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各阶段的教学方式都发生了转变,在职业教育中,教学理论也呈现出了新形势,在职业教育中,程序知识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及技能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制定科学的程序任务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程序知识的掌握,并能够引导管理人员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案及进程。作为职业能力发展的基础,程序知识能够引导学生更好更快地完成学习任务,程序任务也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对程序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掌握,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本文将对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中的程序知识程序学习任务展开具体分析。

  • 标签: 职业教育课程 教学论 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学习任务
  • 简介:摘要:小学语文评价人物类阅读,存在如下问题:贴标签式评价,流于形式,无理无据;即使能找到依据,评价用语也欠准确、有序性;误将习题训练当技能习得,更换作品与人物后,不知所措。笔者以为牵住人物这根发,启动情节、人物描写、环境三根弦,准入口、探思路,补不足,有利于落实评价人物这一程序知识学习。

  • 标签: 评价人物 情节 人物描写 环境 程序性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程序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的心脏毒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19年3月2日),收集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方案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PD-1/PD-L1抑制剂(试验组)与安慰剂或其他抗肿瘤药物(对照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了10项随机对照试验(RCT),9项为PD-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的研究,1项为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研究,共包括5 29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 022例,对照组2 269例患者。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0项RCT中4项为高偏倚风险,6项为低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心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3%(34/3 022)比0.22%(5/2 269),相对危险度=2.38,95%置信区间:1.19~4.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1/PD-L1抑制剂有导致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临床应用中应警惕。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学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心脏毒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程序死亡受体1(PD-1)是一种主要由活化的T细胞表达,介导免疫抑制的重要免疫检查点受体,抑制PD-1与其特异性配体——程序细胞死亡配体1(PD-L1)相互作用,即阻断PD-1/PD-L1通路抑制活化T细胞凋亡的免疫治疗,在治疗恶性肿瘤、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大应用前景。甲状腺癌作为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大多数甲状腺癌(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经早期治疗预后良好,但晚期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其中甲状腺未分化癌更是甲状腺癌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已有较多研究证实在甲状腺肿瘤中PD-1/PD-L1的表达与肿瘤免疫逃逸之间的关系,因此,现就PD-1/PD-L1表达预测甲状腺癌复发、淋巴结转移及预后价值,对甲状腺癌免疫治疗作用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预测 程序性死亡受体1 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 简介:摘要近年来,程序死亡因子(PD)-1及PD配体(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相关研究中的重要性突显。PD-1/PD-L1抑制剂主要通过阻遏PD-1/PD-L1信号通路,解除后者对T细胞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多个PD-1/PD-L1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与PD-1/PD-L1抑制剂单药应用相比,PD-1/PD-L1抑制剂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已显现出较好的疗效。笔者拟就PD-1/PD-L1抑制剂在实体瘤及血液系统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介绍PD-1/PD-L1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肿瘤 免疫疗法,过继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免疫检验点抑制剂 受体,嵌合抗原 信号转导
  • 简介:摘要随着对砷由毒性至药性的"两面性"研究的不断深入,砷通过影响多种细胞程序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PCD)引起多器官的损伤受到广泛关注。研究显示,砷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与其诱导PCD的发生密切相关,然而其具体分子机制仍不清楚。文中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砷通过产生ROS诱导细胞凋亡、自噬和程序坏死等主要的PCD形式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砷毒性作用提供基础资料,有助于更好地临床开发和利用砷剂治疗肿瘤及相关疾病。

  • 标签: 活性氧 程序性死亡
  • 简介:摘要铝可引起神经细胞死亡,产生神经毒性并最终导致机体学习及认知功能障碍。在多细胞生物体内,程序细胞死亡(PCD)作为细胞的一种基本生物学现象,在去除不需要或异常细胞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调控异常与神经退行性病变密切相关。本综述总结铝对神经细胞凋亡、自噬及程序坏死等PCD的影响,以期为神经退行性病变发生机制的探讨提供一定的线索。

