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抽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3例AL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接待的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HGF、VEGF水平,比较观察组中不同疾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3例)及不同化疗效果者的血清HGF、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HGF、VEGF水平分别为(1 224.52±285.14)、(727.41±225.95)pg/ml,高于对照组的(332.60±65.24)、(208.13±36.38)pg/ml,P均<0.05。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者血清HGF、VEGF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诱导缓解化疗1个疗程后,不同化疗效果者血清指标比较,完全缓解患者低于未完全缓解患者(P均<0.05)。结论AL患者血清HGF、VEGF明显升高,经过化疗治疗,疗效越好则血清HGF、VEGF降低也越显著,因此可将血清HGF、VEGF水平检测用于AL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中。

  • 标签: 白血病 肝细胞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重组腺病毒对大鼠肺气肿的治疗作用并探索其机制。方法健康8周龄Wistar大鼠24只,雌雄不限,体重180~200 g,由山西医科大学生理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数字序号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A组为健康对照,B组为病理对照,C组为治疗组。采用单纯被动烟熏法制作Wistar大鼠肺气肿模型,携带人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腺病毒(Ad-HGF)经尾静脉注入大鼠体内,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同期设立健康对照组。于转染48 h时尾静脉采血留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人源肝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情况。治疗4周后,对各组大鼠腹主动脉采血行动脉血气分析,取肺组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进行病理评价,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增殖核抗原及平均血管密度,原位末端标记法测定各组大鼠肺部细胞凋亡情况,并对各组凋亡指数(AI)、增殖指数(PI)及平均血管密度,各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人源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体内高度表达,且在转染48 h时血浆浓度仍达到58.493 ng/ml;肺气肿模型组、治疗组均出现肺气肿改变,但治疗组较轻;治疗组动脉血气分析氧饱和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8.750±4.330)%比(83.500±5.424)%,F=16.548,P<0.05];肺部细胞AI在肺气肿组模型、治疗组大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治疗组明显低于模型组[(16.228±1.432)%比(33.975±2.480)%,F=926.804,P<0.01];治疗组细胞PI及肺部平均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7.273±0.943)个/mm2比(4.268±0.234)个/mm2,F=280.346,P<0.01]。结论静脉注射携带肝细胞生长因子基因的腺病毒通过促进肺血管新生,肺部细胞增殖达到对大鼠肺气肿病变的修复作用。

  • 标签: 肺气肿 腺病毒 血管新生 凋亡
  • 简介:摘要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影响颅面发育及形成过程,FGFs通过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s,FGFRs)结合,调控颅面各个组织器官的形成与发育。颅面作为FGFs的重要靶器官,FGFs对颅骨、腭等结构的形成及发育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讨论FGFs在哺乳动物颅面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以及FGFs突变对颅面发育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FGFs 颅面发育 颅骨
  • 简介:摘要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作为一种间充质来源的生长因子,因其具有的多功能生物学作用,在儿童多系统基础及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作为一种肺组织保护因子,HGF在增强肺组织发育、刺激肺上皮细胞DNA生成、修复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肺损伤所致的细胞凋亡、延缓肺纤维化等方面有明显的生物学作用。HGF与儿童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对HGF的生理特性及其在儿童呼吸系统疾病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呼吸系统 疾病 作用机制 儿童
  • 简介:摘要生长因子在创面愈合中起重要调控作用,其主要通过激活相关信号通路加速创面愈合。中国科学家对生长因子的基础、临床研究至今已有30年历史,研发的生长因子系列药物被广泛应用于烧创伤及慢性难愈合溃疡的治疗。该文从免疫、神经、脂肪等多个角度阐述了生长因子对创面修复的前沿进展,并提出了该研究团队对生长因子调控创面修复的进一步思考。

