml/kg量的造影剂,在3.5ml/s的速率下进行注射,注射时间在40s内完成,使用层厚5mm,重建层厚度为1mm,应用syngo.via软件测试血液中造影剂达最高浓度时的时间,常规组采用正常时间扫描、延迟组分别使用不同的延迟扫描时间,两种方式对血管影像进行观察,扫描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及容积显示数据实时三维重建处理,由多个医师评价所成图像的质量,综合探讨分析合理的扫描时间及不同延迟时间对影像效果的影响。

1.3评定标准

根据生理解剖分辨及病变显示评价指标,腹腔脏器外部轮廓、内部结构可见,血管边界达到清晰、锐利的可见程度,血管影像模糊或呼吸血流产生伪影,其病变所在的组织位特性、边缘范围及大小清晰程度,对所获得的图像质量做出分级。Ⅰ级:影像质量佳,图像显示清晰无伪影,组织解剖、病变清晰可见,血管轮廓、边界及内部结构完整;Ⅱ级:影像质量一般,图像显示无伪影,组织解剖、病变可见,血管轮廓、边界及内部结构模糊;Ⅲ级:影像质量差,图像不清晰、模糊[2]。

1.4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及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χ?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两组扫描后影像,常规组影像清晰度较延迟组高,清晰影像较延迟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74,P<0.05)。详见下表。

表两组图像质量评估比较表

3.讨论

CT血管造影术(CTA)作为一种无创伤性的血管系统检查方法,在静脉血管内注射入一种血管造影剂,由于X光线对显影剂无穿透性阴影的特点,通过显影剂在X光下的所显示的影像经扫描,将得到的数据做三维立体处理成像来诊断血管病变。近年来在诊断肺血管栓塞性病变方面应用CTA血管成像临床以较为常见。对于CTA肺动脉栓塞血管患者的成像在造影剂量相同,注射速率一样的情况下,选择合理的时间扫描对于得到清晰的肺动脉血管影像显得非常重要[3]。

CTA肺动脉血管栓塞成像技术的关键在于,靶细胞在血管内增强宽容高峰的时间与扫描时间的合理。多排螺旋CTA在肺动脉血管成像的应用较为广泛,两组成像结果显示,一次性屏气出现的短时间大范围内薄层、高峰宽容时间的增强、合理的扫描时间、较大容积的数据采集及影像处理是多排螺旋CTA在肺动脉血管成像的重要保障。有资料显示血管内造影剂的浓度、使用剂量、注射速率都会影响成像的效果。

立体影像视觉评价内容及标准:充分显示肺尖;两侧胸锁关节对称;纵隔阴影;两侧肋膈角清晰;肝肺重叠影像见肺纹理,无模糊;膈肌显示完整;肺门阴影清晰;肩胛骨的投影在肺野之外;影像无污染。影像综合多位医师评价,排除主观性和权威性,评价医师应熟练掌握放射诊断及相关医学知识,结合解剖及物理学因素作出评价,对图像质量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估[4]。本文通过对32肺动脉栓塞患者行CTA血管成像检查,在同样造影剂量、注射速率相同的情况下,用syngo.via软件进行峰值扫描时间检测,当血中造影剂达到一定浓度时正常时间和不同延迟时间扫描。延迟时间根据患者情况而定,16迟扫描患者图像质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形成图像质量不清晰,4例出现模糊影像图像分别出现在造影剂峰值之前或之后,观察中有个别影像清晰程度较高;而16规时间扫描患者得到的影像普遍较为清晰。延迟造影剂扫描时间长短会影响肺动脉血管腔内造影剂浓度,延迟时间低于或高于造影峰值,大密度投影及容积显示数据三维重建处理,得到的图像质量较差。结果表明观察两组扫描后影像,常规组影像清晰程度较高,清晰影像较延迟组多,肺动脉栓塞血管造影成像的形成配合合理的扫描时间,可得到较为理想的影像对血管栓塞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多排螺旋CTA血管成像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检查,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法,合理的延迟时间以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研究得出掌握最佳扫描时间可有效提高其影像清晰程度,提高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倪建.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0):1102-1103.

[2]麻增林,张黎明.多排螺旋CT对咯血患者肺部血管和实质的综合评价[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1,5(1):201-205.

[3]戴志强.多排螺旋CT肺动脉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吉林医学,2011,32(16):3280-3281.

[4]杜云鹏.64排螺旋CT增强扫描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医学信息,2013,26(5):32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