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余生也愚钝。昔日读书,偶有所得,札记于书中。后年岁日增,俗务缠身.“此调不弹久矣”。近得闲暇,偶涉故纸堆,撷往日谈琐,供《丛刊》补白.博行家一笑。

  • 标签: 诗歌 中国 文学评论 王勃 杜甫
  • 简介:说话有个叫潘班的人.能书善画,是个雅士。有一夜,在友人那儿住宿.就听墙壁间有人小声对他说:“夜里你别让其他人来呀,我来陪你。”这当然是个女人的声音。潘班看了看。却什么也没看到.就很害怕。不敢在房里睡了.赶忙搬出来。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古代称“门彩”,不同的地方称呼不同,挂、挂钱、喜钱、喜、门花、彩飘、年彩、报春条……

  • 标签: 门笺 中国 风俗习惯 文化传统
  • 简介:本文是在袁珂《山海经校注》一书的基础上,旁罗古籍,并参以出土的甲、金、竹、帛文献资料,对其中的《海经》部分的一些事物、语词作了新的解释,对原经文的脱衍论误及通现象一一予以订正和指明,以恢复古经之原文,疏通文意,使之明晰可读。同时对《校注》中不正确的说法提出了个从的见解。本文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已发表于《三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2期。

  • 标签: < > < > 校注 < >
  • 简介:摘要本文以“”的产生为始端,梳理了“”的发展历程。在中国数千年的发展和传承中,经过文化、民俗的浸染与洗练,“”已不单再是吟诵唱和、寄赠赏评的文房清玩,而是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气质和思想底蕴,并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一席之地。

  • 标签: 笺纸
  • 简介:一、集注讲义理也讲训诂在训诂学上,过去通常说汉儒讲训诂,不讲义理;宋儒讲义理,不讲训诂。这个说法似过于笼统,有点绝对化,因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客观事物是错综繁复的,有一般也有特殊,有总体也有个别。上述说法,就一般、总体而盲不为误;但就特殊、个别而论则有偏。看来还是要作点具体分

  • 标签: 朱熹 朱子 注疏 古文经 论语 孟子
  • 简介:黎庶昌是晚清著名文人,但关于其生平的研究却存在不少模糊甚至讹误之处,利用正史、别集、家谱、方志、日记等文献,对黎庶昌的生平重做勾勒、描述和评价,可以推进对相关课题的研究。

  • 标签: 黎庶昌 传记 笺证
  • 简介:许善长,字季仁、元甫,号玉泉樵子。杭州仁和人。生于道光三年(1823),卒于光绪十七年(1891)。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优贡。咸丰六年(1856)起宦居京域十余年,任内阁中书、实录馆详校官等职。同治八年(1869)开始外任江西等地。性好词曲,著有《瘗云岩》《风云会》《茯苓仙》《灵娲石》《神山引》《胭脂狱》六种曲,为晚清戏曲家之代表。

  • 标签: 许善长 传记 戏曲家 晚清
  • 简介:沈璟,字伯英,一字老聃,号宁庵,又自号词隐生等。苏州吴江(今属江苏)人。生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卒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万历二年(1574)进士,任兵部职方司主事、光禄寺丞等职。万历十七年(1589),以病告归。从此寄情词曲达二十余年。著有传奇十七种,散曲集三种,此外还有《南曲全谱》等曲学著作。他曾将汤显祖《牡丹亭》改编为《同梦记》,引发“汤沈之争”。其曲学主张强调“依律合腔”和崇尚本色。明代后期,逐渐形成了以沈璟为领袖的“吴江派”。

  • 标签: 沈璟 传记 南曲 吴江派
  • 简介:<正>伦敦博物馆藏敦煌写本《西天路竟》(斯坦因S·0383)为北宋乾德四年(966年)诏遣行勤等一百五十七人西域求法中之一沙门行记,与同次赴印之《继业行程》、及《宋史》、《佛祖统记》所记行勤等路程皆合,旧以为唐域五代写本者,误也。此本有明显之省略,间有脱误,因抄倒而注有钩乙符号者多达三处,尤为传抄而非原本之证。原本必详于此,但巳无考,即此写本亦未见引于故书。虽所记较简,然而首尾完整,自宋东京开封一直到南印度海边,大抵皆实地所经,此可贵者一;唐以后入印行程