  • 标签: 伤口愈合 皮肤 生长因子 调控
  • 简介:摘要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是一种在眼内如晶状体上皮细胞、小梁网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等广泛存在的多功能信号分子,在基础研究中主要发挥保护细胞、促进细胞增生,维持干细胞特性的作用,目前在眼科临床上常用于角膜炎、角膜上皮缺损、角膜溃疡、角膜手术术后以及干眼的治疗。bFGF能促进角膜缘微环境细胞的增生,在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干细胞治疗中发挥一定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研究。(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409-414)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大鼠胫骨骨折愈合的血管组织及软骨组织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取雄性3月龄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NGF组及对照组,统一制备右胫骨骨折模型,NGF组使用0.2 ml(1 500 U)NGF局部注射,连续注射10 d;对照组使用0.2 ml生理盐水局部注射。骨折7、21、35 d,检测大鼠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并行骨折局部X线检查,骨痂组织CD31免疫组织化学、番红绿染色及络氨酸激酶受体A(TrkA)免疫组织化学。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骨折7、21、35 d,局部X线发现NGF组骨折愈合更快,骨痂面积大于对照组。在骨折7、21 d时,NGF组骨痂中的软骨组织面积高于对照组[骨折7 d:(2 486.09±619.08)、(1 544.13±634.21) μm2,t=3.361,P<0.05;骨折21 d:(3 127.61±665.13)、(1 904.48±813.89) μm2,t=3.680,P<0.05]。NGF组血清中VEGF含量在骨折7 d时高于对照组[(77.89±8.06)、(63.72±8.85) ng/L,t=3.744,P<0.05],21 d时达到峰值[(109.22±7.76)、(101.29±6.05) ng/L,t=2.551,P<0.05],骨折35 d时两组VEGF含量均下降,但NGF组VEGF含量仍高于对照组[(90.88±6.11)、(72.28±4.11) ng/L,t=7.978,P<0.05]。骨折7、21、35 d,NGF组CD31免疫染色表达更强,CD31染色阳性细胞及血管面积表达高于对照组[骨折7 d:77.60±15.61、55.90±20.71,t=2.646,P<0.05;(3 329.20±704.71)、(2 420.04±885.31) μm2,t=2.541,P<0.05;骨折21 d:139.10±29.31、84.30±24.54,t=4.533,P<0.05;(6 848.63±812.78)、(4 257.55±994.58) μm2,t=6.379,P<0.05;骨折35 d:48.50±14.56、30.50±11.41,t=3.076,P<0.05;(2 413.59±753.33)、(1 573.95±650.82) μm2,t=2.667,P<0.05]。NGF组TrkA受体表达高于对照组(骨折7 d:132.00±43.73、102.00±26.93,t=2.294,P<0.05;骨折21 d:147.80±21.88、114.00±11.81,t=2.251,P<0.05;骨折35 d:112.20±40.12、85.80±32.56,t=2.191,P<0.05)。结论NGF能促进骨痂局部血管组织生长,调节软骨细胞代谢及骨化,从而促进骨折愈合。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骨折愈合 免疫组织化学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络氨酸激酶受体A
  • 简介:摘要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效的间充质因子,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对细胞生长、运动和形态具有调节作用,可促进血管生成,并抗纤维化和抑制细胞凋亡,对心血管细胞有重要的保护作用。骨形态发生蛋白是转化生长因子-β超家族的一员,近年来,关于骨形态发生蛋白与心血管疾病形成之间的研究越来越多,不同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型在机体各组织和器官中分布差异显著,且骨形态发生蛋白在血管动脉钙化、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形成过程中发挥一定作用。因此,对肝细胞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供一条新思路,本研究从肝细胞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对心血管疾病的应用进行总结。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 心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aFGF)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家族成员之一,具有广泛地促进胚胎发育、创面愈合、血管再生、神经损伤修复,以及调控免疫代谢的作用。创面愈合包含了炎症反应、新生血管形成、修复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胶原等ECM的沉积等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在查阅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围绕aFGF在传导生物信号、调节细胞生长、参与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从临床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角度,对aFGF的当前研究热点和未来临床应用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 炎症 药物释放系统 皮肤 新生血管化,生理性 创面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AAV-bFGF组,模型组和AAV-bFGF组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1 h后恢复血流灌注,对照组做手术切口但不闭塞中动脉。3组大鼠在建模前20 d经侧脑室分别注射对照AVV和AAV-bFGF。建模24 h后分析3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TTC染色分析脑组织梗死百分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采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分析脑组织细胞凋亡比例;采用比色法检测脑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组间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AAV-bFGF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1.52±0.23)分]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4.00±1.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71,P<0.05)。AAV-bFGF组大鼠脑组织梗死体积比[(15.25±2.85)%]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36.81±4.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0,P<0.05)。AAV-bFGF组大鼠脑组织凋亡比例[(21.42±2.17)%]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47.66±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540,P<0.05)。AAV-bFGF组大鼠脑组织VEGF和NGF [(69.61±6.80)、(6.94±0.69) pg/ml]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23.82±2.77)、(2.47±0.20)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720、19.710,P<0.05)。AAV-bFGF组大鼠脑组织MBP水平 [(3.95±0.28) pg/ml]明显高于模型组大鼠[(1.80±0.18)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70、19.710,P<0.05)。AAV-bFGF组大鼠脑组织NO水平[(44.89±6.52) μmol/L]明显低于模型组大鼠[(99.18±10.35)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30,P<0.05)。结论腺相关病毒介导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显著促进神经保护因子分泌,降低NO水平,进而降低脑组织细胞凋亡,保护大鼠神经功能。

  • 标签: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脑缺血再灌注 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母乳喂养对子代早期甚至后期的健康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母乳中的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属于生长因子家族成员之一,可调节能量平衡,与婴儿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高度关注母乳中EGF的研究。该文综述了EGF的基本概况和母乳中EGF的含量、影响因素、主要功能及与疾病的风险关系,以期为母乳中EGF的进一步研究指明方向。