  • 标签: 神经细胞 程序性细胞死亡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农村语文教师的社会地位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此背景下,小学越来越重视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了小学语文教师的培训培养力度。但是,针对农村语文教师而言,专业发展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主要是外界环境和教师自身观念的影响。因此,通过调查,分析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对于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农村小学 语文教师 知识发展 研究
  • 简介:摘要: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组成了教师的知识体系,其中,后者是隐性的,贯穿在教师的日常教育实践工作中,是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而积累下来的教学经验,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根本的主导作用。本文分析了教育实践性知识的特征和重要性,论述了导致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程度较低的原因,探讨了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实践性知识水平的方法,以期为业内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 标签: 农村小学语文 教师教育 实践性知识
  • 简介:摘要:现阶段的语文学科的教材中包含着许多的隐性知识,针对这些隐性知识开展教学活动,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教材的内容,同时对新内容进行探索,提高学生的思考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对教材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将针对语文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开展教学活动的策略进行探讨,旨在提升语文学科隐性知识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 标签: 隐性知识 语文 高中 课堂 ]
  • 简介:摘要:本文在简单的陈述了陈述性知识的定义、教学现状之后,重点介绍了在生动直观的情境、在引导学生的合理想象、在思维能力的训练三种方法拓展细节。最后,从史料选择注意真实性,细节拓展注意选在恰当的时机两方面总结陈述性知识细节拓展应该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细节拓展 陈述性知识 兴趣 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死亡-受体1和程序死亡-配体1(PD-1/PD-L1)抑制剂与传统一线药物治疗实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以PD-1/PD-L1、solid tumors、melanoma、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renal cell carcinoma、immunotherapy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上述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0月。纳入评价PD-1/PD-L1抑制剂与传统一线药物治疗实体瘤的随机对照研究或高质量非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组为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对照组为传统一线药物治疗。由2名评价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进行质量评价。计数资料采用优势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表示。采用I2对纳入文献进行异质性分析。纳入文献≥5篇,采用漏斗图检验潜在发表偏倚;纳入文献<5篇,则不检验。结果(1)文献检索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相关文献11篇。11篇文献均为随机对照研究。11篇文献累积样本量为5 161例,其中治疗组2 677例,对照组2 484例。(2)Meta分析结果:①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4.49,95%CI为3.01~6.68,P<0.05)。9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其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②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3,95%CI为1.01~2.32,P=0.05)。9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其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③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疾病稳定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9,95%CI为0.33~0.73,P<0.05)。9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其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④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疾病进展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71,95%CI为0.45~1.15,P>0.05)。9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其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⑤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整体不良事件和3级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0.53,0.54,95%CI为0.38~0.74,0.31~0.93,P<0.05)。11篇文献进行漏斗图分析,其结果显示:漏斗图左右对称,表明发表偏倚对Meta分析结果影响较小。结论与传统一线药物治疗比较,PD-1/PD-L1抑制剂治疗可提高实体瘤客观缓解率,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实体瘤 PD-1/PD-L1抑制剂 一线抗肿瘤药物 临床疗效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程序死亡配体-1(PD-L1)在多种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并与患者预后呈负相关。PD-L1与表达于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程序死亡受体-1(PD-1)结合后发挥抑制肿瘤免疫及促进肿瘤进展的作用,抗PD-1/PD-L1治疗已在多种癌症类型中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近年来PD-L1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就PD-L1的生物学特性、作用机制及其在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旨在为胰腺癌临床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 标签: 胰腺肿瘤 PD-L1
  • 简介:摘要细胞死亡是生命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真核生物可因物理损伤刺激导致细胞死亡,因特异信号通路介导的程序细胞死亡近年来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程序细胞死亡主要存在以下3种方式:凋亡(apoptosis)、程序坏死(necroptosis)、细胞焦亡(pyroptosis)。程序坏死和细胞焦亡是近年来才发现的新的细胞程序死亡方式,在细菌或病毒感染宿主细胞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这两种细胞死亡都是细胞裂解型死亡,但其信号通路存在明显差异。本文就这两种程序细胞死亡的形态学特征、信号转导通路及其在病原体感染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程序性坏死 细胞焦亡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地理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地理知识源自人们的现实生活。地理教学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可以有效地将生活化教学方法融入地理课堂中,也可以进一步提升地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地理知识点的核心内容,并保证学生能够有效地提升对地理知识实践应用能力。笔者主要对初中地理课堂当中有效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有效路径,分析地理教学现存的问题以及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应用措施。

  • 标签: 初中地理 自主学习 隐性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食欲素-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时程序坏死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体重280~3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0):假手术组(Sham组)、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食欲素-A组(OA组)。I/R组和OA组采用经食管心脏起搏诱发心跳骤停并行心肺复苏的方法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OA组于造模前10 min时静脉注射食欲素-A 30 μg/kg (用PBS稀释成0.5 ml),Sham组和I/R组于造模前10 min时静脉注射PBS 0.5 ml。于再灌注24 h时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然后处死大鼠取双侧海马组织,HE染色后观察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形态结构,计数正常椎体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CA1区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RIP3和混合系列蛋白酶样结构域(MLKL)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计数海马CA1区RIP1、RIP3和MLKL阳性细胞;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海马SOD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海马MDA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OA组海马CA1区正常椎体细胞计数减少,NDS升高,RIP1、RIP3和MLKL的表达上调,阳性细胞计数增多,海马MDA含量升高,SOD活性降低(P<0.05);与I/R组比较,OA组海马CA1区正常锥体细胞计数增多,NDS降低,RIP1、RIP3和MLKL的表达下调,阳性细胞计数减少,海马MDA含量降低,SOD活性升高(P<0.05)。结论食欲素-A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程序坏死有关。

  • 标签: 食欲素 再灌注损伤 坏死
  • 简介:摘要:本文以“DNA的结构”为例,以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关于中学教师实践性知识发展的话题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实践性知识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不仅可以促进相关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有所提高,而且可以促进其进一步整合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道德与法治的课堂学习效率,使其真正意义上为塑造学生们的人格而发挥价值。本文针对中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发展相关道路做出研究分析,仅供参考。

  • 标签: 道德与法治 实践性知识 发展路径 教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PC12细胞X线照射后有无程序坏死,检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的表达变化及其对程序坏死的调控作用。方法PC12细胞经不同剂量照射后在不同时间点通过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检测其坏死。程序坏死特异性抑制剂Nec-1预处理后,通过LDH检测细胞坏死变化。免疫印迹(WB)检测照射干预后RIP3的表达情况。RIP3特异性抑制剂GSK’872预处理后通过LDH检测细胞坏死变化。通过WB筛选RIP3敲低效果最佳的转染序列。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照射组、溶媒对照组、空载对照组和预处理组,采用WB、免疫荧光染色、MTT、LDH和AnnexV-FITC/PI流式检测分析。结果细胞经4 Gy照射后培养3 h细胞坏死程度相对最大,RIP3蛋白表达增加。Nec-1、GSK’872和RIP3基因敲低预处理后,细胞坏死减少。结论4 Gy照射可诱导PC12细胞出现程序坏死,照射后培养3 h作用最明显;RIP3参与放射诱导PC12细胞的程序坏死过程,并且发挥重要的正向调控作用。

  • 标签: PC12细胞系 X线照射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