  • 标签: 唐西域 敦煌写本 高昌 南印度 龟兹 吐火罗语
  • 简介:笔者在所教班级作了一次调查,发现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使用过“公”,其中绝大部分是父母和亲戚给的。五颜六色的“公”令人目不暇接,也使我顿生阵阵忧虑。小小的便笺虽然不值什么钱,

  • 标签: “公笺” 家庭教育 行为习惯 道德品质
  • 简介:学者们认为,慎到是由道转法的关键性人物,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有特定地位。近校释《守山阁丛书》本《慎子》及其佚文,偶有所获,此特作札记数则,以就教于方家。1.走背跋■穷谷,野走十里,药也;走背辞药,则足废。(《威德》)按:据上下文意,两'走背'下当点断,为动补结构。'背'疑通'踣'。'背',《广韵》蒲昧切,'踣',《广韵》蒲北切,二字古音同部,又同为唇音。'背'之通'踣'犹如'背'之通'倍'。《说文·足部》:'踣,僵也。''走背'当指足已走得僵硬不活动,非药物之医治不能继续行走。

  • 标签: 慎子 中国古代思想史 《广韵》 特定地位 动补结构 关键性人物
  • 简介:摘 要:对唐肃宗斥贤拒谏违背唐朝谏官制度,实行墨制破坏中书门下制度的批评,是《北征》提出的政治批评之一。诗中指出上皇失去贵妃与失去君位,业已为其政治失道付出沉重代价亦即赎罪,这是杜甫隐忧肃宗不能善待上皇,为上皇讲公道话,期望肃宗善待上皇,是《北征》提出的又一政治批评。《北征》是情感与理性高度均衡的典范作品。忧国与爱家,伤时念乱与体验自然,对肃宗政治无道的痛心与对唐朝政治有道的关心,仕于唐朝的痛心与对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对肃宗能够善待上皇的期望,种种曲折复杂之情感与理性达到高度均衡。其深厚之情感固然优美而感人,其清明之理性亦同样优美而感人。关键词:政治批评;情感;理性;均衡

  • 标签: 北征补 杜甫北征 补笺
  • 简介:<正>我校古代文学研究所王仲镛教授所著《唐诗纪事校》最近已由巴蜀书社出版,全书共一百四十余万字,是一部体大思精、影响深远的学术著作。宋计有功《唐诗纪事》以事系诗,以诗系人,以人序时,网罗唐代诗歌文献,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但此书计氏生前只有稿本,直到南宋嘉定甲申才由怀安假守王禧雇书吏钞写并刊印成书,其间“鲁鱼亥豕之讹”,“传疑”“未详”之处甚多。此后虽又有其它几个刻本(包括1965年中华书局本),但或依据原本,或臆改妄补,缺衍倒错,脱文错筒,张冠李戴等现象亦复不少。《校》一书首先追本溯源,

  • 标签: 校笺 唐诗 脱文 中华书局本 古代文学研究 体大思精
  • 简介:《太平经》是中国道教的第一部经籍,其宣讲对象主要是下层民众,为宣扬教义的方便,该书采用对话体写成,包含了许多口语成分,能够较好地反映东汉时期语言的真实面貌,是研究东汉语言的一部极其珍贵的语料,引起了中古汉语研究者的广泛注意。

  • 标签: 《太平经》 校注 中国道教 下层民众 东汉时期 中古汉语
  • 简介:一九六○年到一九六四年前后,戏剧界展开了一场关于历史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历史剧创作中关于史实与虚构的关系问题。当时众说纷纭,现在也无须一一详述,但其中有一种意见,认为历史剧描写历史人物,应该与历史人物一模一样。即以写历史人物岳飞为例,认为对岳飞的封建忠君思想与岳飞的爱国主义思想应该并重,甚至认为岳飞的爱国主义思想是通过封建忠君思想(忠于宋高宗赵构)表现出来的,因为赵构是代表当时整个国家民族的。所以描写了岳飞的封建忠君思想(忠于投降派赵构)也

  • 标签: 精忠旗 赵构 爱国主义思想 历史剧创作 忠君 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