  • 标签: 母乳 表皮生长因子 婴儿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早期妊娠不良结局二者的内在联系,为改善不良妊娠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具有先兆流产征兆孕妇6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保胎治疗,根据产妇的妊娠结局分为流产组与妊娠组,分别有24例与40例,均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聚合反应法进行检查,对受检者的CEGF与P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比各项数据间的相关性,动态检测两组数据在治疗1周、2周、3周的变化情况。结果:相比于妊娠组,治疗后流产组的血清P值较低(P

  • 标签: 早期妊娠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妊娠结局
  • 作者: 李娜 卢先锋 王单峰 张芳 袁彩霞 刘建荣 秦琴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生殖遗传科 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生殖工程委级重点实验室 046099,山西省人民医院儿科,太原 030012,山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太原 030001,山西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太原 030012,山西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科,太原 030012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介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精索静脉曲张(VC)大鼠生精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24只SD大鼠(山西省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大鼠组(N组)、VC模型组(V组)、VC+HIF-1α慢病毒组(H组)和VC+荧光素酶(Luc)慢病毒组(L组),每组6只,构建慢病毒载体沉默VC大鼠睾丸HIF-1α基因,观察各组大鼠生精小管的形态学变化;测定大鼠睾丸组织VEGF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的表达和睾丸细胞凋亡,比较VEGF和Caspase-3蛋白在两组间的表达差异,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N组比较,V组大鼠睾丸生精小管细胞,分布紊乱,生精细胞凋亡明显增多,H组生精上皮损伤程度有所改善,生精上皮排列有序,生精细胞凋亡减少;V组大鼠睾丸VEGF表达显著高于N组(0.981±0.196比0.471±0.068,t=-4.922,P<0.01),H组显著低于V组(0.546±0.090比0.981±0.196,t=4.033,P<0.01),且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546±0.090比0.471±0.068,t=0.924,P>0.05)。V组大鼠睾丸组织切割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N组(0.823±0.162比0.451±0.090,t=-4.492,P<0.01),H组显著低于V组(0.408±0.118比0.823±0.162,t=4.629,P<0.0,1),且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408±0.118比0.823±0.162,t=-0.267,P>0.05)。结论VEGF在HIF-1α介导VC大鼠睾丸细胞凋亡中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缺氧诱导因子-1α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单细胞RNA测序探讨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中真皮成纤维细胞(dFb)的异质性与生长因子调控网络。方法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取5只8周龄雄性健康C57BL/6小鼠(鼠龄、性别、品系下同)正常皮肤组织,另取5只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小鼠伤后7 d创面组织,用胶原酶D和DNA酶Ⅰ消化组织获得细胞悬液,用10x Genomics平台构建测序文库,用Illumina Novaseq6000测序仪进行单细胞RNA测序。采用R4.1.1软件的Seurat 3.0程序分析获得2种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矩阵,采用按细胞群、细胞来源、标记皮肤中主要细胞基因分类的二维tSNE云图进行可视化展示。根据已有文献报道和CellMarker数据库检索情况,分析2种组织细胞的基因表达矩阵中标志基因表达情况,对各细胞群进行编号和定义。将基因表达矩阵和细胞分群信息导入R4.1.1软件的CellChat 1.1.3程序,分析2种组织中细胞间通信以及创面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信号通路中的细胞间通信,2种组织中FGF的各亚型与FGF受体(FGFR)各亚型的两两配对(以下简称FGF配受体对)对FGF信号网络的相对贡献,2种组织中相对贡献排名前2的FGF配受体对信号通路中的细胞间通信。取1只健康小鼠正常皮肤组织和1只全层皮肤缺损小鼠伤后7 d创面组织,行多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GF7蛋白的表达与分布及其与二肽基肽酶4(DPP4)、干细胞抗原1(SCA1)、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和PDGF受体α(PDGFRα)的蛋白共定位表达。结果健康小鼠正常皮肤组织和全层皮肤缺损小鼠伤后7 d创面组织中均包含25个细胞群,但2种组织中各细胞群中细胞数不一致。PDGFRα、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受体1、受体型蛋白酪氨酸磷酸酶C、角蛋白10和角蛋白79基因在二维tSNE云图上均有各自明确的分布,分别指示特定的细胞群。将25个细胞群按C0~C24编号,分为9个dFb亚群和16个非dFb群,dFb亚群包括C0间质祖细胞、C5脂肪前体细胞、C13具有收缩能力的肌肉细胞相关成纤维细胞等,非dFb群包括C3中性粒细胞、C8 T细胞、C18红细胞等。与健康小鼠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全层皮肤缺损小鼠伤后7 d创面组织中细胞间通信更多更密集,其中细胞间通信强度排前3位的细胞群为dFb亚群C0、C1、C2,这3个dFb亚群与创面组织中其他细胞群之间均有通信。在全层皮肤缺损小鼠伤后7 d创面组织中,VEGF信号主要由dFb亚群C0发送、脉管相关细胞群C19和C21接收,PDGF信号主要由周细胞C14发送、多个dFb亚群接收,EGF信号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亚群C9和C11发送、dFb亚群C0接收,FGF信号的主要发送者和接收者均为dFb亚群C6。健康小鼠正常皮肤组织和全层皮肤缺损小鼠伤后7 d创面组织FGF信号网络中的FGF配受体对相对贡献,均是FGF7-FGFR1排在首位,排名第2的分别是FGF7-FGFR2、FGF10-FGFR1;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创面组织FGF7-FGFR1信号通路中的细胞间通信更多,而FGF7-FGFR2和FGF10-FGFR1信号通路中的细胞间通信稍有减少或无明显变化;创面组织FGF7-FGFR1信号通路中的细胞间通信强于FGF7-FGFR2、FGF10-FGFR1信号通路;在2种组织中,FGF7信号均主要由dFb亚群C0与C1和C2发送、dFb亚群C6和C7接收。与健康小鼠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全层皮肤缺损小鼠伤后7 d创面组织中FGF7蛋白表达更多;在正常皮肤组织中,FGF7蛋白主要表达于皮肤间质层且在靠近真皮白色脂肪组织附近也有表达;在2种组织中,FGF7蛋白与DPP4、SCA1蛋白共定位表达于皮肤间质层中,与PDGFRα蛋白共定位表达于dFb中,与SMA蛋白无共定位表达,其中创面组织中的共定位表达多于正常皮肤组织。结论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过程中的dFb存在高异质性,为多种生长因子潜在的主要分泌或接收细胞群落,与生长因子信号通路之间存在紧密、复杂的联系;FGF7-FGFR1信号通路是创面愈合过程中的主要FGF信号通路,靶向调控多个dFb亚群。

  • 标签: 伤口愈合 皮肤 真皮 成纤维细胞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单细胞RNA测序 生长因子 细胞间通信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iR-195靶向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对膀胱上皮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将膀胱上皮癌细胞(BIU87细胞)随机分为模拟物组(M组)、空白对照组(B组)及抑制物组(I组)。通过克隆实验检测BIU87细胞的克隆情况;采用qRT-PCR法检测BIU87细胞中的miR-195表达量;采用Transwell检测BIU87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中FGFR1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采用细胞划痕法检测BIU87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FGFR1蛋白含量的差异性;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证实miR-195与FGFR的靶向关系。结果BIU87细胞中的miR-195表达量均低于HTB-9及SW780细胞(均P<0.05)。M组的miR-195表达量最高,均高于B组及I组(均P<0.05),I组的miR-195表达量低于B组(P<0.05)。M组的克隆数量、侵袭能力及迁移能力、FGFR1蛋白表达均低于B组及I组(均P<0.05),I组的FGFR1蛋白含量高于B组(P<0.05);与B、I组比较,M组的FGFR1阳性数均减少(均P<0.05),且I组的FGFR1阳性数多于B组(P<0.05);转染miR-195后,BIU87细胞中的FGFR1野生型基因活性降低(P<0.05)。结论miR-195能够对膀胱上皮癌细胞的生物学活性产生一定影响,其过表达对BIU87细胞克隆、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均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低表达对BIU87细胞克隆、迁移及侵袭等生物学行为均有一定促进作用,并可能是通过调控FGFR1的蛋白表达来实现。

  • 标签: 膀胱肿瘤 微小RNA-195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细胞增殖 细胞运动
  • 简介:摘要浓缩生长因子是新一代血小板来源的血液制品,其制备方式更天然,富含生长因子和纤维蛋白,对组织再生、愈合方面具有明显效果。概述浓缩生长因子的作用机制,对骨再生和软骨移植、外周神经恢复、慢性创面治疗、自体脂肪移植,以及改善皮肤光老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基于浓缩生长因子独特的优势和良好的应用市场,随着基础研究不断深入和临床试验的不断开展,将在整形美容外科领域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血小板 浓缩生长因子 血液制品 整形美容外科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创面修复是一个由多种细胞细胞外基质、细胞因子等共同参与、高度协调又相互调控的复杂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而实现生长因子有效递送和功能持续发挥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生物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显示出巨大潜力,生物材料对生长因子的有效递送也日益受到关注。基于此,该文介绍了相关生长因子在创面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并重点讨论了生物材料递送生长因子加速创面愈合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临床上创面治疗提供新的启示。

  • 标签: 伤口愈合 生物相容性材料 组织工程 皮肤 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